网络综合布线设计.docx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目录 1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概念21. 1综合布线基础2第二章综合布线各个子系统介绍5第三章典型的智能楼宇、智能小区功能展示83. 1智能楼宇84. 2智能小区9第四章工程描述与分析114.1工程背景114. 2需求分析115. 3布线系统方案设计 12第五章 工程设计和技术分析 135.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135. 2水平子系统设计145. 3干线系统设计165. 4配线间和设备间子系统设计175. 5管理子系统设计196. 6建筑群布线设计23第六章测试与验收247. 1验收原那么246. 2验收环节246. 3 4 攵 25第七章竣工文档2627总结.附录1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28参考文献34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采用非屏蔽双绞线与光缆的混合布线系统。它将一 座大楼里原来独立的众多系统,连接成一个综合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最大特 点是不管设备怎样增减,位置如何改变,都只需做简单的插拔就可以了,而不必 更动布线,所以使用起来十分灵活、方便。I核宇自动化系统BAS|智能小区的概念是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现代居住小区相结合而衍生出来的。就住 宅而言,先后出现了智能住宅、智能小区、智能社区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认 为:智能化住宅小区是指通过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 技术、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 心与安防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以及家居智能化组成的三位一体 住宅小区服务和管理集成系统,使小区与每个家庭能到达平安、舒适、温馨和 便利的生活环境。通信力动化系统网办公自动化系统凉?二停车场管理系统 - H粽台智能卡管理系统- 工平安防范系统 - H火灾报警系统 - L|楼宇设备自控系统-ZL综合信息与数据库管理系阳-J结构化踪合布线系统-JL计II机网络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 -1同声传译系统-L数字会议系统 丁 I电祝远程会议系统 上程控交换机 m星及有线电视系统 L公共广推系统 一ZL财务及电子IK张管理系统 丁物业管理系统 |事务与文件处要系统 电子邮件系歧 行业管理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_L(;I息综合杳诩系统图3-1-1智能建筑系统图3. 2智能小区智能小区与公共建筑中的智能建筑的主要区别是,智能小区强调住宅单元 个体,侧重物业管理功能。智能小区包含的系统有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 统、 交换机系统、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监控系统、防盗和联网报警 系统、集中抄表系统、小区能源管理系统、宽带网络接入、停车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小区电子商务系统等,少数智能小区的高层工程、 会所、运动中心还应用了楼宇自控系统。真正意义的智能小区中的单元一单个住宅,应 该安装智能家居(Smart home),这样智能小区的功能才得以有效运用,对大型 社区来说,智能小区是智能家居运行的基础平台。国家对智能小区有标准的定义,主要功能应有:用电信息采集,小区配电 自动化,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用电服务互动平台,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电 动汽车充电桩管理,智能家居服务,统一展示平台,自助缴费终端,水、气表 集抄等。第四章工程描述与分析4.1工程背景某医院大楼共10层,楼长70 nbi4楼宽45 m, 510楼宽30 nb楼层 高3 m。综合布线系统的管槽路由己安装到位。传输的信号种类为数据和语音。 每个信息点的功能要求在必要时能够进行语音、数据通信的互换使用。4. 2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本方案采用的布线系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先 进的和可扩展的线路基础,可提供数据和语音通信。本方案布线结构采用星状拓扑结构。每个单元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布线系统与配线间的交换机相连,从而实现 高速上网。具体信息点分布如下表:表4-2-1信息点分布配线间位置楼层数据信息点语音信息点小计电梯附近小房 间1272754弱电井2272754弱电井3272754弱电井4272754弱电井5242448弱电井6242448弱电井7242448弱电井8242448弱电井9242448弱电井10242448总计2522525045. 3布线系统方案设计1,各个楼层配线间至各个信息点的室内超5类双绞线的布放。2 .各个楼层配线间至主设备间的光缆、大对数电缆的布放,标准24 口光缆 配线架、标准24 口模块式配线架、110配线架和机柜等设备的安装。3 .中心机房设在大厦1层靠近电梯处的一个房间4 .语音及数据的插座模块、水平线缆均选择超5类产品。5 .面板采用双孔86墙上型面板。6 .语音主干线缆选择5类大对数非屏蔽双绞线,并预留50%的余量。数据 主干线缆选择8芯多模光纤,每个管理间配置1条,2芯满足目前的应用,6 芯备用。7 .管理间语音水平子系统配线架选择110型交叉连接配线架,数据水平子 系统配线架选择超5类24 口模块式配线架。语音垂直子系统配线架选择110 型交叉连接配线架,数据垂直子系统采用19 in 24 光纤配线架。8 .管理间及设备间的配线架均采用19 in 24 口落地/壁挂机柜安装方式。9 .语音总配线架采用交叉连接配线架(110型配线架),连接来自各管理间 的语音垂直干缆,并预留足够端子用于连接来自程控交换机配线架的语音线缆。 数据总配线架采用19 in 24 口光纤配线架,连接来自各管理间的垂直光纤,采 用42 U 19in24 光纤配线架。第五章工程设计和技术分析5.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本工程的工作区按照独立房间进行划分,每一个标准工作区配置2个数据 信息点,距信息点水平距离20cm处安装一个5孔插座,信息端口底盒均安装在 离地面高30cm处。信息面板采用双孔设计,两个插孔内都是RJ45信息模块,其中一个用于数 据网络,一个用于语音系统。信息点安装工作区所采用的信息插座为标准的RJ45类型,当终端设备与信息插座不匹 配时,使用专用电缆或适配器。从电信间至工作区的水平光缆按照2芯光缆配置。信息点位置的安装与终端设备距离不超过5米。图5-1-1信息点安装不意图5. 2水平子系统设计数据及语音信息点的水平数据线缆采用Vcom室内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系列。 其中不会用到CP或者多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线缆计算方法为:C= (0.55* (L+S) +6) *N 单位:米;C是双绞线总长度;L是该楼层最远的一个信息点的距离配线间有多远;S是该楼层最近的一个信息点的距离配线间有多远;N是该楼层信息点的数量;0.55* (L+S)表示该楼层所有双绞线水平链路的平均长度;6表示每个水平链路多考虑6米冗余。水平线图5-2-1水平系统不意图系统设计及施工线在本次系统设计上,将中心机房置于一楼的电梯间旁,利用垂直子系统将 每一层的管理间连接在一起,每一层将分布管理系统与中心机房的设备系统相 连接。在链路的选择上,采用永久链路的模型,以到达扩展性的需求。各楼层 的施工采用标准的路由设计模型,以方便管理。浦I试电缆现场测试仪图5-2-2链路图图5-2-3施工路由图5. 3干线系统设计由垂直大对数线和室内光纤组成。它的一端接于设备机房的建筑特配线架 上,另一端端接在楼层电信间的楼层配线架上。本设计中采用Vcom 5类50对 UTP大对数线作为语音主干,采用8芯室内多模光缆作为数据主干,连接设备 间BD和各楼层的FDo每层垂直线缆长度(m)=(H*X + LI + Lx + 6或10) *N 单位:米H是楼层高度;X是该层距离BD所在楼层的层数;L1是电缆井距离BD配线架的距离;Lx是电缆井距离FD配线架的距离;6或10意思是大多数线考虑6米冗余,光纤考虑10米冗余;N是该层楼需要几根这样的线缆。在本工程中,每一层楼都只需要一根室内光纤和一根大对数线,总垂直干 线线缆长度等于各楼层垂直线缆长度之和。图5-3-1干线系统示意图线缆链路设计本次系统设计中各楼层只设置一个管理间,为考虑本钱及低故障率,所以 采用了点对点端的链路接法。在链路连接中需标石各线路属于哪一个楼层,这样的优点是可以在干线中做到电缆轻小灵活。在垂直线路中,所有线路均通过弱电井连接,这样的好处是方便管理以及 美观,并容易施工。BI)图5-3-2点对点端接法5. 4配线间和设备间子系统设计配线子系统的设计施工,包含网络拓扑结构、布线路由、线路走线方式及 设计、线缆的选择和设备的配置等内容。在管槽设计中,拥有明敷舍和暗敷设, 这取决于工程需求。明敷设易施工,方便改造,但不美观也容易遭到破坏。暗 敷设较美观,也不容易遭受外界的破坏。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的安装地点,也是进行 网络管理的场所。在设备间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安装设备的数量以及主干线缆 的传输距离,房间的平安设施以及环境是否符合。配线间的设计每一层楼都有自己的配线间,配线间温度、湿度、防火等环境条件参照相 关的国家标准设计,配线间所有综合布线相关的器件都装入标准机柜,标准机 柜中的常规器件包括:交换机、理线架、数据配线架、110配线架;用于光纤连接的器件有:光纤配线架(带耦合器)、尾纤、光跳线、光电转换器。设备间的设计我们把设备间定在一楼,设备间应尽量保持室内无尘土,通风良好,室内 照明不低于150 1X,符合有关消防规范并配置有关消防系统。每个电源插座的 容量不小于300 Wo其余的温度、湿度、防火等环境条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 设计,配线间所有综合布线相关的器件都装入标准机柜。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配线系统的中心单元,它的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 考虑是否适当都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 我们计划采用GCS色标标记方案系统、科学地规定了怎样根据参数和识别步骤 查清交连场的线路和设备端接点。管理子系统必须严格遵守GCS色标管理;每个设备,每个配线架、都有自 己的名字;配线架上每个信息插孔都标注出自己的编号,通过编号可很直观地 确定该插孔对应到什么地方去。图5-4-1 GCS色标法设备间的具体设计如下:该设备间还直接承当了一楼FD的任务,固必须安装相应的数据配线架和语 音配线架,而且这一套东西必须和BD的东西严格区分,单独使用一个机柜。BD机柜建议采用42U标准机柜;来自每一层楼的大对数线端接进入110配线架,不得多层楼混用; 来自每一层楼的光纤必须全部熔接尾纤,并全部接入光纤配线架; BD的总交换机必须有三层交换功能。绪论人类己开始进入信息社会,信息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娱乐、商业、制造业、 军事等各个领域。Internet是这些技术的典型应用,经过了几年快速的开展,其规模 已开展到几万个互联网,并正在以每月百分之十几的速率增长。国内的网络建设也正在积 极的建设之中,这些众多的基础网络成为了信息交流的节点,这些节点可以是大厦、办公 大楼、医疗设施、园区网络等。不管是大厦的网络还是园区网络,都离不开信息传输的通道,离不开布线系统。以往 的布线系统在方案设计上存在相互干扰,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而采用了新型的综 合布线系统,将各个子系统综合考虑连接在了一起,涉及思路更加的简单,方案也更加的 灵活易于改造,为以后的网络开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并系统的介绍了综合布线系统的概括、系统特点、 组成、结构的特点及标准、设计方案、应用及要注意的问题。利用工程之中的实际设计方 案及施工验收,将综合布线的理论实践在了实际的工作之中。在实际的综合布线工程之中, 我们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设计出一个需求方案,再通过设计出的方案进行材料及设备的 选购。将设计出的方案图纸及材料设备,统一交由客户,客户通过满意之后,即开始施工 内容。在工程施工结束的验收竣工之中,要严格按照综合布线的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将施 工中的报告以及验收合格说明,统一写入竣工报告之中。在综合布线的工程之中,一定要注意方案设计的严谨,考虑到布线完成之后的扩展性、 平安性、可靠性。验收务必准确无误,确保布线系统能够正常使用。配线间和设备间需要准确计算出各种器件的数量,以及画出对应的机柜安 装图,机柜安装图用EXCEL绘制,具体样式如下:1U1U1U光缆配线架1U1U理线架1U1U110型交叉语音配线架1U1U光缆配线架1U1U理线架1U1U110型交叉语音配线架1U1U光缆配线架1U1U理线架1U1U110型交叉语音配线架1U1U模块式配线架1U1U理线架1U图5-4-2管理间机柜安装图图5-4-3设备间机柜安装图1U型交叉语音配线架1U1U1U1U数据总配线架1U1U理线架1U5. 5管理子系统设计管理子系统由交连或互连配线架、信息插座式配线架以及相关跳线组成。通过卡接或插接式跳线,交叉连接可以将端接在配线架一端的通信线路与 端接于另一端配线架上的线路相连。插入线为重新安排线路提供一种简易的方 法,而且不需要安装跨接线时使用的专用工具。互连完成交连的相同目的,只是使用带插头的跳线、插座和适配器。互连 和交连适用于光缆。光缆交连要求使用光缆跳线本系统中包括:100对110型交叉连接配线架支持语音传输。超5类24 口模块式配线架支持数据传输。24 口机柜式光纤配线架支持数据传输。语音跳线为卡接式跳线,用于管理间与设备间的语音点跳接。高速数据跳线用于管理间和工作区数据点跳接,系统中暂不配置数据跳线。光纤跳线用于管理间与设备间连接垂直光纤和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设置如以下图:楼层 设备间干线子系统配线间 配线子系统 工作区8芯宅内光缆信息点室内超5类非屏蔽双线线电域图5-5-1系统拓扑结构图交连管理的插入标识所用的底色及含义如下:在设备间:蓝色:从设备间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TO)实现连接白色:干线电缆和建筑群电缆灰色:端接与连接干线到计算机机房或其他设备间的电缆绿色:来自电信局的输入中继线紫色:来自PBX或数据交换机之类的功用系统设备连线黄色:来交换机和其他各种引出线橙色:多路复用输入红色:关键 系统棕色:建筑群干线电缆在主接线间:白色:来自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端接点蓝色:到配线间I/O服务的工作区线路灰色:到远程通信接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 橙色:来自卫星接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 紫色:来自系统公用设备的线路在远程通信连线间:白色:来自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的点对点端接蓝色:到干线接线间I/O服务的站线路灰色:来自干线接线间的连接电缆端接 橙色:来自卫星节点间各区的连接电缆 紫色:来自系统公用设备的线缆管理子系统的文档内容包含:信息点编号表、色标管理说明、信息点编号 规那么说明。连接管理结构主要分为了两种结构。互相连接结构用于计算机的通信。交叉连接结构用于 语音通信。在本次工程中所有的通信结构均采用互相连接结构,所有的语音通 信£采用交叉连接结构。具体结构方式如下:图5-5-2互相连接结构计算机图5-5-3交叉连接结构标示标注及管理对于电缆的标示,直接贴到各种电缆上,两端都需要标示,标示美观、清晰, 并将记录在册。对于场标示,直接贴在设备间、配线间、交接间的平整外表上。对于插入标示,用来指明电缆的源发地,由安装人员在需要时取下来使用。图5-5-4标识效果图5. 6建筑群布线设计建筑群子系统也称楼宇管理子系统。一个园区存在很多建筑物。彼此之 间的语音、数据、图像和监控等系统可用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备(硬件) 连接在一起。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备(硬件)组成一 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组成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中电缆布线方法有以下4种,架空电缆布线、直埋电缆布线、 管道线缆布线、隧道内电缆布线。在本次的工程之中,因为在园区的建设中就有管道系统的敷设,对于网络的 接入,考虑到实际场景与美观,采用了管道系统电缆布线的方法。网络电缆由 接合井接入,再进入总设备间。这种方式利于电缆的平安,使用以及维护,美 观,易于扩建及更换。图5-6-1管道系统电缆布线图第六章测试与验收5.1 验收原那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应按照以下的原那么来实行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首先必须以工程合同、设计方案、设计修改 变更单为依据。 布线链路性能测试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按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验 收,由于GB50312-2007电气性能指标来源于E1A/T1A568 B和ISO/IEC 11801-2002,电气性能测试验收也可依照EIA/TIA568 B和IS0/IEC 11801-2002标准进行。 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的内容和方法,应按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GB50312-2007)的规定执行。 由于综合布线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会涉及到通信、机房、 防雷、防火问题由于综合布线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会涉及到通信、机房、防雷、 防火等技术规范,可参考以下标准: 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051-1997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编号:YD5103-200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定GB50174-93 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GB 2887-2000 计算机场站平安要求GB 9361-8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和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o6. 2验收环节综合布线系统验收的主要环节如下:1 .建筑物进线间及入口设施的检查2 .有关设施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3 .器材检验应符合要求4 .配套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应符合要求5 .线缆的检验应符合要求6 .连接器件的检验应符合要求7 .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规定8 .测试仪表和工具的检验应符合要求9 .机柜、机架安装应符合要求10 .各类配线部件安装应符合要求11 .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应符合要求12 .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应符合要求13 .线缆敷设应满足要求14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线缆应符合规定6. 3验收结果假设测试结果说明所有连接(包括光纤连接和双绞线连接)满足以上所标准 中的要求,可以确认工程合格。在测试结束时将提交以下文件:1 .测试报告;2 .验收报告,并由双方工程经理或有关工作人员签字。测试记录需送IBM中国备案。测试结果经双方签字后完成全部测试。第七章竣工文档竣工技术文档按以下要求进行编制1 .工程说明2 .安装工程量3 .设备、器材明细表4 .竣工图纸5 .测试记录6 .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建设、 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洽商记录。7 .随工验收记录8 .隐蔽工程签证9 .工程决算总结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 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 与外部相连接。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 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 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 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七个局部,分 别是: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与管理。实际 上布线工作中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此规律不仅表达于结构化布线工程实施所要遵循的相关 规范和标准,还需要符合在工程中摸索出来的许多经验和教训。在本次毕业设计之中,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 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五个星期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 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难以忘记,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 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这次毕业设计顺利的完成,是靠着所学的知识积累和老师的 指导、同学们的帮助,在这里,我必须感谢他们!作者签名:年 月 日附录1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1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 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4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5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 要求。6电信间、设备间的位置、面积、高度、通风、防火及环境温、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 求。建筑物进线间及入口设施的检查1引入管道与其他设施如电气、水、煤气、下水道等的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2引入缆线采用的敷设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3管线入口部位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检查采取排水及防止气、水、虫等进入 的措施。4进线间的位置、面积、高度、照明、电源、接地、防火、防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器材检验1工程所用缆线和器材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应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应符 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文件或证书,元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或与设计不符 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2进口设备和材料应具有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3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4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5备品、备件及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套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1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外表应光滑、平整,不得变 形、断裂。预埋金属线槽、过线盒、接线盒及桥架等外表涂覆或镀层应均匀、完整,不得 变形、损坏。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概念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用于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为计算机、通信设施与监 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它将语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同 时能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综合布线系统是为适应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需求而开展起来的一种 特别设计的布线方式,它为智能大厦和智能建筑群中的信息设施提供了多厂家 产品兼容,模块化扩展、更新与系统灵活重组的可能性。既为用户创造了信息 系统环境,强化了控制与管理,又为用户节约了费用,保护了投资。综合布线 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局部。综合布线系统应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以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纤作为传输介 质,采用组合压接方式,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组成一套完整而开放的布线系统。 该系统将语音、数据、图像信号的布线与建筑物平安报警、监控管理信号的布 线综合在一个标准的布线系统内。在墙壁上或地面上设置有标准插座,这些插 座通过各种适配器与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楼宇自动化设备相连接。综合布线的硬件包括传输介质(非屏蔽双绞线、大对数电缆和光缆等)、配 线架、标准信息插座、适配器、光电转换设备、系统保护设备等。1.1综合布线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结构化 布线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模块化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的布线相比有许 多特点,主要表现在系统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模块化、扩展性及独立性等特 点O(1)开放性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它儿乎 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的通信协议。这种开放性的特 点使得设备的更换或网络结构的变化都不会导致综合布线系统的重新铺设,只 需进行简单的跳线管理即可。(2)灵活性2室内管材采用金属管或塑料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 厚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管槽应根据工程环境要求做镀锌或其他防腐处理。塑料管槽必须采用阻燃管槽, 外壁应具有阻燃标记。3室外管道应按通信管道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4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相应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 破损。5铁件的外表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外表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缆线的检验1工程使用的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及缆线的防火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2缆线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外包装应注明型号和规格。3缆线外包装和外护套需完整无损,当外包装损坏严重时,应测试合格后再在工程中 使用。4电缆应附有本批量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施工前应进行链路或信道的电气性能及缆 线长度的抽验,并做测试记录。5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光缆外包装或光缆护套如有损伤,应 对该盘光缆进行光纤性能指标测试,如有断纤,应进行处理,待检查合格才允许使用。光 纤检测完毕,光缆端头应密封固定,恢复外包装。6光纤接插软线或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两端的光纤连接器件端面应装配合适的保护盖帽。2)光纤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明显的标记。连接器件的检验1配线模块、信息插座模块及其他连接器件的部件应完整,电气和机械性能等指标符 合相应产品生产的质量标准。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能,并应满足设计要求。2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3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使用型式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规定:1光、电缆配线设备的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2光、电缆配线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 置正确、清晰。测试仪表和工具的检验1应事先对工程中需要使用的仪表和工具进行测试或检查,缆线测试仪表应附有相应 检测机构的证明文件。2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仪表应能测试相应类别工程的各种电气性能及传输特性,其精 度符合相应要求。测试仪表的精度应按相应的鉴定规程和校准方法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 经过相应计量部门校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有效期内使用。3施工工具,如电缆或光缆的接续工具:剥线器、光缆切断器、光纤熔接机、光纤磨 光机、卡接工具等必须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机柜、机架安装检查1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ni。2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不应有脱落及划痕,各种标志应完 整、清晰。3机柜、机架、配线设备箱体、电缆桥架及线槽等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 应按抗震设计进行加固。各类配线部件安装1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2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信息插座模块安装1信息插座模块、多用户信息插座、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安装在活动地板内或地面上时,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 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3信息插座底盒同时安装信息插座模块和电源插座时,间距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应符合 设计要求。4信息插座模块明装底盒的固定方法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而定。5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6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业务类型。7工作区内终接光缆的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安装底盒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并应符合 设计要求。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匚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ln。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5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6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7采用吊顶支撑柱布放缆线时,支撑点宜避开地面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缆线的敷设1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2缆线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 损伤。4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 易损坏的材料。5缆线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宜为36cm, 电信间宜为0.52m,设备间宜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 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6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以下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8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nun;其他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缆和室 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倍。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以下规定:1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等内容。2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预埋或密封线槽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机3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聚氯乙烯硬质管。布放大对数主干电缆及4芯以上光缆 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机 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 缆或4芯及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机设置缆线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以下规定:1密封线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 定。2缆线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 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 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3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 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 5m,间距 应均匀,不宜绑扎过紧或使缆线受到挤压。4楼内光缆在桥架敞开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配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以下要求:1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进出同一过路盒的预埋线槽均不应 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nmi,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ni。线槽路由中假设包括过线 盒和出线盒,截面高度宜在70100mm范围内。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1n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 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 线和维修。3)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灰与防水功能。4)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5)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模块接线盒间或金属线槽与金属钢管之间相连接时的缆线 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2预埋暗管保护要求:1)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50 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 超过25mm,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100mrno2)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 有S弯出现,有转弯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有2个弯时;不超 过151n应设置过线盒。4)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5)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6)暗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7)金属管明敷时,在距接线盒300mm处,弯头处的两端,每隔3m处应采用管卡固定。8)管路转弯的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并且不应小于该管外 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3设置缆线桥架和线槽保护要求:1)缆线桥架底部应高于地面2. 2m及以上,顶部距建筑物楼板不宜小于300mm,与梁 及其他障碍物交叉处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 nun。2)缆线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宜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 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局部应加金属盖板保护,或采用金属走线柜包封,门应 可开启。3)直线段缆线桥架每超过1530m或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置伸缩补偿装置。4)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以下情况下应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处; 离开线槽两端出口 0.5m处:转弯处。5)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宜为Imo6)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槽内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线槽直角弯 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缆线外径的10倍。7)桥架和线槽穿过防火墙体或楼板时,缆线布放完成后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4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1)线槽之间应沟通。5)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6)暗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7)金属管明敷时,在距接线盒300nmi处,弯头处的两端,每隔3nl处应采用管卡固定。8)管路转弯的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并且不应小于该管外 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5在架空活动地板下敷设缆线时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假设空调采用下送风方式那么地板内净高应为300500mm。6吊顶支撑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 合设计要求。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缆线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2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之间干线通道应沟通。缆线终接1缆线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2缆线中间不应有接头。3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4对绞电缆与连接器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对绞电缆终接1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3类电缆不应大于75m叱 对于5类电缆不应大于13nl叱 对于6类电缆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减小扭绞松开长度。2对绞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 色标和编号应符合图6. 0. 2的规定。两种连接方式均可采用,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3七类布线系统采用非RJ45方式终接时,连接图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4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连接器件终接处屏蔽罩应通过紧固器件可靠接触,缆线屏 蔽层应与连接器件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