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60492772
资源大小:16.5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 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结合这一理念,设计本节 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 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 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二.教学设想1 .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 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做 到“踌躇满志”地为人处事。2 .结合文本虚构出庖丁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 力。3 .开掘本文的内涵,结合现实生活领会文本的深刻的含义,从中 领悟出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的道理。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 神。【教学重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重)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在群星璀灿的夜空中,庄 子是属于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 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 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局部的。它在 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 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 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今天我 们通过这节课,进一步走入庄子的世界。二 .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庖丁解牛这篇文章重要的字、词、句等文 言知识,也初步梳理了文章大意。那么,在对文本进一步探讨的之前,我想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情况。请大家看屏 幕。1 .一词多义“为”字的用法和意义(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3)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 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2 .通假字(1 )假设然向然向通“响”(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3)技经肯繁之未尝技通“枝”,指支脉(4)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 三.走近大师,知人论世。3 .特殊句式(1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者,也(2)技经肯繁之未尝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繁(3)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视为(之)止, 行为(之)迟三、探究新课。1 .齐读课文。2 .说文解字:关于“解”的猜测3 .从三方面分析庖丁解牛这篇文章(一)欣赏“解牛之技”。探究一: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 么样的一种感受?明确:视觉:动作:手触肩倚 足履 膝崎(舞蹈化)听觉:响声:旁、酷;一莫不中音(音乐化)探究二: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一牛的挣扎之 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 舞”,奏刀发出的声音“中经首之会''?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 享受。探究三:为什么要借文惠君的口夸赞庖丁?明确:从正侧两个角度,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表达庖丁技艺高 超,解牛之技熟练,给人美的享受。(二)探讨“技中之道”-生读第三段探究一:向庖丁取经,看看他是如何到达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 的?明确: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 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总说)探究二:具体分析庖丁所用具体的解牛之技是什么?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薪,因其固然,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 大粘乎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余游刃有余地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也,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探究三:庖丁怎样懂得解牛之技呢?她的神技因何而来?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探究四:庖丁怎样将技与道相关联?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识道)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识道)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 (悟道)探究五:怎么看待技与道的关系?技:技之所通,或此一才,或此一事,或此一艺,或此一器道:道者,无所不运,无所不通,一道而可旁通他道。“技中之巧,以其熟练,而自应合于天理,故而未尝无道在,可 由“技”而“道”(重事上磨练)同理也可由“道”而“技”(重心性的涵养)(三)道法之变 “庄子之道”一引导课文意旨探究。探究一: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 么相似之处?假设要理解庄子是怎样借解牛来比喻“保养生命之道”,须按步骤 走:首先,要读懂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的特点:(1)庖丁初解牛时,不熟牛的生理结构,眼中看到的,是庞然 大物的牛,感到无从下手。(2)三年后庖丁对牛的生理结构了如指掌,对牛体各个部位的 特点也都一清二楚,解牛时,面对的已不是整头牛了。(3)十九年后,庖丁掌握了养生的道理,解牛时可以根据自己 的心意沉着刀而无须要感官接触。其次,还要读懂庄子借族庖、良庖和庖丁比喻的三种人:(1)族庖,比喻做事固执蛮干的,他们的精神容易受到损害。(2)良庖,比喻较会处事的人,但因执着于解决问题,不识变 通,他们的精神也会受到损害。(3)庖丁,比喻能够“缘督以为经”的人,他们懂得顺应自然之 道,他们的精神不会受到损害。接下来,庄子借“庖丁解牛”的寓言说明的“养生之道”才能迎刃 而解了:(1 )他以"刀''喻"生命”,“刀刃”喻“自然本性”;牛身筋骨错杂 处喻世上纷繁的事物。庖丁解牛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游刃 于骨节的空隙,是以“十九年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硼",比喻人如能顺应 自然,无论事物如何纷繁,也可应付裕如,那么便本性无伤,天年 尽享了。(2)而文惠君听到庖丁说解牛时只要寻找关节的空隙,不可乱 砍乱割,他便领悟到做事或治国都一样,只要找出关键性的地方, 顺乎自然的天理去做,事情便可迎刃而解。这篇寓言故事实际上说明了庄子的思想。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 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以无厚入有 间”,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 作为独立的寓言故事,启示却是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切事 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 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探究二:你如何从中得到自己的学习之道和生活之道?也应该顺从规律,按照学习与生活固有的规律,去掌握,通过不 断练习,总结经验,得到自己的道理。(同学们可以自由回答)六.作业1 .背诵且翻译课文第三段。2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 看?七.板书设计一、“解牛之技巧”视觉:动作:手触肩倚 足履 膝跨(舞蹈化)听觉:响声:善、后 1;-莫不中音(音乐化)二、“技中之道”始解之时一所见无非全牛 懂规律)三年之后一未尝见全牛也 识规律)方今之时一神遇不以目视 用规律)三、“道法之变”技术一般的阶段技术高超的阶段进入道的阶段目有全牛(不目无全牛(认游刃有余(运矛盾:牛体-(比喻)-社会方法:刀-(比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