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大奇书,领略古老而神秘的智慧.docx
古代六大奇书,领略古老而神秘的智慧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著 作。形式上采用黄帝和岐伯对话的形式。岐伯是谁?有人说 岐伯是黄帝的臣子,有的说岐伯是世外高人,住在岐山下, 黄帝曾经拜访他。后人将医术称作岐黄之术,可见岐伯是最 主要的角色。拥有多项创造的黄帝在这里只是个求知者、提 问者。据说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等七篇著作,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我们能见到的只有一部 黄帝内经了。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 分,各九卷,每卷九篇,合为162篇。从整体上看,其理论 的来源不外乎“阴阳五行”和“整体观念”两大基本内容。 天地浑然一体,顿分阴阳两极,又化生出五行:木、火、土、 金、水。五行实际上就是用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来取类比 象的一种思维方法。黄帝内经还对中医学的致病因素、诊断方法、治法治那么、 预防养生、运气学说、脏腑经络、针刺方药等进行了详尽的 阐述,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可谓中医史上一大壮举。黄帝 内经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具体应用和良好的诠释,其中的 哲学思想令世人感到荡气回肠。这部医学著作在很多其他方 面都到达了极高的学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黄帝内经选读: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 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 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 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2、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那么气上,喜那么气缓,悲那么气消, 恐那么气下,惊那么气乱,思那么气结。3、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 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 亦晚乎?周易周易起源于上古八卦,后来演变成六十四卦。相传上古伏羲 氏老爷子,最早画出八卦。后来周文王扩展到64卦,孔子 做十翼,最终开展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易经和易传合称周易。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 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 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 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 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 二为禳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 史事宗。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 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先秦有专门讲解易经的经师。“易”之涵义: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 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 为蜥蜴的引申义。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 礼指沉着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 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 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从文字学看,“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义。易是占卜之名。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 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 极图所显示的一样。有说“易”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 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周礼“太卜”的记载中, 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 是筮书专有名词。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 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 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 能的是:1 .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时时在变易之中;2 .又保持一种恒常。周易选读:1、上九,亢龙有悔。2、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5、同声以相应,同气以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 风从虎,各从其类也。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8、劳谦君子,万民服也。9、冥豫在上,何可长也。10、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山海经提起山海经,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书里面的神怪故事, 不少仙侠类的影视作品及动漫游戏中,也经常会使用到山 海经中提及的怪物。山海经是保存下来的,记录神怪最早的书。之所以说山 海经记录神怪早,并不是因为说它成书早,而是因为书中 记录的内容是最早的。相较于同样记载神怪故事的淮南子, 山海经编订成书较晚它是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 父子编订的,而淮南子编订那么在西汉初。而这里所谓的 早晚,都是相对来说,因为根据史记记载,山海经 这书在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就已经广为流传。但是从内容上来 看,山海经记录的应是殷商时期的内容。山海经中内容包括地理、神话、宗教、动植物、矿产、 医药等诸多内容,可谓古人的百科全书。也正因为它包含的 内容太驳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知道该把它如何分类。汉朝时,山海经放在“术数略”下面的“形法”类,也 就是算卦占卜中的风水相面之类的书籍。隋朝时那么放在了史 部地理类,而清朝干脆放在了子部小说家类。鲁迅先生说应 为古之巫书。”所谓巫,是在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刚刚开始分工时从事精神活 动的那类人。这些巫往往都是部落的首领,他们主要的功能 是沟通神与人,通过所谓神灵附体,用自己的口说出神的旨 意。正因为山海经被认为是上古巫书,因此有人认为山 海经就是记录神怪的,另一种观点那么认为它是“信史”。 山海经选读:1,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僻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 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日大遗之野。2,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日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日狡,其音如吠 犬,见那么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日胜遇,是 食鱼,其音如录,见那么其国大水。3,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缺乏, 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尚书中国有一部很古老的书,被人称为“天书”。它就是尚书。尚书,在先秦的古代叫书后世称为尚书。尚者, 上也,上古之书。现代的尚书共有58篇文章。尚书的内容涉及到虞、夏、商、周四个朝代。所以,又 在归类后分别称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当 然,今天的考古只考出了后三个朝代,专家们对于虞朝基本 持否认态度,但不知道学富五车的孔夫子为什么要认可虞 朝?尚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六大经典之一。由于它的文 字晦涩,非常难懂,加之又是孔圣人亲自担任过主编,中国 社会从“大内”到“大外”,研究者历朝历代非常之多。两 汉之间,曾经刮过一阵尚书风,大家都要读(限于知识 分子)。因此,靠此书混饭吃的人多如牛毛,据称仅一位汉 代大师门下的徒众动辄上万人,两汉大师如云,徒众自然多 得数不清;而对于尚书的注疏和理解及发挥,其一人之 言可著书数十万字,那时还没有创造纸,都是写在竹片上的, 不然相关的著述就更不得了。尚书选读:1,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 作尧典。2,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 伊尹作太甲三篇。3.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4,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彳企革,土爰稼嵇。润下 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彳企革作辛,稼嵇作甘。河图和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 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四象五行 八卦九宫皆可追溯于此,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 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 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 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 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 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 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悉地I成就悉地,译为“成就”,成就有两种,世间成就,出世间成就。 世间成就是财富的富足,婚姻的美满,身体的健康等等;出 世间成就可以说是心灵的成就,即内在的成就和升华。人生 需要世间的“悉地”,更需要出世间的“悉地”。既然有缘,何不加入我们一起“悉地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