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国考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题技巧(8.10).docx

    • 资源ID:60502598       资源大小:31.8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国考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题技巧(8.10).docx

    2023国考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题技巧(8. 10)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 和常识判断等局部。行测题一、工程问题(1)当题干中给出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该工程的工作总量设为所有 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得出各自的效率。例1.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3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18天,乙、丙合 作完成需要15天。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多少天?()A. 8 天 B. 9 天 C. 10 天 D. 12 天【答案】C解析:此题给了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工作总量设为30、18和15 的最小公倍数90。那么容易得到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2,丙的效率为4,故 他们的和效率为3+2+4=9。因此需要904-9=10天。例2.完成某项工程,甲需要18天,乙需要15天,丙需要12天,丁需要9 天。先按甲、乙、丙、丁的顺序轮班工作,每次轮班的工作时间为一天,那么完成 该项工作当天是()在轮班。A.甲B.乙C.丙 D. T【答案】A解析:此题给了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工作总量设为18、15、12、9 的最小公倍数180。那么容易得到甲的效率为10,乙的效率为12,丙的效率为15, 丁的效率为20.故他们一个循环的工作量为10+12+15+20=57。接下来计算180 57=3-9,可知完整循环3次之后还剩下9的工作量,由甲来干,一天能干完。 故答案选择Ao(2)当题干中给出效率之比(有时会给出各队的效率关系,通过转化得出效率 之比),可把各自的效率直接设为最简比中所占的份数。例1.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之比为2:3:4。某项工程, 乙先做了 1/3后,余下的交由甲与丙合作完成,3天后完成。问完成此工程共用 让一个同学拿到4本,而且要求每个同学都有书,所以可以看成先给50个抽屉 每个抽屉放一个苹果,接下来任选一个抽屉放3个,就会存在一个抽屉有4个苹 果,所以这道题计算为50+3=53本。第二道问题中要求多了保证两个字,那就得考虑最差是什么情况才能使这件 事一定发生,所以考虑最差情况为每个抽屉都有3个苹果这样已经有50X3=150 个苹果了,在任选一个抽屉放1个就会到达要求所以第二题的计算为50X 3+1-151 个。八、朴素逻辑题(-)突破口法在题干信息中,找到确定项(或者相对确定项),根据确定项再去找出与 它相关的信息,一步一步往后推。比方:例1:有甲乙丙丁四个朋友,他们分别是音乐家、科学家、天文学家和逻辑 学家。在少年时代,他们曾经在一起对未来做过预测,当时,甲预测说:我无论 如何也成不了科学家。乙预测说:丙将来要做逻辑学家。丙预测说:丁不会成为 音乐家。丁预测说:乙成不了天文学家。事实上,只有逻辑学家一个人预测对了。 那么,这四位朋友分别是什么家呢?()【答案】突破口: “乙预测说:丙将来要做逻辑学家。”这四位朋友分别是: 甲是逻辑学家,乙是天文学家,丙是科学家,丁是音乐家。解析:乙预测丙将来 要做逻辑学家,而事实上只有逻辑学家预测对了,由此可以判断乙和丙都不是逻 辑学家。由丙不是逻辑学家可知丙预测错误,那么丁是音乐家,那么甲是逻辑学家。 同理,由丁不是逻辑学家可知丁预测错误,故乙是天文学家,进而可知丙是科学 家。(二)假设法这种方法使用比拟广,特别是题干信息说几句描述性的话或者几句对 话,然后再告诉说其中有几句真几句假的情况、。比方:例2.警方在一起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抓获例甲乙丙三个犯罪嫌疑人。甲说:乙在说谎乙说:丙在说换丙说:甲和乙都在说谎由此可推知,三人中说真话的是?()【答案】假设甲说真话,那么乙在说谎,乙说丙在说谎,那么丙说真话。丙说“甲 乙都在说谎,”与假设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假设甲说假话,那么乙说真话,推 出丙说假话。所以甲和丙都说假话,乙说真话。(三)带入排除法在遇到题目非常简单易带时或者很难用其他方法解答时,可考虑此方法。比方:例3.为了熟悉各个部门的工作,某部门实施轮岗制度,人事部门的张三, 后勤部门的李四,综合办的王五三人进行转岗,其中李四不去人事部。那么轮岗 的结果是?()A.张三去后勤部,李四去综合办,王五去人事部B.张三去综合办,李四去后勤部,王五去人事部C.张三去综合办,李四去人事部,王五去后勤部D.张三去人事部,李四去综合办,王五去后勤部【答案】A解析:采用排除法解题。由题干原岗是人事部门的张三,轮岗后不再是原部 门,排除Do同理,原岗是后勤部门的李四,轮岗后不再是原部门,排除Bo由 李四不去人事部,排除Co应选Ao九、隔年问题例如及解法1 .隔年增长率例: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同比增长23.8%,比上年 回落6. 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415亿元,同比增长24. 5%, 比上年回落5. 9个百分点。问题: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2008年上升了:()。A. 17. 6% B. 23.8%C. 53. 8% D. 60. 9%解析:分析题干要求上升了百分之几,属于增长率常见问法。所以,此题的考点为隔年增长率。列式应为:(1+23. 8%) (1+23. 8%+6. 2%)-1=60. 9%,所以选择Do总结:隔年增长率=(1+现期增长率)(1+间期增长率)T2 .隔年倍数例:2013年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5.76万亿元,同比增 长14. 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问题:2013年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约是2011年同期的多 少倍?()A. 1. 1 B. 1.2 C. 1. 3 D. 1.4解析:问题求是多少倍,确定考点是倍数,所以此题最终考点是隔年倍数。 根据倍数与增长率的关系:隔年倍数二隔年增长率+1 ,列式为 (1+14. 9%) (l+14/9%+0. 8%)1. 3o 所以选择 Co总结:隔年倍数=(1+现期增长率)(1+间期增长率)3 .隔年基期值例: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31.33亿元,比上年 增长55. 6%,增幅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问题: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为多少亿元?()A. 451 B. 584 C. 791 D. 1231解析:求2008年的数值,属于隔年基期值的求解,根据基本公式:基期值= 现期值/(I+增长率),隔年基期值=隔年基期值=现期值1 +隔年增长率1231.33(1 + 55.6%X1 + 55.6% - 20%)584。现期值M结.隔年基期值=心印P用耳土期但Q+现期增长率乂+间期增长率)十、交易合作问题解法(一)问题描述交易合作问题指的是多个人轮流在工作,比方甲先做1小时,乙再做1小时, 甲接替乙做1小时,乙再继续做1小时这种问题就叫做交替合作问题。交替合作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的都是正效率,另一种是有正效率也有负效率。无论哪种情况,关键点都是找出最小的循环周期及一个循环周期 的效率之和。(二)解题步骤1 .设特值,确定工作总量;2 .确定各者效率,以及周期效率之和;3 .做除法,确定正周期数;4 .分析剩余工作量。(三)例题讲解1.只有正效率:1.只有正效率:循环顺序不同,:终时间不同。【例1】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 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A. 13 B. 13. 5C. 14 D. 15. 5【答案】B解析:设工作总量为20(20、10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易知,甲、乙的效率 分别为1、2o这里的循环周期为2天(甲、乙各1天),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 为3, 20 + 3=62,这里的6即为6个循环周期,对应12天,剩余的2个工 作量,甲、乙各做1个工作量,甲做1个工作量对应1天,乙做1个工作量对应 1/2 天。所以,共需 12+1+1/2=13.5 天。【例2】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如果 乙先挖1天,然后甲接替乙挖1天,再由乙接替甲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 工作。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A. 13 B. 13.5C. 14 D. 15.5【答案】A解析:设工作总量为20(20、10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易知,乙、甲的效率 分别为2、1。这里的循环周期为2天(乙、甲各1天),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 为3, 20 + 3=62,这里的6即为6个循环周期,对应12天,剩余的2个工 作量,乙做一天正好完成。所以,共需12+1=13天。答案选Ao2.有正效率也有负效率,即青蛙跳井问题。【例题】一个小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一个丙出水管,单开甲管6小时注满; 单开乙管5小时注满;单开丙管3小时放完;水池原来是空的,如果按甲乙丙的 循环轮流开放三个水管,每轮中各水管均开放1小时,那么经过多少小时后水 池中的水注满?A. 59 B. 60C. 79 D. 90【答案】A解析:设工作总量为30(6、5、3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易知,甲、乙、丙的 效率分别为5、6、10o实际情况是有进有出,进就是指正效率,出就是指负 效率,所以,可以看作:甲乙丙甲乙丙效率5 6 -10 1这里的循环周期为3个小时(甲、乙、丙各1小时),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 为1, 19次循环后,还剩11个工作量没完成,接下来正好甲、乙各1个小时, 正好注满。19个循环周期,对应19X3=57小时,所以共需时间=57+1+1=59(小 时)。答案选Ao了多少天?()A. 6 B. 7C.8 D. 9【答案】C解析:此题给了效率之比,因此可把各自的效率直接设为最简比中所占的份 数。甲的效率设为2,乙的效率设为3,丙的效率设为4。甲与丙合作3天完成 的工作量为(2+4) X3=18,这局部占比为2/3,故乙先做了 1/3的量为9,需做9 4-3=3天。因此共需3+3=6天。例2.甲乙丙三个工程对完成A B两个工作总量一样的工程,如果按甲乙合作完成A工程,丙单独完成B工程那么甲乙比丙提前15天完成,如果甲调出三分 之一的人或者乙调出五分之一的人帮助丙那么两项工程正好可以同时完成,问如 果甲乙丙同时完成B工程需要几天?()A. 22 B. 23C. 25 D. 26【答案】D解析:此题虽没有直接给出效率之比,但却可以从题干所给信息中找出效率 之比,有甲调出三分之一的人或乙调出五分之一的人帮助丙那么两项工程正好可 以同时完成,得到甲的三分之一等于乙的五分之一,得到甲乙的效率之比为3:5,拿出三分之一等一那么丙的效率等于6,那么甲乙丙的效率之比为3: 5: 6,再根据如果按甲乙合作完成A工程,丙单独完成B工程那么甲乙比丙提前15天完成 的到完成A工程需要45天的A工程的工作总量为45X8,那么三队完成A工程的 时间为45X8-14向上起整等于26,应选D答案。二、容斥问题最值型(一)容斥问题及解法容斥问题是一类有重叠的计数问题。解决方法: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 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是重复计算的数目减去,是的计算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多退少补,保证每局部只数一次。(二)容斥问题最值型的题型特征1 .有重叠局部2 .出现“至少” “最少”字眼(三)容斥问题最值型的答题方法设重叠局部为未知数,根据容斥原理列出式子表示所求量,再加以判断。例1.有100人参加运动会的三个比赛工程,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其中未参 加跳远的有50人,未参加跳高的有60人,未参加赛跑的有70人。那么至少有 ()人参加了不止一个工程的比赛。()A. 7 B. 10 C. 15 D. 20【答案】B解析:设参加两项的有x人,参加三项的有y人,那么参加不止一项的为x+y 人。根据容斥原理 50+40+30-x-2y=100,得出人2y=20。凑出 x+y,即(x+y)+y=20, 想x+y即可能少,y要尽可能多,因此x尽可能少,当x=0时x+y=10为最少。例2.同学们参加周末兴趣小组,每个小组各有50人参加,音乐和美术 都参加的有20人,体育和美术都参加的有12人,音乐和体育都参加的有15人, 问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最少有多少人?()A. 3 B. 56 C. 92 D. 103【答案】B解析:设参加三个的为x,那么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50-20-12+x) + (50-12-15+x) + (50-20- 15+x),得出 56+3x,当 x=0 时 56+3x=56为最少。三、直线异地屡次相遇问题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匀速出发,相向而行,在到达对方地点后立即掉头 返回,往返于A.B两地之间。两地之间的距离为AB。(一)直线异地屡次相遇模型路程和甲路程乙路程时间开始-第一次相遇AB S甲 S乙 t第一次相遇-第二次相遇2AB 2s甲2s乙2t第二次相遇-第三次相遇2AB 2s甲2s乙2t第N-1次相遇-第N次相遇2AB 2s甲2s乙2t(二)直线异地屡次相遇的结论1 .除了第一次,每两次相遇之间路程和,甲路程,乙路程,时间均为第一 次的路程和,甲路程,乙路程,时间的2倍。2 .从出发到第N次相遇,路程和,甲路程,乙路程,时间均为第一次的路 程和,甲路程,乙路程,时间的2N-1倍。(三)直线异地屡次相遇典型例题例1.两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离A城5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 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离B地44千米处相遇,两城市相聚多少千 米?【解析】根据直线异地屡次相遇模型的结论“除了第一次相遇,每两次相遇 的路程和,甲路程,乙路程,时间均为第一次的路程和,甲路程,乙路程,时间 的2倍”,第一次相遇S甲=52千米,所以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路程 =2S甲=52*2=104千米,所以AB=52+104-44=112千米。行程图略。例2.小明和小红两人在长100米的直线跑道上来回跑步,做体能训练,小 明的速度为6米/秒,小红的速度为4米/秒,他们同时从跑道两端出发,连续跑 了 12分钟,在这段时间内,他们迎面相遇了多少次?【解析】根据题型判断是直线异地屡次相遇问题,又根据题目可知,所求为 从开始到第N次相遇,所以可以利用结论”从开始到第N次相遇,路程和,甲路 程,乙路程,时间均为第一次相遇的路程和,甲路程,乙路程,时间的2NT倍”, 第一次相遇时间=100/(4+6)=10秒,720=次N-1)*10,可得N=36. 5,即相遇36 次。行程图略。四、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表达题解法(一)话题一致即所选选项描述的话题,要始终和材料保持一致。不然,就会出现主题不一 致的错误。例L " ",我们不防拉开一个比拟长时段的历史来观察。传 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当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 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刻印刷对于 竹简刻写是新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所以,“新” 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A.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背后B.潮流永远不待人C.太阳底下无新事D.时间是变化的财富【答案】C解析:从文段来看,整个文段都是围绕着第一句话展开的。而后文一直在围 绕着“新”这个话题来书写,所以可得到横线处也是关于这个话题的,通过观察 选项,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谈到“新”这个话题,所以选C。(二)思路一致所谓思路一致,就是要符合文段的行文脉络。即观察横线在文段的什么地方, 因为在不同的地方所起的作用也会有不同。在语句衔接题里面,横线的位置有: 段首、段中和段尾。如果在段首,一般它的作用就是总领全文,引出话题;在段 中那么是承上启下;而在段尾那么是总结全文。例2.农村孩子不易跃“龙门”,症结在于 o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 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和名校,投入越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 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北忽略的大多数, 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 失去了更好大学的机会。()A.城乡经济开展水平的不平衡B.农村孩子上更好大学的机会少C.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D.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这道题横线在段首,应该对文段起总领的作用。而它讲到 了 “症结”,下文那么从教育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招生制度几方面阐述城乡教育 的情况,由此可知是一个总分文段,横线处填入的句子就是后面内容的归纳概括, A讲的是城乡经济,话题不一致,排除;B、D两项都只是后文的局部内容,也排 除,所以选择C。五、日期问题(一)基本要素日期问题是关于时间的一系列问题,时间也就是年、月、日,考试过程中更 多出现的是年、月、星期,因此要清楚年、月、星期的基本常识。1、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平年和闰年的判定,假设年份为非100的倍数,那么是4的倍数,可判定此年为 闰年;假设年份为100的倍数,那么是400的倍数,才可判定此年为闰年。例如:判定2006年、2100年分别是平年还是闰年。因为2006年不是100 的倍数,所以只需要看其是否为4的倍数即可,2006不是4的倍数,因此此年 为平年;2100年为100的倍数,但是不是400的倍数,所以2100年也不是闰年, 为平年。2、月月份分为大月、小月以及二月。大月分别包括1、3、5、7、8、10、12月, 每个月31天;小月分别包括4、6、9、11月,每个月30天;二月,平年2月28 天,闰年2月29天。3、星期每个星期七天,五天工作,两天休息。星期基本都和年和月放在一起考查, 如“2018年3月2日是星期五,那么2019年的3月2日是星期几?"、“某一年 的八月份有九天休息日,那么八月一日为星期几?",即星期是每七天一个循环, 因此在解决日期问题时,最常用的是循环计算。(二)例题应用1 . 2012年7月27日为星期五,请问2013年7月27日是:()。A.星期六B.星期日C.星期四D.星期三【答案】A解析:2013年7月27日与2012年7月27日比刚好过了一个平年,也就是 365天,因此所求为365 + 7=521,因此往后查一天为星期六,选择A。【延伸】假设问2014年7月27日为星期几,那么如何计算?此时发现计算方式 是一样的,到这个时间就是过了两个平年也就是730天,用730除以7看余数即 可,但此时我们可以找到规律,只要是整数年,那么平年365除以7余1,闰年366 除以7余2,所以可以记住规律,平年星期加1,闰年星期加2,只需要看过了 几个平年和闰年即可。2 .某年10月份有四个星期四,五个星期三,这年的10月8日是()。A.星期一 B.星期二C.星期三D.星期四【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10月31日肯定是星期三,依次推断7天前、14天前、21 天之前都为星期三,那么10月10日为星期三,推断出10月8日为星期一,选择 Ao六、流水行船问题解法及考法(一)问题描述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 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二)基本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在这其中,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 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 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三)解题方法转化为行程问题考虑。两船在水中的相遇问题与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问题一 样,与水速没有关系。同样道理,如果两只船,同向运动,一只船追上另一只船 所用的时间,也只与路程差和船速有关,与水速无关。例1.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 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A. 6 B. 8 C. 10 D. 12【答案】D解析:从甲地到乙地,顺水速度=15+3=18(千米/小时),甲乙两地路程:18 X8=144(千米),从乙地到甲地的逆水速度=15-3=12(千米/小时),返回时逆行用 的时间:14412=12(小时)。例2.长江上游的A港与下游S港相距270千米,一轮船以恒定速度从A 港到S港需6. 75小时,返回需9小时,如果一只漂流瓶从A港顺水漂流到S 港,那么需要的时间是:()。A. 84小时B. 50小时C. 54小时D. 81小时【答案】C解析:漂流瓶的速度为水速,根据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得水 速为(270 + 6. 75-270 + 9)+2=5千米/小时,漂流瓶从A港到S港需要270 5=54小时。(四)其他考法1 .风向例1.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 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 逆风跑70米,也用了 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解析:由题可知该少年短跑选手在无风时的速度为(90 10+70+10)+2=8 米/秒,那么无风时他跑100米要用100 + 8=12.5秒。2 .扶梯例2.商场的自动扶梯以匀速由下往上行驶,两个孩子在行驶的扶梯上上下 走动,女孩由下往上走,男孩由上往下走,结果女孩走了 40级到达楼上,男孩 走了 80级到达楼下。如果男孩单位时间内走的扶梯级数是女孩的2倍。那么当 该扶梯静止时,可看到的扶梯梯级有多少级?解析:因为男孩单位时间内走的扶梯级数是女孩的2倍,所以男孩走80级 的时间和女孩走40级的时间相等,由此可知他们两个乘电梯的时间相同,那么电 梯运行距离也相等,所以对于男孩而言,电梯实际长度=80-电梯运行距离;对 于女孩而言,电梯实际长度=40+电梯运行距离。所以可得,电梯实际长度=60。七、抽屉问题(一)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定义是假设把多于n件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的 物体数不少于2件;假设有多于mXn个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 中的物品书不少于m+1件。(二)抽屉问题的模型假如3个苹果放到2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苹果数大于等于2个, 2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是空的或者说一个抽屉里苹果数 为0o(三)抽屉原理的核心用抽屉原理当中的2种比拟简单的情况体会这个核心思想。如果把2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是空的”是怎么得出来 的呢?把两个苹果平均放到两个抽屉,那肯定会有一个抽屉是空的。3个苹果放到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苹果数大于等于2”又是怎么 得出来的呢?先把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抽屉中,此时还多一个苹果,但又必须 放入到抽屉中去,那肯定会出现一个抽屉里苹果数为2。(四)抽屉问题给定假设干个苹果数和假设干个抽屉数,在某种要求下怎么放置苹果,能到达最 大或者最小的情况,问这种情况是什么,这是抽屉问题。抽屉问题的五大构成要素,分别是:苹果数、抽屉数、要求、方法和最后的 结果。【例题】假设干本书,发给50名同学问:(1)每名同学都能拿到书,至少需要多少本书就有可能有同学拿到四本?(2)无论怎么发,至少需要多少本书才能保证有同学拿到四本?解析:第一道问题中,书相当于苹果,而同学相当于抽屉,要求至少需要多少本就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国考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题技巧(8.10).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