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60513623
资源大小:69.3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考前须知:1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2 .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我在这里提出两个新的概念:宣示义和启示义。宣 示义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启示义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启示给读者的意义。宣示义, 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半点含糊;启示义,诗人自己未必十清楚确,读者的理解未必完全相同,允许有一 定范围的差异。宣示义,是一切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共有的;启示义,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诗歌作品中 更丰富。中国古典诗歌的启示义,分为以下五类: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这五类启示义, 以它们依赖宣示义的程度,构成一个系列。双关义与宣示义关系最密切,双关义两个意义一个就属于宣示 义。情韵义是附着在宣示义之上的各种诗的感情和韵味,它不能离开宣示义单独存在。象征义,有的附着 在词语的宣示义上,有的在整句诗或整首诗中。深层义可以含蓄在词语中,但多半含蓄在全句或全篇中。 上述四种意义,或是诗歌语言所负荷的,或是诗歌语言所蕴含的,或是诗歌语言所指代的,可以总称之为 言内义。然而古典诗歌的多重意义不仅表现在言内,还可以寄托在言外。言外义既不在词语中,也不在句 子中,而是在字句的空档里,即所谓字里行间的“行间”。它虽然并未诉诸语言,但读者可以运用自己的联 想和想象去加以补充。言外之义是诗人未尝言传,而读者可以意会的。言内义在字里,言外义在行间,诗人虽然没有诉诸言 辞,但在行间有一种暗示,引导读者往某一个方向去想,以到达诗人意向的所在。富有言外义的诗歌,状 物而不滞于物,引导读者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它总是让人读后还要思索一下,寻一寻余味。在寻 思中有所领悟,有所发现,遂得到艺术欣赏的满足。大凡事物的开展总有其前因后果,感情的开展也有它的脉络。然而中国古典诗歌通常不是把感情脉络 的连续性呈现给读者,而是从感情的开展脉络中截取最有启示性的一段,把其他的略去,留给读者自己去 联想补充。同时句子之间有较大的跳跃性,句子之间留下了较大的空白。从感情脉络中略去的局部就隐约 地浮现在这无言的行间,并以它们的多姿与多彩丰富着言内之物,构成诗歌的多义效果。富有言外义的诗例可以举出许多,如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 满弓刀。诗写一个大雪之夜,准备集合轻骑兵,去追击溃退的敌人。诗人只写了准备出击的场景,究竟出 击没有,追上敌人没有,统统略去了。“狱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并不是战斗的结束。可是那种艰苦的 自然环境、肃穆的战斗气氛和将士们的英雄气概,都被烘托出来了。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尾 在云中,假设隐假设现,更有不尽的意味和无穷的魅力。又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 大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前人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是不错的。以上所讲的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和吉言外义,构成中国古典诗歌含蓄蕴籍的艺术持色。 但这五种意义的区别,只能说是大致的、相对的。在有的诗里,各种意义可能并存着,很难十分严格地划 分开来,不必过于拘泥。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5)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延伸与探究。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联系材料相关信息进行作 答。【解答】(1) C. “大多”“很少的”表述错误,材料一表述是“象征义,有的附着在词语的宣示义上,有 的在整句诗或整首诗中”,“有的有的”与“大多”“很少的"不同。应选Co(2) B. “因而其感情开展的脉络也不够完整”表述错误,材料一表述是“同时句子之间有较大的跳跃性, 句子之间留下了较大的空白。从感情脉络中略去的局部就隐约地浮现在这无言的行间,并以它们的多姿与 多彩丰富着言内之物,构成诗歌的多义效果”,选项中“感情开展的脉络也不够完整”理解有误。C.根据材料二“此联中有一个境,境中有一个人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有活有动的”可知,“必须” 说法绝对。D. “能讲出的直接传递的意境”表述错误,不是直接讲出,而是需要读者领悟的意境。 应选Ao(3) A. “老病” “孤”等直接点明其身老孤独之态。B. “奈何天”“谁家院”等表现百无聊赖的情绪。C.“惘然”直接点出情感。D.融情于景,暗点作者内心之心迹。应选Do(4)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我在这里提出两个新的概念:宣示义和启示义”提出了 “宣示义和启示义” 两个概念。第二段“中国古典诗歌的启示义,分为以下五类: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 阐述了 “启示义”的类别,第三、四段“言内义在字里,言外义在行间,诗人虽然没有诉诸言辞,但在行 间有一种暗示,引导读者往某一个方向去想,以到达诗人意向的所在” “从感情脉络中略去的局部就隐约 地浮现在这无言的行间,并以它们的多姿与多彩丰富着言内之物,构成诗歌的多义效果”分别论述了 “言 内义”与“言外义”之间的差异。最后两段,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例入手,论述了言外义在古诗中的广泛 使用。(5)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意思是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首先,“白头宫女在”说明宫女年长容貌已逝,但仍留在宫中,表现出命运的凄苦。其次,“闲坐说玄宗” 中包含着古今的比照,玄宗是往日之事,今日却由“白头宫女”谈及,这样的落差,不禁让人想到昔日玄 宗时期的繁华,有种物是人非之感。最后,这两句仅仅描写宫女的年老生活,却通过宫女的哀愁和古今的 比照,抒发了诗人的感慨。答案:(1) C(2) A(3) D(4)首先提出“宣示义和启示义”两个概念,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然后围绕启示义,分类论述其 差异性;最后举例论述言外义在古诗中的广泛使用。(5)白头宫女年长色衰,可知其命运凄苦;谈论玄宗,让人想到昔日的繁华,有物是人非之感;两 句虽没有直接抒情,但宫女的哀怨和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都隐含其中。【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那么:(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现代文阅读H (此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变形记(节选)卡夫卡可是,即使妹妹因为一天工作下来疲累不堪,已经懒得像先前那样去照顾格里高尔了,母亲也没有自 己去管的必要,而格里高尔倒也根本不会给忽视,因为现在有那个老妈子,她根本不怕格里高尔。地有一 次纯粹是出于偶然翻开了他的房门,看到了格里高尔。从那时起,一早一晚,她总不忘记花上几分钟把他 的房门翻开一些来看看他。一天因为无心吓到了妹妹,格里高尔又被关到了屋里。“现在又该怎么办呢? ”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向四周围的黑暗扫了一眼。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 完全不能动弹了。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葛蕾特还强烈呢,只要 这件事真能办得到。他陷在这样空虚而安谧的沉思中,一直到钟楼上打响了半夜三点。从窗外的世界透进 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地唤醒了他的知觉。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他的鼻孔里也呼出了最后一丝摇 曳不定的气息。清晨,老妈子来了,她照例向格里高尔的房间张望一下,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之处。她以为他故意一动 不动地躺着装模作样;她对他作了种种不同的猜想。她手里正好有一把长柄扫帚,所以就从门口用它来拨 撩格里高尔。这还不起作用,地恼火了,就更使劲捅,但是只能把他从地板上推开去,却没有遇到任何抵 抗,到了这时她才起了疑窦。很快她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睁大眼睛,吹了一下口哨,她不多逗留, 马上就去拉开萨姆沙夫妇卧室的门,用足气力向黑暗中嚷道:“你们快去瞧,它死了;它躺在那瑞腿了。一 点气儿也没有了!”萨姆沙先生和太太从双人床上坐起身体,呆假设木鸡,直到弄清楚老妈子的消息到底是什么意思,才慢 慢地镇定下来。接着他们很快就爬下了床进入了格里高尔的房间。同时,起坐室的房门也翻开了,自从收 了房客以后葛蕾特就睡在这里。“死了吗? ”萨姆沙太太说,怀疑地望着老妈子,其实她满可以自己去看个 明白的,但是这件事即使不看也是明摆着的。“当然是死了。”老妈子说,一面用扫帚柄把格里高尔的尸体 远远地拨到一边去,以此证明自己的话没错。萨姆沙太太动了一动,仿佛要阻止地,可是又忍住了。“那么,” 萨姆沙先生说,“让我们感谢上帝吧。”他在身上画了个十字,那三个女人也照样做了。葛蕾特的眼睛始终 没离开那个尸体,地说:“瞧他多瘦呀。他已经有很久什么也不吃了。东西放进去,出来还是原封不动。”“葛蕾特,到我们房里来一下。”萨姆沙太太带着忧伤的笑容说道,于是葛蕾特回过头来看看尸体,就 跟着父母到他们的卧室里去了。老妈子关上门,把窗户大大地翻开。虽然时间还很早,但新鲜的空气里也 可以觉察一丝暖意。毕竟已经是三月底了。他们决定这一天完全用来休息和闲逛;他们干活干得这么辛苦,本来就应该有些调剂,再说他们现在 也完全有这样的需要。于是他们在桌子旁边坐了下来,写三封请假信,萨姆沙先生写给银行的管理处,萨 姆沙太太给她的东家,葛蕾特给她公司的老板。他们正写到一半,老妈子走进来说地要走了,因为早上的活儿都干完了。老妈子站在门口笑个不住, 仿佛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他们,但是人家不寻根究底地问,地就一个字也不说。她帽子上那根笔直竖着的 小小的鸵鸟毛,此刻居然轻浮地四面摇摆着,自从雇了地,萨姆沙先生看见这根羽毛就心烦。“那么,到底 是怎么回事? ”萨姆沙太太问了,只有她在老妈子的眼里还有几分威望。“哦,”老妈子说,简直乐不可支, 都没法把话顺顺当当地说下去,“这么回事,你们不必操心怎么样弄走隔壁房间里的东西了。我已收抬好了 J 萨姆沙太太和葛蕾特重新低下头去,仿佛是在专心地写信;萨姆沙先生看到她一心想一五一十地说个明白, 就果断地举起一只手阻住了她。既然不让说,老妈子就想自己也忙得紧呢,她满肚子不高兴地嚷道:“回头 见,东家。”急急地转身就走,临走又把一扇扇的门弄得乒乒乓乓直响今天晚上就告诉她以后不用来了。” 萨姆沙先生不耐烦地对太太说道。信很快就写完了。于是他们三个一起离开公寓,已有好几个月没有这样的情形了,他们乘电车出城到 郊外去。车厢里充满温暖的阳光,只有他们这几个乘客。他们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谈起了将来的前途,仔细 一研究,前途也并不太坏,因为他们过去从未真正谈过彼此的工作,现在一看,工作都蛮不错,而且还很 有开展前途。正当他们这样聊着,萨姆沙先生和太太在逐渐注意到女儿的心情越来越快活以后,老两口几 乎同时突然发现,女儿已经成长为一个身材饱满的美丽的少女了,他们变得沉默起来,而且不自然地交换 了个互相会意的眼光,他们心里打定主意,快该给地找个好女婿了。仿佛要证实他们新的梦想和美好的打 算似的,在旅途终结时,他们的女儿第一个跳起来,舒展了几下她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身体。6.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小说安排格里高尔在黎明破晓的光中,带着对家人的爱和埋怨的心情死去,表达出对现实世界深刻的思 考。B. “瞧他多瘦呀。他已经有很久什么也不吃了。”小说通过妹妹葛雷特的话表现出家人对格里高尔死的悲伤。 C.格里高尔死后,母亲萨姆沙太太与葛蕾特说话时脸上带着忧伤的笑容,这一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的虚伪。 D.格里高尔的家人在他死后决定用一天时间来休息和闲逛,可见他们平时在格里高尔身上花费了太多精力。 7.以下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此处心理描写凸显了格里高尔的善良,与家人对他的态度形成鲜 明比照。B.小说对格里高尔的尸体是如何处理的情节只是一笔带过,这种留白式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耐人寻味。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故事表达节奏缓慢,表达语言简洁平淡,叙议结合,表达出强烈的感 情色彩。D.作者通过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独特的艺术再造,给人一种荒诞不经的感 觉。8 .“老妈子”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有评论家评论卡夫卡的变形记:“所谓的温暖,都带着些许残忍。”请结合小说最后一段的内容加以 分析。(6分)【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 确的判断本和选择。(2)此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 的判断和选择。(3)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并结合内容,主旨等方 面分析其作用。(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 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 可。【解答】(1) A. “埋怨懊恼的心情”有误,格里高尔死时,内心是带着自我毁灭的情绪的;B.小说通过妹 妹葛雷特的话反而表现出家人对格里高尔的虚伪冷漠;D. “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与时间”错误,表现了他们 内心对于格里高尔之死的解脱。应选Co(2) C.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和“叙议结合”错误,应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相结合;小说 只叙不议。应选Co(3)推动情节开展。老妈子她照顾格里高尔,发现其死亡并通知家人,在文章起到了推动情节开展的作用。 老妈子在文中凸显了文章主旨,揭示人与人关系异化的主题,反衬出社会的残酷和冷漠。老妈子从“一早 一晚"看格里高尔到“乐不可支”等行为,表达底层人对弱者也失去了同情和怜悯。深化了人物形象。(4) “可以觉察一丝暖意”,说明格里高尔的死还是对他的家人造成了一些影响,让他们产生了一些忧伤 情绪。而到他的家人感觉到“车厢里充满温暖的阳光”,说明他的家人对他的离世已经没有什么忧伤可言 了。巧妙表现出了格里高尔家人面对亲人的离世的情感变化过程。格里高尔死后,其家人谈及未来前途时 的愉悦心情,揭示伦理亲情的冷漠扭曲。“车厢里充满温暖的阳光”,描绘的是格里高尔家人在亲人离世后观察到的景物,他们从景物中渐渐感受 到的“暖意”“温暖”,恰恰反衬出了社会环境的冷漠严酷,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 的象征,从而揭示了人性冷漠异化的主题。萨姆沙夫妇的梦想和心愿,源于女儿身形的变化,暗示女儿变 形的可能,让人绝望。答案:(1) A(2) C(3)推动情节开展:她照顾格里高尔,发现其死亡并通知家人;凸显文章主旨:揭示人与人关系异化 的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老妈子从“一早一晚”看格里高尔到“乐不可支”等行为,表达底层人对弱者 也失去了同情和怜悯。(4)以“充满温暖的阳光”等环境描写,反衬出社会的残酷和冷漠;以格里高尔死后,其家人谈及未 来前途时的愉悦心情,揭示伦理亲情的冷漠扭曲;萨姆沙夫妇的梦想和心愿,源于女儿身形的变化,暗 示女儿变形的可能,让人绝望。【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那么:(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此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土,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 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T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 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呈L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 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 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那么土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 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 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 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土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 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文本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苟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缺乏事,而六国皆弱, 无可为建功者,送西入秦。至秦,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 臣皆言秦王日:“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遂上谏逐客书,理足词 雄,情词恳切,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草主为皇 帝,以斯为丞相。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 有力焉。太史公日: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 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节选自史记李斯传,有删改)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李斯以闾阎历/储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B.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C.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D.李斯以闾阎历/储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何谓尊用矣1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从,即“合纵”,指战国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抵抗秦国的策略。B.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C.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D.六艺,这里是指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12 .以下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用“太山”“河海”作比,指出秦国应该广纳贤才,方可走向强大。B.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武器和粮食提供给敌人的做法不理解。C.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终往秦国,得到秦王重用,官至丞相。D.李斯忠心耿耿反受刑而死,究其原因,司马迁看法却与世俗不同。13 .请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4分)(2)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分).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秦国不能逐客的原因。(3分)【分析】(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拟。(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 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 “删” “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 整,到达词达句顺。(5)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 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 成答案。【解答】(1)句意为: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 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以闾阎历诸侯”意为“李斯以一 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因此需在“历诸侯”后断开,故ACD都可排除。应选Bo(2) D. “六艺”这里指“六经”。应选Do(3) B. “把武器和粮食提供给敌人”表述错误。原文"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 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可见这里是类比说明,从后果上进行 假设论证,为文章说理服务,增强警醒力。应选Bo(4)强:加强、巩固;杜:抑制;蚕食:一步步侵占。译文: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 族的势力,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成就帝王的基业。肆:扩张;阙:侵损;焉:哪里。译文: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假如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 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5)由“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可知,缪公、孝公、惠王、昭王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 成功的。由“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可知,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 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 陷于危境。从言辞上,措辞委婉,便于接受。答案:(1) B(2) D(3) B(4)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成就帝王的基业。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假如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5)从历史上:客助秦强大;从危害上:逐客助敌损秦;从言辞上:措辞委婉,便于接受。参考译文:文本一:我听说宫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 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 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 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 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呈上往 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 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 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 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 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 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 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管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 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 西,襄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土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 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 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文本二: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 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到秦 国之后,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觉察。秦 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 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书,说理充分,言 辞真诚而殷切,秦王于是废除了逐客之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最终听从了李斯的谏言,他的官位也升到 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修明法制,制定 律令,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 李斯都出了不少力。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 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 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 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 愚蠢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 同。香那么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一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 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 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 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 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 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516题。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南宋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 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 休兵。冠盖使,纷驰鹫,假设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 倾。15 .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征尘暗”三句意思是飞尘阴暗,寒风凛冽,边声悄然,暗示南宋朝廷积极备战。A. “隔水毡乡”写隔岸宋人的活动。此地已变为游牧之乡,吆喝着成群的牛羊回栏。B. “翠葆霓旌”即饰以鸟羽的车盖和彩旗,是皇帝的仪仗,这里借指金国帝王车驾。D.本词篇幅较长,格局阔大。多用三言四言断句,构成激越紧张的音节,声情激壮。16 .简要概括本词蕴含的情感。(6分)【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 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此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要准确解读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通过理解注释把握相 关背景,还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历史评价。【解答】(1) A. “暗示积极备战”错误,从“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鹫,假设为情”可 知,南宋朝廷安于议和状况。B. “隔水毡乡”,写隔岸金人的活动,不是写宋人的活动。C.“金国”应该为“宋朝”。应选Do(2)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写 眼前所见萧条之景,以及回忆当年原沦陷的靖康之变,表达出诗人对山河破碎的痛苦和愤概。“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写敌人仍然准备 南侵,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竞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写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却无用武之 地,表达出诗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之情。“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鹫,假设为情”写朝廷安于和议现状,“假设为情”表达出诗人 对此的愤慨之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写自己和中原人民一样,空 盼光复,的难过之情的共鸣。答案:(1) D(2)山河破碎的痛苦和愤概。金人南下之心未死,对国势可危的担忧。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却无 用武之地的悲愤。对朝廷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的愤概。与中原人民空盼光复的难过之情的共鸣。参考译文: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 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 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隔河相望 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 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 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 敌我暂且休兵。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 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赏析:此词里描写了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残暴,抒发了反对议和的激昂情绪。上阕,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长淮”二字,指出当时的国境线,含有感慨之意。 自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宋史高宗纪)。昔日曾是 动脉的淮河,如今变成边境。这正如后来杨万里初入淮河诗所感叹的:“人到淮河意不佳”,“中流 以北即天涯!”国境已收缩至此,只剩下半壁江山。极目千里淮河,南岸一线的防御无屏障可守,只是莽 莽平野而已。江淮之间,征尘暗淡,霜风凄紧,更增战后的荒凉景象。“黯销凝” 一语,揭示出词人的壮怀,黯然神伤。追想当年靖康之变,二帝被掳,宋室南渡。谁实为之? 天耶?人耶?语意清楚而着以“殆”、“非”两字,便觉摇曳生姿。洙、泗二水经流的山东,是孔子当年 讲学的地方,如今也为金人所占,这对于词人来说,不禁从内心深处激起震撼、痛苦和愤慨。自“隔水毡 乡”直贯到歇拍,写隔岸金兵的活动。一水之隔,昔日耕稼之地,此时已变为游牧之乡。帐幕遍野,日夕 吆喝着成群的牛羊回栏。“落日”句,语本于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更应警觉的是,金兵的哨所纵横, 防范严密。尤以猎火照野,凄厉的笳鼓可闻,令人惊心动魄。金人南下之心未死,国势仍是可危。下阕,抒写复国的壮志难酬,朝廷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中原人民空盼光复,词情更加悲 壮。换头一段,词人倾诉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只落得尘封虫蛀而无用武之地。时不,徒具雄心,却等闲 虚度。绍兴三十一年的秋冬,孝祥闲居往来于宣城、芜湖间,闻采石大捷,曾在水调歌头和庞佑甫一 首词里写道:“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但到建康观察形势,仍感报国无门。所以“渺神京”以下一 段,悲愤的词人把词笔犀利锋金芒直指偏安的小朝廷。汴京渺远,何时光复!所谓渺远,岂但指空间距离之 遥远,更是指光复时间之渺茫。这不能不归罪于一味偷安的朝廷。“干羽方怀远”活用尚书大禹谟“舞 干羽于两阶”故事。据说舜大修礼乐,曾使远方的有苗族来归顺。词人借以辛辣地挖苦朝廷放弃失地,安 于现状。所以下面一针见血揭穿说,自绍兴和议成后,每年派遣贺正旦、贺金主生辰的使者、交割岁币银 绢的交币使以及有事交涉的国信使、祈请使等,充满道路,在金受尽屈辱,忠直之土,更有被扣留或被杀 害的危险。即如使者至金,在礼节方面仍须居于下风。岳珂程史记载:“礼文之际,多可议者, 而受书之仪特甚。逆亮(金主完颜亮)渝平,孝皇(宋孝宗)以奉亲之故,与雍(金世宗完颜雍)继定和 好,虽易称叔侄为与国,而此仪尚因循未改,上(孝宗)常悔之。”这就是“假设为情”一一何以为情一句 的事实背景,词人所以叹息痛恨者。“闻道”两句写金人统治下的父老同胞,年年盼望王师早日北伐收复 失地。“翠葆霓旌”,即饰以鸟羽的车盖和彩旗,是皇帝的仪仗,这里借指宋帝车驾。词人的朋友范成大 八年后使金,过故都汴京,有州桥一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 时真有六军来!”曾在陕西前线战斗过的陆游,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也写道:“遗民泪 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皆可印证。这些爱国诗人、词人说到中原父老,真是同深感慨。作者举出 中原人民向往故国,殷切盼望复国的事实,就更深刻地揭露偏安之局是多么违反人民意愿,更使人感到无 比气愤的事。结尾三句顺势所至,更把出使者的心情写出来。孝祥伯父张邵于建炎三年使金,以不屈被拘 留幽燕十五年。任何一位爱国者出使渡淮北去,就都要为中原大地的长期不能收复而激起满腔忠愤,为中 原人民的年年伤心失望而倾泻出热泪。【点评】如何鉴赏诗歌:(-)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 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 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 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 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表达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表达在只言片语上, 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写出远望中长江如一匹白绢在金陵 城外缓缓流过,远山苍翠可爱,山峰林立。(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朝覆灭的原因,在于不能施仁爱民,暗喻讽谏之意。“, ",这两句话含蓄的告诫后人以此为鉴。(3)星星这一意象常常用在古诗文中,而牵牛织女星更因其神奇的传说而成为诗人们抒情的对象,承载着 诗人浓重的情感。如“,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 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 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