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与CCD之间关系 .docx
像素与CCD之间关系对于消费级数码相机来说,特别是强调性价比的家用型 数码相机,如果一味的追求高像素,那么很可能损失相机本身 的功能,例如像变焦、微距、甚至镜头素质,就单一的成像 而言,画质的优良与镜头、CCD、数字处理芯片等多个部件 都有关系,特别是CCD感光元件,并非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像素越高,画质就越清晰,相反,如果在CCD尺寸不变的情 况下,像素越高,画质就越不清晰。接下来我们就从原理来 给大家分几个点介绍什么是CCD感光元件,像素值多少才最 合适CCD终究是什么?CCD传感器又叫电荷耦合器,它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材 料,由大量独立的感光二极管组成,一般按照矩阵形式排列, 相当于传统相机的胶卷。CCD的种类有很多,其中面阵型CCD是主要应用在数码 相机中。它是由许多单个感光二极管组成的阵列,整体呈正 方形,然后像砌砖一样将这些感光二极管砌成阵列来组成可 以输出一定解析度图像的CCD传感器的成像原理是使用感光 二极管将光线转换为电荷,当拍摄者对焦完毕按下快门的时 候,光线通过翻开的快门(目前消费级数码相机基本都是采 用电子快门)透过马赛克色块射入在CCD图像传感器上,感 光二极管在承受光子的撞击后释放电子,所产生电子的数目 与该感光二极管感应到的光成正比。当本次曝光结束之后, 每个感光二极管上含有不同数量的电子,而我们在显示器上 面看到的数码图像就是通过电子数量的多与少来开展表示 和储存,然后控制电路从CCD中读取图像,开展红R、绿G 和蓝B三原色合成,并且放大和将其数字化,这些数字信号 被存入数码相机的缓存内,最后写入相机的移动存储介质完 成数码相片的拍摄。(由于CCD技术开展很快,此成像原理 只适用目前大局部消费级数码相机,像索尼 4colorsuperHADCCD等产品的原理都不一样)SUPERCCD真的很神奇吗?SuperCCD是富士独创的一项CCD技术,至今已经开展到 了第五代的SuperCCDo这项CCD技术与前面介绍的普通型 CCD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改变了矩阵CCD四个原色点合成一 个象素点的原理,八边形几何构造和间断排列,使蜂窝状的 感光单元能更好的利用了 CCD外表空间,在象素相等的情况 下获得了更多的信息量。应该说,采用SUPERCCD技术的富士相机在画质上确实 要比普通CCD的相机好,特别是在色彩方面,表现比拟突出。 但自从富士推出这项技术开始,实际象素和最大输出象素之 间的争论就没有结束,特别是在中端民用产品S602和S7000 上面表达的更为突出,S7000的插值输出可产生1230万像素, 而它的实际像素只到达600万。评价CMOS是好还是坏?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中,最高端和最低端的机型中,我们 都会发现它们采用的是CMOS感光元件。为什么没有采用大 众型的CCD? COMS和CCD两种感光元件终究有什么不同呢CMOS构造相对简单,它与CCD最大的不同在于,CCD是 以行为单位的电流信号,而CMOS是以点为单位的电荷信号。 相比,CMOS具有敏感度高,解析度高,功率低,高整合度的 特性,但由于目前生产技术还不成熟,特别是量产的良品率 还比拟低,所以高质量的CMOS还只是应用在专业级的数码 相机上面。之所以在低端产品中使用COMS,主要由于较小尺 寸的COMS,价格比CCD廉价很多,其工艺也很差,从而造成 自身反差小,在噪点的控制上和成像质量方面问题很大。未来COMS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解决的是量产良品率, 第二是控制噪点,因为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 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这也是很多厂商 为寻求产品升级的一个突破口。为什么说CCD是决定像素的关键?前面我们也说到,CCD在数码相机中的作用就像传统相 机中的胶片一样,胶片是通过化学反响,将影像投影出来, 而CCD那么是由很多“感光单元”构成,它们将经过镜头的光 按照强度转换成电讯号。在一样像素的情况下,相机CCD的 面积越大,单个感光单元的面积也就越大,其信噪比和感光 能力也就越强,成像的质量自然就越好。相反,单个感光单 元的面积越小,其信噪比和感光能力也就越弱,成像的质量 自然就很差了像素数的多与少,决定了一块CCD上有多少个 感光单元,也表达了 CCD的分辨率。当厂商和经销商正为每 提高一个百万像素欢欣雀跃的时候,消费者眼中往往最容易 忽略的是CCD的尺寸,而这恰恰很重要。打个的简单比方, 如果一个房间内,原来住着4个人,大家住的很舒适,而突 然又多出来一个人,也就是说,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住了5个人,那住着有原来舒适吗?答案显然是否认的。那么面 积只有1/2. 7英寸的CCD上已经排列几百万个像素点,如果 想在这样的芯片面积上再增加像素数,就会带来图像信噪比 降低、等效感光度降低等大量问题。通常CCD分为四种尺寸, 由大到小依次为:APS、2/3英寸、1/1. 8英寸、1/2. 7英寸。 CCD面积越小,制造本钱就越低,通常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 会明显感觉,CCD面积小的数码相机在光线比拟弱的情况下, 快门速度会非常慢,在暗部的表现不理想,即便在光线很好 的时候,在色彩方面也不能完全的复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和镜头有关系,但CCD不能摆脱干系插值有意义吗?我想“插值”这个词,出现最多的就是在我们国货数码 相机和一些摄像头的广告中。那么终究何为插值呢?它只是 将CCD感光元件所形成的实际像素数,利用特定的软件开展 一定程度的模糊处理后,在空隙间开展填充,从而增加图像 的像素值。它并不是由CCD直接生成,只是通过程序的不断 计算之后生成了一个放大图像,放大的图像虽然外表看起来 比拟平滑、干净,我们从外表参数来看,总像素确实提高了, 但CCD所生成的实际像素值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不 过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提高”会对图像本身的质量产生影 响,局部放大之后你就会发现,很多细节局部有可能丧失, 就好似拔苗助长一样。这种所谓的文字游戏,有点和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的道 理是一样的,一个是通过镜头的变换来开展图像的远近变化, 而另外一个是通过对图像的放大,来实现局部的表现,所以 以后看到类似的词语,后面的那个插值数据就没有必要在意 了,反正是个摆设。我主要是想通过本文,一方面让很多读 者了解数码相机成像的一些原理,同时利用发问的形式,让 大家走出像素的误区,能清醒的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