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疗效总结分析报告.docx
-
资源ID:60542051
资源大小:18.3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胃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疗效总结分析报告.docx
胃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胃痛(慢性胃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临床路径 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威海市中医院针灸 二科科开展了胃痛作为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应用情况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52例,完成52例, 平均住院日1L 5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耳针、脐灸疗法等。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52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 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50%,穴位 贴敷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o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52例 (100%)、辨证口服中药汤剂26例(50%)、穴位贴敷52例 (100%)、耳针26例(50%),脐灸疗法30例(57. 7%)说明 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 (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 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 为针刺、穴位贴敷、耳针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 .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 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 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2 .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 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 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 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灸、 穴位贴敷治疗胃痛的疗效比拟肯定,应用较好4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 提供了保障。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 面:L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 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局部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 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5 .某些疗法虽然表达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6 .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按临床路径的52例患者中,病症改善56例(100%),临 床痊愈10例(19. 2%),好转42例(71.8%)。临床痊愈及好 转占病例总数的100. 0%o(二)疗效评价1 .评价标准对病症的评价包括对胃痛主要病症的胃部疼痛减轻或消失的评价和 次要病症消除胃部胀满的评价。2 .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病症 及体征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长期维持疗效为预后评 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改善病症52例患者主症改善52例(100%);次症改善52例(100%)。52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胃部疼痛减轻或消失52例 (100%)o主症:胃部疼痛。病例1:王某,女,50岁,以“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 2年,加重1周”而入院(同日入路径)。入院时患者上腹部 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及受凉后疼痛加重,神疲, 四肢倦怠,手足不温。予以辨证口服中药汤剂、穴位贴敷、 脐灸等治疗1周时,疼痛减轻,劳累及受凉后疼痛仍有加重。 在继续给予上述治疗的同时,行耳穴治疗2次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劳累及受凉后未见明显加重。出院时患者上腹部 疼痛消失。病例2:汤某,女,49岁,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 2年,加重1周”于2017/12/31 09:20入院。症见:上腹部 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及受凉后疼痛加重,神疲, 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入院后以针灸、脐灸、穴位贴敷、药 艾灸法等治疗1周后,上腹部疼痛消失,继续治疗7天后患 者病症消失出院(2018/01/13 09:00) o病例3:黄某,女,32岁,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 1年,加重1周”于2017/11/30入院。症见:上腹部疼痛, 月完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体困倦,伴恶心、呕吐, 时烧心、泛酸,纳可,睡眠时好时差,二便调。入院后给予 针刺、穴位贴敷、灸法治疗、等治疗3天后,上腹部疼痛减 轻,继续治疗10余天后,上腹部疼痛消失,继续巩固治疗5 天,病症消失,到达临床治愈效果,出院(2017/12/12 09:00)o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姓名病历号性别年龄联系 入路径时 间出路径时 间次症:胃部胀满病例1:孙某,女性,43岁,主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 疼痛2年,加重1周”于2017-11-6入院(入路径)。入院时 患者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胀痛,发作时间不定,常在情绪 激动时发作或加重,伴腹胀,暧气频作,胸闷不舒,胁肋胀 痛,予以针灸、穴位贴敷、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治疗,1周后 患者上腹部胀痛减轻,胃月完部胀满感明显减轻。继续上述治 疗,并给予3次脐灸治疗后,患者上腹部胀痛减轻,胃腕部 胀满感消失。出院时(2017-11-20),患者上腹部胀痛基本消 失,偶在情绪激动时感疼痛,胃月完部胀满感消失。病例2:汤某,女,49岁,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 痛2年,加重1周”于2017/12/31 09:20入院。症见:上腹 部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及受凉后疼痛加重,上 腹部胀满,神疲,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入院后以针灸、脐 灸、穴位贴敷、药艾灸法等治疗1周后,上腹部疼痛消失, 上腹部胀满感减轻,继续治疗7天后患者病症消失出院 (2018/01/13 09:00) o病例3:黄某,女,32岁,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 1年,加重1周”于2017/11/30入院。症见:上腹部疼痛, 脱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体困倦,伴恶心、呕吐, 时烧心、泛酸,纳可,睡眠时好时差,二便调。入院后给予 针刺、穴位贴敷、灸法治疗、等治疗3天后,上腹部疼痛减 轻,继续治疗10余天后,上腹部疼痛消失,胀满感减轻,继续巩固治疗5天,病症消失,到达临床治愈效果,出院(2017/12/12 09:00)。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姓名病历号性别年龄联系 入路径时 间出路径时 间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胃痛治疗难点分析 胃脱痛是以胃气郁滞而致上腹胃月完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其疼痛性质有胀痛、刺痛、隐痛、 剧痛或痛连胁背等常伴胃月完胀满、暧气或反酸,恶心呕 吐,纳呆,便秘或便澹,神疲乏力。发生胃痛的病因较 多,病机演变亦较复杂,但胃气阻滞、胃失和降是胃痛的 主要病机,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临床辨证 有虚、实、寒、热,在气在血之分。胃痛的治疗原那么为和 胃理气止痛。实证以祛邪为急,虚证以扶正为先。对于肝 胃不和之胃痛,用理气药时应注意疏肝不忘和胃,理气还 防伤阴,要慎用、少用辛燥耗气之药。(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改善了临床病症,缓解或消除胃部疼痛,并 改善了胃部胀满,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 下:1 .改善临床病症: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胃痛经过临床应用 观察,可使中医治养结合综合调治方法经过临床应用观察, 可使100%胃部疼痛消失或减轻、100%胃部胀满减轻或消失。2 .平安性高:针刺、辨证口服中药、穴位贴敷等的中医 联合疗法,到达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的统一,治疗过程中未 出现意外情况的发生、说明针灸综合治疗平安可靠。3 .因雷火灸治疗效果不理想,故取消雷火灸疗法。4 .增加热敏疚疗法,热敏灸法可温经散寒,行气通络, 扶阳固脱,可改善肌肉挛缩,有效缓解疼痛。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应用情况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方法:主穴:足三里、中月完、下属、 天枢、大横、内关、气海、关元。辩证加减穴:肝胃气滞证: 加太冲以疏肝理气;肝胃郁热证:加行间以疏肝清热;脾胃 湿热证:加阴陵泉、丰隆以清热化湿;脾胃气虚证:加脾俞、 胃俞以健脾益气;脾胃虚寒证:加脾俞、胃俞,加用灸法以 温中健脾;胃阴缺乏证:加胃俞以养阴益胃;胃络瘀阻证: 加三阴交、血海、膈俞以活血通络。每周埋线1次,6次为 1个疗程。经对5例治疗观察,有效率达95. 8%。附:病人信息序号姓名病历号性别年龄联系 入院时间出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