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 教学反思 韩玲公开课.docx
认识钟表(整时)教学反思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 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起床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 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 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 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发现,因为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钟表,所以大局部学生对钟表上 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有了一定的感性生 活经验。但是学生的这种经验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 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一、处理较好之处1 .课件引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年龄特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是这个年 龄的小朋友比拟喜欢的,所以课堂以“猜谜语”导入,接着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 的钟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另一方面可以抓 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对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整时。利用人手一个的学具,让学生 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钟表的经验,放 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根据学生回答,分 别从12个数、分针和时针的比拟、12大格三方面深入认识钟面。在学生对钟面 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整时的教学。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 观察、交流,以及各个钟面的比拟,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 是几时”。二、处理缺乏之处1 .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语调太过平缓。作为教师,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 尤其是数学课堂上的语言更要严谨、标准、规范,这方面做的不够好。第一课堂 中的语言过于啰嗦、重复,不够严谨、清晰。第二语言不够抑扬顿挫,如果我的 语言能更激情、丰富些,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再丰富些,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 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开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四个钟面,让学生找出四个 钟面的异同点时,让学生说说从四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得太泛了, 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某个角度去问,比方问时针和分 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问不容易产生歧义。因此在设计提问时要充 分考虑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 有的放矢。3 .学生学习习惯需要加强培养。一年级学生许多习惯还没有自觉,需要教师 适时提醒,如:课堂上当我提出问题时,有些学生不举手很快说出答案;请同学 回答下列问题时,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发言习惯以及倾听的习惯。4 .课堂板书不够整洁。比方板书的课题斜过来了,字迹不清晰。在以后要花 更多的时间练习粉笔字,练习板书。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习书本 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 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