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员分类考核的实践与思考.docx
事业单位人员分类考核的实践与思考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全员聘用制 为龙头的新的用人制度逐步完善,作为职务升降、薪酬增减 等重要依据的事业人员考核显得越来越重要。考核工作该如 何顺应新开展,笔者根据近年来全区事业单位人员分类考核 的有益尝试体会到,只有健全分类考核制度,才能有效发挥 考核的功能。一、主要做法1、突出行业和门类特点,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全区169 个事业单位,分别归属教育、卫生、文化、交通、城建、农 林等部门。由于每个单位工作情况各不一样,因此,在制定 考核方法时,我们考虑了通用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各单位在 实施考核工作时,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具体考核方法,细 化考核指标,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突出行业和门类特征。 如医疗事业单位考核“德”那么以医德医风为重点,教育事业 单位考核“能”那么以教学教研工作为重点,等等。这种突出 行业特色的考核方法使得考核更加科学化。2、凸现分类管理理念,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分类考核 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把事业单位管理从以往的身份管理转移 到岗位管理上。根据不同人员工作性质和职责任务,采取不 同的管理方法是分类考核的重点。在考核中,对专业技术人 员重点考核其业务知识、专业水平发挥和专业实绩;对管理 人员重点考核其政治品德、执行政策水平和工作实际能力, 对工勤人员那么重点考核“勤"和"绩按不同的考核内容 和标准对不同层次人员开展职位分类考核,使考核更趋合理 化。3、表达客观与真实,增强考核的实效性。实践说明, 通过分类考核得出的评价结果,与被考核人的实际表现是相 一致的,这为单位开展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了有力依据。各单 位把考核结果的使用与用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大地发挥了 考核的激励作用。如乡镇、街道所属站办、教育局所属中小 学校严格执行分类考核方法,把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 考核内容细化成假设干分级工程,操作起来方便易行。各单位 按岗定员,按月考核,按分得奖,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 工作积极性。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开展不够平衡。在实施分类考核中,大局部单位非 常重视,认真指导下属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在内容和方法上 表达了分类考核的要求,但少数部门对分类考核工作不够重 视,未开展试点工作。有些单位虽然实施了分类考核,但未 建立通过考核拉开干部职工收入差距的分配激励机制。2、涉及面不够宽。从试行分类考核的单位数来看,仅 占全区事业单位总数的30;从试行分类考核单位的大小来看, 人数达百人以上的单位较少;从试行分类考核的行业分布情 况来看,大致仅限于教育、卫生、文化、农林等十多个行业。 不少行业对分类考核工作不甚了解。3、个别考核环节存有偏差。相比而言,民主测评过程 中比拟容易出现偏差。由于受测评范围、测评环境、测评人 员心态等因素的影响,民主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相对有所降低,随意性过大,其可信度有时让人费解。三、完善分类考核制度的几点思考1、进一步提高认识。要切实做好事业单位人员分类考 核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部门和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分类 考核在事业单位各项人事管理工作中的根底性作用。指导事 业单位尽快建立与自身行业特点和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分类 考核制度,减少分类考核的“盲区”。2、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法。制定分类考核方法应遵循客 观公正的原那么,按照方便、科学、合理、有效、规范的要求, 充分表达本单位行业特点和人员构造特点。考核内容和标准 要客观具体。测评方法和具体操作要表达公正、公平。3、进一步强化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是年度考核的重要 依据,它既能对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随时开展检查敦促, 又能为年度考核积累资料数据。事业单位要按照考核规定, 进一步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平时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年度 考核相一致,考核的时段一般以月度或季度为宜。4、进一步加大考核结果使用力度。考核结果的使用是 考核工作成效的最终表达,其目的就是从制度上保证事业单 位人员按照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人员积极性和潜 力。考核结果要与职务升降、表彰奖励、职称评定、薪酬增 减、奖金发放直接挂钩。5、进一步强化管理和指导。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分类 考核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从整体上扩大实行分类考 核单位的数量,从个体上提高分类考核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