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该怎么上—-兼谈一节语文示范课教学.docx
-
资源ID:60553686
资源大小:13.1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语文课应该怎么上—-兼谈一节语文示范课教学.docx
语文课应该怎么上一-兼谈一节语文示范课 教学前些日子,县教育局组织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参 与送教的老师都是从遴选出的各科教学骨干。这些老师的教 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 法灵活,在师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也有幸聆听了几位老 师的课。其中一位老师的语文课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我在 心里不止一次的发问: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这位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自然 之道。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作者和同伴以及一个生 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 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发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遇到 了危险,便不顾向导的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 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平安,就“鱼贯而 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美食。事后大家觉察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而自责和悔恨。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也比拟简单。主要告诉我们, 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否那么就会事与愿 违、得不偿失。我想作为四年级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应该能 够弄懂课文的大意,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对于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学时要着重解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扫除字词障碍,解决字词问题。这篇课文中的 字词比拟多,其中一些鸟名,如:嘲鸦、鲤鸟、海鸥等,对 于西北农村的孩子来说可能很陌生,也很好奇。教学时要进 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不但要让学生认识这些字词,而且要 认识这些鸟。知道它长什么样,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性。 当然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下,点到为止,切忌把语文课上成自 然课、生物课。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课外资料,自 己解决。另外,课文中出现了许多词语、成语,如:争先恐 后、假设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颓丧、踌躇不前、无遮无拦等。这些词语的意思 也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以及交际中运用。但 是由于是在异地教学,教者准备1课时把这篇课文授完,受 时间限制,对字词教学有所淡化。我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后面的教学也会 产生影响。其次,要疏通文意,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也是教学的重 点。解决的方式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不是老师讲解说明。 我想可以抛出以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进行讨论交流。(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 (3)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明白了什么道理?(4) “自然之道”中的“道”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汇报展示。教师要多问:谁还有不同意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就某一问题或观点 进行辩论,最后教师进行裁定、归纳和总结。除了前面教师 提出的4个问题外,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爱因斯坦 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学生 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其他学生去解答。这样在不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 能力。在这一环节,这位老师处理的还算可以,学生对课文 内容掌握的比拟好。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没有让 学生去提问题,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说,去交流,没有真 正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第三,要指导学生阅读,充分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小 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用 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实际教学中, 这一目标落实的不是很好。一些老师的朗读本身就缺乏感 情,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充其量只是正确、流利而已。究其 原因,就是老师的重视和指导不够。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 教育的影响,老师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和短视化。认为 只要学生把课文读熟读懂,考试能拿高分就行了,至于什么 什么“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就无关紧要了。因此老师在 朗读这方面“备课”缺乏,钻研不够,加之受自身条件的限 制,一些老师自己在课堂上也不朗读。指导起学生来就显得 先天缺乏,无能为力。所以说,朗读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 薄弱环节。大家知道,一个好的朗读可以引起听众思想和情 感上的共鸣。可以感染人、打动人,使人深入其中,身临其 境。可以使人欢喜,使人忧愁;使人哭,使人笑;使人热血 沸腾、爱不释手。往大了说,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 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往小了说,可以使学生喜欢上语文,从而提高语文成 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 素,把准作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语境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我认为这篇课文中有三条线,“我和同伴”及“向导” 是两条明线,“食肉鸟”是一条暗线。这三条线的前后表现 以及心理、情感的起伏变化都与小绿龟密切相关。“我和同 伴”发现小绿龟遇到危险,由最初的紧张、焦急,到催促向 导,对向导发出“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最后发现“我们 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的蠢事”而震惊、后悔、难过、自责。“向导”由开始的“假设无其事”“冷淡”到“极不情愿地抱 起那只小龟”,最后发出“悲叹”。“食肉鸟”由最初的窥 探、觊觎,到“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到最后“吃的饱饱的, 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 能够反映这“三条线”的表现、心理及情感变化的句子进行 反复朗读,从而体会作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者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把课文和其中的一些段落读 了几遍,在朗读指导和情感挖掘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引起学 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第四,对重点段落、重点词句进行赏析,为学生的写作 积累素材,做好铺垫。这是一篇记叙文,是按事情的开展顺 序来写的。课文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接下 来描写了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者善于抓住细节, 注重用字用词。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的词语、成语,尤其是 一些词语的运用非常贴切、传神。如课文第三自然段:“一 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正当幼龟踌躇不前 时”中的“探” “欲出又止”和“踌躇不前”写出了小 幼龟作为一名“侦察兵”的聪明、机警、尽责与可爱的样子。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和模仿小幼龟当时的动作和神态。然 后提问:把“探出”改成“伸出”行不行?让学生体会中国 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以及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再如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 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低着头,在沙滩上慢 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中食肉鸟的表现、 神态与“我们”形成了鲜明的比照。食肉鸟好像一群强盗, 得手后的那种欢乐、骄傲、猖狂的姿态跃然纸上。而“我们” 那么像吃了败仗的士兵,心情非常难过非常复杂。尤其是“悲 叹” 一词用得好,如果换成“感叹”就不那么精当了。我们知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点。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通常写作是 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师生较为头疼的问题。在平时的教 学中要注重对课文所包含的写作素材的挖掘与积累,有意识 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指导。在这节课中,教者也忽略了这个 问题。因此,整节课显得比拟平淡、浅薄,没有彰显出语文 课特有的那种魅力和情趣。教学是一种永远留有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无意于批评和指责什 么,只是以这节示范课和这篇课文为例子,谈谈我自己的认 识和看法,以引起大家对语文教学的关注、思考和探讨,从 而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语文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