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业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
某商业楼测量施工方案7. 1. 1、-1. 5米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 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 ±o 一层墙拆模后,再引弹至墙顶。并弹出外墙大角10cm控制线。、楼层上部结构轴线垂直控制,采用内控点传递法。根据 流水段的划分,每一施工段内设置4个内控点,组成自成体系的矩形 控制方格。、浇筑一层顶板混凝土过程中,按照控制点预埋100X100 X3mm铁板。二层楼面放线,依据外墙及东、北侧围墙上可以通视的 主轴控制线进行施测,铁板上用钢针划出纵、横轴交叉线,并将交叉 点处钻出2mm小孔作为标志。7. 1. 4、上部楼层结构相同的部位留200X200的放线洞口以便进 行竖向轴线投测。预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二层楼面的轴网须认真校核,经复核验收方可向上投测。7. 1.6、二层楼面基点铁件上不得堆放料具,顶板排架避开铁件, 确保可以架设仪器。1.1.7、 平面控制网根据结构平面确定,尽量避开墙肢,保证通 视。1.1.8、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那么:先定主控轴,再进行轴网加密。 控制轴线满足以下条件:建筑物外轮廓线、施工段分界轴线、楼梯间 电梯间两侧轴线激光经纬仪选型7. 2. 1、选用北京光学仪器厂生产的DJJ2激光经纬仪。技术指标如下:竖向扫描精度20角秒竖向激光束射出距离:白天500米、夜间3000米。要保证激光经纬仪的竖向扫描的精度,激光器射出的光束与仪器 的视准轴同轴,激光束光斑与须望远镜同心,激光束出射至工作面的 距离与望远镜调焦系统同焦(光斑最小),简称“三同”。7.2、 基准线竖向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7.3、 3. 1、基本要求7.3. 1. 1、竖向投测精度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设备的技 术的状态。从这两方面着手控制投测精度。7.3. 1.2、测量人员经技术培训,持证上岗。7. 3.1. 3、测量人员施测前认真理解方案。7. 3. 1.4、仪器需有检定合格证。、竖向投测程序7.3.2. 1、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二层楼面基准点,调平后,接通 电源射出激光束。7. 3. 2.2.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 小,最清晰。7. 3. 2. 3、通过顺时针转动望远镜360度,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 迹。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那么轨迹圆心为所投轴线点。7. 、通过移动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圆心与轨迹圆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进行控制点传递时,用对讲机通信联络。7. 3. 2.5,轴线点投测到楼层后,用光学经纬仪进行放线。7. 3.2.6,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 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 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到达在装修 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以下 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7.3.3、 测量精度要求3.3. 1、距离测量精度:1/10000 ;7. 3. 3.2.测角允许偏差:10 ;垂直度控制。结构施工中每层施工完毕,应检测外墙偏差并记录,并每层检查 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 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外墙窗口边线竖直通线。7.3.4、 竖向测量允许误差层 间:2. 5mm ;全 高:3H/10000,且不应大于土 10mm ;7.4、标高竖向传递7.4.1、 标高传递法依据现场内标高控制点,每段在外墙设置3个标高控制点,一层 控制点相对标高为+0.50米,以上各层均以此标高线直接用50米钢 尺向上传递,每层误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向室内引测+50cm水 平控制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设范围内中心位置,并进行精密安平。7.4.2、 标高传递技术要求1、标高引至楼层后,进行闭合复测。7. 4. 2. 2、钢尺需有检定合格证。7. 4. 2. 3、钢尺读数进行温差修正。、标高允许误差层 高:±2mm ;全 高:3H/10000,且不应大于土 10mm ;、标高传递考前须知7.4.4. 1、标高基准点确实定非常重要,标高传递前,必须进行 复核。7. 4. 4. 2、标高基准点需要妥善保护。8、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处外墙上,各弹 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 线。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 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 角的垂直度。8.1、 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为了保证剪力墙、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 后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 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 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 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8.2、 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 线及洞口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室内门窗洞 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 由钢尺传递弹出。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8.3、 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控制线和 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在后续的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 制轴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侧面上用红三角标识。9、沉降观测9. 1、沉降观测的目的和内容: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通过沉降观测,可以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对工程进行沉降观测,不但为荷载提供 数据,提高了准确性,而且能便于对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 工程平安运行。沉降观测内容:通过布设控制网,按相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分级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工程沉降情况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 移交使用单位。9.2、 沉降观测具体方案:9.2.1、 精度指标根据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测量规范、建筑物沉降测量规程 对沉降观测的各项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特点,选择沉降测量的等级 标准作为本项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精度指标(表5)表5沉降观测网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等级每站高程中误差(mm)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住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三等±0. 7±2. 0按三等水准测量<1. 4 而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住返较差 附合或环 线闭合差 (mm)三等±2. 0±1.0按三等水准测量<1. 4 而9.2.2、 观测仪器选择沉降观测是精度较高的测量工作,在本工程沉降测量工作中我们使用M精密水准仪,配合锢钢水准尺进行作业。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 已经北京测绘专业鉴定部门对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技术鉴定。同时 在作业期间,要求施测人员在每次使用仪器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指标检 测。9.2.3、 观测线路布设(1)、水准基点的设置根据现场的实际,利用广场北京规划委员会提供的高程控制点, 作为水准基点。由此设计形成闭合沉降观测环线。(2)、水准观测点布设及观测点的要求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 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此工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与设计单位定具体的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9.2.4、 观测方法及考前须知(1)、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 的正确性,应做到四定: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 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 测。(2)、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 较的根据,因此必须提高初次观测精度,对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 应在同期不少于两次观测后决定。(3)、观测时间及环境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以减少误差影响。(4)、每次观测前必须进行仪器自检。9.2.5、 观测周期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 及基础荷重情况等决定。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 段地下四层碎施工完为第一观测周期;第二阶段地上每往上施工一层 为一观测周期;第三阶段结构施工完后为一观测周期。以后随着沉降、 位移的稳定,在交工前观测一次,然后移交业主。9. 2. 6观测成果整理(1)、每次观测结束后,必须经自检和复检,确保记录成果的准 确性;(2)、在观测结果检查正确后,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成果 填表整理,并画出沉降示意图。(3)、将观测成果及时提供指挥部、监理、及业主。10、质量保证措施、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9.1、 、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9.2、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 保存完好。9.3、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9.4、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 格后,上质量总监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9.5、 、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9.6、 、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问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 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10. 8、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 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10.1、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 止用错和破坏。11、施测平安及仪器管理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平安帽。10.2、 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确保架设的经纬仪稳定性。10.3、 层楼面架设激光经纬仪时,要有人监视不得有东西从轴 线洞中掉落打坏仪器。10.4、 作人员不得从轴线洞口上仰视,以免掉物伤人。10.5、 线投测完毕,须将洞上防护盖板复位。10.6、 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11. 7、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 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 管。11.1、 施测过程中,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堆,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11.2、 所用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人。11.3、 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存 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11.4、 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11.5、 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 即卷起。11.6、 钢尺使用后外表有污垢及时擦净,长期贮存时尺带涂防 锈漆。1、编制依据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施工图纸1.1、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提供的(测号2003 拔地0679)结构图纸设计总说明(1)1. 4、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和规程: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2、工程概况2. 1、本工程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商业街北端,东起*商业 街,西至*胡同,南起*胡同,与*商厦相临,北隔*西街。2.2、 ±0. 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46. 850m。2.3、 地下四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7层钢框架结构。3、施工部署施测程序准备工作一测量作业一自检一报验I I合格 合格一进入下道工序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工程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给定 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 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 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工程的总体进度 计划进行安排。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1、施测原那么1.1.1、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 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1.1.2、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 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1.1.3、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1.1.4、 1.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 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1.1.5、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 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4.2、 准备工作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 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 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层±0.000的绝对 标高。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 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 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比照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 有无矛盾存在。4.2.1、 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已经北京市仪器校验资质的检 测厂家进行校验(表1)。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表1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全站仪GTS-602 AF/LP台12电子经纬仪d.td2台23水准仪na2台24激光经纬仪2台15激光接受靶个16垂准仪DE.T3台17钢尺50m把28钢尺30 m把29盒尺5m把510对讲机个34.3、 测量的基本要求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工程定位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按照建筑物主轴线坐标点进行轴线定位。5.1、 平面控制网测设5. 2. 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那么5.2. 1.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 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那么。5. 2.1. 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 一致。布设平面控制网,布设简图附后。5.2. 1.3、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 面布置图。5. 2. 1.4、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平安、易保护的地方。5. 2.1. 5、桩位必须做好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 漆作好标记。、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5.2.2. 1、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那么,设置纵、横主控轴。5. 2. 2.2.主控轴线定位时,纵、横两侧各设置定位桩,清晰明 了。施测完成后报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加以妥善保护。按照建 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要求,定位桩的精度要符合要求(表2)定位桩的精度要要求表2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丈量相对中误差二级±101/200005. 2. 2.3,桩位必须用碎保护,砌砖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图1)。线。5. 2. 2.4,控制线随结构逐层弹在外墙上,用以检查复核楼层放5.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5. 3.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那么5.3. 1.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 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5.4. 1.2、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据规划局给定 的高程点,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 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控制桩埋设示意图图1控制桩埋设示意图、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5.3.2. 1、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5. 3. 2. 2、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5. 3. 2.3,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5. 3. 2. 4、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5. 3. 2.5.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表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表3注:L为闭合环线长度(km为单位)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与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三等+ 6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Vz、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5.3.3. 1、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墙水 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位于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5. 3. 3. 2、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表4)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表4等级水准 仪型号前后长度(M)前后视距较差(m)前后视 距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 划读数 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三等NA2<75<2W50. 32. 03.06、基础测量6.1、 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 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 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 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 移不得超过3mmo6.1.1、 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 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主控 线,投测允许误差±2mni。6.1.2、 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 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暗柱、暗梁、洞口必须在相应边角,用红油 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6.1.3、 轴线允许偏差如下:L<30m允许偏差±3mni30<L<60m允许偏差±5mm60<LW90m允许偏差± 10mm90<L允许偏差土 15mm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J5倍,外廓轴线夹角 的允许误差为了。6. 2、±0. 000以下局部标高控制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标高。6.1.1、 ± 0.000以下标高的传递施工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 据,进行槽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 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用和 保存的位置,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将其引测至基槽外围砖胎模内 侧壁,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墙、柱拆模后,应在墙柱立面抄测出建筑一米线。一米线相对 于每层设计标高而定。6.1.2、 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 高,应该联测校核,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nmi。6.1.3、 土方开挖测量方法6.2.4. 1、基坑开挖,高程分两次传递,在距槽底设计标高1.5 米的边坡上钉钢筋头,架设水准仪,随时校核槽底标高。6. 2.4.2.开挖到槽底标高处,在基坑边控制线处架设经纬仪, 向基坑投测主控线,在木桩上钉铁钉,确定纵横主控线控制点,并用 小白线拉通。然后,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修整槽边。随挖土 进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线,并放出细部集水坑、消防水池等开挖边线。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7.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