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读书报告.docx
-
资源ID:60560644
资源大小:12.3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读书报告.docx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读书报告1准确解读语文要素有效提升语文能力寒假里,终于能静下心来阅读特级教师刘仁增的小学语文统编 教材的语用解读。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统编教材语用知识的编写特点 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的方法策略,整本书以“教什么”“如何教” 为重点,既有整体的宏观观照,也有具体的微观实例,融语用理论与 语用实践为一体,操作性和迁移性都比拟强。众所周知,单元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特色,是细化和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的训练点,但因其语言表述“简要、扼要和精要”,老 师们往往不能精准、透彻地把握要素的内涵。“于是教着教着,就不 知不觉地偏离了单元训练重点轨道,只见内容理解,不见语文要素。 有的心中'有',手下'无',明知单元语文要素是什么,可就是不知 道用什么方法和策略让它扎实落地,有的干脆'穿新鞋,走老路,以 往怎么教,现在还怎么教,无问西东,不求收获。”从这句话中,我看 到了自己及身边很多老师的缩影。那么,究竟该怎样解读语文要素,怎样落实语文要素呢?带着疑 问,我翻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比照着统编教材阅读 这本书,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边读边反思,收获特别丰富。这本 书,不仅填补了我对统编教材语用知识理解上的空白,而且使我对统 编教材语用编排特点和教学中如何落实问题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 知。下面,谈谈印象深刻的几点体会。2准确解读有方法有效落实语文要素,首先要准确解读语文要素。刘老师结合教学 实践提供了解读的方法:密钥解码法、比拟异同法、整体关照法、窥 斑见豹法。如密钥解码法,就是抓住语文要素的关键字眼解读语文要 素。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为例, 要弄清这个要素的内涵,就要弄清什么是“多种方法”,什么是“难 懂”,“多种方法”在这里有以下含义:一个句子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 方法理解,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如何界定呢?对 于小学生来说,“难懂”包括以下情形:“含有难理解的词语的句子难 懂,含义深刻的句子难懂,使用频率低的句子难懂,表现方法比拟特 别的句子难懂,包含着丰富情感的句子难懂,句子成分多的句子难懂。” 读到这里,我很汗颜,以前,我只粗略地知道“难懂”就是难理解的 意思,并没有像刘老师这样细致、精准地分析,课堂教学可想而知也 是画囹吞枣,要素落实怎样,可想而知。读了刘老师的解读,我知道 了,理解不同类型的“难懂句子”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遇到“含有难 理解的词语的句子”,只要弄懂难理解的词语,句子就不难懂;遇到 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补充资料、感情朗读、抓关键字体会,句子理 解也不难;遇到表现方法比拟特别的句子,可以通过比拟句子、变换 句式的方法来理解只有准确解读了语文要素,课堂教学才能有的 放矢,目标才能有效完成。3精准教学有策略“想象”“体会”“感受”等语文要素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具体 可见的评价标准,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让这些“无形”的语文要 素变得有形、可视、可操作、可评价,书中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和策略。如“想象”,可以先从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明确不同年级“想 象”的目标达成度,再依据目标精准教学。二年级突出自由想象,还 要兼顾画面的数量,如祖先的摇篮,可以想象森林如何大,如何 绿,还可以想象祖先如何摘野果、掏鸟蛋、追野兔等画面,通过画面 数量让想象内容丰富起来。三年级主要渗透方法,增加画面质量,如 荷花一课可以调动生活经验想象,可以紧扣关键字词想象,可以 渗透想象顺序,这样想象的画面,在数量上有保证,质量上也有细节、 有动态,比拟合理。四年级重在方法指导,要关注画面的结构,如走 月亮,可先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由物及人想象,再自由选择课文中 的语句,运用学到的方法想象,最后选择印象深刻的句子,边读边想 象。高年级那么综合运用,突出整体效果,如六下“根据情境编故事, 注意情节的转折”,在想象时可以多角度想象,可以在故事情境选取 上想象,可以依据知识背景想象,可以借用课外资料想象,还可以在 写作时设置悬念,大小连环,一波三折,可以使用插叙、间隔分开, 可以情节反转,前后比照。在这样指导下进行的想象就有形、可见、 可评价,“想象”要素的落实就有效。语文要素中的“体会” “感受”如何落实呢?王老师也提出了一 些有形化教学策略。具体说,有以下几种:讲述、解释、批注、朗读、 练笔等。例如六上桥一课,如何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 作用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找出来,再引导学 生多角度谈谈对这些描写的看法: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谈,拟人的修辞 写法突出情况的危急;可以从洪水的变化谈,情况越来越危急,给人 的威胁就越来越大;可以从语言形式谈,短语的使用给人危险逼近、 灾难来临的紧迫感;还可以从水与人的关系谈,水越凶猛,人越慌乱, 越能反衬老汉的镇定沉着。从这些评价和讲述中可知学生对环境描写 的方法和作用是否有了比拟深刻的体会,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否得到 很好地落实。4扎实训练有指导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离 不开扎实的语言训练。本书第四章介绍了练习系统的新变化、新特点、 使用方法,为语文老师的精准教学予以真切的指导。我在阅读“练习 系统语用场”之“课后练习”一节时,感受比拟深刻,刘老师把“课 后练习”作为教学设计的线索使用,别致、有效,令我大开眼界。如 雾在哪里,课后题是这样的:“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雾把什么 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我在教这一课时,以为 这道题是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其实这是我理解上的偏颇。 刘老师指出,这一道题是训练学生运用“无论还是都” 句式说话的。他把这一问题当作本文教学的主要问题,设计了三步: 第一步,导读“海上”“天空”局部,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局部表达顺序 上的共同特点,都用了 “无论还是都”这样的表达方式; 第二步扶读“海岸”局部,试着用“无论还是都”来说 说海岸的变化;第三步放读“城市的上空”,用“无论还是都”对课文进行改写;第四步是创境迁移说话,出示雾飞到校园、 小山村的图片,让学生用上“无论还是都”进行模仿说 话。这样的训练深刻有条理,省时又高效。读到这里,我才发现原来 自己对教材的编排意图理解得不够深刻,导致教学变得这样浅薄,看 来我还需在解读教材、解读语文要素、解读课后题上下功夫。“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老师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就要准确解读统编教材 的语文要素,把握好每个语用知识点,并在教学中恰当使用相应的教 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有效扎实的语用训练,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 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