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培训材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pdf
-
资源ID:60563241
资源大小:94.0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教师培训材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pdf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介绍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 表内除法(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2)仍分成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 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2万以内数的认识。(1)仍分两段:1000 以内数的认识、10000 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4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6解决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如,在“克和千克”(第 87 页的内容、第89 页第 7 题)和“统计”(第 113 页第 3 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二)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三)统计(以 1 当 5 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 当 5 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 1 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 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各单元介绍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编排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同前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引出后面的几个例题。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1)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2)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四、具体内容主题图(游乐园情境)(P2P3)设计了四个活动:看木偶戏(包括正在看戏,以及准备去玩丢沙包的和准备来看戏的)、跷跷板乐园、玩沙包(包括正在玩和准备来玩的)、买面包。这些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学生观察图时,开始说得可能比较概括,进一步引导他们描述每个情境时,为了更好地说明图意,最好把人物进行量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观点观察问题。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学生可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对于一步计算的,可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计算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由此情境,引出了后面三个例题。例 1(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1)由看木偶戏引出,通过人数的变动,教学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2)给出了学生三种不同的解法。例 2(教学使用小括号)(1)是一个买面包的热闹场面,通过对话给出信息和所求问题。(2)呈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出小括号。练习一第 2 题,所有信息、问题全通过对话呈现,以收集易拉罐为背景,渗透环保教育。第4 题,以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为题材,通过计算B组各队得分,既练习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又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 5*题,是一个关于年龄的思考题,也需要用加、减两步运算来解决。有多种方法。方法一:方法二:(1)过多少年爸爸50 岁:50 35=15,(1)父子俩相差多少岁:35-8=27(2)爸爸 50 岁时小朋友的年龄:8+15=23。(2)爸爸 50 岁时小朋友的年龄:50-27=23。例 3(教学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1)以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教学用乘加两步运算解决问题。(2)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做一做 P9创设一个美丽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学习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可提出下面一些问题。鸟:现在有几只鸟?(可用加、减两步运算解答)花:一共有多少朵花?(可用乘加两步运算解答)蜜蜂:有多少只蜜蜂在采蜜?(?)练习二第 3 题,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二年级上册出现过,是父女俩去海洋馆,算两人买票一共要花多少钱。这里是算一家三口逛动物园买票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既可以用乘加两步运算,也可用连加进行计算。第 4 题,与练习一的第4 题对应,也是计算参赛各队的总分,只是这里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乘法计算出。第 5*题,选做题,通过计算方木块的个数,既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又练习用乘加或乘减运算解决问题。五、教学建议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联系。由于例题的情境都与主题图有关,所以在例题教学时,最好先由主题图引入,让学生看到情节上的联系,过渡比较自然,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选取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学生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实际价值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方法。这部分内容,每个例题都呈现了解答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如数的方法),保护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于解答方法的优化,要允许学生通过交流、反思自主选择。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教学内容(1)除法的初步认识(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结合上面内容进行。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编排特点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过去只有一个(分木块)例题,教学“平均分”含义。现在“平均分”专门列为一段(以毛毛虫的形式),安排 3 个例题,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P14: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P23: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3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除法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切实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经常练习26 的乘法口诀适当安排把口诀填完整以及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的练习。(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一、教学内容1锐角和钝角。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学习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角时,可以说“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只能说出红领巾上有角)。另外,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2平移和旋转(课标要求增加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它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旋转: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三、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不管是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还是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认识锐角和钝角时,通过动手做、动手画锐角、钝角和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三种角的认识。学习平移和旋转时,通过拉转圆片;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画出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使学生感知旋转、平移。四、教学建议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2)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1)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实践活动:剪一剪一、教学内容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文档编码:CQ2B1R2K6M6 HA3Z7F10U8D10 ZS5T7C3Y3Z41剪出排成一排的小纸人。2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二、目的1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学生要求不易过高,有初步的认识即可。三、教学建议1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2 留给学生一定的创作空间。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比如蝴蝶、雪花等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一、教学内容第一阶段(第二单元):主要学习除法的概念,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二除段(本单元):学习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应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用7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2 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三、编排特点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 小节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思路与第二单元基本一致: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生已学习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1)由具体到抽象。例2 及“做一做”,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由抽象回到具体。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有初步认识后,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2 是 3 的 4 倍。3加强基本练习。整理和复习1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复习(1)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先按乘法口诀表填出45 个除法算式,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出所有的排列规律:横向、纵向、斜着。(2)按一定的规律整理除法算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整理,按商相同整理等等,只要说的有道理,都可以。使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创作”,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