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12)教学资料.ppt
心理学是研究(ynji)什么的科学?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gul)的科学。2、心理是内在的,如何研究?动物有心理吗?3、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心理现象表现在行为。第一页,共128页。教育学学科(xuk)门类下的心理学心理学(一心理学(一级级学科学科)基基础础心理学心理学应应用心理学用心理学发发展与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活心理活动动的神的神经经机制、机制、感感觉觉、知、知觉觉、情感、情感、态态度、思度、思维维等等等等儿童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学科下面(xi mian)是3个专业(二级学科)专业下面是方向(fngxing),或者三级学科第二页,共128页。2009年,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根据此学科分类与代码,作为“一级学科”的心理(xnl)学,一共设立了17个二级学科,较之原先的三个二级学科基础心理(xnl)学、发展与教育心理(xnl)、应用心理(xnl)学多出了14个,分别是:心理(xnl)学史、认知心理(xnl)学、社会心理(xnl)学、实验心理(xnl)学、发展心理(xnl)学、医学心理(xnl)学、人格心理(xnl)学、临床与咨询心理(xnl)学、心理(xnl)测量、心理(xnl)统计、生理心理(xnl)学、工业心理(xnl)学、管理心理(xnl)学、应用心理(xnl)学、教育心理(xnl)学、法制心理(xnl)学、心理(xnl)学其他学科。第三页,共128页。什么(shnme)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rnjunx)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rnjunx)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rnjunx)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脱胎于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键词:人际关系(rnjunx)心理学第四页,共128页。人际关系(rnjunx)心理学研究对象:人际关系(rnjunx)(行为与态度、人际知觉、交往、人际吸引、人际影响、群体行为等)研究任务:理论任务:完善、充实相关理论;实践任务:有效的调整人际关系(rnjunx)的技能,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rnjunx)交往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rnjunx),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rnjunx)。第五页,共128页。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主要研究(ynji)方法观察法:皮亚杰“儿童认知发生理论”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1879年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标志(biozh)着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视频Brainstory)心理活动是大脑的功能。调查法:问卷调查、心理测验、量表(智力量表、态度、人格量表)、统计分析、信度与效度第六页,共128页。人际关系(rnjunx)心理学内容提要:一、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意义,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什么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二、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三、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yns),主要介绍光环效应的影响,刻板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的影响。四、友谊的建立和发展五、人际交往的障碍的调适,通过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和团体心理训练等方法进行。六、介绍爱情心理。主要从什么是爱,爱情的类型,爱与性,感情挫折与其预防等方面进行介绍。第七页,共128页。总结(zngji)在与陌生人进行交往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将谈话的内容分为几个层次,最外层的是对客观(kgun)环境的交谈(比如天气、新闻);第二层就是谈话中自身的一些话题,比如交谈学习的情况;第三层就更深一层,会谈到个人隐私部分等比较敏感的话题,最后一层则是个人内心的真实世界。不同层次的话题适合不同的场合和谈话的对象,层次越高,双方的沟通和相互信任越能体现。视频: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第八页,共128页。人际关系(rnjunx)对个人而言有何意义“你幸福吗?”请结合最近一个星期的生活,谈谈与人际关系相关的事情,开心的?难过(nngu)的?郁闷的?幸福感(亲密关系、友谊、社会支持)心情愉快健康(紧张会激化健康问题,如冠心病、高血压,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降低抵抗力)身体健康轻松的人际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工作顺心,效率提高,反之,紧张、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产生压力、愤怒等负面情绪。第九页,共128页。哈佛幸福(xngf)课积极心理学涉及心理学、管理学、哲学、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zhshi)。可以当训练英语听力的材料(语速快)学术?常识?方法论和可以与之分享秘密的朋友交流,有两个作用:它将快乐变成两倍,将不幸分成两半。弗朗西斯培根第十页,共128页。我早就知道了:心理学的一些(yxi)理论不过是常识而已吗?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择友还是(hishi)坠入爱河,那些性格与我们不同的人对我们最有吸引力。古语说得好:“异性相吸”。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择友还是坠入爱河(ih),那些性格与我们相似的人对我们最有吸引力。古语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第十一页,共128页。事后聪明式偏见(也称“我早就(zoji)知道了”的现象)从911那天早晨开始回溯,指向灾难的种种信号看起来似乎非常明显。一份美国参议院的调查报告列出了这些被人忽视或被人误解的线索。CIA知道基地组织的爪牙已经潜入了境内。一个FBI情报员给总部的一份备忘录是以这样(zhyng)的警告开始的:“联邦调查局和纽约市,本拉登可能会将学生送到美国参加民办航空院校的联合行动。”FBI忽视了这份准确的预警,也未能把它和其他一些预见恐怖分子可能会使用飞机作为武器的报告联系在一起。第十二页,共128页。我们有时也会为自己所犯的“愚蠢错误”没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或者没有更好地应对事情而自责不已。回过头看时,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行事。我们忘记了事后(shhu)看来显而易见的事情在当时并非那么明显。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实验结论,他们看上去很简单,甚至显而易见。第十三页,共128页。“我早就知道的事实”这一现象不仅令社会科学的发现看起来与常识无二,他可能还会带来致命的后果。它可能令我们妄自尊大,即高估了自己的智慧能力。由于(yuy)结果看起来似乎具有预见性,所以我们更倾向于为那些事后看起来“显而易见”的错误决策而责备决策者,却并不因那些同样“显而易见”的正确决策去褒奖决策者。第十四页,共128页。人际关系(rnjunx)对个人而言有何意义健全的心灵(xnlng)存在于一个健康的身体中。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减少内部消耗,使人力资源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效率。(经典的霍桑实验)第十五页,共128页。霍桑实验人际交往活动(hudng)积极性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梅奥(E.Moyo,1880-1949),从1927年到1932年,和他的学生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n s)芝加哥霍桑工厂做了有名的霍桑实验(Hawthorne Studies)由一系列实验组成。第十六页,共128页。霍桑实验人际交往活动(hudng)积极性的研究一、照明实验: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人在场内选择了一个绕线圈的班组,把它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不断改善照明条件,而对照组的条件不变。实验设计者原来的假设是实验组的产量一定高于对照组,但发现两组产量都在提高。后来(huli)把两位女工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里,照明亮度降低,即实验组条件改变,但结果产量仍在提高。通过了解,发现有两个原因:工人们在特定条件下劳动,他们认为这是雇主对他们的重视,于是产量提高;二是试验中管理人与与工人、工人与公证人之间关系融洽,促使实验中两组的产量都有提高。(推论:在调动工人劳动积极性方面,照明等劳动条件远非人际关系来的重要)第十七页,共128页。霍桑实验(shyn)人际交往活动积极性的研究二、福利实验:选出6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从事装配及电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加一些福利条件(缩短工作时间、延长休息时间、免费供应(gngyng)点心等)。实验设计者原来假设,这些福利条件的改善会刺激工人积极性发挥,一旦撤销这些措施,劳动生产率一定会下降。但实验进行两个多月以后,取消各种福利条件,结果生产率也没有下降,反而继续上升。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第十八页,共128页。霍桑实验人际交往活动(hudng)积极性的研究三、访谈实验(态度调查):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xiogu)。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第十九页,共128页。霍桑实验人际交往活动(hudng)积极性的研究四、群体实验: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dnd)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的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第二十页,共128页。人际关系的形成(xngchng)过程(一)一般地,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表层接触到亲密融合的阶段(jidun)。奥尔特曼和泰勒(Altman&Taylor,1973),经过对人际关系的系统研究后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流四个阶段(jidun)。第二十一页,共128页。莱文杰和斯诺克(Levinger&Snoek,1972)第二十二页,共128页。人际关系(rnjunx)的形成过程(二)(1)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者双相注意的定向阶段。(2)接触阶段:由注意逐渐转入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3)融合阶段: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linx)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第二十三页,共128页。人际关系(rnjunx)的恶化分为冷漠、疏远和终止三个阶段.冷漠阶段:交往的一方把与另一方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tngk)的情绪体验。疏远阶段:交往者在痛苦(tngk)情绪体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对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的情绪。终止阶段:交往上方冷漠、疏远的必然产物和符合逻辑的推论便是结束这种人际关系,双方基本上处于失去联系的状态。第二十四页,共128页。人际关系(rnjunx)的恶化过程第二十五页,共128页。印象形成所谓印象是指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简单点说,人际(rnj)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形象。人际(rnj)印象的形成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第二十六页,共128页。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三个成分:认知(rnzh)的对象(即行动者)、认知(rnzh)的主体(即知觉者)和交往的情境。第二十七页,共128页。印象形成中的效应(xioyng)和偏差(一)1、优先效应,也称首因效应,指的是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huli)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第一印象很重要)2、新近效应,也称近因效应,即我们获得的最新的信息对于形成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演讲比赛时,最先出场、或最后出场的)第二十八页,共128页。印象形成中的效应(xioyng)和偏差(二)3、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一旦对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上的印象(ynxing),我们往往会与这种印象(ynxing)相一致的方式去评估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美女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4、定型效应,也称“刻板印象(ynxing)”,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的信念。(湖南人都爱吃辣、南方人温柔、北方人粗狂)第二十九页,共128页。印象形成中的效应(xioyng)和偏差(三)5、“皮格马利翁效应”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人们能够使得(shde)其他人按照人们对这些人的期待来行动。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实验班级第三十页,共128页。印象(ynxing)管理试想一个场景:你心仪已久的异性邀请本周六参加他(她)的生日聚会。会有哪些准备?所谓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理解他人对我们的知觉,努力创造一个我们认为恰当(qidng)的印象,对我们是有益的。第三十一页,共128页。我的分享(fnxin)图书馆资源新动态图书馆-杨华超星移动图书馆开通试用即时性信息需求、个性化主动服务为了让全校师生通过各种手持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图书馆开通了超星移动图书馆的试用功能。从即日起,读者可通过手机浏览器打开http:/ zh)的作用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有趣实验:两张词单分别呈现给两组被式,词单是对一个人的特质描述:A单:“聪明、熟练、勤奋、热情、有决断、实际、谨慎”B单:“聪明、熟练、勤奋、冷淡、有决断、实际、谨慎”在自然情境中,凯利作了真实的实验。凯利告诉他的学生,明天的讨论(toln)将由一位请来的教师主持,在介绍这位老师时,凯利仍然以阿希的特质词组进行介绍,加了学历介绍,结果表明:“冷淡”的和“热心”的两个中心特质对学生影响和评价的差异很大。第三十六页,共128页。3.中心(zhngxn)特质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说某人是“大方”的,一般和“心肠好”联系起来,或者说某人是“心地坏”的,一般和“报复性强”联系起来。但如果说一个人“报复性强”和“爱整洁”,人们往往对“报复性强”会留下很深印象。阿希在1946年首先发现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某些特质起着中心作用,另一些(yxi)特质只起着边缘的作用,前者称为中心特质,后者称为边缘特质。第三十七页,共128页。4.隐含(yn hn)的个性理论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个性(gxng)中哪些特质相互联系在一起,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假设,这些假设称为隐形的个性(gxng)理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以某个特定的个性(gxng)因素来作出信息的推论。即根据少量的信息特质,随即作出判断、结论。例:我们知道了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交友广泛的、好心肠的如果我们知道某人是悲观的,就会认为他是缺乏幽默的、易激怒的、不善交往的。因此,人们往往有一种较稳定的对个性(gxng)特质互相关系的观点。即一个人拥有一种特质也会拥有其他特质。例:罗森伯格在研究中就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一般是根据社会维度和智慧维度来进行的。热心和冷漠主要是在社会维度上有差异;勤奋和懒惰主要是在智慧维度上有差异。如果某些特质重要,在社会和智慧维度上都是积极的;如果某些特质不可靠,在社会和智慧维度上都是消极的。原因分析:(1)隐含的个性(gxng)理论是由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如“秀外慧中”、“心慈手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在语境中,有些词语的意思包含着特质之间的关系。如“慷慨”隐含着“肯帮助人”,又有“同情”的意思。“变化多端”既有“不可靠”,又有“无法预测”的意思。第三十八页,共128页。二、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zhnh)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在短时间内获得许多有关某个人的信息,与其他人交往的经验也在已形成的印象中增加了很多信息,知觉者会加工这些信息,把这些信息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这个过程就是印象形成。1.累加模式:知觉者形成一个对他人的整体印象是把所有单个特质的评估的值相加而得到的。例如:知觉者认为某个陌生人是“正直的、友好的、有忍耐力的”。按对特质评估的积极程度来打分,正直的+3、友好的+2、有忍耐力的+1,得+6分形成积极印象。知觉者认为某个陌生人是严肃的+1,不负责任的-3,不诚实的-3,得-5分形成消极的印象。2.平均模式:该模式认为,知觉者是通过把所有单个特质评估的值平均起来形成一个总的印象。平均值越高,积极印象越好;平均值越低,消极印象越深。3.加权平均模式 心理学家对上述两个模式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修改。知觉者在形成印象时,平均了单个特质的评估值,但是他们给予某些特质更多的权重,并给予另一些特质较少的权重。例如:某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shu hu)的、熟练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我们对他所形成的印象,后两个特质影响更大,我们会赋予它们更大的权重。第三十九页,共128页。三、印象管理(gunl)的相关理论1、象征性交往理论(符号论)米德(Mead)提出:认为每个都是社会中的一个符号。人们在交往中要按照自己所承担的角色(ju s)(符号)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映(强调角色(ju s)交往)2、场合交往理论(情境交往论)该理论强调在交往中应重视情景场合。比如:与应聘者面谈,咖啡厅还是办公室?会形成不同的印象。3、自我呈现理论(自我表现论)戈夫曼强调交往中自我积极地主动地表现,把自己毫不保留地贡献给社会、他人,用真诚来换取别人的信任,而不要用虚伪来掩饰自己。例:心理学家哈里斯的人生四种态度: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我行,你也行。他人常常形成对我们的印象,并用这些印象来指导与我们的交往。第四十页,共128页。冲突(chngt)与和解一、什么是冲突(conflict)1、一个人被驱动去作出两个或多个互不相容的反应时所处的状态。(个人内部冲突)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双重接近-回避型2、冲突是由于实际的或希望的反应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两个或更多个社会成员之间的紧张状态。(人际冲突)二、什么会引起冲突1、社会困境2、对稀有公共资源的竞争3、知觉到的不公平:我的所得/我的付出(fch)=你的所得/你的付出(fch)4、误解: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动机和行为误解为完全正确,而将对方的行为理解为彻头彻尾的邪恶。第四十一页,共128页。社会困境(knjng):囚徒困境(knjng)这个难题源于一个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两个犯罪嫌疑人由地方检察官进行分别审问时采取的策略。他们合伙(hhu)犯罪,但是检察官掌握的证据只能判他们很轻的罪,因此检察官为了使嫌疑犯愿意单独承认自己的罪行,设置了一种鼓励办法:1、如果一个嫌疑犯认罪而另一个没有,认罪的嫌疑犯将赢得豁免(并利用他的供词使另一名罪犯得到最严厉的判决)2、如果两个嫌疑犯都认罪,他们都能得到中等程度的判决。3、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他们都会得到较轻的判决。5年5年10年0年0年10年1年1年嫌疑犯A认罪(rn zu)不认罪嫌疑犯B认罪不认罪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嫌疑犯,而且你没法和你的同伴商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认罪吗?第四十二页,共128页。冲突都是不好的吗?缺乏冲突的关系或组织(zzh)可能是死气沉沉的。冲突体现了参与、承若和关心。如果能够被理解和解决,冲突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第四十三页,共128页。获得(hud)和解接触(jich)合作第四十四页,共128页。态度:概念(ginin)、结构态度转变:态度转变的方法态度与行为:态度决定行为吗?行为何时决定态度?第四十五页,共128页。一、对态度(tidu)的认识态度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态度”是什么态度可以界定为个体对事物的反应方式。日常生活中的态度:意见、信仰、价值观等而视之(你是什么态度?态度恶劣)。行为主义者认为:态度是人的心理和生活的准备状态。认知主义者认为:态度是具有复杂的组织和结构的认知系统。教材上定义:态度(社会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chyu)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中蕴涵个体的主观评价(赞成或否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倾向性。第四十六页,共128页。态度(tidu)的结构:A(affect)、B(behaviortendency)、C(cognition)第四十七页,共128页。关系: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知觉(zhju)与认知是态度的基础,情感评价是态度的核心,从认知到情感到行为的转换要通过行为倾向性来实现。第四十八页,共128页。研究态度(tidu)对人际关系的价值顺应功能:帮助我们有意识的协调人际关系,尤其是重视对交往者动机目的的分析,根据交往对象的态度(tidu)来选择交往对策,让大家都感到心情愉快,彼此受益。认知功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的信息,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正确的定向行为,心理学的实验证明:生活中人们很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tidu)去判断别人,良好的态度(tidu)会影响他人的喜欢与吸引程度。防御功能:态度(tidu)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动机,它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冲突的解决,增加对挫折的忍耐力。调节功能:态度(tidu)可以让我们摆脱内部的紧张状态,调节人际关系。第四十九页,共128页。态度(tidu)的形成和发展(一)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条件个体的需要:满足需要,易形成积极的态度;不能满足需要,易出现焦虑,形成消极态度。个体的经验:每个人的经历、经验、知识、阅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人际关系(rnjunx)模式,也就会出现不同的态度。交往的对象、性质等个体的自我意识第五十页,共128页。(二)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量的过程。首先是内化,进行(jnxng)认知分析。第二是同化,进行(jnxng)情感转变。(三)影响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人际影响:空间距离、相似与互补;外貌。个性心理特征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文化程度、学校的不同类型、年龄等因素第五十一页,共128页。二、态度(tidu)的转变(一)态度转变的理论(lln)强化理论(lln):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他们认为:态度就是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正反应,正强化产生鼓励、积极的态度(例:为鼓励同学课堂踊跃发言,给予加分奖励。负反应,负强化产生惩罚、批评的态度(例:小孩一吵闹,大人就大声喝斥或体罚,多次强化后。强化的结果必然产生心理矛盾,而心理矛盾必然会使态度产生转变。认知失调理论(lln):认为彼此的认知必然产生认知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就是态度转变的过程。第五十二页,共128页。(二)态度转变的方法:参与活动法(态度在交往中改变)登门槛技术(先提出小要求(yoqi))团体规约论(个别劝说与全面规定)全面宣传(积极方面、消极方面)沟通信息法第五十三页,共128页。登门槛现象(foot-in-the-door phenomenon):如果你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dmng),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研究者假扮成安全驾驶的志愿者,他们请求加利福利亚人在院子前面安置巨大的、印刷比较粗糙的“安全驾驶”标志。结果只有17%的人答应了。然后研究者就请求其他的人先帮一个小忙:他们可以在窗口安置一个3英寸的“做一个安全驾驶者”的标志吗?几乎所有人都欣然答应了。两周后,76%的人同意在他们的院子前树立大而丑陋的宣传标志。第五十四页,共128页。态度(tidu)与行为态度决定行为吗?(伪君子、言行不一)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1)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2)态度与观察到的行为存在具体的相关,如:对“身体健康”这一笼统概念的态度并不能预测具体的锻炼行为和饮食习惯。(3)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地预测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就像预测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接球的行为一样。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击中的结果几乎是无法预测的,因为这不仅受接球方的影响,同时也受发球(f qi)一方和几率等因素的影响。行为何时决定态度?(角色扮演、演员)第五十五页,共128页。模拟(mn)监狱实验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教授菲利普津巴多(Zimbardo,1971)设计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实验。通过招募、测试,挑选一批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决定一些学生做狱卒,一些学生扮作犯人。津巴多担任监狱长。该实验真实再现监狱的纪律和规则。他们穿着令人羞耻的衣服,被关进单人牢房。在经过一天的角色扮演后,狱卒和犯人、甚至研究者,都进入了情景。狱卒开始贬损犯人,并开始制造侮辱性规则。犯人崩溃、造反,或变得冷漠。进行到第6天,有犯人出现社会病理学症状(zhngzhung),被折磨的无法忍受而研究者不得不中止该项试验。第五十六页,共128页。津巴多报告说,“人们(rn men)越来越分不清现实和幻觉、扮演的角色和自己的身份这个创造出来的监狱正在同化我们,使我们成为它的傀儡。”启发:一个罪恶的环境,可以把好人变成罪恶的替身。在特定的情境下,人们(rn men)进入角色,减少自我意识。行动中不知不觉改变态度。第五十七页,共128页。认知失调理论是费斯汀格在1957年的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提出。是指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xngwi)等的认知成分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xngwi)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态度与行为(xngwi)。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如做了与态度相违背的事,或没做想做的事,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第五十八页,共128页。有关“认知(rnzh)”的概念一、在费斯汀格的原意中,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义(dngy)为认知结构中的“要素”,一个要素即一个认知。它们是一个人意识到的一切。它们可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的认识,也可以是对外部客观事物的认识。第五十九页,共128页。有关(yugun)“认知”的概念二、若某种事实尽管存在,但个体并没有意识到,那就不能成为一个人的认知。(没有个人意识,就没有认知失调)认知的三种关系:认知无关(今天下雨VS我喜欢绿色)、认知协调(抽烟(chuyn)有害健康、人抽烟(chuyn)是不好的)、认知失调(我很害怕数学VS期末考试要考数学)第六十页,共128页。只有在两者既相关,又不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导致失调。所谓两个认知因素相互(xingh)失调是指这两个因素之间不一致,偏重的是心理意义上的矛盾。实际上,这两个认知在逻辑上并非一定不一致(有时候是逻辑上的),只是因为个体依照自己的心理逻辑才体验到了两种认知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失调。(比如:文化差异导致的婆媳矛盾、宿舍矛盾)第六十一页,共128页。不充分(chngfn)合理化实验让被试做1小时枯燥无味的绕线工作,在其离开工作室时,实验者请他告诉在外面等候参加实验的“被试”(其实是实验助手)绕线工作很有趣,吸引人;为此,说谎的被试得到一笔酬金。然后实验者再请他填写一张问卷,以了解他对绕线工作的真实态度。结果发现,得报酬多的被试对绕线工作仍持有低的态度评价;得报酬少的被试提高(tgo)了对绕线工作的评价,变得喜欢这个工作了。第六十二页,共128页。费斯廷格的解释是:当被试对别人说绕线工作很有趣时,心口不一致。他头脑中有了两个认知因素:“我本不喜欢绕线工作”和“我对别人说这活有趣”,两者是相互失调的。为了消除心理上的失调感,他便要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费斯廷格认为,得钱多的(20美元)被试会用这笔不小的酬金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认为自己之所以对别人说绕线有趣是因为有明显的外部好处(ho chu),这样说是值得的。心口不一致所带来的失调感就削弱了。可是对得钱少的(1美元)被试来说,用这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就较困难。由于失调感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会再审视两个相互矛盾的认知因素。其中第 2个是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做出的事不易收回;第1个对自己内部态度的认识相对来说要较为容易改变。所以,被试便不自觉地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态度评价。第六十三页,共128页。如果外部刺激不足以证明我们行为的合理性,我们会通过内部(nib)心理活动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以减少不协调。第六十四页,共128页。减少失调可通过4种方式:改变认知因素之一的方向,使其与另一个相协调;采取新的行动获得协调;收集新的认知因素重新调整原来的认知系统;改变认知因素的重要性。费斯廷格提出,人在减弱或消除失调感的过程中,一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缺乏明确的意识。例如,你决定戒烟,这时有人递给你一支烟。引起(ynq)心理失调,如何减轻这种压力?个体减少失调的方式是:改变行为(停止抽烟),或改变对抽烟消极后果的认识(抽烟患肺癌只是统计结果,对我不一定是必然的),或引入新的认知(开导自己:抽烟会让我不至于太肥胖)。第六十五页,共128页。启发(qf):过度合理化一位老人独自住在一条街上,每天晚上都有一群男孩吵闹。老人决定想办法减少这种吵闹。他告诉他们,喜欢听他们令人愉悦的声音(shngyn)。并许诺如果明天还来,将给他们50美分。第二天来了,老人给钱,并许诺下次来还给报酬。第三天,男孩们又来,老人给25美分。第四天,他们仅得到15美分,老人解释说没有钱了,但“求求你们,明天能以10美分的价格继续来玩吗?孩子们说不会再来了,这样得不偿失。内部VS外部第六十六页,共128页。答应给孩子(hizi)报酬来让他们做自己心理喜欢的事情,孩子(hizi)们就会将这种游戏变为工作。给钱让人们玩智力游戏,他们以后继续玩游戏的行为就会少于那些没有报酬玩游戏的人。第六十七页,共128页。启发(qf):儿童教育用金钱或礼物作为奖励,以培养小孩好的习惯,其实是削减了内部动机。自我知觉理论提出,当我们的态度摇摆不定或模糊不清时,我们就会处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从外部观察自己。当我们无法将自己的行为简单地解释(jish)为外部约束的时候,观察自己的行为,则可提示自我信念的坚定。第六十八页,共128页。应用(yngyng):过度合理化超市(cho sh)用打折或者代金券的方式促销,影响顾客第二次购买该产品。第六十九页,共128页。决策(juc)后的不协调爱丽丝决定如果机票低于400美元就坐飞机回家。而这有可能之后,她预定了机票,并开始考虑回家后的高兴事儿。而当她去买票时,涨到了475美元。但是无论如何,她决定要回去了。认知失调,改变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当我们(w men)做出重要决策后,我们(w men)经常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低放弃的选择,以此来减少不协调。第七十页,共128页。u 爱的概念爱的概念u爱是一场化学反应。(生理唤起、苯乙胺)爱是一场化学反应。(生理唤起、苯乙胺)u爱情是两个成年爱情是两个成年(chngnin)异性之间强烈的感情异性之间强烈的感情专注,其中至少包括性的欲望和温柔体贴的成分。专注,其中至少包括性的欲望和温柔体贴的成分。u爱情是一种可以观察的、关于两个异性之间(偶尔爱情是一种可以观察的、关于两个异性之间(偶尔是同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受制于重复了的、是同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受制于重复了的、模式化了的规范结构,包含了特殊的态度和情感状模式化了的规范结构,包含了特殊的态度和情感状态。态。1 爱情爱情(iqng)的内涵的内涵第七十一页,共128页。u 爱的概念爱的概念u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特定人物所持有的一种态度,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特定人物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他他/她以特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爱慕对象的思想、她以特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爱慕对象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感情和行为。u爱是一种意志,即决意为达到自身的精神成长或爱是一种意志,即决意为达到自身的精神成长或另一个人的精神成长的目的而奉献自己。另一个人的精神成长的目的而奉献自己。u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u社会心理学家鲁宾社会心理学家鲁宾(Z.Rubin,1970,1973)对爱情和对爱情和喜欢的关系喜欢的关系(gun x)进行了系统研究,他发现爱进行了系统研究,他发现爱情不是喜欢的一种特殊形式,爱情与喜欢根本就情不是喜欢的一种特殊形式,爱情与喜欢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是两种不同的情感。1 爱情爱情(iqng)的内涵的内涵第七十二页,共128页。u 爱的概念爱的概念u 爱情的基本要素爱情的基本要素u 相爱的双方相爱的双方u 相对成熟的生理、心理条件相对成熟的生理、心理条件u 包含认知成分,而非低级情绪包含认知成分,而非低级情绪(qng x)u 包含性欲、性感,而非纯粹的精神之爱包含性欲、性感,而非纯粹的精神之爱u 奉献奉献1 爱情爱情(iqng)的内涵的内涵第七十三页,共128页。u 爱情的心理特征爱情的心理特征u 专一性:你就是专一性:你就是(jish)我的唯一我的唯一1 爱情爱情(iqng)的内涵的内涵第七十四页,共128页。u 爱情的心理特征爱情的心理特征u 平等性:上帝平等性:上帝(Shngd)面前人人平等面前人人平等u 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也会的。如果上帝(Shngd)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象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象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Shngd)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要同样地站在上帝跟我经过坟墓,要同样地站在上帝(Shngd)面前面前u简简爱爱1 爱情爱情(iqng)的内涵的内涵第七十五页,共128页。u 爱情的心理特征爱情的心理特征u 持久性:爱你一万年持久性:爱你一万年u 曾经有一段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曾经有一段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急。人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n hi)说三个字: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是:一万年!u大话西游大话西游1 爱情爱情(iqng)的内涵的内涵第七十六页,共128页。u 爱情爱情(iqng)的心理特征的心理特征u 互爱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爱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 爱情爱情(iqng)的内涵的内涵第七十七页,共128页。爱情(iqng)三角形理论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Sternberg,1988)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一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边个等边三角形: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边的完美组合的完美组合(zh)。然而,爱情的正三角形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然而,爱情的正三角形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现实中的爱情并不都是完美的。现实中的爱情并不都是完美的。第七十八页,共128页。激激情情(jqng)Passion激情(jqng)指的是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的外表和内在魅力是影响激情(jqng)的最重要因素。第七十九页,共128页。亲亲密密(qnm)Intimacy两人心理上相互喜欢的感觉,包括(boku)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展露和内心的沟通。第八十页,共128页。承承诺诺(chngnu)Commitment承诺指的是个人内心承诺指的是个人内心(nixn)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分。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分。第八十一页,共128页。第八十二页,共128页。1、喜欢:只有亲密没有激情与承诺,如:友谊。喜欢:只有亲密没有激情与承诺,如:友谊。2、迷恋: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