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复习过程.ppt
医疗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内容本管理规范的编写背景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介绍本管理规范的重点解读环境感染控制成本效益分析与展望卫生行业标准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管理要求5清洁与消毒原则6日常清洁与消毒7强化清洁与消毒8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附录A:医疗机构环境清洁 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附录B: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附录C: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 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3 术语和定义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 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3 术语和定义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 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 、监护仪、呼吸机、微泵 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3 术语和定义3.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 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3 术语和定义3.6 污点清洁与消毒 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3 术语和定义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 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3 术语和定义3.8 A0值 A0 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3 术语和定义3.9 隔断防护 barrier containment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3 术语和定义3.10 人员卫生处理 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3.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环境感染风险划分的依据根据是否有患者居住,是否有患者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的存在,对环境感染存在潜在感染危险程度进行感染风险区域的划分;该区域的划分可以在院感人员的指导或协助下完成;为医疗机构内部制定不同的清洁与消毒策略提供依据。环境感染风险划分的级别3.12 低度风险区域 low-risk area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3.13 中度风险区域 medium-risk area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4 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T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4.2 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医疗机构指定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4.3 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4.4 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4.5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审核方法见附录A。4.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a)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b)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c)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5 清洁与消毒原则5.1 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5.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T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5.3 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5.4 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WS/T367执行。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5.5 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5.6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5.7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手卫生应执行WS/T 313的要求。5.8 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箔等)实行一用一更换。5.9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5.10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5.11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5.12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5.13 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5.14 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6 日常清洁与消毒6.1 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6.2 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1。表1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6.3 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6.4 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6.5 常用环境表面消毒方法见附录C。6.6 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7 强化清洁与消毒7.1 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7.2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的具体措施,具体参照WS/T 311执行。7.3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方法见附录C。7.4 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WS/T 367执行。7.5 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8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8.1 医疗机构宜按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8.2 清洁工具的数量、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8.3 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8.3.1 清洁工具的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行WS/T 367的要求。8.3.2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热力消毒要求A0值达到600,相当于80作用10min,90作用1min,或93持续时间30s。8.4 当需要对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进行考核时,可参照GB 15982执行。附录A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A.1.1 目测法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A.1.2 化学法A.1.2.1 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 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 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 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 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 清洁工作质量。A.1.2.2 荧光粉迹法 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 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 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 扩散的处数,考核 环境清洁工作“清 洁单元”的依从性。A.1.2.3 ATP法 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记录监测表 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LU),考核环境表面清洁工作质量。A.1.3 微生物法A.1.3.1 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 15982。A.1.3.2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 15982的相关规定。A.2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A.1。表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附录B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附录C.1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 表C.2 环境表面采用消毒方法内容本管理规范的编写背景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介绍本管理规范的重点解读环境感染控制成本效益分析与展望解读1:环境清洁是HAIs预防与控制的基础清洁是一切HAIs预防与控制的基础;污染表面在传播耐药菌中重要作用;清除表面污染减少HAIs发生;国家出台管理规范利于管理;关键在于执行力与依从性解读2:依规开展环境感染管理工作中国首部有关医院环境感染控制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人员职责;明确保洁管理责任、质量监管、业务指导;部门协调,保洁队伍参与感染应急处置;感控参与建筑装修感染风险评估与监管;保洁公司具备三大基本要求: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建立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人员上岗培训与继续教育。解读3:保洁团队是感控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保洁不同于宾馆保洁与家政服务;医院保洁人员的作用与地位;医院管理人员vs保洁人员管理;保洁依从性与持续质量改进;保洁人员的现状不容乐观;医院保洁的规范化培训;解读4: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最佳实践,2012年,上海科技出版社;以临近患者诊疗区域内 的所有环境表面为一个 清洁单元;进入下一个 单元时,更换相关清洁 工具与用品,以避免交叉 感染。清洁(患者)单元图例清洁行为的研究重复使用的抹布,不仅将细菌传播给所有物体表面,同时抹布上细菌载荷在不断增加。解读5:细微纤维布(Microfiber)细微纤维布通常是由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等纤维织成,纤维直径大约是人类头发丝的1/10或1/16;细微纤维与传统天然植物纤维相比,最大特点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SSA)扩大了40多倍,具有更强的吸水,吸尘和清除细菌的效果;微细纤维表面通常带正静电,而环境表面的灰尘和微生物等则是带负静电。结合这一特性 表明,采用微细纤维洁具(如地巾、布巾)可以大大提高清洁的功效。微细纤维洁具的清洁特点传统的洁具相比,微细纤维可以减少清洁剂和消毒剂的使用,更符合环保的理念;与传统拖把相比,在使用清洁剂的情况下,细菌的清除率:94%vs 68%;使用消毒剂与否,并不提高微细纤维洁具对清除细菌的效率:95%vs 94%;而传统线拖把而言,使用消毒剂可以明显提高细菌的清除率:95%vs 68%;解读6: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ipes以无纺布为载体,吸附消毒液(液体量为载体的1.7)或消毒液+表面活性剂;利用对环境表面的擦拭的过程,释放消毒因子,对环境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实施杀灭作用;清洁消毒“一步”完成;载体消毒剂。良好的兼容性仪表仪器表面医疗设备表面各类导线、探头各类无孔硬质表面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ipes品种繁多清洁剂+消毒剂单剂消毒剂/复配消毒剂特殊消毒湿巾(杀孢子型、溢漏吸湿型)规范使用:“清洁单元”、无水迹或污染丢弃;环境表面消毒湿巾消毒湿巾使用优势观察显示,消毒湿巾平均使用依从性为10.6;抹布+水桶的方式依从性为8.1(p=0.017)。消毒湿巾使用耗时(178.1秒)明显低于抹布+水桶方式(230.9秒,p=0.003);使用消毒湿巾表面保湿达10min,抹布+水桶的方式保湿时间4min;使用消毒湿巾可产生直接时间-相关成本效益,节约$38.58/人日。消毒湿巾代替常规清洁的干预作用研究类型:2家急诊医院,一家实施干预,一家为对照。1年的(2012.112013.10)的干预期;干预措施:使用消毒湿巾;培训清洁人员;每天用荧光标记反馈监测结果。结果:清洁依从性80%时,MRSA(p=0.0071)、VRE(p0.0001)和CD(p=0.0005)的感染率均降低。消毒湿巾有效清除设备表面细菌消毒湿巾有效杀灭细菌;消毒湿巾不需要清除残留,对设备兼容性好;决定好产品的因素:杀菌谱湿度:0.6g/c;载体材质解读7:建筑装修的防护隔断无论是医院建筑内部还是相邻的其他建筑物,或道路等建设修复工程均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和尘埃,尤其是内部修缮过程会释放大量真菌孢子;美国于1967年2005年间,发生53起医院获得性曲霉菌病爆发事件中,与建筑和装修施工有关的占49.1%。所引发的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手术后感染以及皮肤感染为主。真菌种类以烟曲霉菌(A.fumigatus)、黄曲霉菌(A.flavus)最为常见。医院建筑和修缮危险度评估美国CDC:医院建筑和修缮危险度评估工具(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Risk Assessment tool)(CDC,2000)对医院所有涉及建筑装修的工程进行评估与规范化管理,预防建筑装修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建筑和修缮感染控制危险评估工具建筑工程类型(A-D)感染风险分类低度、中度、高度、最高风险Matrix模型屏障隔离措施分类(-)建筑装修工程类型A类:检修和非破坏性工程,如检修开关;B类:小规模、短期工程,会产生少量尘埃,如墙体开洞;C类:工作中产生中度和高度尘埃,拆除或移去相关建筑部件或配件,如油漆或墙壁涂料前需要实施打磨的工程;D类:大规模的拆除和建筑项目,如病房改建等工程。感染风险度分类医院建筑装修施工隔离措施选择矩形阵表无防尘屏障隔离措施(不合格)无效防尘的材料(不合格)类屏障隔离类屏障隔离措施,防止尘埃飞扬。类屏障隔离可拆卸式屏障隔离措施,属于类屏障隔离措施范畴。第、屏障隔离措施解读8:清洁用品的复用热力是清洁拖把、抹布的首选。拖把使用后立即将拖把头浸泡在次氯酸盐溶液(4000ppm)中2min,结果13个样本中 仍有3份标本检出残存细菌。传统清洁工具的消毒方法临时自行配制,目前国内采用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 ,要求现配现用,由于该类消毒剂较易挥发,故要求24h内使用;含氯消毒剂对环境不友好,对人体有刺激,金属腐蚀,织物漂白;投入消毒溶液的清洁工具均为含水分,故有对消毒溶液稀释作用;含氯消毒液对织物损伤 严重,减少使用频次。传统的清洁工具复用方法无法干燥保持有研究证实,潮湿拖把成为重度微生物污染的媒介,在清洁过程中播散污染。采用污染的抹布擦硬质表面,抹布不仅会污染操作者的手,同时会对其他设备和表面的再污染。推荐各医疗机构建立拖把、抹布的使用、复用、维护和保存的标准化策略清洁?污染?交叉污染隐患现代复用方式取代传统方法 热力型清洗-消毒机是指用于复用卫生清洁用品(如,抹布、拖把头)机械去污、热力消毒的自动设备。清洁去污是流动水并在清洁剂(或含酶洗液)配合下完成的过程;热力消毒则是按用品消毒的A0值要求设定的温度时间窗。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应具备达到A0=3000的消毒能力。A0值(A0 value)湿热消毒的物理参数,通过温度时间窗相互关系达到的热力消毒的指标。A0=600是复用卫生清洁用品(如,抹布、拖把头)湿热消毒的最低要求。A0=600相当于80/10min,90/30sec。清洁工具复用场所与流程医用清洁工具复用消毒供应中心优势:规范,标准化,易管理适用:综合医院,新建大型医院小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间优势:操作简单,管理灵活适用:感染科、ICU、新生儿科、血液科等分锅清洗地巾、布巾(有条件)洗衣房有关的爆发一起艰难梭菌医院内爆发与洗衣房设备故障有关。经检修后,患者隔离、所有地巾、抹布重新清洗消毒;环境表面连续2次消毒等干预,爆发终止。解读9:清洗质量的审核方法目测法荧光痕迹法ATP法微生物法视觉审核Visual monitoring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通常采用本法作为清洁质量常规审核技术。但视觉审核受主观评判影响,如视觉审核合格率达到82%,但经微生物与ATP法鉴定,合格率分别为30%与24%。微生物审核Microbial monitoring拭子培养Swab cultures玻片琼脂培养Agar slide cultures琼脂直接接触培养RODAC化学法审核Chemical monitoring荧光监测 Fluorescent monitoring 荧光标记:是否清除,考核清洁质量 荧光粉:是否扩散,考核清洁单元依从性。ATP监测 ATP monitoring特别提醒:荧光标记只能用于光滑表面!清洁审核技术的比较内容本管理规范的编写背景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介绍本管理规范的重点解读环境感染控制成本效益分析与展望环境清洁成本效益分析(1)一项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交互实验,在原有清洁服务基础上,额外增加1名清洁工,从周一到周五开展额外清洁10处手接触表面每周筛查,患者筛查MRSA感染患者与环境MRSA株进行DNA指纹图谱鉴定环境清洁成本效益分析(2)额外清洁服务后,手接触环境表面细菌菌落总数下降33%;新发MRSA感染减少27%;校正后的MRSA患者-日预测在实验期发生新发MRSA感染者13例,而实际只发生4例患者。环境清洁成本效益分析(3)额外清洁人员年薪12,320;额外使用消耗品1,000;治疗一例医院获得性MRSA的SSI平均诊疗费用9,000;增加额外清洁估计可以减少MRSA患者59例;减去清洁人员费用与消耗品支出后,医院为此节约45,00081,000;环境感染控制对HAIs影响多中心研究研究时间: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为期3年的多中心研究;对象:杭州市5家三甲等教学医院为研究对象,采取多中心前后对照现场实验研究。本多中心研究包括5家医院的4个综合ICU和2个新生儿ICU。环境感染控制对HAIs影响多中心研究环境感染控制的干预措施建立“清洁单元”理念;更换传统抹布、地巾;全面引入消毒湿纸巾;改变清洁工具的复用;医务人员与保洁培训。环境与物体表面采样采样对象的选择:高频接触的表面涂抹;棉签采样,现场接种选择培养基,分离MRSA;100份标本/ICU/月;收集HAIs相关性数据。洁具处理间的整改环境表面菌落总数干预前后对比5家医院的6处ICU的环境表面干预前、后共采集表面标本240份;干预前的细菌菌落总数的Md(IQR)为50(215)cfu/c,干预后下降19(84)cfu/c 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环境表面MRSA污染度明显下降共采集5家医院的6处ICU的环境与物品表面的样本10,800份;4家医院的综合ICU,干预前共采样400份,MRSA阳性59份(14.8%);干预后,共采集6800份环境表面,MRSA阳性275份(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97.880,p=0.000)。2家医院的NICU,干预前共采样环境表面标本200份,阳性23份,阳性47份,阳性率为11.5%;干预后采样3400份,阳性率1.4%,干预后环境表面MRSA阳性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01.4,p=0.000)。HAIs密度发病率明显下降4处综合ICU,干预前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总的HAIs密度发病率为22.0/1000住院日;干预后的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总的HAIs密度发病率为15.6/1000住院日。干预后HAIs发病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RR=0.710(95%CI:0.639,0.789),p=0.000。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明显下降4处综合ICU,干预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其密度发病率为5.0/1000插管日;干预后的密度发病率为3.0/1000插管日。干预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RR=0.610(95%CI:0.457,0.808),p=0.001。VAP发病率明显下降4处综合ICU,干预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密度发病率为10.8/1000插管日;干预后其密度发病率为6.3/1000插管日。4处综合ICU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发生率,呈显著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RR=0.587(95%CI:0.496,0.693),p=0.000。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趋于下降4处综合ICU,干预前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其密度发病率为3.4/1000插管日;干预后的密度发病率为2.8/1000插管日。4处综合ICU总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干预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单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R=0.807(95%CI:0.613,1.613),p=0.058。NICU感染密度发病率明显下降2处综合NICU,干预前总的医院感染密度发病率为16.5/1000住院日;干预后的其密度发病率为12.6/1000住院日。2处NICU总的HAIs发生率,干预后的HAIs发生率呈显著的下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RR=0.763(95%CI:0.652,0.8,94),p=0.001。展望环境表面清洁是所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基础。医疗机构中有两类表面,非常容易受到感染者或定值者所排出的病原体的污染。多孔表面(porous suefaces)床垫、被褥、枕头等;非多孔表面(nonporous suefaces)病床、床边桌、医疗设备表面等。寝具清洁与消毒?WS/T 509-2016 12.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12.3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垫如何清洁与消毒?医院寝具(床垫、枕芯、被褥)属于非关键物品,其对与感染传播的作用被严重低估;暴发调查少涉及;有关MRSA、VRE、CD以及不动杆菌等病原菌的严重污染均有报道;患者创口感染、肺部感染,以及病床整理行为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等与寝具污染有关;患者间使用应清洁/消毒;寝具消毒首选热力消毒;消毒湿巾擦拭、喷雾消毒和UV辐射消毒等技术推荐。防水透气的床垫,便于清洁消毒病床的终末清洁病床整体物理消毒系统病床整体清洗与物理消毒依据国家卫生标准,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医护与保洁员);选择适合的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方式;规范开展环境清洁消毒实践(S0P);开展质量监测、反馈,持续质量改进;对全员开展环境感染控制教育、培训。谢谢!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