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说课材料.ppt

    • 资源ID:60596756       资源大小:1.54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说课材料.ppt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复礼12-1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1)为)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请问其目(目(3)。)。”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回虽不敏,请事(敏,请事(4)斯语矣。)斯语矣。”(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4)事:从事,照着去做。汉代大儒董仲舒说: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夫礼,体情而防乱夫礼,体情而防乱者也。者也。非夺之情,非夺之情,所以安其情也。所以安其情也。”(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天道施篇)天道施篇)可见,可见,“礼礼”本身是情理兼顾的,只不过本身是情理兼顾的,只不过要求用理性调节情感要求用理性调节情感 欲望,使其不像脱缰野欲望,使其不像脱缰野马一样失去约束罢了。马一样失去约束罢了。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语一书的始终。【评点】“克己复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孔子对没落的“周礼”这个奴隶制的等级制度采取维护态度,并且坚决反对“僭越”行为,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一面,必须认真分析和批判。然而他对“周礼”,对现实,亦非完全满意。如“周礼”规定“学在官府”,“国之贵游子弟与焉”。可是孔子打破了这种局面,自己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这对于向民间传播文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为他对“周礼”亦有不满之处,故采取“损益”态度。孔子对“周礼”的“损益”正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二重性、矛盾性的表现。孔子对“周礼”的“损益”,正表现了他积极向前的社会改革思想。3-14子曰:子曰:“周监(周监(1)于二代()于二代(2),),郁郁(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乎文哉,吾从周。”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评点】本章孔子赞美周朝礼仪制度的完备赞美周朝礼仪制度的完备。周的礼仪礼乐制度,以夏后、殷商两代文化为镜子,有传承、有损益、有超越,使周代数百年文化粲然大备,繁荣昌盛。孔子生活的鲁国,在西周初年本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也是殷遗民的主要聚居地。当伯禽就国之际,便将大批的典章文物带往鲁国,从而使鲁国从一开始就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尤其是鉴于周公的勋劳,当其去世之后,周王室允准鲁国破格使用天子之礼乐,遂使鲁国在周王室衰微之后得以保存较为完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周典章制度和文物整的西周典章制度和文物。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孔子目睹列国交争,于是愈加感到西周以道德为西周以道德为本位、以天子为核心的典章制度礼本位、以天子为核心的典章制度礼乐文物乐文物,不仅给人从肃穆庄重的感染力,而且因此而对周初制度发出由衷的赞叹。本章内容,正是孔子面对现实而生发的思周情怀,才使他有条件据鲁而创立儒家学派。在孔子看来,周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因为周公受封于东方的鲁国,文化中心东移,于是春秋时代“周礼尽在鲁矣周礼尽在鲁矣”(春秋左传)。所以“吾从周”,也指“鲁所存周礼而言”,“从周”也就是“从鲁”。由此可见,孔子是个持文化发展论者。7.5子曰: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见周公(1)。)。”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也反映了他对周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礼的崇拜和拥护。【评点】孔子的“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源于周公的“明德、慎罚”的治国原则。孔子在学术思想上继承了周公治世治国重在人类精神道德建设,尤其重在修民之德的思想传统。孔子盛赞周公的文治武功,而且向往能够践履躬行周公之道。本章是孔子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但大道却仍未能施行。所谓梦见周公,未必是真的说梦,而是未能推行大道而是未能推行大道的隐语的隐语。从唯物历史观来看,行周道以救世,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反动,这要与孔子所处社会性质联系起来认定孔子是哪个阶级的代表。不过,孔子爱周礼、行周道是为了救世救民,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3-1孔子谓季氏(孔子谓季氏(1),),“八佾舞于庭,八佾舞于庭,是可忍(是可忍(2),孰不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评点】春秋时代的一个显著现象就是下层政治势力对上层支配集团迫切要求超越和取代的心理,业已成为一种氛围、气候。诸侯独立、大夫专政、陪臣执国命等现象出现,君臣父子兄弟之义、行、慈、孝、爱等伦理规范毁坏。周礼作为社会秩序主要表现形式虽未在政治舞台上完全消失,但“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的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以精神价值为本,以精神价值为本,崇仁贵义的时代将结束崇仁贵义的时代将结束,由此而导致追求物质价值、以“利”为上的牟取物质利益时代的牟取物质利益时代的到来。到来。6-25子曰:子曰:“觚(觚(1)不觚,觚哉!)不觚,觚哉!觚哉!觚哉!”评析评析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名不符实,主张“正名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评点】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说:有人猜想,“觚有棱角,才能叫做觚。可是做出棱角比做圆的难,孔子所见的觚可能只是一个圆形的器,而不是上圆下方(有四条棱角)的了。但也名叫觚,因之孔子慨叹当日事物名实不符,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之类。”本章孔子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感叹周道衰微,感感叹周道衰微,感叹当时世风日下叹当时世风日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会现实。16.2 孔子曰: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1)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 礼乐征伐自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不失矣;自大夫出,五出,五 世希不失矣;陪臣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 大夫天下有道,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则庶人不议。不议。”【注释】(1)礼乐征伐:指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希:同,稀,很少。陪臣:大夫的家臣。庶人:老百姓。“天下无道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天下有道”的那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百姓也相安无事。【评点】孔子这段话,是他从考察历史,尤其是春秋时期的各国历史所得出的结论。孔子认为,政权传代的长短,与这政权传代的长短,与这个政权的执政方式是否合个政权的执政方式是否合“理理”有关有关。“逆理愈甚,则其失之愈速”(朱熹集注)。例如鲁国三桓当政,季氏自季友专政,经过文子、武子、平子、桓子而被家臣阳虎所执,是孔子所亲见,所以说“五世希不失”。至于“陪臣执国命”,如阳虎、公山弗扰等都是当身而败,不曾到三世。由此,孔子认为当时的天下的无道是不正常的,不会长久,天下最终必然归于有道。历史的事实告诉人们:诸侯、大夫、家臣执掌国政的传代数之所以递减,其原因就是执政方式不合执政方式不合“理理”。由此,执政者就不能有效地教化民众、调节内部关系,因而政权的基础自然薄弱了。孔子向人们预示春秋时期历史演变的趋势。13-3子路曰:子路曰:“卫君(卫君(1)待子为政,子将奚()待子为政,子将奚(2)先)先?”子曰:子曰:“必也正名(必也正名(3)乎!)乎!”子路曰:子路曰:“有是哉,有是哉,子之迂(子之迂(4)也!奚其正?)也!奚其正?”子曰:子曰:“野哉,由也!君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子于其所不知,盖阙(5)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所苟(7)而已矣。)而已矣。”注释(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奚:音x,什么。(3)正名:即正名分。(4)迂:迂腐。(5)阙:同“缺”,存疑的意思。(6)中:音,得当。(7)苟:苟且,马马虎虎。所以,名分不仅仅是一个”名”的问题而是有实在的内容。名不正所导致的,往往是实不正。尤其是在政治舞台上,名分更 是举足轻重:官位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实权。名正言顺,事情才办得成。如果你要从政做官、可千方不要忘了圣人的经验之谈。【评点】孔子的“正名”就是端正名分,以端正名分,以礼规范人的行为,使处在不同地位的人,礼规范人的行为,使处在不同地位的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不得僭越。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不得僭越。“正名”的基本精神,是使人们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其前提和基础是各行为主体要有道德自觉,一旦出现道德不自觉就应克服,以使处在不同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人,在行为上符合职位职守身份的应有要求。孔子所说的正名,主要指君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各守自己的名分臣父子各安其位,各守自己的名分。如果社会上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乱名分行为,不予纠正,就会引起社会动乱,所以治理政事,先得从正名开始。12.11齐景公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曰:“君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臣,父父,子子。”公公曰: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吾得而食诸?”齐景公:名杵臼,继齐庄公后继位,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 位。君君:前一个“君”字为名词,后一个“君”字为动词,以下“臣臣,父父,子子”用法相同。了地方。一句话概括,就是君臣父子,各就各位君臣父子,各就各位。也就是大学里 面所说的“知其所止”,中庸里面所说的“君子素其位而行”。所以,这段话其实还是借用蔡志忠先生的那几句话来翻译最为生 动而传神:“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 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禅学季刊)第七期)蔡先生是漫画家,所以说得幽默。其实,这段话不过是说,只 要人人安分守己,本色当行安分守己,本色当行,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一 份职责、义务,社会也就相安无事,正常发展了。不然的话,上司不像个上司,下级不像个下级,父亲不像个 父亲,儿子不像个儿子。教师去卖布,文盲来教书,屠夫来治病,医生去杀猪;或者,“党政工青妇,一起来出书”,工农商学兵,都 去做生意。那岂不会乱套了吗?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套非 常陈腐,尤其是在70年代的“批孔”运动中,简直觉得是一套维 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动理论,应该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叫它 永世不得翻身。现在看来其实不然,它里面所包含的社会学、政 治学内容实在是很深刻、很有道理的。所谓“甘做革命螺丝钉”的 精神,不也就是做什么就要像什么的精神吗?【评点】孔子回答齐景公的,是古代政治中最重要的几个问题。这个问题后来被发展为三纲。三纲不仅是最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律条。孔子讲君臣父子,不仅讲臣、子的义务,也讲君、父的义务。但到形成三纲以后,则君、父、夫的义务几乎没有了,剩下的只是权利。与此相伴,臣、子、妇的权利几乎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义务。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一种现实。儒家提倡三纲与那时现实的需要相适应了,所以能被采纳,进而得到推广。可见,后世儒家形成的“忠君”观念,非源于孔子。把专制主义思想道德根源归于孔子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1-2有子(有子(1)曰:)曰:“其为人也孝弟(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而好犯上者(上者(3),鲜(),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4)鲜:音,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2-8子夏问孝,子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有事,弟子服其劳(劳(2);有酒食,先生();有酒食,先生(3)馔()馔(4),曾是以为),曾是以为孝乎?孝乎?”注释(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4)馔:音,意为饮食、吃喝。孝心和态度其实是一个问题的里外两面。礼记祭义篇说:“孝乎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 容。”,孔子回答子游和子夏的两段话实际上是同样的意思。无论你是否为老人做事,也无论你是否拿好吃的给老人吃,只要 你内心不恭敬,态度不好,脸色难看,就是失去了孝道的根本。这 一点,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注意。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评点】本章继续论述孝道。从“色难”这一角度启发人们奉养要承父母之欢。对父母孝敬的话,表现在自己态度表情上,必然是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心中一分孝,外表就有一分悦。所以真正真正的难不在的难不在“色色”,而是心中的,而是心中的“敬敬”。正因为不在“色”,孔子才说“色难”。心中对父母“敬”,和颜悦色就自然流露。心中不“敬”,才出现强颜欢笑。可见,本章内容是前章的深化。孔子为什么要用“色难”来回答子夏问孝呢?这也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论语集注卷一)孔子根据其失而启发之。从这一点可看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方法。17.21宰我问: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钻燧改火火,期,期可可 已矣。已矣。”子曰: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曰:“安。,安。,“女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居处不安,故不 为也。今女安,则为之!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宰我出。子曰:“予予之不仁也!子生三之不仁也!子生三 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通丧也,予也有三 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升:登,登场。钻燧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或敲燧石取火。改火 只与钻木有关,燧系连带提到。钻木改火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樽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论 语集解引马融注)期:一年。予:宰予,即宰我。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今天。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评点】“三年之丧”并非出于孔子首创,不过孔子继承时对此作了新解释。他认为“三年之丧”,不是外在约束,而是出于子女之爱的情理,从而把宗教神秘化,转化为人之常情,与伦理规范,心理欲求融为一体,他也就是把原来强制性规定,提升为基于生活的自觉理念,这样,就使礼具有了更普遍的可接受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李泽厚认为,这一点“正是仁学思想和儒学文化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孔子再评价。17-11子曰:子曰:“礼云礼云,玉帛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礼并不只是指送送玉帛,送送乳猪之类,而是指它蕴含著的 文化精伸、道德精神。同样,乐也并不只是指弹弹琴瑟,敲敲钟 鼓,唱唱卡拉之类,而是指这些活动对于人的精神境界和修养 的升华。说穿了,圣人所重视的是礼乐的实质内容,反对的是徒具形 式的外表门面。所以,孔子曾经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八佾)【评点】本章是孔子针对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发出的感喟。孔子认为,精神内涵是礼乐的主,是其本;物质形式只是其次,只是其末。如对于礼,礼之所重者在敬,敬为质,玉帛之类则为用。如果重形而忘其质,则将会流于追求奢侈之玉帛而忘其治国安民治国安民之本质之本质。再如对于乐,和为质,钟鼓乐器则为用。如果重形式而忘其质,则将会流于追求声色之美而忘其移风易俗之本质移风易俗之本质。礼乐的精神内涵重“敬”,在“敬”里面还有核心的东西,那就是“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见3.3)可见“仁仁”才才是礼乐的灵魂是礼乐的灵魂。3-3子曰: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乐何?”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评点】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仁礼一体。孔子认为,人如不具备仁的观念和品质,就不能正确对待礼义制度和音乐。在孔子看来,周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而仁则是最完备的道德观念和品质。礼是道德的标准,仁是道德的属性,只有具备了仁只有具备了仁的品质,才不会做违背礼的事情的品质,才不会做违背礼的事情。仁是道德的属性,而乐具有育德的作用,即乐可以养人之志,冶人之性,陶人之情。孔子对乐的态度,不只是欣赏其美,尤其重视乐所象征之德。因此,孔子认为仁是“礼”的本体、灵魂,也是“乐”的基础、灵魂。他把“礼”和“乐”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候“礼”、“乐”并称。孔子把当时礼崩乐坏的原由,归咎于社会伦理道德沦丧,即人们缺乏仁心仁德的教育和涵蕴。

    注意事项

    本文(《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说课材料.ppt)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