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金匮要略》辅导纲要---王雪华教学内容.ppt

    • 资源ID:60597398       资源大小:4.83MB        全文页数:16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匮要略》辅导纲要---王雪华教学内容.ppt

    金匮要略辅导纲要金匮要略辅导纲要-王雪华王雪华辅导内容引言第一部分 杂病治则与治法第二部分 杂病的辨治规律第三部分 张仲景重要立论金匮要略学习目的:1.掌握杂病辨治规律,拓展临床思路。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3.提高阅读古医籍和运用医学文献的能力。4.为提高临床辨治杂病的水平奠定基础。金匮要略引引 言言学习要求:诚心、虚心、信心、恒心一、金匮要略的性质一、金匮要略的性质1.金匮要略方论书名释义:价值珍贵、内容精要、有方有论、慎重保藏。金匮要略2.2.性质:性质: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深远影响 权威性: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治疗杂病的典范。指导性:医方之经,是理论的源头;临床实践之准绳。科学性:方书之祖,实用价值高。金匮要略二、基本内容二、基本内容 1.25篇:第1篇:总论 第217篇:内科杂病 第18篇:外科杂病 第19篇:不便于归纳的杂病 第2022篇:妇产科杂病 第2325篇:杂疗方、食物禁忌金匮要略2.2.全书全书2525篇有篇有262262方,前方,前2222篇中,篇中,包括包括4040多种疾病,原文多种疾病,原文398398条,条,载方载方205205首,其中首,其中5 5首仅见方名,未载药味。首仅见方名,未载药味。用药147味,伤寒论、金匮共用药物68味,而伤寒论单用19味;金匮单用79味,合计 166味药。金匮要略3.治法丰富:八法为用 手段药物、针灸、饮食调养、重视护理。4.剂型多种 内服药剂:汤、丸、散、酒、膏等 外治药剂:熏、洗、坐、敷、摩、搐鼻、点药等 金匮要略5 基本论点:(1)整体恒动观念 (2)脏腑经络学说 (3)辨证论治 (4)治病求本金匮要略 (1)二书内容此详彼略或彼详此略,学习应互参。(2)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3)病证结合,辨证为主的临床思维方法。(4)强调四诊合参,重视八纲辨证。金匮要略金匮与伤寒论的联系金匮与伤寒论的联系(1)病因:伤寒以感受外邪为主;金匮以脏腑自病为主。(2)发病:伤寒发病急、变化快;杂病发病缓、变化慢。(3)病机:六经病机为主;脏腑经络病机为主。(4)辨证:伤寒六经辨证;杂病脏腑经络辨证。(5)治疗:伤寒以祛邪为主兼扶正;内伤以扶正为主兼祛邪。金匮要略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的区别金匮要略方论宋代林亿等人校定 明代赵开美校刻 第一位作注者明代赵以德(朱丹溪弟子)金匮方论衍义 清代周扬俊(喻嘉言弟子)金匮方论衍义补注 相距319年合成金匮玉函经二注6.附录:金匮要略第一部分 杂病的治则与治法一、治则(一)概念:指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本书确立的重要治则是仲景学术思想在杂病辨证治疗学上的体现。金匮要略1 治未病 首篇 (1)(2)2 虚实异治 (1)3 表里同病,当分缓急(14)4 新旧同病,宜分先后(15)5 审因论治 (17)6 饮食与调护 (16)金匮要略(二)内容7 各随证治之 第三篇(1)8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9 同病同治与异病异治 10 因势利导11 因人、因时、因地治宜12 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金匮要略未病防病:“四季脾旺不受邪”“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已病防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早期治疗:“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 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1 治未病金匮要略首 篇2 虚实异治 此为杂病的总治则此为杂病的总治则此为杂病的总治则此为杂病的总治则 误治误治 虚虚虚虚: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 实实实实: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 正治正治 补不足补不足虚则补之虚则补之扶正扶正 损有余损有余实则泻之实则泻之祛邪祛邪 以肝病为例以肝病为例 实证实证泻肝顾脾泻肝顾脾从相制方面以理肝用从相制方面以理肝用 虚证虚证补虚顾脾补虚顾脾从相生方面以养肝体从相生方面以养肝体 金匮要略首篇3.表里同病,当分缓急(14)里证为急,急者先治尤在泾:“治虚证者,以养正为急。”“盖正气不固,则无以御邪而却疾。”金匮要略首篇 【按语按语】表里同病的治法有三:先表后里常法 表里同治兼顾法 先里后表变法 金匮 呕吐哕下利病篇重复本条原文,其义强调表里同病的具体治疗。金匮要略首篇 痼疾病久势缓,难治,必须缓图,否则欲速则不达 卒病新病势急,易治,必须急治,否则迟则生变4 新旧同病,宜分先后(15)金匮要略首篇5 审因论治【原文原文原文原文】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1717)【解析解析解析解析】夫夫诸病在脏诸病在脏 病在里,是实证病在里,是实证欲攻之欲攻之 治疗,应用攻邪法治疗,应用攻邪法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 所得,指病邪相结合所得,指病邪相结合如渴者,与猪苓汤如渴者,与猪苓汤热邪水邪伤阴:口渴、小便不利热邪水邪伤阴:口渴、小便不利余皆仿此金匮要略首篇6 饮食与调护 【原文原文原文原文】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 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1616)【解析解析解析解析】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病人得到适合的饮食居处则向愈;病人得到适合的饮食居处则向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人得不到适合的饮食居处则病重。病人得不到适合的饮食居处则病重。临床除药物治疗外,要重视饮食与调护临床除药物治疗外,要重视饮食与调护近其所喜近其所喜远其所恶远其所恶金匮要略首篇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脏气为邪气所改变脏气为邪气所改变病态病态“回光返照回光返照”的表现的表现凶兆凶兆 正气来复,胃气和正气来复,胃气和向愈向愈金匮要略首篇7 各随证治之百合病主方百合地黄汤 (5)百合病变方百合知母汤 (2)百合病救治方(百合)滑石代赭汤(3)百合鸡子汤 (4)百合病变治方百合洗方 (6)栝蒌牡蛎散 (7)百合滑石散 (8)金匮要略第三篇8 同病异治 人体体质 发病的时间、地域 病情发展的阶段 不同 证候不同 病机 治法不同 病位 金匮要略同一疾病如:“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 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异病同治 病因病因 病机病机 相同相同证候相同证候相同 或病位或病位 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短气微饮,当从小便去之,短气微饮,当从小便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妇人烦热不得卧,转胞不得溺者。妇人烦热不得卧,转胞不得溺者。治法相同治法相同不同疾病不同疾病肾气丸五用肾气丸五用金匮要略9 同病同治与异病异治金匮要略10 因势利导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第十五篇(6)金匮要略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第十四篇(18)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第十五篇(5)宿食在上在下吐法宜瓜蒂散下法大承气汤主之第十篇(24)(2123)(一)概念:治疗疾病的方法治则的具体实施金匮要略只适用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疾病的治疗二、治法1 肝虚治法 首篇 (1)2 微汗法 第二篇 (18)3 利小便法 (14)4 汗、利、逐水法 第十四篇 (18)(11)5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第十五篇 (16)6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第十二篇 (15)7 化瘀利水法 第十四篇 (19)(20)第二十篇(2、5)第二十一篇(17)第二十二篇(13)金匮要略(二)内容8 甘温扶阳法 第六篇 (13、14、15)9 扶正祛邪法 (16)10 祛瘀生新法 (18)11 宣痹通阳法 第九篇 (3、4、5)12 扶正固本法 (5)13 温通止痛法 (7)14 活血通络法 第十一篇 (7)15 反治法(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16其它(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内病外治、外病内治)金匮要略1肝虚治法调补助益法即酸甘焦苦并用法补用酸补用酸:酸入肝,肝虚补之以本味;:酸入肝,肝虚补之以本味;如:白芍、五味子、酸枣仁、山萸肉等。如:白芍、五味子、酸枣仁、山萸肉等。助用焦苦助用焦苦:焦苦入心,:焦苦入心,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甘入脾,调补脾气甘入脾,调补脾气 补土制水补土制水 如:苓、术等。如:苓、术等。培土荣木培土荣木 如:参、芪如:参、芪等。等。心为肝之子,子令母实补心血,养肝血。如炒当归、炒丹参等泻心火,护肝阴。如炒地黄等金匮要略首篇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解释酸甘焦苦并用法的治疗意义: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解释酸甘焦苦并用法的治疗意义: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解释酸甘焦苦并用法的治疗意义: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解释酸甘焦苦并用法的治疗意义:“酸入肝酸入肝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十七句:十七句:“伤伤”字作字作“制制”解。解。心旺制约肺金,木不受邪乘而肝病自愈。心旺制约肺金,木不受邪乘而肝病自愈。肝病辨虚实,虽当异治,然顾脾则一。肝病辨虚实,虽当异治,然顾脾则一。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肝虚证:甘味药培土以荣木;酸味药、滋腻药影响脾运,故应健脾助运,以防碍脾。脾气旺盛,有助于 肝病的康复。肝实证:木旺必乘土,即使脾脏不虚,泻肝太过也易伤 脾。故泻肝之前,应先调护脾脏,使脾气健运,不受肝邪侵犯或药害。2微汗法【原文】【原文】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湿俱去也。(1818)金匮要略第二篇风湿相搏风湿相搏病因:外感风湿。病因:外感风湿。病机:大邪中表,湿伤于下,湿流关节。病机:大邪中表,湿伤于下,湿流关节。一身尽疼痛一身尽疼痛主症:肌肉关节疼痛。主症:肌肉关节疼痛。病机:卫外之阳气痹阻。病机:卫外之阳气痹阻。法当汗出而解法当汗出而解治法:治法:“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其在表者,汗而发之。”汗之病不愈者,何也汗之病不愈者,何也问题问题原因原因 1.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值天阴雨不止值天阴雨不止”外湿重外湿重 2.2.汗汗 不不 得得 法法:“盖盖 发发 其其 汗汗,汗汗 大大 出出 者者,但但 风风 气气 去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湿气在,是故不愈也。”风去湿存风去湿存 金匮要略第二篇医理大之汗弊出端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风去湿存风去湿存 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伤阳耗阴,伤正气或生变证。伤阳耗阴,伤正气或生变证。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正确治法:微汗法。金匮要略第二篇医理医理(1 1)心心典典:“故故欲欲湿湿之之去去者者,但但使使阳阳气气内内蒸蒸而而不不骤骤泄,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地可容矣。泄,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地可容矣。”阳气缓缓内蒸阳气缓缓内蒸(2 2)本本旨旨:“治治风风湿湿者者,必必通通其其阳阳气气,调调其其营营卫卫,和其经络,使阴阳表里之气周流。和其经络,使阴阳表里之气周流。”营卫畅通营卫畅通(3 3)微汗法微汗法可使风湿俱去,又不至于伤阳耗阴。可使风湿俱去,又不至于伤阳耗阴。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治1.寒湿在表(表实)证麻黄加术汤:微发汗、祛寒湿2.风湿在表(化热)证麻杏苡甘汤:清宣利湿3.风湿在表(表虚)证防己黄芪汤:益气除湿4.风湿表阳虚(风湿)桂枝附子汤:温经助阳,祛风化湿5.风湿表阳虚(湿风)白术附子汤:祛湿温经6.风湿表里阳气俱虚(风湿并重)甘草附子汤:温经扶阳,祛风除湿7.头中寒湿(头痛、鼻渊)纳药鼻中:搐鼻法金匮要略第二篇1.禁大汗2.禁火攻3.禁攻下湿病治禁3 利小便法(14)小便不利小便不利 素有内湿,气化不利素有内湿,气化不利湿痹之候湿痹之候 由内湿招致外湿由内湿招致外湿 大便反快大便反快湿注大肠,湿注大肠,“湿胜则濡泄湿胜则濡泄”。但当利其小便但当利其小便利小便法:里湿去,阳气通,利小便法:里湿去,阳气通,太阳膀胱经气自盛,太阳膀胱经气自盛,关节之湿痹亦除。关节之湿痹亦除。李东垣:李东垣:“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治湿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治湿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除湿必须通阳。除湿必须通阳。内外皆湿内湿内湿外湿外湿金匮要略第二篇4 汗、利、逐水法【原文原文】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18)金匮要略第十四篇诸有水者泛指一切水气病泛指一切水气病腰以下肿病位:在下、在里病位:在下、在里 属性:阴属性:阴 脏腑辨证:肾与膀胱脏腑辨证:肾与膀胱当利小便治法:利小便治法:利小便 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素问素问汤液醪醴论:汤液醪醴论:“洁净府洁净府”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在下者,引而竭之在下者,引而竭之”金匮要略第十四篇腰以上肿病位:在上、在表病位:在上、在表 属性:阳属性:阳 脏腑辨证:肺脏腑辨证:肺当发汗乃愈治法:发汗治法:发汗 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素问素问汤液醪醴论:汤液醪醴论:“开鬼门开鬼门”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在表者,汗而发在表者,汗而发之之”适应证:阳证、实证适应证:阳证、实证因势利导因势利导【临床应用】金匮要略第十四篇【原文原文】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11)金匮要略第十四篇【提示】主症: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 其人消渴 水气郁遏阳气,气不化津 或气郁化热伤津 小便不利病水腹大阳不化水,郁结积滞脉象:脉伏其脉沉绝者水势加剧,阻遏脉道有水,可下之水气偏盛,正气未虚者,急则治标,攻下逐水 理论依据:素问汤液醪醴论:“去菀陈莝莝”适应证:实证、重证,正气未衰者【临床应用】金匮要略第十四篇5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金匮“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8)“诸病黄家,但当利其小便。”(16)伤寒论“阳明病,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200)金匮要略第十五篇【原文】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1)【解析】浮风外感风邪主热湿热郁滞脾胃缓痹里有湿郁主湿熏蒸于外黄疸金匮要略第十五篇寸口脉痹非中风 插笔:强调鉴别诊断非伤寒论所指的太阳中风表虚证;亦非外感风寒湿邪之痹证;此为湿热郁滞脾胃的黄疸病。四肢苦烦 四肢不痛,苦烦不安病机湿热郁滞于内脾色必黄 身体尽黄病机湿热熏蒸于外瘀热以行黄疸病机的关键是指脾胃之湿热必陷于血分,经脾之转输,而行于 (病位)(发病)周身所致黄疸的病机。【按语】1.仲景理论与后世之说有别。2.近代医家临床经验有继承、有发挥。仲景退黄八法 伤寒论金匮要略汗法(解表退黄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黄芪汤吐法(搐鼻退黄法)瓜蒂散下法(通腑消瘀退黄)大黄硝石汤/猪膏发煎和法(和解退黄法)宜柴胡汤温法伤寒论第259条:“于寒湿中求之”医学心悟茵陈术附汤、茵陈理中汤等清法(清泄退黄法)湿热两盛型:茵陈蒿汤热湿型:栀子柏皮汤湿热型:茵陈五苓散补出:热湿型:栀子大黄汤补法(建中退黄法)小建中汤消法(消瘀化湿法)抵当汤硝石矾石散金匮要略第十五篇概 述 痰饮 病名,张仲景首 创,有广义、狭义之分 1.命名:汉晋唐时期,“痰 ”字与“淡”、“澹”相通。指水液动荡之貌。宋杨仁斋直指方以 粘稠浓浊痰清 稀饮 2.概念:泛指一切饮邪 为患的疾病。广义痰饮是四饮(狭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总称金匮要略第十二篇3.四饮分类的依据 有 二:(1)饮邪停聚人体的部位(即饮停部位);(2)临床表现的主要症状(即临床主症)。意 义:确立了病名诊断在杂病中的纲领地位;有 利于掌握 痰 饮 病的辨证施治规律。4.本篇赋予痰饮的含 义 :病理产物 致病因素 饮病命名金匮要略第十二篇夫饮有四:言明广义痰饮病分有四饮饮停部位 临床主症1.狭义痰饮:心下(胃)、肠 素盛今瘦脾运不健,饮邪停聚,饮食精微不得充养肌肤 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饮邪流动声2.悬 饮:(胁下)胸胁 咳唾水饮射肺 累及肺肝 引痛饮气相击,牵引疼痛金匮要略第十二篇饮停部位 临床主症3.溢 饮:四肢肌表 当汗出而不汗出提示当用汗法 身体疼重 疼痛营卫不通 重滞水饮渗溢4.支 饮:(胸膈)胸肺 咳逆 倚 息 饮邪阻碍 短气不得卧 肺气宣降 其形如肿 肺合皮毛,水饮犯肺金匮要略第十二篇6 病痰饮者,当与温药和之【解析解析】当以温药道理有三:(1).痰饮病的形成医理 清邹澍(润安):“饮入于胃,分布于脾,通调于肺,流行于三焦,滤于肾,出于皮毛,归于膀胱”“水者,节制于肺,输引于脾,敷布于肾,通调于三焦、膀胱”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病因病因内因:脾运不健,或中阳素虚内因:脾运不健,或中阳素虚 外因外因 感受风寒(冬季多发)感受风寒(冬季多发)寒湿浸渍(冒雨、涉水、久坐湿地)寒湿浸渍(冒雨、涉水、久坐湿地)饮食劳倦(食少饮多、思虑、劳倦)饮食劳倦(食少饮多、思虑、劳倦)病机病机脾运失司脾运失司 饮邪停聚饮邪停聚 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上不能输精以养肺 流溢四处流溢四处 波及五脏波及五脏 下不能助肾以化水下不能助肾以化水 三焦水道通调失职三焦水道通调失职病情病情虚邪虚邪 阳衰饮聚,本虚标实阳衰饮聚,本虚标实金匮要略第十二篇(2 2)饮邪的病理特性:)饮邪的病理特性:饮为阴邪,轻则阻遏阳气;重则伤人阳气饮为阴邪,轻则阻遏阳气;重则伤人阳气质地清稀,停留人体局部质地清稀,停留人体局部病机要点责之于脾病机要点责之于脾(胃胃)饮邪饮邪“得温则行,得寒则聚得温则行,得寒则聚”。金匮要略第十二篇(3)温药的治疗意义:补胃阳选用甘温药物,能补、能和、能缓。针对本虚(脾肾)阳不化气,以达到温阳化饮之目的。燥脾土选用苦温药物,能燥湿、能助阳化湿。针对脾湿饮盛,使之“得温则行”。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选用辛温药物,能行、能散。即通过发汗、利水作用的一类药物,可针对“标实”,给饮邪以出路,达到行散水湿的目的。金匮要略第十二篇和和之之说说文文:“和和,相相应应也也。”取取其其平平和和、调调和和之之意。意。不可专事温补不可专事温补以防碍邪;以防碍邪;不可过于刚燥不可过于刚燥以免伤正。以免伤正。当在温补之中,酌加行:行其气也当在温补之中,酌加行:行其气也温温行行消:消其饮也消:消其饮也补补水水开:开其阳也开:开其阳也助助蠲蠲导:通导二便也导:通导二便也阳阳饮饮金匮要略第十二篇四饮证治(一)痰饮治本治标冒眩证巅眩证饮呕证眩悸者苓桂术甘汤(16、17)肾气丸(17)甘遂半夏汤(18)己椒苈黄丸(29)泽泻汤 (25)五苓散 (31)小半夏汤 (28)小半夏加茯苓汤(30、41)金匮要略第十二篇(二)悬饮十枣汤(21、22)(三)溢饮大青龙汤小青龙汤(23)金匮要略第十二篇(四)支饮主证不得息证腹满证重证虚者实者久嗽证医案举例小青龙汤 (35)葶苈大枣泻肺汤 (27)厚朴大黄汤 (26)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24)十枣汤 (32、33)苓桂甘味汤 (36)苓甘五味姜辛汤 (37)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 (38)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39)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 (40)金匮要略第十二篇5.5.广义痰饮病的治法归类广义痰饮病的治法归类(1 1)温阳化饮法:)温阳化饮法:脾肾阳虚,当分轻重。脾肾阳虚,当分轻重。轻者轻者 泽泻汤:泽泻汤:利水补脾利水补脾重者重者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温阳蠲饮,健脾利水温阳蠲饮,健脾利水下焦饮逆证下焦饮逆证 五苓散:五苓散:化气利水化气利水饮积胃脘饮积胃脘 小半夏汤:小半夏汤:温胃散饮温胃散饮饮邪较甚,眩悸者饮邪较甚,眩悸者 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导饮下行导饮下行肾阳虚,气化不行者肾阳虚,气化不行者 肾气丸:肾气丸:温肾蠲饮温肾蠲饮 化气利水化气利水金匮要略第十二篇(2)表里双解法:内饮外寒的支饮、溢饮 小青龙汤:化饮解表外寒内饮兼郁热的溢饮 大青龙汤:发汗清热除饮(3)疏导肠胃法:狭义痰饮停聚成实者 己椒苈黄丸:前后分消,攻坚逐饮 支饮腹满者 厚朴大黄汤:疏导肠胃,荡涤实邪金匮要略第十二篇(4)泻水逐饮法:支饮不得息者 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逐饮狭义痰饮之留饮欲去者 甘遂半夏汤:急则治标,因势利导胸胁积饮,属悬饮 攻下逐饮 支饮久咳、邪盛正实者 祛饮止咳(5)扶正祛饮法:支饮痞坚,虚实错杂证虚者 木防己汤:补虚清热,通阳利水实者 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行水散结 消坚补虚金匮要略第十二篇十枣汤7 化瘀利水法金匮要略第十四篇概念:概念: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是指女子因月经闭止而引起的水肿。是指女子因月经闭止而引起的水肿。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即:血分不通,瘀血阻滞水道即:血分不通,瘀血阻滞水道特点:血分深而难通,此病难治特点:血分深而难通,此病难治提示治法提示治法化瘀利水化瘀利水 金匮金匮妇人妊娠病篇妇人妊娠病篇 杂病篇杂病篇代表方代表方 金匮金匮妇人妊娠病篇:妇人妊娠病篇: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 金匮金匮妇人杂病病篇:妇人杂病病篇:大黄甘遂汤大黄甘遂汤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第二部分 杂病的辨治规律(一)概念1、疾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过程。2、证候:是指疾病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的病理概括,是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类型。3、症状:是临床病人的痛苦所在,为主观上的异常改变或陈述,是证候的一部分。4、体征:是四诊过程中发现的客观的异常表现。5、实验室检查:金匮要略(二)内容1、以病为纲,确立病名 (1)病因命名 (2)症状命名 (3)病机命名、(4)病位与病机命名 (5)疾病特征命名 (6)发病特殊时期命名命名分类金匮要略2、病证结合的基本思路 突出中医辨证的特色和优势 以现代医学的病依托 以传统辨证结果依据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宗旨金匮要略3、证治结合(1)追溯病史(2)掌握脉证(3)分析病因(4)确定病位(5)分清属性(6)阐明病机(7)辨别证候(8)立法处方杂病的辨证思维过程金匮要略金匮据脉论理的特色 (1)诊断疾病 (2)推测病因 (3)确定病位 (4)阐述病机 (5)指导治疗 (6)判断预后金匮要略(三)杂病辨治举隅中 风 病一、脉证与鉴别【原文原文】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1)金匮要略第五篇【解析解析】夫风之为病辨病:中风病(内风)当半身不遂主症: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不仁不用。【病机】正虚邪中,经脉痹阻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 病机说:经脉痹阻 鉴别说:中风与痹证 脉微气血不足,络脉空虚正虚数外风诱发,邪气有余邪中中风使然致使中风发病 金匮要略第五篇二、成因与辨证【原文原文】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2)金匮要略第五篇 【解析解析】第1段,脉象推论中风病机和主症寸口脉浮为虚 正虚紧为寒 邪中浮者血虚,络脉空虚气虚血少,络脉失养贼邪不泻,或左或右正虚无力抗邪,邪随虚处而留邪气反缓患侧废而不用,呈迟缓状态正气即急健侧气血运行正常,相对拘急正气引邪健侧牵引患侧僻不遂患侧向健侧出现口眼歪斜 金匮要略第五篇寒虚相搏,邪在皮肤第2段,论中风病的辨证分型邪在于络,肌肤不仁肌肤麻木不仁 【病机】营气不能畅行于肌表邪在于经,即重不胜肢体沉重,即刻不能胜任正常功能活动 【病机】气血不能运行于肢体邪入于腑,即不识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 【病机】浊气蒙蔽清窍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立即不能言语及摄涎 【病机】心脾欲绝 金匮要略第五篇历节病金匮要略第五篇 原文内容简介(一)病因病机(4.5.6.7.9)(二)证治(8.10)1.风湿历节桂枝芍药知母汤2.寒湿历节乌头汤金匮要略第五篇概概 述述1.命名:历者,遍也,递历之意;节者,关节也。因多个关节疼痛故名。2.概念:由肝肾先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所致,以遍历关节疼痛,不可屈伸,甚则肿大变形为主症的一类疾病。金匮要略第五篇原文分析 “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肝肾先虚(4)内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内伤肝肾(9)“盛人脉涩小,短气”气虚气血 (7)因 “(脉)弱则血不足”血虚 虚弱 (6)“(趺阳脉)滑则谷气实”胃有蕴热,再感风湿 (5)“汗出入水中”寒湿外侵 (4)外 “浮则汗自出”(5)风(寒湿)邪侵入因 “少阳脉浮浮则为风”(6)“饮酒汗出当风”(7)金匮要略第五篇病因:病机病机:“风血相搏”(6)风寒湿搏结于筋骨关节,邪气久恋“枯泄相搏”(9)气血、肝肾更虚,筋骨、关节、肌肉失养【辨治要领与思路辨治要领与思路辨治要领与思路辨治要领与思路】1.历历节节病病的的病病因因病病机机,乃乃肝肝肾肾先先虚虚,气气血血不不足足为为病病之之本本;风寒湿邪外侵为病之标。风寒湿邪外侵为病之标。2.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见示意图。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见示意图。3.临证治疗时,当注意攻邪不可伤正,扶正不可留邪。临证治疗时,当注意攻邪不可伤正,扶正不可留邪。金匮要略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演变规律示意图病机病机:肝肾先虚 筋骨脆弱 “不通”、“不荣”内因内因:气血不足 脾胃虚弱 湿邪偏盛 外因外因:风寒湿邪侵袭 辨证辨证:风湿相合 风湿历节病 寒湿相搏 寒湿历节病 轻则伤津耗气,重则灼阴炼液 寒湿凝滞 痹阻关节经络 化热化燥伤阴 津凝为痰 血滞成瘀 阴虚内热复生“湿伤于下”“湿流关节”金匮要略第五篇二、证 治1.风湿历节【原文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8)金匮要略第五篇【解析解析解析解析】诸肢节疼痛诸肢节疼痛多个关节疼痛为多个关节疼痛为主症主症【病机】风湿合邪,流注关节【病机】风湿合邪,流注关节 特点: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疼痛特点: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疼痛身体魁羸身体魁羸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肢体关节肿大、变形。肢体关节肿大、变形。身体羸瘦:金鉴身体羸瘦:金鉴“尪尪羸羸”【病机】【病机】湿流关节,风湿痹阻湿流关节,风湿痹阻 气血运行不畅,渐次化热伤阴气血运行不畅,渐次化热伤阴 日久伤正,气血俱虚日久伤正,气血俱虚金匮要略第五篇鼓槌风鹤膝风白虎历节骨痹、顽痹、尪痹梭状指竹节趾鹰 爪金匮要略第五篇兼症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两脚肿甚肿胀似与身体脱离感【病机】湿邪下注,经脉不通【病机】风与湿邪上犯,清阳不升指心中郁郁不舒 气机不利 胃失和降【病机】湿阻中焦金匮要略第五篇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君桂 枝、炮附子温经通阳行痹 臣麻 黄、防 风祛风除湿 白 术补脾益胃,运湿和中佐知 母、生白芍养阴清热 生 姜和胃止呕使甘 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金匮要略第五篇功效 祛风除湿 温经行痹 养阴清热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第五篇【辨治要领与思路】【辨治要领与思路】1.桂枝芍药知母汤为辨治风湿历节病的主方。2.本方用药特点:表里兼顾,切中病机。3.药物配伍有温散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阳之妙。金匮要略第五篇【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神经痛等病证。2.本方用于感受风湿,化热伤阴的痹证。金匮要略第五篇2 寒湿历节【原文原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10)【解析解析】病历节辨病不可屈伸,疼痛 1.特点:(1)疼痛剧烈,动则尤甚(2)关节屈伸不利 (3)痛有定处,痛处寒凉 (4)得寒则剧,得热则减 2.病机:寒湿凝滞关节、筋脉,不通则痛金匮要略第五篇方药乌头汤君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 (白蜜解乌头毒;延长疗效)臣麻 黄宣散透表,以祛寒湿 佐黄 芪益气助阳蠲痹 芍 药和血敛阴使炙 甘 草调和诸药金匮要略第五篇功效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辨治要领与思路】【辨治要领与思路】1.乌头汤为辨治寒湿历节病的主方。2.本方用药特点:温经散寒药须与补气养血药同用。为后世“从脾论治”历节病奠定理论基础。3.肝肾先虚为历节病的主要内因,篇中未出方治。金匮要略第五篇血痹病血痹病金匮要略第六篇金匮要略血痹病1.命名:是病位与病机的结合。即指血分滞涩不通。素问五脏生成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2.概念:是由营卫气血不足,外感风邪引起的血行凝滞。以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微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概述金匮要略第六篇病因病机 但以脉自微阳微气血不足 涩血滞血行不畅 在寸口、关上小紧风寒之邪轻浅血痹轻证治法宜针引阳气针刺法,以引动阳气,即气行则血行。令脉和紧去则愈脉和不紧,邪去病愈医理 因微风诱发血行不畅者,不独祛邪气,应以流通气血为主,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内因:营卫气血不足外因:感受风邪金匮要略第六篇【原文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2)【解析解析】血痹辨病阴阳俱微 指脉:俱微 指病机:素体营卫气血俱不足 指病证:较上证为重,内虚为甚寸口关上微阳气不足较重,血行不利尺中小紧感受外邪较深血痹重证外证身体不仁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如风痹状兼有轻微疼痛,如游走样金匮要略第六篇治法依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阳形气俱 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温、补、通、调温、补、通、调并用黄芪甘温益气桂枝辛温通阳生姜辛温,助桂枝走表散邪调和营卫大枣甘温,助黄芪鼓舞卫气以助血行气血 芍药和营理血,通血痹 防桂姜辛温动血 引诸药入血分 功效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金匮要略外湿、中风、历节、血痹四病比较鉴别表外湿中风历节血痹概念(略)病位肌肉、关节脏腑、经络关节、筋脉肢体局部肌肤病因先有内湿,招致外湿,兼夹风或寒邪正虚邪中,络脉空虚,贼邪不泻。肝肾先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营卫气血不足,外感风邪病机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湿伤于下,湿流关节经脉痹阻,脏腑失调。外邪浸渍关节筋脉,痹阻不通血行不畅或凝滞,痹于肢体局部肌肤主症发热身重,骨节疼烦。当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或不识人,口吐涎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不可屈伸。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治法微汗法辨证论治新邪宜速散,宿邪宜缓攻,虚人久痹养肝肾气血轻证针引阳气;较重证益气通阳,和营行痹主方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虚劳虚劳 病病金匮要略第六篇1.命名:因虚致损,积损成劳,劳伤更虚。非一般意义上的虚证,而是久虚不复的慢性虚损性疾病。2.概念:泛指一切因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虚损性)疾病的总称。金匮要略虚劳病概述一、脉象总纲【原文原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3)【解析解析】夫男子虚劳病并非男子为病。其寓意虚劳病因平人即难经所云:“脉病而形不病”者。脉大为劳浮大而无力:肾精虚损极虚亦为劳轻按则软、重按无力:精气内衰【按语按语】1.虚劳久病多见脉大与极虚:大浮大、芤;极虚沉迟无力、虚弱脉2.外形无病而脉大或极虚,“此皆欲作虚劳之候,故有如是之诊也。”(金鉴)金匮要略第六篇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房劳伤肾劳倦伤脾金匮要略第六篇二、辨证二、辨证(一)精血亏虚(4)二类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二)气血亏虚(5)三类(三)肾虚无子(7)一类精气清冷(四)虚劳盗汗(9)三类属阴阳气血皆虚(五)脾肾阳虚(11)二类脱气(六)虚劳与季节关系(6)三类阴虚虚劳“春夏剧,秋冬瘥”【提示】以上举例,涉及阴阳(气血)两虚,且以脾肾两虚居多。仲景不厌其烦,脉证合参,突出辨证,对虚劳久病的辨治有临床实用价值。三、证治三、证治(一)虚劳失精(一)虚劳失精桂枝加龙牡汤 调和阴阳,潜镇固涩(8)天雄散 温阳摄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六篇8 甘温扶阳法(二)虚劳腹痛 小建中汤补益脾胃之祖方 主治证:脾之阴阳两虚偏于阳虚 立法依据:1.灵枢终始篇:“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 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2.心典:“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3.建中汤的作用机制:在于建立中气,使中气得以四运,从阴引阳,从阳引阴。4.建中汤是何种治法?金匮中有四方,可统称为建中法。(三)虚劳腹痛 黄芪建中汤主治证:脾之阴阳两虚偏于气虚从方测症:小建中汤证少气、身重自汗、恶风、脉大而虚心典:“里急者,里虚脉急,腹中当引痛也;诸不足者,阴阳诸脉并俱不足,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难经十四难:“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金匮要略第六篇(四)虚劳腰痛 八味肾气丸 补肾的祖方炮附子、桂枝各一两壮肾阳“微微生火以生肾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张景岳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地黄八两、山萸肉四两、山药四两滋肾阴丹皮、云苓、泽泻各三两泻肾邪全方滋而不滞,温而不燥,阴中求阳,略偏于温。金匮要略第六篇9 扶正祛邪法金匮要略第六篇(五)虚劳风气百疾 薯蓣丸(16)薯蓣丸方解:山药调补脾胃之气四君子汤(参、苓、术、草)、干姜、豆卷、枣、麮麮益气调中四物汤(归、芎、芍、地)、麦冬、阿胶养血滋阴桂枝、柴胡、防风祛风散邪杏仁、桔梗、白敛调理气机功效扶正祛邪10 祛瘀生新法【原文原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18)金匮要略第六篇(六)虚劳干血大黄虫丸【解析解析】成因五劳(1)五脏之虚损劳伤内伤杂病 (2)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食伤 忧伤 饮伤 饮食不节 房室伤 饥伤 劳伤 经络营卫气伤 瘀血内停,久蕴不去,内有干血 金匮要略第六篇虚极羸瘦(身体极度消瘦)五脏虚损、形体失养腹满不能饮食(1)自觉腹胀满,不欲食【病机】脾气虚弱 (2)久虚大腹膨满,食不下【病机】瘀血内停,新血不生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如鳞甲交错:瘀血内停,肌肤失养两目黯黑 (1)视物不清 (2)目青黑晦暗:瘀血内停,气血不能上荣 临床表现金匮要略第六篇方药大黄虫丸为久病血瘀的缓剂大黄、桃仁、干漆虫、虻虫、水蛭、蛴螬杏仁散结气;黄芩清郁热干地黄、芍药、甘草、白蜜养血润燥,益气和中。功效祛瘀生新,缓中补虚攻逐瘀血【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方攻逐瘀血、消癥癥疗效卓著。【现代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本方有降脂抗凝、抗动脉硬化及抗肠梗 阻粘连的作用。金匮要略第六篇缓中补虚心典:“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祛其闭。”缓消瘀血,峻剂丸服,瘀血去新血生,化源开通,气血恢复。金匮虚劳病篇主要特点1.立论依据:以五脏阴阳气血虚损为发病机理2.在五脏虚损上,重视脾肾,尤重脾胃。3.在病情上,重视阴阳两虚及因虚夹实(因虚招邪,因虚致瘀)4.在辨证上,以脉为纲,脉证合参5.在治法上,重视甘温扶阳6.善用调补,无一填补、呆补。金匮要略第六篇1.胸痹:2.心痛:以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是指心下(胃脘)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概念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病因病机阳微阴弦阳微阴弦上焦阳虚,阴寒内盛,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阴乘阳位,痹阻胸阳金匮要略胸痹心痛11宣痹通阳法金匮要略第九篇【病机】阳虚邪痹胸阳痹阻,痰阻气滞 【方药】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实枚薤白半斤白酒七升性寒凉,宽胸利气以开痰结胸痹主症、主脉、主方性辛温,通阳宣痹以行气止痛性辛温,以行药势“去性取去性取用用”【功效】宣痹通阳,豁痰利气 胸痹痰饮壅盛【病机】过多痰饮壅塞胸中,痹阻胸阳较甚【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薤白白酒汤宣痹通阳,豁痰利气半夏降逆逐饮,涤痰开郁【功效】宣痹通阳,降逆逐饮金匮要略第九篇胸痹气机郁滞病证:有虚实之别虚实异治:急则治标

    注意事项

    本文(《金匮要略》辅导纲要---王雪华教学内容.ppt)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