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附答案详解).pdf
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1.下列标志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 A.每B B.家庭照明全部采用大功率灯泡D D.植物造林增大绿化面积C C.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2.“低碳”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一种时尚,()A A.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等等C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发生3.铜是一种不活泼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不反应,但可与稀硝酸(有强氧化性)如下反应:3CuCu+8HNHN03=3CUCU(N N03)()2+2X XT T+4H H20。则X X的化学式为A A.N N02A A.都能导电C C.硬度都很小B B.NONOC C.N N2B B.都是黑色固体D D.N N204.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D.都由碳元素组成B B.散布有面粉的空气5.遇明火可能爆炸的混合物是()A A.二氧化碳和空气C C.氮气和二氧化碳D D.氧气和氮气6.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C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D D.COCO和(:0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7.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误的是()A A.釜底抽薪B B.电器着火 用水浇灭-移除可燃物C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A.金刚石和石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B B.金刚石、石墨和 C C6Q的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异C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D D.: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10.下列探宄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小木块/小煤块B B.白 磷C铜4红d立甲411.下列有关含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 B.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一定属于有机物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C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1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元素种类;物质种类;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共27页第2页,A A.B B.(3)(5)C C.(2)D D.(2)(3)13.某化学小组设计以下实验,其中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A.C C.过氧化氢溶液二铒化锰CuSO: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14.2020年6月13日,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A A.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B B.贮存: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C C.使用:D D.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0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15.下列关于0)()2与:A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C0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0 难溶于水,但能燃烧B.性质:C C.用途:C C0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 C0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C0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危害:C02会造成“温室效应”;1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02MnQ2H20+02TB.Cu+H2S04=CuS04+H2TC C.4 4FeFe+3023022 2FeFe203203D.CaC03+2HC1=CaCl2+C02T+H20。若13.6gA与8A+3B2=C2+6D17.有反应:(其中A、D是化合物,B2、C2是单质)21.3g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1gD,己知C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B.16A A.14C C.32D D.35.535.518.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高楼起火,迅速坐电梯逃生B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D D.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等X:19.“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HjCMXhHjCMXh(固体XKXK)$气反eaea反E E 3NiNi(圔体燃H H氧化镍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NiOMNiOM乍2气A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A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B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C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D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而受到重视。某种20.手机使用的锂(LiLi)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Li+MnMn02=LiMnLiMn0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B.反应前后锂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 C.MnMn02中含有氧分子D D.LiMnLiMn02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水在其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21.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I404c必ooHA A.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B B.生成物o oC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D D.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都发生变化下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22.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列说法正确的是()的化学式是 CHCH共27 页第4 贞,14i:i A A.物质乙、丙、丁均属于氧化物B B.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o0000a a-氧哚子C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3:4D D.反应前后碳、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23.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研宄的热点。O 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相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表所示丁,(其中:示氯原子)。物质,表甲乙丙分子模型%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该反应体现了甲的氧化性B B.上表中涉及两种含氧化合物C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73:36D D.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24.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 Y、Z Z、Q 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Y YZ ZQ Q37未知反应前质量/g g反应后质量/g g2021532A A.物质Y Y定是单质B B.反应后物质Q Q的质量为12g gC C.反应过程中X、Q Q的质量变化比为9:4D D.物质Z Z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25.取6g g某有机物X完全燃烧,生成13.2gCgC0#7.2gHgH20,则推出有机物X的化学式为A A.C C2H H60B B.C C3H H80c.C C3H H8D D.C C2H H626.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石燃料包括煤、ClCl)、天然气等,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能源。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生”)锅底出现黑色,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此时应(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为解决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问题,目前,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成功转(2)请从原理或产品的角度分析该成果的意义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化为汽油的方法,是。(答一点即可)+H H:,C0催化剂C0+H:催化剂(CH).II-催化剂汽油III(02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27.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减少: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某有机物与N204反应释放能量,可以作髙能能源。该有机物18g与一定质量的(2)N204恰好完全反应,可以生成26.4gC 02、21.6gH20和2S.2gN2,实验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28.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中国行动。请回答下列问题: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1):请写出一种新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2)利用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也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之一,请写出海水吸收二氧(3)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4)A.绿色出行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C.大肆焚烧秸秆D.爱护花草树木共27页第6页,29.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有学者提出如图1所示的含碳物质转化的技术路线。催化剂可燃冰燃烧)昆合气体.CHCH4 4二J、*图2AH 0:催化剂图1“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为(1)反应属于(2)。(填基本类型)(02 和生成的CH4的分子数目之比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3):。该过我国学者开发促进反应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催化过程微观示意图如图2。(4)程的中间产物和水。、氧和氢进一步作用生成甲醇(CH3OH)(填化学式)该技术路线有利用于实现(5)A.碳循环利用。(填标号)B.减少碳排放C.减少白色污染30.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CH3OH)(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O氢原子催化剂甲鲁氧原子丙乙參砝原子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的化学式为。写出该化学方程式:.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3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E之间的转化可以实现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D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和反应条件已省略)部分反应物、生成物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D的化学式是(1)_写出C的一种用途(2)写出(3)00写出“C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B”的一个化学方程式。E EB B32.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I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 要氧气的现象是(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设计实验n的目的是(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3)00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白磷。據巧铜-4红铐氧气磷_:8080t水白磷II回答下列问题:33.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1),仪器 b的用途:,(填字母)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 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 氧气所需的装置为(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用检验该气体。B,C装置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C02的发生装置,与B相比,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3),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C02,还需要使用装置 E,则E中盛放的物质为第8页,共27页。(填物质名称)00若用装置E E收集H H2,气体从(填 或0端进入。向盛有100g 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34.小明用石灰石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入石灰石粉末记录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充分反应后,(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石灰石粉末质量/g g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g1515121.2121.2109.5gogo共生成二氧化碳(1)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答案和解析【答案】B B1.【解析】解:A 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 A错误。B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B B正确。故C C错误。C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D D、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D D错误。故选:B B。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答案】B B2.【解析】解:A A.开发利用风能、水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B B.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家庭照明全部采用大功率灯泡会消耗大量的电能,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理念。C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D D.植物造林增大绿化面积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故选:B B。U低碳”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可以从节电、可。低碳理念己成为人们的共识,要用低碳理念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答案】B B3.【解析】解:反应前后铜原子都是3个,氢原子都是8个,反应前氮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 8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24个,反应后应该是24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为NONO。B B。故选:第10页,共27页总个数原子的种类、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不变,即化学反应前后,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答案】D D4.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没有导电性,选项说法错误【解析】解:A A;B B.;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选项说法错误C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选项说法错误;D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D。所以二者但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构成方式不同,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本题考查的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用途,联系所学知识很容易解决本题。【答案】B B5.【解析】解:A 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B B、面粉具有可燃性,是可燃性的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C C、氮气、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遇到明火不能发生爆炸,不具有可燃性,D D、氮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B B。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气体爆炸的条件,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答案】D D6.【解析】解:A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 B、活性炭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也和色素,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 C、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D D、C C0和0)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如一氧化碳具有可2组成元素相同,燃性、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D。掌握C C0和C C02的化学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碳具有还原性等是正确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B B7.【解析】解:A A釜底抽薪是因为移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B B.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错误C C.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物质的内能增加,从而使得温度升高,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正确:D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燃烧,正确。故选:B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燃烧有三个同时必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因而灭火的原理有三个: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燃烧的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D D8.A 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几乎不导电,故选项说法错误。【解析】解:B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金刚石、石墨和C C60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C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第12页,共27页故选:D D。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B9.煤、石油、天然气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 A【解析】解:A A.正确,B 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如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的过程中也会放出热量,故B B错误。C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故C C正确。D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故D D正确。故选:B B。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答案】B B10.【解析】解:A A、图中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选项错误。B B、图中小木条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正确。C C、片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故选项错误。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D D、图示烧杯中的蜡烛一定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故选:B B。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溫度要达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到着火点)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考查燃烧的条件,【答案】D D11.【解析】解:A 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A A错;B B、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属于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属于无机物,故B B错;C C、碳酸钠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C C错;D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 D正确。D D。故选:A 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B B、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考虑;C C、碳酸钠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D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知道有机物的判断方法,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 B12.【解析】【分析】明确化学反应特点及质量守恒即可解答,试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实质,侧重考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解答】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一定化学反应前后,故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正确,故选B B。【答案】D D13.【解析】解:A A、蔗糖的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 B、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第14页,共27页C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的氧气逸散,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D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进行分析。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答案】D D14.A A、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解析】解:所以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防止爆炸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不能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故A A错误;B B、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而发生燃烧或爆炸,故B B错误C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故C C错误;D D、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故D D正确。故选:D D。根据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特点考虑,只要可燃气体或粉尘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答案】C C15.【解析】解:A A、由两者化学式的意义可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 B、C C02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C C0难溶于水,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 C、C C0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 C0具有可燃性,可作气体燃料,具有还原性,还可用于冶炼金属,但C C0不可用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D D、C C02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C C0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A、根据(02与(0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判断.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一氧化碳具有毒性等本题难度不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D16.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02【解析】故A错误.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B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02错误.=2H20+02T,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D正确.故选:D.Fe304,故C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反应条件是否正确;T和i的标注是否正确.是否配平;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答案】D17.【解析】【分析】本题有别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物质质量关系,利用物质质量由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另一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一定难度。【解答】第16页,共27页生成32.1gD,则生成C2的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13.6gA与21.3882 恰好完全反应,量=13.6g+21.3g设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_-32lg=2.8g;8A+3B26b28=C2+6D21.3g2.8g21.321.3g gb=35.5故选:D。【答案】D18.【解析】解:A、火灾易造成停电,乘电梯逃生可能会被困于电梯中,所以高楼起火,不能坐电梯逃生,故A错误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而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B错;误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空气流动而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C错误D、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容易缓慢氧化引起自燃,所以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故D正确。故选:D。熟记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答案】C19.【解析】解:A、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燃烧,可以使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A说法正确B、较低温度下燃烧可以减少爆炸的危险,较为安全,B说法正确;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不会改变,C说法错误;D、此操作装置的改变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D说法正确故选:C。根据反应的循环图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的过程图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A A20.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解析】解:A A.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 B.反应前,锂元素存在于单质中,锂元素存在于化合锂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而反应后,物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故选项说法错误。C C.MnMn02是由MnMn02分子构成的,MnMn02分子是由锰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 D丄iMniMn02是由锂、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A。A 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B B.;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C 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D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本题难度不大,化合反应的特征、氧化物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B B21.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coco2+2H H20HIMHIMCHCH3 3OHOH+02了甲醇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两种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A A错误B B、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生成物e eC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故C C错误;D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故D D错误。故选:B B。据其意义、催化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剂的特点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的化学式是CHCH40,故B B正确;第18页,共27页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己有的知识进行。【答案】B B22.解:【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C高湯+H H2O OCOCO+H H2。A A、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物质乙、丙属;于氧化物,丁属于单质,故A A说法不正确B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B B说法正确:C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2:18=2:3,故C C说法不正确D D、该反应有单质碳参加反应又有单质氢气生成,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D D说法不正确。故选:B 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和反应的特点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难度不大。根据己有的本题主要考査了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的利用,属于基础的知识,知识即可解答。【答案】A A23.的氧化性,该选项说法正确;A A、该反应体现了甲【解析】解:(氧气)B B、上表中涉及1种含氧化合物,即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02+4HC1=2C12+2H20,14636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73: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D、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都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A。本题主要考査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等,难度一般。【答案】B24.【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15g=5g,为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了32g-2g=30g,故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30g;Z的质量不由质量守恒定律,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30gA、该反应为:X+Q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正确;Y,故物质Y定是化合物,错误;-5g=25g,故未测的数值为37g-25g=12g。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S:25=1:5,错误;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错误;故选:B。本题可分析X、Y、Z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Q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25.【解析】解:反应的氧气质量:13.2g+7.2g13.2gxH=3.6g,氢元素质量:7.2gxX中碳元素质量:-6g=14.4g,3.6g0.8g=1.6g,X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比:X的化学式是C3H8O。故选:B。3:8:1,总个数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不变,=0.8g,氧元素质量:6g-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不变,的基础。【答案】石油不可再生调大CH+26.4202C0Z+2H20缓解温室效应加剧(或减缓能源危机乂合理即可)第20页,共27页【解析】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在短期内均得不到补充,均是不(1)可再生能源。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燃料燃烧不充分,氧气不足造成的,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此时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CH石油:不可再生:调大填:;CHCH44+202C C02+2H H20;故+202C C02+2H H20S S由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的流程图,二氧化碳与氢气最终的产物是汽油,能减缓温室(2)效应、缓解能源危机等;故填:减缓温室效应。(或缓解能源危机等)(合理即可)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以及天然气燃烧的原理来(1)分析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2)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的流程图,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以及能源的分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2H H2+02MLML2H H20;ZnZn+H H2S S04=ZnSZnS04+H H2T T27.(1)(2)C C2H H8N N2方程式为:【解析】解:氢气燃烧生成水,1)2H H2+02(m m2H H20:锌和稀硫酸反应生i i2H H20;故填:方程式为:成硫酸锌和氢气,ZnZn+H H2S S04=ZnSZnS04+H H2T T;2H H2+02ZnZn+H H2S S04=ZnSZnS04+H H2t t;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与反应的N N204的质量为26.4g g+21.6g g+25.2g g(2)55.2g g,则N N204中氮元素的质量为55.2gxgxgxgx100%=16.8g g、氧元素质量为;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6.4g gx x16.8g g=38.4g g质量为26.4g g-生成物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1.6gxgx7.2g g=19.2g g;-18g g55.2-g gx x100%=7.2g g、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21.6g g-2.4g g=19.2g g;生成物12的质量为25.2g g;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说明有机物中质量不变,反应物N N204中氮元素质量为16.8g g小于生成物N N2的质量25.2g g,含有氮元素质量为25.2g g中氧元素的总质量为19.2g g-+16.8g g=8.4g g;反应物N N204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8.4g g,生成物说明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反19.2g g=38.4g g,质量相等,x x100%=2.4g g、反应后生成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4g g,说明有机物中含有2.4g g应前N N204中不含氢元素,反应物N N204不含碳元素 反应后生成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g g,说明有机物的氢元素;.;所以有机物中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且三种元素的质量依次为中含有碳元素7.2g g7.2g g、2.4g g、8.4g g,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氮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g g1:4:1,又由于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可求出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 C2H H8N N2,故填C C2H H8N N2 2O O此题主要考査基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上难度稍大,抓住质量守恒的原因是解题关键。化石燃料燃烧及人、动物的呼吸作用;【答案】28.(1);C C2)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C C02+H H20=H H2C C03;(3)C C(4)【解析】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及人、动物的呼吸作用:1)(化石燃料燃烧及人、动物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要实现碳中和,采用的新能源应为绿色能源,如:(2)太阳能;故答案为:(地热能、风能等)C C02+H H20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3)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H H2COCO3;故答案为:COCO2+H H2 2O O=H H2COCO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提倡节约环保,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避免资源的不合理使(4)用和浪费;A A、绿色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B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有利于保护环境,属于“低碳”生活;C C、大肆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属于“低碳生活D D、爱护花草树木,有利于保护环境,属于“低碳”生活;C C。故答案为:本题考査了符合低碳理念的做法,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方面进行。第22页,共27页【答案】CHCH4+202JEJEC C02+2HZHZ0;29.(1)分解反应(2)11:(3)(4)C0;(5)ABAB【解析】解:反应的化学方程为:“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CHCH4+202JiJi=C C02+2H H20。CHCH4+202蓮C C02+2H H20。故填:O O反应中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C02+4H H2(3)催化W W(02和生成的CHCH4CHCH4+2H H20,参加反应的: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故填:1:1。催化过程微观示意图如图2,该过程的中间产物C C0、氧和氢进一步作用生成甲醇(4)和水。(CHCH3OHOH)故填:C C0。该技术路线有利用于实现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5)ABAB。故填: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答案】H H23+C C30.HZHZ02【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 H2+C C02 CHCH30H H+H H20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是氢气,化学式为H H2。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化学反应方程式:3H H2+C C02故答案为:H H2 23 3H H2 2mitmmitmCHCH30H H+H H20+C C0202 CHCH3030H H+H H2020O O CHCH30H H+H H20根据物质的组成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的化学式。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答案】CH431.(1)灭火(2)2H20墨2H2T+02T(3)C02+2NaOH=Na2C03+H20(4)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D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所以【解析】解:1)(C、E之间的转化可以实现自然界中的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D是甲烷,碳氧循环,甲烷会与E反应,会转化成C,所以C是二氧化碳,E是氧气,A会转化成氧气,所以B是水,所以D的推导正确,B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A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化学式是CH4:C的一种用途是灭火;(2)(3)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