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文教案案例135752.pdf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高三数学(文)教案案例 高三数学(文)教案 2021 案例 1 一、指导思想 今年是我省使用新教材的第八年,即进入了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的第六年。高三数学教学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了稳中求改、稳中创新 的原则。高考试题不但坚持了考查全面,比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特点,也突出体现 了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一举措。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基本素 养,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的关注和重视。二、注意事项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高考复习的重点。我们希望在复习课中 要认真落实“基础练习”,并注意蕴涵在基础知识中的能力因素,注意基本问题中 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要学会把基础知识放在新情景中去分析,应用。2、高中的重点知识在复习中要保持较大的比重和必要的深度。原来的重点内容函数、不等式、数列、向量、立体几何,平面三角及解析几何 中的综合问题等。在教学中,要避免重复及简单的操练。新增的内容:算法、概率等 内容在复习时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总之高三的数学复习课要以培养逻辑思维 能力为核心,加强运算能力为主体进行复习。3、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定出实施方法 和评价方案。4、认真学习-省 2015 年高考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提高复习课 的效率。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复习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 现。只有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才能加深对考试说明的理解,找到我们与命 题专家在认识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力求在二轮复习中缩小这一差距,更好地 指导我们的复习。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学科能力。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考查数学思想方法,要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我们在 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如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 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 学归纳法、解析法等数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6、二轮复习课中注意新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合作精神;激活显示各科知识的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及综合应用。三、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和感知、理解和掌握、灵活 和综合运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感知和了解:要求对所学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或初步的 理解,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模仿、描述它。(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学知识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论认识,能够准确地刻 画或解释、举例说明、简单的变形、推导或证明、抽象归纳,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 决有关问题。(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数学现象与数学问题。2、能力要求 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 理论证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1)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运算途径。(2)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空间想象能力: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能准确地分析图形中有关量的相互关 系;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4)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具体、生动的实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能从给定 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5)推理论证能力:会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 命题真实性。(6)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对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7)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灵活和综合地运用所学数学的知识、思想 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学生情况分析:1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高三一部 11、12 班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计算能力不强,一些基 本的题型都不能自如的解决。通过一段的一轮复习,大部分学生对复习过的公式,定理、法则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基本能够记住该记公式,但对于没有复习的 部分,还是有一定的欠缺。表现为一些基本的公式、法则、定理等都忘掉了。2 学习态度情况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极为不端正,主要表现为:(1)缺乏上进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信心不足,没有必胜的勇气和信心。(2)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或只是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缺乏深入研究难题的 习惯。(3)缺乏自主复习的习惯,大部分同学只是在等老师引导进行一轮复习,而不能够 自己动手搞好提前复习,表现在考试(或作业)中遇到了没有复习的试题时,显得 毫无办法。(4)缺乏动手能力及动手习惯,对复习过的知识不能及时的进行巩固、练习,所发 的讲义、练习卷等不能够及时、认真填写,导致对复习过的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 够。3 复习方式、方法分析:(1)缺少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改错本,在一些爱错的地方 不断的犯错。不能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一些同学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上课时,整堂忙于记笔记,而忽视听讲,不 注意听思路的分析及探索过程。(3)不注意归纳知识,复习到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而不是有效的知识、方法体 系,显得很笨。(4)不注意经常回顾,对复习过的知识置之千里,而不去经常巩固、练习。时间长 了,又“生锈”了。五、复习对策教学措施 1、尽快帮助学生树立信心!2、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习惯和复习方法。3、坚持基础知识训练。4、对高考要考察的六类解答问题,一定要认真做好专题复习和训练;每周训练两套模拟试题;每天做好专题训练的配套作业。六、教学参考进度 1、2 月 10 日至 4 月 20 日为第二轮复习阶段。这一轮的复习方式是综合训练与专 题总结并举,在每周两次综合练习的基础上穿插专题总结;2、4 月 21 日至 5 月 20 日为第三轮复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综合训练为主。每 周至少做三套综合练习题,题目来源为山东省各地市的一、二轮模拟题。3、5 月 21 日至 6 月 7 日为回扣课本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根据第三轮综合练习中 的问题回顾课本,以达到进一步落实升华的目的。七、二轮复习资料编写专题内容及分工安排(一)专题分工 专题一:集合与简单逻辑用语-邓光珍 专题二:函数与导数-张福平 专题三: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王富香 专题四:数列-姜守芹 专题五:立体几何-高吉泉 专题六:解析几何(穿插向量)-赵来伟 专题七:概率与统计-梁建国 专题八:导数与积分-梁建国 专题九:思想方法与选择、填空题的解法-高吉泉(二)编写专题的基本要求:1、专题以高考命题趋势、考点透视、知识框架题目、例题、专项训练的形式出 现,要精选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要达到高考的要求,不能降低要求。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每个专题约 4 天时间完成(包括过关测试),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3、各专题的题量要根据本专题的地位及难易程度,既要有小题,也要有大题。4、每个专题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理清本专题的常考考点、高考地位,高考分 值、主要题型、高考热点、重点等。在第二轮复习的强化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强化训练为主。在强化训 练中,命题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命题,难度要适易,尤其中低 档强化训练题为主,不要过于拔高要求,各层次的训练都要狠抓基础,针对高考的 方向,切实做到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得到稳步提高。在强化训练的 试卷讲评中,要提前探讨和思考,让学生有回顾的余地,切忌发下试卷就讲评,且 要有针对性的讲解,老师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尽可能一节课的时间讲评完试卷,每 次的训练中要总结得与失,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得到解决,问题较多的还要多次重复 考及多次训练。八、本学期备课内容及进度:周次、内容、目的、要求 重点、考点热点 1 市第二次统考 试卷讲评 2 专题一集合与简单逻辑用语 知识框架、双基 集合运算和充分 必要条件 3 专题二函数与导数 知识框架、双基 函数不等式综合 应用 4 第三专题角函数及解三角形 知识网络、双基 数列综合应用 5 第四专题数列 函数创新探究 函数创新综合 6 专题五立体几何 回扣双基、知识框架 立体几何综合 应用 7 专题六解析几何 知识框架、回扣双基 解析几何综合应 用 8 市三次统考 试卷讲评 9 第七专题概率与统计 知识框架、双基 概率统计综合 10 第八专题导数应用和积分 双基、知识要点 导数综合应用 11 第九专题思想方法和选、填题解 法 回扣基本方法和思想 数形结合、分类 讨论、化归转化、函数与方程 12 市四次统考 试卷讲评 13 考前模拟训练 综合训练、应试能力和技巧 重点、热点讲评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4 回扣课本、反馈双基 查缺补漏,回归课本 15 回扣课本、反馈双基 回归课本,考试方法 16 高考 高三数学(文)教案 2021 案例 2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是对初中不等式学习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实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将让学生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并充分认识不等关系的存在与应用.对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量与量的比较过程.即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把这些不等关系表示出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学生易于处理的问题,其用意在于让学生注意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用再现、回忆得出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书中实例,充分利用数轴这一简单的数形结合工具,直接用实数与数轴上 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数与形两方面建立实数的顺序关系.要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三维目标 1.在学生了解不等式产生的实际背景下,利用数轴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理解实数大小与数轴上对应点位置间的关系.2.会用作差法判断实数与代数式的大小,会用配方法判断二次式的大小和范围.3.通过温故知新,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的结构美.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实数与代数式的大小关系,判断二次式的大小和范围.教学难点:准确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 1.(章头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卫星、飞船和一幅山峦重叠起伏的壮观画面,它将学生带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大自然和浩瀚的宇宙中,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由此产生用数学研究不等关系的强烈愿望,自然地引入新课.思路 2.(情境导入)列举出学生身体的高矮、身体的轻重、距离学校路程的远近、百米赛跑的时间、数学成绩的多少等现实生活中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描述出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这些不等关系怎样在数学上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联想,教师组织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让学 生用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一样,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这样学生会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从而进入进一步的探究学习,由此引入新课.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让学生说出“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怎样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2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你能举出一些实际例子吗?3数轴上的任意两 点与对应的两实数具有怎样的关系?4任意两个实数具有怎样的关系?用逻辑用语怎样表达这个关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概念,使学生明确“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不等关系强调的是关系,可用符号“”“b”“a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教师与学生一起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等关系的例子,可让学生充分合作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实例 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气温 32,最低气温 26.实例 2:对于数轴上任意不同的两点 A、B,若点 A 在点 B 的左边,则-A 实例 3: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实例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实例 5: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实例 6:限速 40 km/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 v不超过 40 km/h.实例 7: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 f 应不少于 2.5%,蛋白质的含量 p 应不少于 2.3%.教师进一步点拨:能够发现身 边的数学当然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数学这门学科,但作为我们研究数学的人来说,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这些量与量的比较过程,这是我们每个研究数学的人必须要做的,那么,我们可以用我们所研究过的什么知识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那么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号将两个代数式连结起来所成的式子.如-71+4,2-6,a+20,34,05等.教师引导学生将上述的 7 个实例用不等式表示出来.实例 1,若用 t 表示某天的气温,则 26 t32.实例 3,若用-表示一个非负数,则-0.实例 5,|AC|+|BC|AB|,如下图.|AB|+|BC|AC|、|AC|+|BC|AB|、|AB|+|AC|BC|.|AB|-|BC|AC|、|AC|-|BC|AB|、|AB|-|AC|b,a 应用示例 例 1(教材本节例 1 和例 2)活动:通过两例让学生熟悉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作差,配方法.点评:本节两例的求解,是借助因式分解和应用配方法完成的,这两种方法是代数式变形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变式训练 1.若 f(-)=3-2-+1,g(-)=2-2+-1,则 f(-)与 g(-)的大小关系是()A.f(-)g(-)B.f(-)=g(-)C.f(-)答案:A 解析:f(-)-g(-)=-2-2-+2=(-1)2+110,f(-)g(-).2.已知-0,比较(-2+1)2 与-4+-2+1 的大小.解:由(-2+1)2-(-4+-2+1)=-4+2-2+1-4-2-1=-2.-0,得-20.从而(-2+1)2-4+-2+1.例 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ab).(1)a+b2 与 21a+1b(a0,b0);(2)a4-b4 与 4a3(a-b).活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常根据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来确定.本例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但要点拨学生在最后的符号判断说理中,要理由充分,不可忽略这点.解:(1)a+b2-21a+1b=a+b2-2aba+b=a+b2-4ab2a+b=a-b22a+b.a0,b0 且 ab,a+b0,(a-b)20.a-b22a+b0,即a+b221a+1b.(2)a4-b4-4a3(a-b)=(a-b)(a+b)(a2+b2)-4a3(a-b)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a-b)(a3+a2b+ab2+b3-4a3)=(a-b)(a2b-a3)+(ab2-a3)+(b3-a3)=-(a-b)2(3a2+2ab+b2)=-(a-b)22a2+(a+b)2.2a2+(a+b)20(当且仅当 a=b=0 时取等号),又 ab,(a-b)20,2a2+(a+b)20.-(a-b)22a2+(a+b)20.a4-b4y,且 y0,比较-y 与 1 的大小.活动:要比较任意两个数或式的大小关系,只需确定它们的差与 0 的大小关系.解:-y-1=-yy.-y,-y0.当 y0 时,-yy0,即-y-10.-y0 时,-yy0,即-y-10.-y1.点评:当字母 y 取不同范围的值时,差-y-1 的正负情况不同,所以需对 y 分类讨论.例 3 建筑设计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值应不小于 10%,且这个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试问: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住宅的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请说明理由.活动:解题关键首先是把文 字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然后比较前后比值的大小,采用作差法.解:设住宅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分别为 a、b,同时增加的面积为 m,根据问题的要求 a 由于 a+mb+m-ab=mb-abb+m0,于是 a+mb+mab.又 ab10%,因此 a+mb+mab10%.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所以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后,住宅的采光条件变好了.点评:一般地,设 a、b 为正实数,且 a 变式训练 已知 a1,a2,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 q1,则()A.a1+a8a4+a5 B.a1+a8 C.a1+a8=a4+a5 D.a1+a8 与 a4+a5 大小不确定 答案:A 解析:(a1+a8)-(a4+a5)=a1+a1q7-a1q3-a1q4=a1(1-q3)-q4(1-q3)=a1(1-q)2(1+q+q2)(1+q)(1+q2).an各项都大于零,q0,即 1+q0.又q1,(a1+a8)-(a4+a5)0,即 a1+a8a4+a5.课堂小结 1.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从实数的基本性质的回顾,到两个实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从例题的活动探究点评,到紧跟着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去繁就简,联系旧知,将本节课所学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2.教师画龙点睛,点拨利用实数的基本性质对两个实数大小比较时易错的地方.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节末的思考与讨论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究.作业 习题 31A 组 3;习题 31B 组 2.设计感想 1.本节设计关注了教学方法 的优化.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的教学 过程,不宜长期使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或原封不动地照搬一种实验模式.各种教学方法中,没有一种能很好地适应一切教学活动.也就是说,世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针对个性,灵活变化,因材施教才是成功的施教灵药.2.本节设计注重了难度控制.不等式内容应用面广,可以说与其他所有内容都有交汇,历 来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作为本章开始,可以适当开阔一些,算作抛砖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引玉,让学生有个自由探究联想的平台,但不宜过多向外拓展,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3.本节设计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品质,是数学教师直面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线.采用一题多解有助于思维的发散性及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僵化.变式训练教学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视野的广度,解题后的点拨反思有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的提升 高三数学(文)教案 2021 案例 3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个图形,它是在学生学过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之后,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二面角进一步完善了空间角的概念.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系统地理解直线和平面的知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认图形中的已知角是否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能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的形成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1.复习和回顾平面角的有关知识.平面中的角 定义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图形 结构 射线点射线 表示法 AOB,O 等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复习和回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及其共同特征.(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3.观察:陡峭与否,跟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大小有关,而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就是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转化为两个平面所成角例子非常多,比如在这间教室里,谁能举出能够体现两个平面所成角的实例?(如图1,课本的开合、门或窗的开关.)从而,引出“二面角”的定义及相关内容.二、学习新课(一)二面角的定义 平面中的角 二面角 定义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课本 P17 图形 结构 射线点射线 半平面直线半平面 表示法 AOB,O 等 二面角 a 或-AB-(二)二面角的图示 1.画出直立式、平卧式二面角各一个,并分别给予表示.2.在正方体中认识二面角.(三)二面角的平面角 平面几何中的“角”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而成,它有一个旋转量,它的大小可以度量,类似地,二面角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平面以其棱为轴旋转而成,它也有一个旋转量,那么,二面角的大小应该怎样度量?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课本 P17).2.AOB 的大小与点 O 在棱上的位置无关.说明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或平行两种情况,为了对相交平面的相互位置作进一步的探讨,有必要来研究二面角的度量问题.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做类比,用“平面角”去度量.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个主要特征:角的顶点在棱上;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角的两边分别与棱垂直.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四)例题分析 例 1 一张边长为 a 的正三角形纸片 ABC,以它的高 AD 为折痕,将其折成一个 的二面角,求此时 B、C 两点间的距离.说明 检查学生对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的掌握情况.翻折前后应注意哪些量的位置和数量发生了变化,哪些没变?例 2 如图,已知边长为 a 的等边三角形 所在平面外有一点 P,使PA=PB=PC=a,求二面角 的大小.说明 求二面角的步骤:作证算答.引导学生掌握解题可操作性的通法(定义法和线面垂直法).例 3 已知正方体,求二面角 的大小.(课本 P18 例 1)说明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五)问题拓展 例 4 如图,山坡的倾斜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度数)是,山坡上有一条直道 CD,它和坡脚的水平线 AB 的夹角是,沿这条路上山,行走 100 米后升高多少米?说明使学生明白数学既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三、巩固练习 1.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中,求二面角 的大小.2.若二面角 的大小为,P 在平面 上,点 P 到 的距离为 h,求点 P 到棱 l 的距离.四、课堂小结 1.二面角的定义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及其范围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作图方法 4.求二面角的大小(作证算答)五、作业布置 1.课本 P18 练习 14.4(1)2.在 二面角的一个面内有一个点,它到另一个面的距离是 10,求它到棱的距离.3.把边长为 a 的正方形 ABCD 以 BD 为轴折叠,使二面角 A-BD-C 成 的二面角,求 A、C 两点的距离.六、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直接传受给学生,而是考虑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设法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全过程.“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两大概念的引出均运用了类比的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层层铺垫,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有意识地加强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高三数学(文)教案 2021 案例 4 一、知识梳理 1.三种抽样方法的联系与区别:类别 共同点 不同点 相互联系 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 都是等概率抽样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总体中个体比较少 系统抽样 将总体均匀分成若干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 在起始部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个体比较多 分层抽样 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按个体个数的比例抽取 在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总体中个体有明显差异(1)从含有 N 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 n 个个体的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2)系统抽样的步骤: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将编号分段;在第1 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按照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3)分层抽样的步骤:分层;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各层抽样;汇合成样本.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4)要懂得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 如: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矩形的面积=组距=频率众数是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中位数的左边与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可以由此估计中位数的值 2.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刻画数据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其平均数为 则方差,标准差 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 包含 个结果,那么事件 的概率 P=特别提醒:古典概型的两个共同特点:1,即试中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样本空间 中的元素个数是有限的;2,即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4.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特别提醒:几何概型的特点:试验的结果是无限不可数的;2 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二、夯实基础(1)某单位有职工 160 名,其中业务人员 120 名,管理人员 16 名,后勤人员24 名.为了解职工的某种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20 的样本.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的人数应分别为_.(2)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都参加了 11 场比赛,他们所有比赛得分的情况用如图 2 所示的茎叶图表示,则甲、乙两名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分别为()A.19、13 B.13、19 C.20、18 D.18、20(3)统计某校 1000 名学生的数学会考成绩,得到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示,规定不低于 60 分为 及格,不低于 80 分为优秀,则及格人数是;优秀率为。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4)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4 8.4 9.4 9.9 9.6 9.4 9.7 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 和方差分别为()A.9.4,0.484 B.9.4,0.016 C.9.5,0.04 D.9.5,0.016(5)将一颗骰子先后抛掷 2 次,观察向上的点数,则以第一次向上点数为横坐标-,第二次向上的点数为纵坐标 y 的点(-,y)在圆-2+y2=27 的内部的概率_.(6)在长为 12cm 的线段 AB 上任取一点 M,并且以线段 AM 为边的正方形,则这正方形的面积介于 36cm2 与 81cm2 之间的概率为()三、高考链接 07、某班 50 名学生在一次百米测试中,成绩全部介于 13 秒与 19 秒之间,将测试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六组:第一组,成绩大于等于 13 秒且小于 14 秒;第二组,成绩大于等于 14 秒且小于 15 秒;第六组,成绩大于等于 18 秒且小于等于 19 秒.右图 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设成绩小于 17 秒 的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为,成绩大于等于 15 秒 且小于 17 秒的学生人数为,则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可分析 出 和 分别为()08、从某项综合能力测试中抽取 100 人的成绩,统计如表,则这 100 人成绩的标准差为()分数 5 4 3 2 1 人数 20 10 30 30 10 09、在区间 上随机取一个数-,的值介于 0 到 之间的概率为().08、现有 8 名奥运会志愿者,其中志愿者 通晓日语,通晓俄语,通晓韩语.从中选出通晓日语、俄语和韩语的志愿者各 1 名,组成一个小组.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求 被选中的概率;()求 和 不全被选中的概率.高三数学(文)教案 2021 案例 5 教学目标(1)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如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两复数相等、复平面、实轴、虚轴、共轭复数、共轭虚数的概念。(2)正确对复数进行分类,掌握数集之间的从属关系;(3)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初步掌握复数集 C 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条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介绍了复数的有关概念,然后指出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接着介绍了有关复数的几何表示,最后指出了有关共轭复数的概念.2、重点、难点分析(1)正确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对于复数,实部是,虚部是.注意在说复数 时,一定有,否则,不能说实部是,虚部是,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说明:对于复数的定义,特别要抓住 这一标准形式以及 是实数这一概念,这对于解有关复数的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2)正确地对复数进行分类,弄清数集之间的关系(3)不能乱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解题.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要注意:化为复数的标准形式 实部、虚部中的字母为实数,即(4)在讲复数集与复平面内所有点所成的集合一一对应时,要注意: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任何一个复数 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确定.这就是说,复数的实质是有序实数对.一些书上就是把实数对()叫做复数的.复数 用复平面内的点 Z()表示.复平面内的点 Z 的坐标是(),而不是(),也就是说,复平面内的纵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 1,而不是.由于=0+1,所以用复平面内的点(0,1)表示 时,这点与原点的距离是 1,等于纵轴上的单位长度.这就是说,当我们把纵轴上的点(0,1)标上虚数 时,不能以为这一点到原点的距离就是虚数单位,或者 就是纵轴的单位长度.当 时,对任何,是纯虚数,所以纵轴上的点()()都是表示纯虚数.但当 时,是实数.所以,纵轴去掉原点后称为虚轴.由此可见,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与一般的坐标平面(也叫笛卡儿平面)的区别就是复平面的虚轴不包括原点,而一般坐标平面的原点是横、纵坐标轴的公共点.复数 z=a+bi 中的 z,书写时小写,复平面内点 Z(a,b)中的 Z,书写时大写.要学生注意.(5)关于共轭复数的概念 设,则,即 与 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不能认为 与 或 是共轭复数).教师可以提一下当 时的特殊情况,即实轴上的点关于实轴本身对称,例如:5和-5 也是互为共轭复数.当 时,与 互为共轭虚数.可见,共轭虚数是共轭复数的特殊情行.(6)复数能否比较大小 教材最后指出:“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要注意:根据两个复数相等地定义,可知在 两式中,只要有一个不成立,那么.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只有相等与不等关系,而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命题中的“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的确切含义是指:“不论怎样定义两个复数间的一个关系,都不能使这关系同时满足实数集中大小关系地四条性质”(二)教法建议 1.要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复数 是二维数,其几何意义是一个点,因而注意与平面解析几何的联系.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注意数形结合的数形思想:由于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的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所以用“形”来解决“数”就成为可能,在本节要注意复数的几何意义的讲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注意分层次的教学:教材中最后对于“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本节它们的大小”没有证明,如果有学生提出来了,在课堂上不要给全体学生证明,可以在课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