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师资格证重点.pdf

    • 资源ID:60818745       资源大小:999.3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资格证重点.pdf

    教育学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意义。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可以归为前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gui)卯学制)。非制度化教育的代表人物:库姆斯,伊里奇。3.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简答题)4.古代教育:中国在4000 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汉武帝以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科举制度(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考试的依据。)1905 年废除科举。西方教会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5.现代教育的特征(即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7.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泛智教育),卢梭的爱弥尔,洛克的“白板说”。9.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的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他强调教师的中心位置,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10.现代教育的代表:杜威,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其著作民本主义与教育。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的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门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但是前提是教育是民主的。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人力资源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简单题)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简单题)6.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进入90 年代,每隔四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7.网络教育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而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8.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则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里的“筛选制度”,网络教育所依据的则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则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网络教育则是跨时空的教育。9.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四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10.学生文化的特征:(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1.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2)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4.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简答题)(1)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胜利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功能(4)学校的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显示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包括三方面内容: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5.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能?(简单题)(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6.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7.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感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经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8.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从认识方面来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种极端:一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刻社会,二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价值观上,也有两种极端:一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二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第四章 教育目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判断题)3.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4.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5.教育与生产老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单选题)6.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基本精神是:1(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7.论述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论述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一是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二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辅相成。三是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3.教师职业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递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一是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二是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三是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四是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一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二是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三是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素养。5.学生与教师的关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六章 课程1.课程的含义: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是各级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课程的分类:(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本课程)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多选题)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4.教学计划的含义: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5.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多选题)6.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简述教科书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的材料。(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等活动,作出统筹的安排。8.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其受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基础因素,二是内部因素,三是外部因素。9.课程评价的概念: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1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课程平角课程)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11.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第七章 教学1.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判断题)2.教学的意义:(简答题)(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4.教学过程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6.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论述题)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一是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二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一是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二是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三是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7.如何理解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简答题)(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的主要任务?(简答题)1.引起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知识。4.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5.检查知识,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校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9.教学原则的含义: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10.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1.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学科的逻辑系统,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1.如何理解和贯彻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12.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多选题)1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14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以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15.谈话法又称问答法。16.讨论法的基本要求:(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第八章 教学1.1.论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的辩证关系?论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的辩证关系?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 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内容包括:(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2 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的中心环节。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类型数,又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讲授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3 作业检查与批改4 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补充。5 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和评定,可以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2.教师应怎样备课?(简答题)教师备课,必须先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要求,对每一节课时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排。3.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多选题)4.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5.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容易产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 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 综合型策略第九章 德育1.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教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3.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2)德育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的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4.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其任务是:(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和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5.德育过程的结构: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6.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判断题和单选题)7.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 情 意 行诸要素统一发展的规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要遵守知 情 意 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判断题)(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判断题):8.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9.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 1)导向性原则,(2 2)疏导原则:熏熏善用,以理服人。(3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4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210.德育的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老动(4)共青团劳动(5)班主任工作11.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说服法: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2)榜样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3)锻炼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4)陶冶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要注意以下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评价法)12.如何理解与运用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13.德育模式:(1)认知模式:由皮亚杰提出,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2)体谅模式:彼得 麦克费尔(3)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第十章 班级管理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19 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 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理论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由德鲁克提出,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3.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4.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5.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6.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7.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8.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9.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10.如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了解学生的方法:(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结果记录表等。(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简答题)(简答题)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环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判断题)(判断题)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判断题,选择题)(判断题,选择题)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判断题)(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的。3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丰富的例证。(简答题)(简答题)4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判断题)(判断题)(2)发展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末)(3)成熟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4)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后):布鲁纳在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单选题)(单选题)第一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1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简答题)2 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发展划分为 8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3 青年初期:指14、15 岁至 17、18 岁时期,她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判断题和单选题)(判断题和单选题)4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单选题)(单选题)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5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年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等四个阶段。(多选题)(多选题)6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7 最近发展区:已有水平与要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判断题)(判断题)8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9 人格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松人格发展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单选题)(单选题)10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多选题多选题)11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选择题)(选择题)12 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13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判断题)(判断题)14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单选题)(单选题)15 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单选题)单选题)(1)场独立与场依存: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判断题判断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16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 1905 年编制。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17 智力的群体差异:(1)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判断题)(判断题)18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教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判(判断题)断题)19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0 性格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其表现在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多(多选题)选题)(2)性格的类型差异。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 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单选题)(单选题)2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判断题)(判断题)3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由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多选(多选题)题)4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多(多选题)选题)5 巴甫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6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映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映概率的手段。(判断题)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7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8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的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9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0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判断题),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地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1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学习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12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3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单选题)(单选题)14 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联系。15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将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3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鞋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简单题)(简单题)第三章学习动机1 动机及其功能: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简答题)(简答题)2 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的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奥苏泊尔认为,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单选(单选题)题)3 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4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5 由于行为派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判断题)6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多选题和判断题)7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判断题)8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9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10 成败归因理论: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11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12 学习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资格证重点.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