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创新教学设计的探索.doc.pdf
初中历史创新教学设计的探索历史课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多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为了激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教师新的课程标准为纲要,更新自己的 教学理念、注意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下面就是笔者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如何 进行创新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一、探究式、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理念。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已经凸显出它的不足,但是在 新课改阶段,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另外,历史新教材在向学生呈现一个框架性的历史线索的基础上,每个学期都提供了几个范例或专题,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取其中一个,然后分组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透彻学生和深入探究。而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中的补充内容,引导学生做好专题研究,教师自身必须对这些内容和问题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只有有了丰厚的专业知识,才会理解得更深刻,才会以更高的水平 使整个研讨过程中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学习。二、导入新课的创新设计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课题的导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的创新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常以一些历史人物趣事与历史奇闻作为课堂的导入,在每上一节新课前,都会有课前展示 PPT,让学生轮流带来一个自己旅游过的名胜古 迹图片展示,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听到过的历史故事,分享自己对祖国美好历史文化的体验。其中,在讲述三国鼎立时,学生表现得简直出乎我的意外。全班学生自成若干小组,热烈讲述自己知道的三国故事,讨论自己知道的三国人物,既掌握了所学的历史内容,也活跃了历史课堂。通过学生讲故事,让学生感受历史的亲切,了解相关历史知识,训练了历史表述能力。旧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想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过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取得过不错的效果:1、Cosplay-角色扮演法Cosplay 就是模仿、装扮虚拟世界的角色,也被称为角色扮演。它是当今青少年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潮流文化,它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历史情境,学生扮演角色,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加深对历史的感知。如在讲巴黎和会时,叫学生扮演顾维钧在大会慷慨陈词,怒斥日本代表;叫学生分别扮演英国的劳合乔治、美国的威尔逊、法国的克里孟梭还 有就是德国和日本的代表,让他们在课堂上分别说出各国的利益要求,淋漓尽致的展示各国的野心,再现当时各国吵吵嚷嚷,矛盾重重的场景。通过这些 cosplay,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怀,进入历史情境,准确掌握历史史实。这样也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状况。亦可以针对课堂内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编 排一些历史短剧,通过编写、演出历史短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2、辩论比赛法“课堂辩论”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倾听 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课堂更具有开放性。这个方法主要可以用在人物评价的时候,通过对“秦始皇、汉武帝谁的功劳更大?华盛顿、拿破仑之比较?岳飞之死是莫须有的陷害还是必然?”等人物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积极参与竞争,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有了正确的认识,学会了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又如讲经济全球化时,让学生收集资料,组织辩论,主题是“发 展中国家,要不要加人到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中去”,把全班分成若三组,正方反 方各一组,评审一组。正反方必须找出充足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它促使了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辩论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大胆创新,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勇 于探索,激活思维,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批 判性思维。3、利用谐音和顺口溜,快乐记忆历史巧妙的汉语谐音,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有时会在知识的记忆当中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效果。如在讲唐朝的建立的时候,李渊建立唐朝在公元 618 年即可利用 谐音与顺口溜,把它记成“李渊见(建)糖留一把(618 年)”,我一说出可以这 样记学生们大笑说,这样以后相忘记都难。在讲宋朝书法家即“宋四家”时,就 可编一句谐音“苏黄买米菜”就可以记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位书法家了。又如在记忆史实 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就可以记成“一巴掌就把小日本 打得呜呜响(1895)”。又如在讲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可总结为:北魏有个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大计,采用汉制学汉习,民族融合大统一。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心情下很快熟练地掌握了教学内容,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以上是本人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所总结的一点拙见,“学海无 涯,教海也无涯”,我将继续探索,潜心研究,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