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地理等级考特训39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pdf
-
资源ID:60847488
资源大小:502.2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新高考地理等级考特训39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pdf
新高考地理等级考特训新高考地理等级考特训 3939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的治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的治理理时间:45 分钟满分:9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山东卷,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 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据此完成 34 题。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A等高条播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D平整坡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降水强度B风速大小1C土壤结构D地表糙度2020广东湛江模拟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 V 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 57 题。5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6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7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2020广东六校联考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 1977 年 7 月和 2013 年 7 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读图和表,回答 89 题。1977 年 7 月2013 年 7 月最大6小时降最大 12 小时最大 24 小时最大6小时降最大 12 小时最大 24 小时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雨量降雨量降雨量48.8 mm66.1 mm83.7 mm69.8 mm85.2 mm97.2 mm8.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1977 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B2013 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C2013 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 以下粒径泥沙最多D2013 年较 1977 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9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2020太原测试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1 题。210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碱化严重B沙丘移向绿洲C河流水量减少D冰川融水减少11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A禁止经济活动B节约并合理用水C加强矿产开发D大力发展畜牧业二、综合题(共 46 分)122020湖南衡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 3 000 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 1.6 亿吨。但经过人民 30 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 6 253 平方千米,创造 5 000 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 10 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材料二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8 分)(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6 分)(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8 分)132020广东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 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 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 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3(1)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6 分)(2)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并解释其原因。(6 分)(3)比较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差异,并说明理由。(6 分)(4)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6 分)4参考答案12.解析:第 1 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 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 2 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1.C2.D34.解析:第 3 题,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第 4 题,图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则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带来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降水强度、风速大小、土壤结构受耕作措施影响较小。故地表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答案:3.A4.D57.解析:第 5 题,“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说明植被少、坡度大;而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海南岛,降水多,则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该山体为石灰岩矿山,易出现因水土流失导致的荒漠化,自我修复能力差,故要进行人工修复。第 6 题,注意修复的目的是使其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植被修复离不开水,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故修建退台要考虑收集雨水,则 C 正确。第 7题,石灰岩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区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故植被要能适应干旱和土壤贫瘠的条件。答案:5.C6.C7.A89.解析:第 8 题,图示小于 0.1 mm 粒径的各级别中,小于基粒径的沙量比重都是1977 年小于 2013 年,说明 2013 年泥沙粒径变小了,则 B 正确。第 9 题,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具有拦沙效果,可以使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则 C正确;材料显示 2013 年 7 月的降水量比 1977 年更大,因而侵蚀作用更强,则 A 错误;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则B 错误;修建梯田,会减少水土流失,则D 错误。答案:8.B9.C1011.解析:第 10 题,气候变干与用水量增加均影响河流补给,使河流水量减少。同时,河流水量减少会使地下水位下降。C 正确。第 11 题,节约和合理用水是干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之一,B 正确。答案:10.C11.B12解析:第(1)问,可从自然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注意“深厚冲积物”体现了物质条件;“3 000 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现今寸草不生,体现了植被破坏。第(2)问,“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 亿吨”,体现了增加河水含沙量、淤塞河床、堵塞河道;同时向黄河岸边推进也会造成区域荒漠化面积扩大,从而减少了注入黄河的水量。第(3)问,注意结合“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从减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以及提供能源、增加收入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该地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邻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导致荒漠化迅速蔓延。(每点 2 分,满分 8 分,只答人为原因最多给 4 分)(2)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每点 2 分,共 6 分)(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每点 2 分,共 8 分)13解析:第(1)问,由“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结合图中图例准确判断两个区域,获取图中信息即可比较差异。注意图中数据为径流量,则从径流对土壤的侵蚀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图示杨家沟径流量基本为0,从人工5森林对径流、降水、蒸发蒸腾的影响角度分析即可。第(3)问,水资源主要是指径流量,由图可得出答案。第(4)问,杨家沟人工森林使径流减少,则对下游河流的水量、含沙量有较大影响,注意要分析不利影响。答案:(1)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零,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小,水土流失较少;(3 分)董庄沟径流量较大,对流域侵蚀作用较大,水土流失较多。(3 分)(2)杨家沟小流域水量平衡: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相等,径流量(地表、地下径流)近乎为零。(2 分)原因:在降水方面,经过树冠截留、根系吸收作用,地表径流小;年降水量较小,降水仅维持森林生长需水要求,下渗作用较弱,地下径流近乎为零。(2 分)在蒸发方面: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主要通过森林蒸腾作用,水分大量损耗。(2 分)(3)水资源杨家沟小于董庄沟。(2 分)水资源(径流量)多少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零,水资源较小;(2 分)董庄沟径流量较大,所以,水资源较杨家沟丰富。(2 分)(4)河流含沙量减少,引起黄河变清,黄河入海口三角洲从沉积转变为侵蚀;(2 分)河流径流量近乎为零,黄河径流量减少,下游水资源短缺。(2 分)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引起海水倒灌,近海地区盐碱化加剧。(2 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