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已做全面修改).pdf

    • 资源ID:60851484       资源大小:1.44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已做全面修改).pdf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已做全面修改)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已做全面修改)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无机化学部分一、物质的颜色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黑色:CuO、FeO浅黄色固体:S 或 Na2O2 或 AgBr黄色:AgI蓝色:Cu(OH)2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注:(1)Fe(OH)2 变成 Fe(OH)3 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2)CuCl2 稀溶液为蓝色,浓溶液呈绿色。附表 1 卤素单质及其溶液(由稀到浓)颜色卤素气态液态固态水溶液有机溶液氟淡黄绿色氯黄绿色黄绿色黄绿色溴红棕色深红棕色黄橙色橙红红棕色碘紫红色紫黑色棕黄褐色紫紫红色注:(1)常见有机溶剂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密度大于水的 CCl4、CS2 等,它们均为无色。(2)碘酒:褐色附表 2 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指示剂 PH 范围酸色碱色甲基橙 3.14.4 橙色红色(pH3.1)黄色(pH4.4)甲基红4.46.2 橙色红色(pH4.4)黄色(pH6.2)石蕊 5.08.0 紫色红色(pH5.0)蓝色(pH8.0)酚酞8.210.0粉红色无色(pH8.2)红色(pH10.0)注:(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2)pH 试纸(黄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其它1久置的浓硝酸(溶有 NO2)呈黄色,工业盐酸(含杂质 Fe3+)呈黄色。2粗溴苯(含杂质Br2)呈褐色,粗硝基苯(含杂质NO2)呈淡黄色。3无色的苯酚晶体露置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粉红色的有机物。4苯酚与 Fe3+作用呈紫色。5I2 与淀粉溶液作用呈蓝色。6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二、俗名总结序号物质俗名序号物质俗名1 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1 Na2CO3 纯碱、苏打2 乙炔电石气 12 NaHCO3 小苏打3 乙醇酒精 13 CuSO4?5H2O 胆矾、蓝矾4 丙三醇甘油 14 SiO2 石英、硅石5 苯酚 石炭酸 15 CaO 生石灰6 甲醛 蚁醛 16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7 乙酸 醋酸 17 CaCO 3 石灰石、大理石8 三氯甲烷 氯仿 18 Na 2SiO 3 水溶液(水玻璃)9 NaCl 食盐 19 KAl(SO 4)2?12H 2O 明矾 10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20 CO 2 固体 干冰三、现象:1、Na 与 H 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浮、熔、游、嘶、红)2、NH 3 与 HCl 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3、焰色反应:Na 黄色、K 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4、Cu 丝在 Cl 2 中燃烧产生棕黄色色的烟;5、H 2 在 Cl 2 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6、Na 在 Cl 2 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 在 Cl 2 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铁丝在 Cl 2 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9、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 CO 2 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10、SO 2 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 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 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11、HF 腐蚀玻璃:4HF+SiO 2 SiF 4+2H 2O12、Fe(OH)2 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32OH Fe OH Fe 红褐色白色沉淀空气?13、在常温下:Fe、Al 在浓 H 2SO 4 和浓 HNO 3 中钝化;14、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 FeCl 3 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15、蛋白质遇浓 HNO 3 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短周期(第 1、2、3 周期)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长周期(第 4、5、6 周期)不完全周期(第 7 周期)周期表 主族 7 个:A-A族: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 7 个:IB-B第族 1 个(3 个纵行)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2核素、四同(1)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 A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 Z 的具体的 X 原子。(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有机物)同系物:结构相似(物质种类相同),组成上相差1 个或 n 个-CH 2(碳原子数不同)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n2最外层:8 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次外层:18 倒数带三层:324元素周期律:(1)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价=主族序数|最低负价|=8-主族序数(2)微粒半径的比较: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不同: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3)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金属性愈强)b、常温下与酸(或水)反应剧烈程度c、置换反应。d、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5)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3、c、与氢气化合的条件;(条件愈容易,非金属性愈强)d、置换反应;e、其他,例:2Cu S=Cu 2S Cu Cl 2 点燃=CuCl 2 所以,Cl 的非金属性强于 S。(6)、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原子 AZX原子核 中子 N 个=(A Z)个核外电子 Z 个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箱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半径逐渐增大 5化学键键项型目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规律含金属或 NH4+非金属与非金属考点(电子式)五、氧化还原反应(升失氧还剂,降得还氧剂)1、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3、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六、离子反应1、电解质(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化合物、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部分常见类型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强酸:HCl、H2SO4、HNO3 等强碱:NaOH、KOH、Ba(OH)2 等绝大多数盐:NaCl、CaCO3、CH3COONa 等弱酸:CH3COOH、HF、HClO、H2S、H2CO3、H2SiO3、H4SiO4 等弱碱:NH3H2O、Cu(OH)2 等极少数盐、水、中强酸2、离子共存不能共存的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络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的离子不能共存。(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符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点燃点燃(2)拆分正确(3)电荷守恒、质量守恒(4)符号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七、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点揭秘单质NaAlFe保存 煤油(或石蜡油)中直接在试剂瓶中即可 直接在试剂瓶中 与 O 24Na+O 2=2Na 2O 2Na+O 2=Na 2O 24Al+3O 2=2Al 2O 3纯氧中点燃生成:3Fe+2O 2=Fe 3O 4 与 Cl 2 2Na+Cl 2=2NaCl 2Al+3Cl 2=2AlCl 3 2Fe+3Cl 2=2FeCl 3 与 S常温下即可反应:2Na+S=Na 2S2Al+3S=Al 2S 3加热只能生成亚铁盐:Fe+S=FeS与水 2Na+2H 2O=2NaOH+H 23Fe+4H 2O(g)=Fe 3O 4+4H 2 与 酸2Al+6HCl=2AlCl 3+3H 2 Fe+2HCl=FeCl 2+H 2 与 碱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氧化物Na 2ONa 2O 2Al 2O 3Fe 2O 3 性质碱性氧化物非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白色固体赤红色固体 与水反应 Na 2O+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O 2与 CO 2 反应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2CO 3+O 2与酸 溶液Al 2O 3+6HCl=2AlCl 3+3H 2O Fe 2O 3+6HCl=2FeCl 3+3H2O 与碱 溶液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氢氧化物盐Na 2CO 3 NaHCO 3 溶解度 较大较小溶液碱性 使酚酞变红,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淡粉色,溶液呈较弱的碱性。与酸反应迅速Na 2CO 3+2HCl=2NaCl+2H 2O+CO 2反应更迅速 NaHCO 3+HCl=NaCl+H 2O+CO 2与 碱-NaHCO 3+NaOH=Na2CO 3+H 2O 稳定性稳定,加热不分解。2NaHCO 3=Na 2CO 3+H 2O+CO 2相互转化 Na 2CO 3 溶液中通入大量 CO 2Na 2CO 3+H 2O+CO 2=2NaHCO 32NaHCO 3=Na 2CO 3+H 2O+CO 2八、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点揭秘(一)、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物质 用途硅单质 半导体材料、光电池(计算器、人造卫星、登月车、探测器)SiO 2 饰物、仪器、光导纤维、玻璃 硅酸盐 玻璃、水泥、陶瓷SiC砂纸、砂轮的磨料(二)氯化性 NaOH Al(OH)3 Fe(OH)2 Fe(OH)3 属性 碱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碱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与酸 溶液 NaOH+HCl=NaCl+H 2OAl(OH)3+3HCl=AlCl 3+3H 2O Fe(OH)2+2HCl=FeCl 2+2H2O Fe(OH)3+3HCl=FeCl 3+3H 2O 与碱 溶液Al(OH)3+NaOH=NaAlO 2+2H 2O稳定性 稳定2Al(OH)3=Al2O3+3H2O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 2O 3+3H 2O其他2NaOH+CO 2=Na 2CO 3+H 2O NaOH+CO 2(过量)=NaHCO3制备 金属钠与水即可铝盐溶液与过量浓氨水亚铁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液面下)铁盐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 2Na+Cl2 点燃2NaCl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 2Fe+3Cl2 点燃2FeCl3与氢气反应方程式 H2+Cl22HCl;H2+Cl22HCl 与 水 反 应 方 程 式H2O+Cl2=HCl+HClO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 2Cl2+2C a(O H)2=CaCl2+C a(C l O)2+2H2O(三)硫、氮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浓硫酸浓硝酸强氧化性与 Cu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Cu+4HNO3(浓)=C u(N O3)2+2NO2+2H2O3Cu8HNO3(稀)=3C u(N O3)2+2NO+4H2O 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C+4HNO3(浓)CO2+4NO2+2H2O与铁铝反应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可以用铁制或铝制容器来存放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异同点吸水性干燥剂脱水性蔗糖变黑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1:3)有机化学部分一基础知识1、烃可燃性:CxHy+(x+y/4)O2xCO2+y/2H2O(1)烷烃取代反应(条件“光照”):CH4+Cl2CH3Cl(g)+HClCH3Cl+Cl2CH2Cl2(l)+HClCH2Cl+Cl2CHCl3(l)+HClCHCl 3+Cl 2 CCl 4(l)+HCl1、烯烃(C=C)、炔烃(C C)氧化反应:使酸性 KMn04 溶液褪色 加成反应:烯烃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炔烃 CH CH+Br 2CHBr=CHBrCHBr=CHBr+Br 2CHBr 2CHBr 2 加聚反应:烯烃Cl2n CH=CH2-CH-CH-n Cl炔烃CH+HCl 催化剂 CH 2CH=CHCl ChemPasterCl2n CH=CH2-CH-CH-nCl2、苯 取代反应:2+Br 催化剂Br+HBrChemPaster2+HO-NO 24浓 H SO 22NO+H OChemPaster加成反应:2+3H 催化剂ChemPaster3、苯的同系物氧化反应:使酸性 KMn04 溶液褪色加成反应:主要是与 H 2 的加成(与苯相似)3CH 24浓 H SO 2+3 HO-NO 2NO 2NO 2O N3CH 2+3H O2、烃的衍生物(1)卤代烃水解反应(取代反应):NaOH 25C H-Br+H-OH25C H OH+HBr消去反应:H Br+NaOH醇22CH-CH 222CH=CH+NaBr+H OChemPaster4醇与 Na 反应:2CH 3CH 2OH+2Na取代反应:2CH 3CH 2ONa+H 2消去反应:32CH-CH-OH浓硫酸170222CH=CH+H O ChemPaster催化氧化:322CH CH OH+O 催化剂2322CH CHO+2H O取代反应:酯化反应:25+H-O-C H O24浓 H SO 3CH-C-OH O3CH-C-O 25-C H 2+H O5酚弱酸性:OH+NaOH2ONa+H OChemPaster 22ONa+CO+H O3OH+NaHCO取代反应:OH2+3Br OHBrBrBr+3HBrChemPaster显色反应:与 FeCl 3 溶液显紫色 6醛氧化反应:a 催化氧化3CH-C-H O2+O 催化剂232CH COOHb 银镜反应CH 3CHO+2Ag(NH 3)2OH水浴H 2O+2Ag+3NH 3+CH 3COONH 4c 与新制 Cu(OH)2 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加成反应(还原反应):O催化剂32CH-C-H+H 32CH CH OHChemPaster7羧酸酸的通性:2CH 3COOH+Na 2CO 32CH 3COONa+CO 2+H 2OCH 3COOH+NaHCO 3CH 3COONa+CO 2+H 2O酯化反应:25+H-O-C H O24浓 H SO 3CH-C-OH O3CH-C-O 25-C H 2+H O8酯水解反应:CH 3COOCH 2CH 3+H 2O 无机酸CH 3COOH+CH 3CH 2OHRCOOR+NaOHRCOONa+ROH3、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1)加聚反应:Cl2n CH=CH2-CH-CH-n Cl(2)缩聚反应:二、知识归纳: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 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酯(乙酸乙酯)都难 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于水,但高于65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溴苯、溴代烷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一般都大于水。4、结构甲烷 CH 4:正四面体,最多3个原子共平面乙烯C 2H 4:平面形,6 个原子共平面 乙炔 C 2H 2:直线型,4 个原子共平面 苯 C 6H 6:正六边形,12 个原子共平面5、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6、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 n H 2n+2;烯烃与环烷烃:C n H 2n;炔烃与二烯烃:C n H 2n-2;苯的同系物:C n H 2n-6;饱和一元卤代烃:C n H 2n+1X;饱和一元醇:C n H 2n+2O或 C n H 2n+1OH;苯酚及同系物:C n H 2n-6O 或 C n H 2n-7OH;醛:C n H 2n O 或 C n H 2n+1CHO酸:C n H 2n O 2或 C n H 2n+1COOH;酯:C n H 2n O 2或C n H 2n+1COOC m H 2m+1 7、发生加聚反应的:含 C=C 双键的有机物(如烯)8、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9、通入过量的 CO 2 溶液变浑浊的是:C 6H 5ONa 溶液 10、四中结构甲烷:正四面体 乙烯:平面型 乙醛:直线型苯:平面型(12 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三、有机物的推断1、根据反应物性质推断官能团:反应条件可能官能团能与 NaHCO 3 反应的 羧基能与 Na 2CO 3 反应的 羧基、酚羟基 能与 Na 反应的羧基、(酚、醇)羟基 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红色沉淀(溶解)醛基(若溶解则含COOH)使溴水褪色C C、CC 或CHO 加溴水产生白色沉淀、遇 Fe 3+显紫色酚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C=C、CC、酚类或CHO、苯的同系物等A 是醇(CH 2OH)2从有机反应的特征条件突破有机反应的条件往往是有机推断的突破口。(1)“”这是烷烃和苯环侧链烷烃基的氢被取代的反应条件,如:烷烃的取代;芳香烃及其它芳香族化合物侧链烷基的取代;不饱和烃中烷基的取代。(2)“”是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条件(3)“”是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的反应条件。(4)“”为不饱和键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羰基的加成。(5)“”是醇消去 H 2O 生成烯烃或炔烃;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反应;(6)“”是卤代烃消去HX 生成不饱和烃的反应条件。(7)“”是卤代烃水解生成醇;酯类碱性水解反应的条件。(8)“”是酯类水解;糖类水解;油脂的酸性水解;淀粉水解的反应条件。(9)“”是烯烃与水反应生成醇浓 H 2SO 4170浓 H 2SO 4140 Ni 浓 H 2SO 4 NaOH 醇溶液 NaOH 水溶液稀 H 2SO 4催化剂加热、加压 A B 氧化 氧化C(10)“”是苯的硝化反应条件。、(11)“”为醇催化氧化的条件。(12)“”为硝化反应的条件。(13)“无条件”,为不饱和烃与 X 2、HX(乙炔除外)加成的条件;酚类和浓溴水取代反应的条件。(14)“”为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氢被卤素取代的反应条件。(15)“溴水或 Br 2 的 CCl 4 溶液”,是不饱和烃加成反应的条件。(16)“”是醛氧化的条件。(17)“”是苯的同系物氧化成苯甲酸的条件。(18)“甲乙丙”,连续两次氧化,必为醇氧化成醛,醛再氧化成酸的反应条件。3从物质的转化关系突破在有机框图题中,有机物烯、卤代烃、醇、羧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重要转化关系:四、有机合成1、官能团的引入:引入官能团 有关反应羟基(-OH)烯烃与水加成,醛/酮加氢,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卤素原子(X)烃与 X 2取代,不饱和烃与 H X或 X 2加成,(醇与 H X 取代)碳碳双键(C=C)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炔烃加氢 醛基(-CHO)某些醇(C H 2O H)氧化,糖类水解,羧基(-COOH)醛氧化,酯酸性水解,羧酸盐酸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酯基(-COO-)酯化反应浓 H 2 S O 45560Cu 或 Ag浓 H 2SO 4浓 HNO 3其中苯环上引入基团的方法:2、官能团的消除(1)通过加成清除不饱和键;()通过消去、氧化、酯化等消除醇羟基;()通过加成或氧化清除醛基。3、官能团的保护在有机合成中,当某步反应发生时,原有需要保留的官能团可能也发生反应(官能团遭到破坏),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合成目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官能团,待反应完成后再复原。官能团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 只有被保护基团发生反应(保护),而其它基团不反应;b 被保护的基团易复原,复原的反应过程中不影响其它官能团。例如:防止醇羟基(或羧基)被氧化(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利用酯化反应生成酯,从而达到保护羟基(或羧基)的目的。4、有机合成路线:五、有机物的鉴别1、常见物质的特征反应列表如下:有机物或官能团常用试剂反应现象C=C 双键 CC 叁键溴水褪色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苯的同系物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溴水分层,上层红棕色醇中的(OH)金属钠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苯酚浓溴水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FeCl3 溶液呈紫色醛基(CHO)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银镜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生成红色沉淀羧基(COOH)酸碱指示剂变色新制 Cu(OH)2 常温沉淀溶解呈蓝色溶液 Na2CO3 溶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淀粉碘水呈蓝色蛋白质浓 HNO3 呈黄色灼烧有烧焦羽毛味2鉴别、鉴定、分离、提纯的区别鉴别是指在给定的几种物质中,根据这几种物质性质上的差别,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通过必要的化学实验,根据产生的现象的现象把它们一一区别开。鉴定是对组成物质的每种成分进行全面的检测,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分离是将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分开,它要求各组成成分不能改变,在分离过程中若使用了化学方法使其成分发生了变化,但最终必须恢复原混合物中各个物质。提纯是将混在某物质中的几种或一种杂质除去。至于杂质转化成什么物质,是否需要回收及如何处理,若没有要求,一般不予考虑。3常用试剂及应用原理4、溴水:应用原理:(1)物理性质中溶解性(萃取):直馏汽油、苯及同系物、液态烷烃、四氯化碳等有机物分别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进入有机层而使水层接近无色。(2)化学性质中加成反应(与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氧化反应(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用于鉴别葡萄糖和果糖时,用稀溴水)和取代反应(与苯酚等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且生成白色沉淀)。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用原理:它的强氧化性。(1)分子结构中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有机物,可使其褪色。(2)含有羟基、醛基的有机物(醇、醛、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物质)可使其褪色。(3)苯的同系物能使其褪色。6、新制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应用原理:(1)它的氧化性使含有醛基的物质(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在碱性环境中加热后生成红色沉淀。7、新制银氨溶液:应用原理:它的氧化性使含有醛基的物质(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在碱性环境中水浴加热后生成银镜。8、水:应用原理:应用于密度不同,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鉴别。9、硝酸银溶液及稀硝酸:应用原理:用于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10、含铁离子的溶液(常用三氯化铁溶液)。应用原理:与苯酚反应使溶液变为紫色。11、碘水:应用原理:碘单质与淀粉结合后显蓝色。12、石蕊:应用原理:酸性较强的有机物质(低级羟酸)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液变红。10、钠:应用原理:分子结构中含羟基、羧基的有机物一般可与其反应产生氢气。11、碳酸钠溶液:应用原理:酸性较强有机物(低级羧酸、苯磺酸)一般可与其反应产生二氧化碳。12、氢氧化钠溶液:应用原理:在水中溶解度小的酚、羧酸类物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的钠盐。4注意事项1选择试剂原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2操作过程要客观、全面,表述要正确。有机物中加入试剂后,一般要求“振荡”。如: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入甲苯时,不振荡,就不会褪色,或褪色极慢。故叙述操作时,“振荡”不能丢。3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实验,先用过量的硝酸中和碱,再加硝酸银溶液。4在银镜反应配制银氨溶液时,稀氨水与稀硝酸银溶液的滴加顺序,相对量的控制,描述时必须注意。六、有机物除杂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依据有机物的水溶性、互溶性以及酸碱性等,可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在进行分离操作时,通常根据有机物的沸点不同进行蒸馏或分馏;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采取萃取、结晶或过滤的方法。有时也可以用水洗、酸洗或碱洗的方法进行提纯操作。下面就有机物提纯中常见的错误操作进行分析。(括号中物质为杂质)1.乙烷(乙烯)错例 A:通入氢气,使乙烯反应生成乙烷。错因:无法确定加入氢气的量;反应需要加热,并用镍催化,不符合“操作简单”原则。错例 B: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乙烯被氧化而除去。错因: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新的气体杂质混入。正解: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洗气,使乙烯转化成 1,2-二溴乙烷液体留在洗气瓶中而除去。2.乙醇(水)错例 A:蒸馏,收集 78时的馏分。错因:在 78时,一定浓度(95.57)的乙醇和水会发生“共沸”现象,即以恒定组成共同气化,少量水无法被蒸馏除去。错例 B:加生石灰,过滤。错因:生石灰和水生成的氢氧化钙能溶于乙醇,使过滤所得的乙醇混有新的杂质。正解:加生石灰,蒸馏。(这样可得到 99.8的无水酒精)。3.乙醇(乙酸)错例 A:蒸馏。(乙醇沸点 78.5,乙酸沸点 117.9)。错因:乙醇、乙酸均易挥发,且能形成恒沸混合物。错例 B:加入碳酸钠溶液,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钠后,蒸馏。错因:乙醇和水能形成恒沸混合物。正解:加入适量生石灰,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钙后,蒸馏分离出乙醇。4.溴乙烷(乙醇)错例:蒸馏。错因:溴乙烷和乙醇都易挥发,能形成恒沸混合物。正解:加适量蒸馏水振荡,使乙醇溶于水层后,分液。5.苯(甲苯)或苯(乙苯)错例: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甲苯氧化为苯甲酸后,分液。错因: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苯。正解: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再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将甲苯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分液。6.苯(溴)或溴苯(溴)错例:加碘化钾溶液。错因:溴和碘化钾生成的单质碘又会溶于苯。正解: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使溴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盐,分液。7.苯(苯酚)错例 A:加 FeCl3 溶液充分振荡,然后过滤。错因:苯酚能和 FeCl3 溶液反应,但生成物不是沉淀,故无法过滤除去。错例 B:加水充分振荡,分液。错因:常温下,苯酚在苯中的溶解度要比在水中的大得多。错例 C:加浓溴水充分振荡,将苯酚转化为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然后过滤。错因:三溴苯酚在水中是沉淀,但易溶解于苯等有机溶剂。因此也不会产生沉淀,无法过滤除去;正解: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将苯酚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分液。这是因为苯酚与 NaOH 溶液反应后生成的苯酚钠是钠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甲苯(盐类一般难溶于有机物),从而可用分液法除去。8.乙酸乙酯(乙酸)错例 A:加水充分振荡,分液。错因:乙酸虽溶于水,但其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也很大,水洗后仍有大量的乙酸残留在乙酸乙酯中。错例B:加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使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转化为乙酸乙酯。错因:无法确定加入乙醇的量;酯化反应可逆,无法彻底除去乙酸。错例 C: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使乙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乙酸钠,分液。错因: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水解。正解:加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使乙酸转化为钠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类型放热反应:多数化合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条件是“高温”或“”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明以下几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 s、l、g 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2H 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单位为“kJ/mol”。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燃烧热中和热不同点反应物的量 1mol 可燃物(O2 的量不限)不限量生成物的量不限量 H2O 是 1mol含义 1mol 反应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热不同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强酸强碱的中和热约为 57.3 kJ/mol四、反应热的求算1由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其反应热总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的途径无关。具体方法: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也必须乘上该数;热化学方程式“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加减”;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H 的“+”“”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2(1)?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2)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 也要加倍。(3)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单位 mol/(Lmin)或 mol.L-1min-1(2)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对于一般反应 aA+bB=cC+dD 来说有:V A:V B:V C:V D=a:b:c:d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分子结构或原子结构)所决定的。2外因(次要因素)(1)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V 正急剧增大,V 逆也逐渐增大。(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故反应速率与其加入量多少无关)。(2)温度:升温时,V 正、V 逆都加快;降温时,V 正、V 逆都减小(3)压强:增大压强,V 正、V 逆都增大(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成百上千的同等倍数地增加了正、逆反应速率。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和判断(1)化学平衡的标志: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均不再改变,这是外部特点。动:V 正=V 逆,它是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2)化学平衡的状态的判断:举例反应 mA(g)+nB(g)pC(g)+qD(g)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mmolA 同时生成 mmolA,即 V 正=V 逆平衡单位时间内消耗 nmolB,同时生成了 mmolA,即 V(B 正):V(A 逆)=n:m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平衡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压强 当 m+np+q 时,压强不变平衡 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一定平衡颜色 当体系的颜色(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颜色)不再变化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当 m+np+q 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平衡 体系的密度当 m+np+q 时,等压、等温时,气体密度一定平衡特别提醒:当从正逆反应速率关系方面描述时,若按化学计量数比例同向说时,则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若按化学计量数比例异向说明,则可以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恒温、恒容下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变时,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t cV?=如 H2(g)+I2(g)2HI(g)。全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如2HI(g)H2(g)+I2(g)全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3)压强:(影响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并且气体体积不相等)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3.化学平衡常数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化学平衡常数公式可以表示为:注意:只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不变(可以看作“1”),计算K 时固体和纯液体不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焓判据:放热反应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2)熵判据:反应体系熵值的增大,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S(g)S(l)S(s)(3)复合判据-自由能变化:G=H-TS,是最全面的判断据:G=HTS0,不能自发进行;G=HTS0,能自发进行;G=HTS=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强弱电解质2.弱电解质的电离(1)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弱酸-分步I.由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故写电离方程式时用“”符号,如 CH3COOH HCH3COOII.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 H2CO3 电离:H2CO3HCO3-H+,HCO3-CO32-+H+弱碱-一步多元弱碱的电离与多元弱酸的电离情况相似,但常用一步表示:Fe(OH)3Fe3+3OH-(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已做全面修改).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