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doc

    • 资源ID:60978906       资源大小:234KB        全文页数:9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doc

    优质文本第一篇 1货币金融学概览第一章 货币金融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主要讨论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习这门学科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货币金融学的演化过程和它的定义;要把握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认真理解货币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同时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二教学内容梗概本章从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入手,简单扼要的介绍这门学科的产生原因以及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同时说明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和一些根本的学习方法。1.1 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1.1.1 货币金融学的由来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开展使我们所处的经济体系最终演变成以货币化生产占据支配地位的经济体系。长期以来,考察货币及其替代品的变化对整个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也一直是经济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试图把货币因素并入宏观经济模型之中,进行综合研究。但是,及宏观经济学侧重于稳定、均衡、增长及开展方面的研究不同,货币经济学更侧重对价格、通货膨胀、货币运动及政策方面的研究。银行可以创造信用货币的现象使我们有必要把银行纳入货币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之中。而研究内容也在货币经济学的根底上参加了对银行运行、管理模式方面的内容。同时,随企业的融资结构从短期融资向长期融资转变,在科技、特别是通讯技术进步的帮助下,以长期融资为主要目的的金融市场获得空前的扩张机遇。要系统而完整的研究和考查货币运动规律,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就必须把整个金融体系纳入考察范围。因此,一门以货币、金融市场和包含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重要根底学科货币金融学就相应形成。1.1.2 货币金融学中的货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从货币金融学产生、开展的过程看,首先对宏观经济的货币层面做出一个准确的描述是货币金融学进行考查研究的根底。研究和考查货币和货币替代品的运行规律是贯穿本学科的一根主线。在了解货币的含义、制度以及一般性规律等根本内容的根底上,把那些带有公理性质的理论代入现实金融体系中,及金融体系的演化过程结合起来,得出在具体金融环境下,货币运行的特殊规律以及其及经济相互影响的关系是货币金融学的目的和任务。我们可以把货币金融学解释为,以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为工具,集中讨论在不断变动的金融体系中,货币及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其中,揭示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演绎货币及真实经济之间关系,是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1.2 货币金融学的研究方法1.2.1 货币金融学的相关学科在所有学科中,最容易及货币金融学混淆的学科就是金融经济学或被称为金融学的学科。货币金融学的一局部研究对象和方法及金融经济学有重合或交叉的局部,比方对利率的期限结构和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货币金融学以宏观经济学还包括国际金融学为理论根底,主要研究其中及货币相关方面的内容。而金融经济学就其核心研究对象而言,更侧重微观金融领域。货币金融学是在货币银行学的根底上诞生出来的一门学科,其中很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货币银行学都没有差异,甚至两门学科的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揭示货币运动、以及货币及经济体系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但在今天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的地位已经受到来自资本市场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双重冲击,银行不再是整个金融体系唯一的构成机构,随着金融创新的开展,有必要把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和包括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机构一同纳入考察范围,这就产生了货币金融学。1.2.2 从问题中找到货币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在货币化生产方式下,要了解信用经济运行的根本规律就必须答复几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货币及信用的社会最初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再生,如何自我维持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答复其实及答复以下问题的人预先采取的立场有密切关系,因此“关于货币含义的争论产生了宏观经济学中对立的政策。第二个问题是货币如何被创造,如何及真实经济相连?第三个问题是利率如何被决定?历史上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是真实经济还是货币本身决定货币的价格?第四个问题是如何控制货币数量?最后一个问题是货币怎样影响其他经济变量?这五个问题又可以不断衍生出许多其他的问题。目前所有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互矛盾,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却有相当的类似。作为学习货币金融学所必须要考虑的根底问题,这些普遍的研究方法就代表了货币金融学的根本研究方法。那些涉及时间、动态对策和不确定性的研究方法已经和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货币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中。虽然这些方法并不都是货币金融学独创或独有的方法,但这类方法的引用确实推动和正在推动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开展。1.3 学习货币金融学的方法和意义1.3.1 学习货币金融学的方法作为金融学的一门根底学科,货币金融学在学习方法上依然有一些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首先,从货币金融学产生的历史和学科构架来看,要真正把握这门学科的内在逻辑和未来开展趋势,必须对人类社会经济体系,特别是在货币出现后,经济体系的开展演变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其次,因为本书的各章都是从相关主题中最根底、最被公认或最少争论的理论出发,逐渐延伸到那些比较前沿、或最受争议的局部之中。因此,注意对根底概念的理解也是学好货币金融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再那么,注意把一些最新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货币金融学之中。1.3.2 学习货币金融学的意义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在我国有特别的意义。企业和投资个体的行为和决策都受到更大范围的、诸如宏观经济体制、金融中介机构和市场安排等因素的直接影响,这些宏观因素,正是货币金融学所研究的内容。货币金融学是一门包括理论、政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工具和金融实务的学科。因此,对于那些金融专业的学生、希望了解货币金融领域的学者和金融系统中的实务工作者都有特殊的意义,而推进货币金融学的开展也是时代的要求。第二章 货币及货币制度一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对货币的定义、起源、职能、形式的开展及货币本位制度的演变作了系统的介绍。同时对货币及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有关货币的定义和职能;要认真理解实物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的价值根底;了解货币本位制度的开展和演变,以及当今世界存在的区域性和世界性的本位货币。同时还应对货币在社会生产消费过程中的作用及有关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货币指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教学内容概要本章主要讨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当今货币存在的形式及分类;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现代货币制度的建立及开展。2.1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1.1货币的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开展的产物。首先是生产力的开展,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物物交换的困难制约了商品交换的开展;商品交换的普遍性必然打破物物交换在时间、空间和使用价值相互一致的制约;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解决了物物交换矛盾,实现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最初一般等价物还不是完全意义的货币,不同的地区和时期都有自己的一般等价物;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黄金来充当时,货币才真正产生。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的、偶然的物物交换,到固定由黄金充当货币的四个价值形式的开展阶段。2.1.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既是价值的一般表现形式,也是货币的本质。第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和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货币是价值的代表。第二,由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代表着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商品交换成货币,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和私人劳动才能得到了社会的成认,消耗的劳动才能够得到补偿。第三,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一般财富的象征。今天,货币的具体形态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不会改变。2. 2 现代经济中货币的度量及层次划分今天黄金已经退出货币行列,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发挥着货币的功能。具体形态的货币种类更加繁多,因此,需要从货币外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货币,对货币进行度量及划分,并定义货币供给量的范围,对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意义。2.2.1货币的度量和定义1现金货币现金是家庭、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纸币和硬币。现金是货币的重要组成局部。具有极高的流动性。现金数量的多少及一国的货币支付结算制度相关。支付结算制度越兴旺先进需求就越少,反之亦然。我国目前整个商品交易中的现金量不到10%。现金主要用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消费方面,其量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费品市场的供求状况。我国的现金纸币面值分别为: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辅币是本币单位元的等分,即角、分。我国中央银行对现金的度量使用M0指标。西方国家一般没有专门的现金度量指标。2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以存款形式存在的一种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按不同的标准可将存款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较重要的划分标准是按可否通过银行转账完成支付交易行为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划转完成支付的活期存款支票类存款,这类存款具有普遍的接受性。在我们国家货币统计中,将其及现金一起统计为狭义货币供给量M1。M1=M0+活期存款。在对全社会的总需求进行分析时,M1是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为M1根本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直接购置支付能力,对经济均衡影响很强。第二类是不可以直接进行转帐结算的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这些存款必须先转化为现金或活期存款后,才能完成交易支付功能。在统计中将其纳入广义货币的范畴M2中的一局部。M2=M1+定期和储蓄类存款。在我国的中央银行对货币定义和称谓中还有如下定义需要注意: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潜在货币准货币。我国目前将M2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2.2 主要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1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标准:随着货币及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客观上要求政府货币当局对货币供给量的扩张和紧缩加以控制。因而,货币供给量的概念以及对货币供给量层次的划分也就应运而生。货币供给量是货币存量,是一国经济中用于交易和投资的货币总量,构成央行和金融机构负债的一局部。货币供给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的主要标准是货币资产的不同流动性。流动性是货币根本特征之一,指货币及商品的转换能力,在单一现金货币形式下,不存在转换能力程度差异问题。当货币形式多样化以后,各种货币形式流动能力出现了程度上的差异,这时流动性不仅指货币转换为商品的能力,还包括货币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一种货币资产的流动性表现为它向现金转换的能力,即能不能自由转换为现金、在转换过程中是否会发生价值损失等。货币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一方面及一国金融制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及一国金融市场兴旺程度有关,因此各国货币当局对其货币层次的划分不尽相同。2主要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内容略。可结合教材十三章的相关内容一起学习。2.2.3 金融创新及货币层次划分金融创新的开展,具有不同流动性的新兴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突破了传统的货币概念,货币层次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货币的层次定义越来越复杂。金融创新导致大量新的金融工具出现,涌现了许多新型账户,这些账户的出现模糊了传统货币层次的划分界限。主要的新金融工具有ATS、NOW、MMDA等。这类帐户可以开出支票或变相的支票,类似于活期支票存款,理应划入M1,但这些账户余额又大局部放在投资性储蓄账户上,似乎又应属于M2范畴。自动转账系统ATS。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创新,在这种业务中,客户在银行开立两个账户:储蓄账户和活期存款账户。当客户开出支票后,银行自动把必要金额从储蓄账户转到活期存款账户上进行支付。这原本是为了躲避对活期存款利息管制而进行的创新,却事实上提高了储蓄存款的流动性。可转让支付命令NOW。这种账户是储蓄账户,可以付息,同时也可以开出有支票作用的“可转让支付命令,实际上也使储蓄账户具有了支票存款账户的性质。类似的还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为了防止利息损失,定期存款一般都是到期支取,而CDs那么可在货币市场上出售,在躲避利息损失的同时,提高了定期存款的流动性。由于类似金融创新,各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不断进行修改。英国从1970年到1984年修改货币定义九次之多。美国在19711984年间共修改货币定义七次。尽管频繁修改,金融创新带来的难题并未完全解决,尤其是近年来电子货币、多功能信用卡和E-money等对货币层次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必将继续进行调整。2.2.4 对货币进行度量和层次划分的意义以流动性为标准划分货币层次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节有重要意义。因为流动性强,即在流通中周转较便利,形成购置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弱,那么在流通中周转较慢,因而形成购置力的能力也较弱。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后,可以清楚地发现,M0是流通中的现金,及消费物价密切变动,是最活泼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M2流动性较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这样就便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这样货币当局在讨论控制货币供给指标时,就可以明确指出是哪一层次的货币需要控制,以及实际可能控制到何种程度,否那么就谈不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了。此外,货币供给量是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最重要的中间目标,它及价格水平相关联,是实现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对货币进行度量和层次划分对保持货币政策时效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通常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根本的两个职能。2.3.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和劳务价值时发挥价值尺度功能。货币发挥价值尺度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从而使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可以相互比较,便于商品的流通和交换。货币起着价格单位的作用。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观念的货币,因此不涉及流通量的问题。2.3.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媒介,发挥流通手段职能。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量的多少及商品的价格关系密切。同时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是商品交易变为买和卖两个独立的过程,从而使买卖脱节的可能性存在。要保持物价稳定,适度的货币量是关键。2.3.3支付手段在商品交易的信用形式中,货币充当延期支付的标准,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的重要特点是以信用关系为根底。由于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会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一方面对现实经济有促进作用,可以克服现金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债务到期不能清偿而形成的债务链断裂的问题。2.3.4价值储藏货币作为一般财富的代表,暂时退出流通,发挥价值储藏职能。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发挥价值储藏职能有不同的特点。信用货币可以提高储蓄的效率。相对于其他财富具有流动性高,本钱低等无法比较的优点。信用货币条件下,储藏手段要正常发挥,购置力的稳定是前提。2.3.5世界货币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是货币的职能在国际领域的延伸。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及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际贸易水平等因素有关。2.4 货币形式的演变及货币制度的开展2.4.1 货币形式的演变在历史上货币经历了实物、金银、纸币等不同形式。下面对不同的货币形式的演变进行分析。1. 商品货币商品货币也称实物货币,是指作为货币的价值及其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相等的货币。即它本身既是商品,同时又发挥着货币的作用。实物货币在开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朴素的商品货币,以其自然物理形态作为货币;第二个阶段是贵金属货币。前者充当货币具有不稳定性,接受范围有限,难以分割,缺乏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贵金属那么更适合充当货币。它的主要特点是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具有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贵金属货币需要铸造。其局限在于流通本钱比较高,产量有限,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当前,黄金白银不再是货币商品,但仍是重要的金融商品,发挥着货币的某些功能,主要表现在价值储藏方面。2. 代用货币为了克服金属货币的缺乏,人们用一些价值比较低的金属或者纸张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它在流通中代表着金属货币的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代用货币克服了贵金属数量缺乏对商品流通的限制。代用货币的发行根底是贵金属。要保证代用货币的正常流通,及贵金属货币的自由兑换是必需的。3.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根底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根本都属于信用货币。信用货币的存在具体形式主要有:纸币现金、银行存款、信用卡、电子货币等。信用货币的量直接及中央银行的信用规模相关。信用货币具有较强的弹性。通过信用规模的调整,可以影响经济的规模。所以调节中央银行信用规模,维持适度的信用货币量,保证信用货币购置力的稳定,是任何国家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货币的购置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交换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单位货币交换到的商品劳务的数量越多,其购置力就越高,反之,那么低。在贵金属货币流通时期,由于货币自身具有价值,因此货币能自动调节流通量,货币价值能够保持稳定。在信用货币流通时期,由于货币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其购置力及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直接相关。流通中的货币量多了,商品劳务的价格上涨,货币的购置力下降;反之,商品劳务的价格就会下跌,单位货币的购置力提高。因此要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就要有效地调控货币数量。4. 电子货币在经济迅速开展的情况下,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更加频繁,人们对更加便捷支付方式的需求也及日俱增,而科学技术的开展也为货币形式的创新创造了契机。电子货币就是这种技术进步的成果。巴塞尔委员会认为: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出机制。电子货币是一种新型的货币,它除了具备货币的一般属性外,还有其特殊属性:1发行主体多元化。传统货币由中央银行或特定机构垄断发行,而电子货币那么可由中央银行、一般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来发行,而且通常是后者占据主导地位。2传统货币是以中央银行和国家信誉为担保的法币,是标准化货币,有统一的外观设计和管理政策,被强制接受和使用,而大局部电子货币由不同机构自行设计,往往具有个性化特征,其发行也主要依赖于各个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和资产,面临的风险并不一致,其使用要求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作支持,因此在现阶段还不能强制其流通。3形态上的非物化。这是电子货币及以往任何一种货币都不同的地方。它不需要借助任何实体,而只需要一股股承载着信息码的电子脉冲就可以完成支付。电子货币并没有改变货币的本质,仍然具有不可兑现纸币流通的的特点,但为货币流通带来了新的挑战。2. 4.2 货币制度的开展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准那么和标准。主要内容有:确定货币和辅币的材料;确定货币的单位;规定货币的流通程序和流通方法;确定发行准备和货币的对外关系。本位货币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在支付上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在商品劳务的交易支付中和在债务的清偿上,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辅币是本位货币的等分,在使用上有限法偿,即超过一定数量,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货币制度演变可以分为以下过程:1. 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白银作为货币材料。银铸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国际间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流通中的纸币可以及银币自由兑换。2. 金银复本位制18世纪40年代由于世界白银产量的增加,使白银价格不断下跌。由于白银价格不稳定,白银作为货币不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和国际收付。削弱了白银作为货币的能力。因此许多国家逐步过渡到了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容是:金银两种金属均为币材,以金银铸币为本位货币。金银货币具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银和金银铸币在国际间能自由输出入。纸币和其他流通中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在最初的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币之间的比价完全由金银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这种本位制也称为平行本位制。但这种本位制度是不稳定的,要求的条件很严格,即金银的市场比价必须保持稳定,这几乎是很难满足的条件。由于金银供给和需求不可能稳定,市场比价也不可能保持稳定。为了实施金银复本位制,最后就由政府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这种两本位制被称为典型的“复本位制。、是金银两本位制的代表形式。这种金银复本位制实行的时间较长,由于政府的介入,金银比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是具有代表性的金银两本位制。后来人们指的金银复本位制根本都是指这两种典型双本位制,尤其是指后一种。进一步削弱的金银双本位制称为“跛行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已经不具备复本位制的根本特点,是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形式。平行本位制下金银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复本位制下由于白银市场价格下跌,而由政府规定的银币作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套利的结果使银币充满流通。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挥作用,最终使银币的铸造受到限制。但金币仍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金银双本位制有以下优点:1币材充足,能够满足流通需要。(2) 复本位制下,金银比价由政府规定,能够反过来影响金银的市场价格,有利于金银币值的稳定。(3) 便于交易,人们可以根据交易额的大小选择金币或者银币进行支付。3. 金本位制1金本位制概述第一,典型的金本位制的产生从货币制度演变的角度而言,是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生作用,同时19世纪以后黄金产量的增加使币材增加有关。金本位制的最典型的特点是:规定金铸币为本位货币,黄金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流通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由于黄金的价值相比照较稳定,促进了各国商品经济合国际贸易的开展。黄金由于产量有限储藏有限,不能够完全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流通对流通手段的要求。金本位制盛行了一个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逐步开始受到削弱。第二,典型的金本位制受到削弱后,逐步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的铸造被停止,金币也不再流通,流通的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纸币的发行以金块作为准备。货币的价值及黄金保持等值的关系。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不能兑换金币,但可以兑换为金块。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纸币可以及金块进行兑换,但不再是自由兑换,规定的兑换限额较大。因而这种制度也被称为“富人本位制。第三,金汇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及金块本位制大体相同。但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而只能兑换及黄金有联系的外币。这种制度的实质是把本国的黄金存于国外的银行,换取国外的货币。用国外的货币作为本国的纸币的发行准备金。国内居民可以购置外汇,并在理论上可以把外汇拿到国外去换取黄金。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虚金本位制。2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动摇了金本位制的根底,金币的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受到了削弱,使这种货币制度难以继续。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导致金本位崩溃的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内在原因那么在于黄金既是货币又是商品的内在矛盾:作为货币要求价值稳定,作为商品它的价值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又不可能稳定,因此它不是理想的货币。具体原因那么有: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量无法满足以几何级数扩大的商品流通对支付手段的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根底。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局部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根底。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置军火,从而停止了黄金的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金本位制流通的根底被严重削弱,最终导致金本位制度的崩溃。随着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金本位制退出历史舞台,各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4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本质是一种纸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本位货币使用纸币而不及黄金发生任何联系的一种货币制度。它的主要特点:1纸币的发行不受黄金储藏的限制,其发行量完全取决于实现货币政策的需要;2纸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购置力,纸币的购置力及发行量成反比,及商品供给量成正比;3纸币的流通完全决定于纸币发行者的信用;4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证纸币具有一定的强制接受性。不兑现信用币流通条件下,保证币值的稳定是货币制度的核心,必须要以社会公众提供给中央银行分配的资源或资产作为稳定币值的根底。我国人民币制度是一种纸币本位制。它的发行不及任何贵金属挂钩,也不依附于任何一国的货币,是一种独立的货币。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的纸币制度。人民币从未规定多含金量,而且从它诞生第一天起就及金银完全没有关系,也不及任何外币确定正式联系,不依从于任何外国的货币制度,除人民币外,金、银、一切外币均禁止流通。目前围绕人民币制度讨论最多的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规定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是一国货币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一国主权的表达。5区域本位货币和国际本位货币1区域本位货币:欧元区域本位货币是指在一个一体化集团化的经济区域中形成的统一货币。欧元是一种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建立的一种区域内的单一货币。2国际本位货币:美元所谓国际本位货币是指国际经济活动中,世界各国出于经济条件或政策上的考虑,用法律的形式将本国货币及之固定地联系起来,作为衡量本国货币价值的标准,以及国际交易的最后支付手段。首先国际本位货币必须是自由兑换货币,其次必须是国际中心货币。3亚洲货币单位伴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和相互贸易的开展,在除欧洲和北美以外的世界上另一个重要经济区东亚,也提出了编制统一计价单位亚洲货币单位AMU的要求。AMU由亚洲开发银行编制,显然它是参照欧元的前身欧洲货币单位设计的,采用“一篮子货币方式,把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盟10国等13个国家的货币组合起来,按比例反映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额。亚洲货币单位被看作是“亚元的开端。总的说来,亚洲开发银行编制AMU有三大目的:一是衡量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二是衡量亚洲各国货币的相对关系;三是为发行以AMU计价的债券做准备。根据编制方法,各国货币在AMU所占的权重取决于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额。按照这个原那么计算,人民币及日元成为AMU的核心货币。人民币在AMU中所占权重最高,大约为30%,日元第二,为20%。2.5 现代经济中货币形态的开展如前所述,传统纸制货币形态的垄断地位在当今社会已经受到了电子货币形态的挑战。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兼具交易的方便性及经济性,电子货币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地接受,人类正一步步地迈进电子货币时代。2.5.1主要电子货币形态1信用卡随着技术的开展,信用卡的卡基由磁条卡开展成为能够读写大量数据、更加平安可靠的智能卡,人们称其为电子信用卡。之所以说信用卡是电子货币的一种,是一种新的货币形态,是因为:1首先货币和信用卡都是商品的一种,都是充当交换媒介物的特殊商品;2信用卡也介入商品流通;3信用卡作为支付手段,是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但信用卡及货币毕竟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货币是充当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的最根本的职能。而信用卡那么不同,它只是价值转移的手段,是货币的载体;其次,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及商品在买及卖者之间不断作换位运动,而信用卡那么不会转移。在通过信用卡完成商品交易时,价值转移了,信用卡并没有转移,它所媒介的是货币及商品的换位运动;再次,信用卡是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它是货币支付手段的扩大和延伸,它突破了有型货币在使用上的局限性。最后,信用卡有储藏手段,但它在为客户效劳时,所执行的仅仅是一种储蓄存折的作用;它本身也不会成为世界货币。尽管信用卡打破国界限制,在国际上广泛使用,它所转移的仍是它所代表的背后的货币。2电子支票是网络银行常用的一种电子支付工具。利用电子支票,可以使支票的支付业务和支付过程电子化。网络银行和大多数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电子支票支付系统,在各个银行之间发出和接收电子支票,向用户提供电子支付效劳。3电子现金电子钱包 电子现金是以电子化数字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电子现金比现有的实际现金纸币和硬币有更多的优点。 仅从技术上讲,各个商家都可以发行电子现金,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带来相当严重的经济金融问题。电子现金的平安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包括限于合法人使用、防止重复使用等。对于无国界的电子商务应用来说,电子现金还在税收、法律、外汇汇率、货币供给和金融危机等方面存在大量的潜在问题,有必要制定严格的经济金融管理制度,保证数字货币的正常运作。4其他电子货币 除了上述的信用卡、电子现金和电子支票外,还有电子零钱、平安零钱、在线货币、数字货币等。这些支付工具的共同特点都是将现金或货币无纸化、电子化和数字化,利于在网络中传输,支付和结算,利于网络银行使用,利于实现电子支付和在线支付。2.5.2 我国电子货币的开展我国电子货币的开展主要表现在银行卡上:1993年,我国政府倡导加速构建电子支付系统,包括开展和推广支付卡.1995年,在征得中国人民银行的同意后,商业银行开始发行智能卡,发卡范围限于包括12个试点城市在内的少数城市。银行赋予其所发行的IC卡各种功能,比方透支、储值、电子钱包和存折功能,也就是说,出现了一卡多用。 1996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电子化推动组,来负责制订这一领域的国家战略和方案,有关政策和指导方针。1997年年末,银行间交易系统开始在全部12个试点城市运行,发卡量超过7000万张,其中包括130万张银行IC卡。2002年年初,各银行联网通用的“银联卡出现,我国以银行卡为代表的电子货币取得了长足的开展。2003年全国银行卡总交易额已到达18万亿元,跨行交易连续两年翻番,2003年到达12亿笔,交易金额到达3805亿元。到2004年,全国银行卡发卡机构已有110多家,发卡量7亿多张。2.5.3 电子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利用电子货币进行网上交易有着传统货币不可替代的作用:1快捷方便 在网络上交易,可以大大节约流通本钱。无论买卖双方的地理位置相隔多么遥远,交易双方都可以迅速完成支付。 2处理简单相对于纸币,电子货币一旦确认,便完成其交换过程。 3简化国际汇兑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大同世界,电子货币理论上是符合互联网标准的单一货币,开展电子货币,可以简化传统货币在国际汇兑时的复杂手续。4平安性强相比较现实世界的犯罪行为,虽然网络黑客的计算机犯并不少,但信息化的电子货币的存放和使用比实物货币还是要平安得多。正是因为以上诸多优点,可以预见,伴随相关设施的完备,电子货币必将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纸制货币。这只是货币形态或者载体的变革,货币依然存在,仍然执行着货币的各项职能。第三章 信用的产生和开展一教学目标及要求信用是金融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和重要的经济范畴,对现实经济影响巨大。信用活动构成了整个金融活动的根底。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信用产生及本质、主要经济功能,信用的构成要素、信用存在的主要形式和开展、信用工具等有关信用的根本知识。同时对我国信用开展现状、信用及经济的关系及建立良好信用体系和征信系统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和分析。二教学内容梗概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信用的产生及商品经济的开展的关系;信用的本质和构成信用关系的要素;信用开展的阶段及主要形式;信用的经济功能及经济的开展。我国当前信用的开展和状况:3.1 信用的产生及商品经济信用的产生和开展,从主观的角度去分析,是私有制下不同经济主体各自经济利益的需要;从客观角度去分析,那么是经济开展对资源配置的需要。信用形成于古代,完善于现代。信用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和商品生产的开展。现代意义上的信用伴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产生,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而开展,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新的动力和调控手段。3.1.1 信用的产生经济学中的信用及道德标准的信用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经济学的角度,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和“货币、“价值等概念是同源的,它们都是经济学研究中的根本问题。起初,一般“信用被解释为信任的同义语,如马克思曾引用图克的一段话:“信用,在它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一定要归还。后来马克思进一步对信用的本质作了概括: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 3.1.2 信用及商品经济信用经济自商品经济萌芽后就产生了,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开展而开展,商品交换经历了简单的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交换更高级的信用交易阶段。因此,依据商品经济其开展过程中的不同信用行为、信用方式和信用形式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1实物经济时期的信用。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相互交换物品的需要,交换过程表现为以物易物。这一时期的信用主要建立在对物的信任上,可以称为实物经济时期。此时,信用关系尚不普遍,也不兴旺,信用是在物及物的直接交换中表达出来的。人们之间交换或借贷剩余产品凭借的是对对方产品的信任。2货币经济时期的信用。在物物交换的后期,产生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货币出现以后,交换过程表现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货币关系成为普遍接受的时候经济关系时,货币借贷开展为普遍的借贷形式。这时即便是实物商品的借贷其债权债务关系也要换算为一定的货币金额来进行计量。3信用经济阶段。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开展,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银票、纸币,甚至有了了国家债券,标志着信用关系日益深化。以纸币为例,纸币本身不具有任何价值,但它之所以能进入流通、得到广泛认可,是因为人们相信隐藏在其之后的发行者的信用。到了资本主义阶段,市场经济得到空前开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在经济生活中占有支配地位,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认股权证、商业票据、信用卡等各种虚拟资本和信用工具不断出现。信用工具和各种借贷活动在货币出现以后得到飞速开展。社会经济进入信用经济时期。到了这一阶段,信用已超出了流通货币的范畴,社会上逐步建立了各种配套的信用参及、中介、管理制度和法律标准,信用真正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3.1.3信用关系三要素信用是一种以归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本质上是一种借贷活动。仍和现代借贷关系和信用活动都需具备以下三要素:1债权债务关系。信用的本质是借贷。借贷关系要建立,就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即至少需要一个债权人和一个债务人才能够建立起借贷关系。2时间间隔。价值运动在时间上存在间隔,也是信用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时间间隔,也就无所谓信用。

    注意事项

    本文(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doc)为本站会员(z****)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