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先进事迹与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事迹.docx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与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事迹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四 篇 与 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事迹三篇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四 篇 【篇一】 xx,男,壮族,1970 年 5 月出生,xx 县 xx 镇人,1991年 8 月参加工作,1995 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系 xx 县供销联社党组成员、监事会副主任,xx 镇 xx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xx 年 12 月 26 日 20 时 50 分左右,xx 同志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入户为贫困群众修缮稳固住房,在返回村部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 49 岁。 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xx 同志坚持学习党的理论,自觉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他敢担当善作为,勇于担负起时代责任,特别是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地处偏远、贫困程度深的 xx 镇 xx 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任期满后,又主动请缨连续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直至牺牲。xx 同志一生坚持以身作则,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由于工作成绩显 著,xx 同志先后被授予 xx 县 2022 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xx 县 xx 年度“优秀共产党员”、xx 市 xxxx 年度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xx 年 1 月,中国扶贫杂志以耕耘在驻村土壤上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2022 年 1 月,xx 同志被追授为“xx 市优秀共产党员”。 二、扎根基层,敢抓善成。xx 同志从下坳镇供销社会计干起,先后经历了乡镇供销社副主任兼主办会计,县供销社办公室主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监事会副主任等职务,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对他评价很高。特别是担任 xx 镇 xx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以来,他扎根基层,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以岗位为家,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把贫困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带领群众全力以赴“改穷貌、挪穷窝、拔穷根、换穷业、摘穷帽”。在他带领下,xx 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贷牛还牛”“贷羊还羊”等特色扶贫产业加快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群众不熟悉养牛羊技术,xx 同志就组织培训班,自己平时经常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向群众讲授喂牛羊和疾病预防知识,现在 xx 村加顺集体牛场的墙上还贴有 xx 同志书写的牛羊喂养配方;为扩大产业发展,xx 同志引领村民种植“适销对路”的旱藕,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自己通过个人借款为贫困户垫付种子款,在村合作社养鸡出现疫情的情况下, 他到县畜牧兽医局“搬”来兽医专家。为了让“xx 路更平”,xx 同志先后申请扶贫项目资金 100 多万元,修建硬化了 xx村总计 8.5 公里的道路。特别是为了修建 xx 村花东路口至弄险屯公路,xx 同志在党员群众大会上当场表态:“我用党性作担保,这条公路有一天修建不完成,我就一天不离开 xx 村”。在他离世之时,这条总长 5 公里受益 300 余人口的主干道已完成 90%以上的工程量。在短短三年内,xx 村从最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82 户 389 人减少到 6 户 21 人,贫困发生率从 xx 年底精准识别时的 45.23%降到 2.47%,xx 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驻村工作三年,他整整记录有 12 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他在笔记扉页中写下了“快乐事业,莫如扶贫”这么一句话,平平淡淡的八个字,真实地表达他扎根基层、敢抓善成、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 三、一心为民,无私奉献。“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这是 xx 同志在一本笔记本页脚上圈起来的一行字。在群众心里,他永远是最贴心的人,群众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贫困户袁庭飞腿部残疾,是他背起送往医院并主动掏腰包为其抓药治疗;贫困户 xx 目前仍然是危房户,解决 xx 住房安全问题是xx 同志一直牵挂在心上的大事。通过多次上门动员,60 多岁的 xx 终于同意修缮稳固住房,为此 xx 同志亲自组织村干 部帮助其修缮,12 月 25 日一大早,xx 同志就带着帮扶队员和村干部拉着材料,到 xx 家施工。一连两天,xx 同志和大家起早贪黑赶工,直到 12 月 26 日晚上。xx 同志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却唯独不把自己的健康放在心上,他忍着胆囊结石和脑血栓带来的病痛,尽情耕耘在驻村土壤上,被同事们称为扶贫路上的“老黄牛”,至今 xx 同志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没服完的血栓通胶囊和利胆排石片。xx 年 2月,组织宣布决定他调任 xx 村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二天,xx同志的小女儿还没满月,他泪别月子中的妻子,背起行李扎进了大山之中。xx 年 4 月,他任期期满,为了继续带领 xx村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小康,实现他未尽事业的梦想,他主动申请,继续留任 xx 村驻村第一书记。为此,妻子和他闹了一段别扭,他说:“我不仅是国家干部,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将心比心,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这个关键时刻,我怎么能走开呢?”xx 同志到 xx 村任第一书记后,xx 与老家德雅村虽距离不是很远,但却很少顾及家里,有时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有时回县城开会顺道进家,也都是来去匆匆,每次小女儿总是搂着他的脖子不放,甚至上厕所也缠着他,离家时小女儿总问:“爸爸,你什么时候还来我家?”平时太忙不得回家,就连平时最喜欢他的小女儿都把他当外人了。xx 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得到了 xx 村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全村脱贫攻坚满意度达 98%以上。xx 同志去逝后的第二天,xx 村 200 余名群众自发乘车 2 个多小时赶到他县城的家中开展悼念活动,甚至有 10 多名从广东深圳、东莞和 xx、合山等地的 xx 村群众也闻讯赶来为 xx 同志送上最后一程。 四、真诚质朴,淡泊名利。xx 同志房间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他是这么想、这么写,也是这么做,他甚至用生命来书写这一使命、担当和誓言。贫困户袁昌法是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且患有关节炎,为给袁昌法建造稳固住房,xx 同志发动工作队员为其捐助建房款,新房建好搬迁那天,正值袁昌法的儿子生病,xx 同志背着他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新居。半路上,接到妻子的电话:“女儿生病了,你赶紧回来。”xx 同志说:“彩田,我这边也有一个生病的孩子,实在走不开,你自己送孩子去医院吧!”袁昌法听到 xx 同志去世后,用粉笔在墙上写道:“黄书记,我的亲人呀,您什么时候回来看我?”xx 同志视贫困户子女如己出,班顺磊是一名孤儿,与奶奶相依为命,xx 同志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长期资助其上学,并且经常到家中慰问,送米送油。听闻黄书记去世后,班顺磊痛苦流涕,请假去给黄书记上香,送黄书记最后一程。xx 同志生活简朴,对自己很“寒酸”,刚到 xx 村,村部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xx 同志只好先借住在村委副主任韦敏家中。因为怕打扰到村干部的日常生活,他又主动搬到 了村委会一间不足 14 平米的小房间,一住就是四年多,房间连办公带卧室,一张床铺、一个水桶、一块毛巾、以及有些卷了角的工作日记和一些书籍,这便是他生前驻村的全部家当。但是当群众或者工作有需要,他却很“慷慨”,xx 年12 月,为了方便进村入户,他不惜卖掉了老房子购置了一辆越野车专门用于驻村工作,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行车里程达22500 多公里。他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期间,他就制定了五条自我约束措施,带头干净做人、干净做事,从来没有收受群众和帮扶对象任何的“红包”和土特产。曾经有弄费队卢姓贫困户春节前拿自家产的土特产送给他,他坚决拒绝。 【篇二】 他是 xx 人,为何深入 xx 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是年纪轻轻的帅小伙,如何心甘情愿深扎山区与贫困户同吃同住;他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怎么用两年时间让交通闭塞的瑶族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翻山越岭终于来到了传说中连续两年在 xx 市 xx 县脱贫摘帽督查考核中获得“猛虎奖”称号的 xx 村。当见到这个 1987 年出生的年轻小伙 xx 时,他正在半山腰上和贫苦户一起种植罗汉果。 产业路加产业园,农村致富新模式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次到 xx 的时候,弯弯绕绕、坑坑洼洼的山路太难受了,要是不改善交通,别说没人愿意来投资了,村民们的农产品再丰富也换不到钱来。”xx 看着镜头无奈的笑着说。 xx 村位于 xx 县板榄镇西部山区,是“十三五”深度贫困村,距离 xx 县城 57 公里、距离板榄镇政府 15 公里,一直以来村里的农产的种植和销售都面临很大难题,针对这一现象,初来乍到的 xx 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他认为解决交通问题就能解决 xx 村现存的大部分问题,于是他第一时间联系了上级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到 xx 村道路建设项目,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一条承载着村民希望的产业路就建成了。 同时,xx 还一直在为本村的产业发展想办法、找门道,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筛选,xx 年下半年开始,引进 xx 绿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xx 村蜜金柑生态观光园项目,项目流转 34 户土地 130 亩,涉及农户 150 多人。 这一项目的引进,不仅实现了农村土地运转的新模式,还为 xx 村的稳定脱贫提供了长远的保障。他鼓动村民们把荒地租出去,在家门口建设产业园区,优先雇佣当地贫困户劳动力到园区里工作,成立村级劳务队。 “我家去年就脱贫了,但是经济收入还是很薄弱,产业园区建成后我就报名过来工作,就在家门口方便得很,工资 还是日结的,很可靠,现在每个月都有额外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感觉非常好!”贫困户黄芳开心的说道。 xx 还打算,在保证产业园稳定增收的同时,后期发展生态旅游、茶园、鱼塘等产业,进一步扩大社会效益,推广本村土特产,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牵线搭桥引商会,成立基金助脱贫 “李书记点子多办法多,为解决 xx 村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问题,利用自己同乡关系,引进 xx 市平南商会、xx 商会,在 xx 村成立助学基金会,资助孩子们上学,现在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板榄镇副镇长余佩莲如是说。 xx 是 xx 平南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 xx 市平南商会的老乡,他转念一想,也许可以利用同乡关系把商会和扶贫联系起来。于是他开始利用各种机会到商会宣传扶贫政策,告知困难群众的需求,争取商会各行业企业家的扶贫的力量。 xx 年 7 月,经多方协调,xx 平南商会与 xx 村签定了对口扶贫协议,重点在产业发展、产品销售、扶贫助学、特困救助等方面开展扶贫济困,为 xx 村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社会扶持。 为更好解决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的问题,xx 把助学扶贫作为工作重点,依托 xx 平南商会募集到资金 9 万余元,根据 商会意愿全部用于教育扶贫。成立了 xx 村捐资助学资金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相关的章程对助学对象、助学范围、助学资金数量、使用规程等都进行了明确。特别是后续资金注入,在依靠商会捐助外,鼓励本村有子女上学家庭积极参与互助,鼓励本村外迁人员回乡支持教育,鼓励助学对象参加工作后传递爱心,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长远助学机制,深得群众的大力支持。 在 xx 的带领下全村“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建立了规范合理的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帮助村民发展杉木、毛竹、罗汉果、金桔、百香果、油茶等经济作物。截止目前,xx 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 1.88%,仅剩 13 户仅 31 人未实现脱贫。“有李书记在,我们的生活肯定能越来越好。”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篇三】 当代诗人臧克家的诗作老黄牛有这样一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xx 市 xx 审计局派驻 xx 镇xx 村第一书记 xx 就是这样一头“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 “一条山路弯又弯,玉桂飘香溢乡间,凭窗远眺满 xx,脚踏 xx 天地宽!”这是 xx 于 xx 年 4 月赴任 xx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时,对该村的第一印象。 xx 村位于 xx 镇北部,土地以丘陵为主,山多地少成为制约村民脱贫致富的瓶颈。xx 年底农业人口数为 527 户 2070 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60 户 263 人。 xx 年是 xx 整县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xx 村作为全县计划脱贫摘帽的 22 个预脱贫村之一,也是当年 xx 镇唯一的预脱贫村,脱贫摘帽的担子重重地压在 xx 的肩上。 从办公室负责人到第一书记,从与同事“交流”到与村民“交心”,xx 深知要迅速融入新角色,过程当中没有捷径,没有套路;只有一份真心,多走,多谈,为民谋福利。 脚上沾的泥土多了,离村民的心就近了。xx 充分发扬“老黄牛”不怕苦、不怕累的实干精神,在扶贫的“田埂”上,默默耕耘,利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把 xx 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走访了一遍,迅速掌握第一手材料。 善当“领路人” xx 村大坪组有 1 间砖木结构的危房,住着 1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 1 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由于年代久远,木质结构的屋顶摇摇欲坠,每逢下雨天,雨水就会从多处破烂的瓦面漏进屋内,要用桶、盆等接雨水才不致于屋内一片“汪洋”,这样的危房严重威胁到 2 户人的生命安全。 为了让困难群众住上安全稳固的住房,xx 向镇政府争取到了危房改造指标,但是按照上级危房改造政策,补助资金 有限,而这 2 户困难家庭一时又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建房,当时存在放弃的念头。得到这一情况后,xx 主动上门,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并积极联系社会力量帮助筹集资金。最终这 2户困难户在 xx 年 12 月顺利搬进新房。 导致贫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多数贫困户思想比较守旧,改变现状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扶贫关键在于贫困户主观思想观念的转变。 “有了积极的思想,才能有致富的希望。精准扶贫,首先要让贫困群众在思想上脱贫。物质扶贫一时,思想扶贫一世。”xx 说。 xx 村采取入户讲解、会议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把扶贫政策全面准确地宣传给每位扶贫干部、村组干部和广大贫困群众,当好扶贫政策的讲解员,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自身“造血”功能,形成了政府帮扶、群众大干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xx 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充分把审计业务知识和审计人细致严谨的作风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在 xx 村扶贫道路建设、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社会保障、教育扶贫等民生领域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xx 村作为全县村级脱贫攻坚档案管理示范点、全县脱贫攻坚“回头看”现场观摩点、四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一项项“荣誉”,既是对 xx 工作的考验,也是上级对 xx 村所开展脱贫工作的肯定。 在 xx 的组织带领下,xx 村 xx 年各项指标符合脱贫摘帽标准要求,并通过了上级脱贫摘帽核验,贫困发生率为 0.43%。 搭牢“民心桥” “以前这里是用三根电线杆临时搭建的桥,每次走过去都要小心翼翼,只要一下大雨,就会把桥淹没了。现在桥修好了,我们到小河对岸干农活不再受雨季的影响,玉桂、木材和农作物等及时运出去销售,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发展的路子更宽了,对种养的热情也更高了!”这是 xx 村村民欧喜全对于一年来村里的变化发出的内心感慨。 扶贫工作要“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xx 来到xx 镇 xx 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后,都会把收集到意见建议及时整理出来,并逐条去解决落实。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村情民意,xx 在走访中得知,xx 村松城组的交通现状较为落后,一条小河从该自然片贯穿而过,一河两岸的群众出行很不方便,特别是农产品运输受很大影响,群众对改变出行条件有着殷切的期盼,他看在眼里 急在心头,更加下定决心落在行动上。经过联系 xx 镇党委政府与县相关部门,共筹集资金约 20 万元,终于建成了一条生产路、民心桥。 念好“致富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xx 村靠什么发展呢?”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 xx。他在宁静的夜晚辗转难眠,因为他心里思考着如何发展好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xx 村有着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业成为了首选。 “我们养殖的是海兰灰鸡,喂食的是玉米粒,每天可以产蛋 500 斤,这种鸡蛋具有无腥味、蛋清粘稠、存放时间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这种鸡蛋平均每斤要比其他鸡蛋贵 1 至2 块钱,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我正打算扩大养殖规模。”xx 村兴业蛋鸡养殖场唐显光说。 xx 年 5 月份,在了解到外出返乡人员唐显光有意申请建立合作社时,xx 就主动上门“送政策”,并联系相关部门,询问建立合作社所需要提交材料和办理流程。最终,在 xx的帮助下,xx 村高岭种养专业合作社如愿得以成立。 目前,xx 村兴业蛋鸡养殖场有蛋鸡 5000 多羽,预计年收益可达 110 万元左右,下一步计划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本村 贫困户发展蛋鸡养殖、技术指导、务工带动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 xx 村致富带头人聂杨业,他创办的 xx 三耳澳洲坚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果种植面积 50 多亩,在日常果场护理、除草、施肥工作中,需要聘请大量的劳动力。xx 及时向聂杨业提出建议,优先聘请村里的贫困户务工,既解决贫困户务工问题又增加其家庭收入。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 15 户,带动率为 25%。 靓化“扶贫路” 近两年来,xx 村得到后盾单位 xx 审计局支持,并通过向上级单位争取,村里的主干道路及各自然片的道路都已基本拓宽硬化,但是山村道路曲折蜿蜒,村民夜晚出行困难,存在安全隐患较大。 为了改变 xx 村没有路灯的现状,进一步丰富群众的“夜生活”。xx 多次向县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先后得到 3 批次太阳能路灯共 180 盏。目前,已有 2 批次的路灯顺利安装完成。 每当夜晚,一盏盏路灯在各村小组的道路上亮起,灯光微暖,静谧美好,整个村落散发出迷人的气息,充满了无限生机,三三两两出门散步的村民,信步穿行其间,喜悦无比。 “村里装上路灯后,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再也不忘初心夜晚出门容易摔倒了,真是太感谢党委政府了!”xx 村村民黄藤坤高兴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与喜悦。 “路灯照亮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也照亮了群众心!”老党员蒙仕新高兴地说。 “村里的篮球场安装了灯光后,我们可以在吃完晚饭后跳广场舞啦!”村民唐阿姨说完后走开,又加入跳舞的队伍了。 “亮化工程的实施,不仅照亮了村组道路,美化了乡村风景,更温暖了群众的心,点亮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xx 村党总支部书记唐源对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对今后开展乡村振兴等工作更加坚定了信心。 打好“阻击战” 一场突然到来的疫情,冲走了新年团聚的喜悦。xx 于 2022年2月2日就提前到岗上班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召开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会议,进村入户逐户逐人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并重点做好 2 户有家庭成员从湖北回来的密切接触人员的宣传,劝导他们做好自我隔离防控工作。 xx 镇的车塘村、永隆村、汶塘村和苍梧县岭脚镇丰田村的群众出入 xx 县城采购物资,都要经过 xx 村,人员流动多,疫情防控难度大。根据上级部署,做好全村封闭式管理,严防死守进出卡口,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出入,不让疫情在 xx村出现。2 月 6 日至 2 月 20 日期间,在进入 xx 村的 2 个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入村排查点,xx 以身作则,放弃节假日休息、不分日夜地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到疫情防控检查卡点值守。在 xx 的带领下,有 12 名普通党员纷纷自发加入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来,到各个防控检查点义务值守。在疫情防控中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共同抗“疫”。在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出动流动宣传车 30 多车次,悬挂宣传标语 20 多条,发放宣传单 850 多份,张贴公告 30 多张,设置村口排查点 2 个,排查人口 2000 多人。在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做到红事停办,白事从简,群众自觉取消各种宴会、聚会等聚集行为 20 多场次。 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目前,xx 村未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随着疫情防控级别的调整,xx 正组织群众抓住春雨时节,全面投入到复工复产阶段。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许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 xx 经常挂在嘴边的一首诗。在担任第一书记的岗位上,他坚信自己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 一方”,而 xx 村的脱贫摘帽,村民对他付出的肯定,只是开始,没有终点。 【篇四】 “老乡,这几天种植茶叶还忙得过来么,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吗?”xx 各族自治县 xx 乡 xx 村第一书记 xx 用苗话向群众询问道。正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当前是种茶的最佳时节,也是春耕最忙碌的时候。xx 一边在村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一边为群众谋划今年的发展路子,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忙得不可开交。 xx 所驻的 xx 村是 xx 各族自治县深度贫困村、重点难点村,也是目前全县的 7 个未脱贫村之一,属于苗族群众聚居村,距离县城 50 公里,辖 7 个村民小组,共 526 户 2062 人,建档立卡户 380 户 1550 人,xx 年贫困发生率高达 51.67%。从前村民“等、靠、要、比、怨”的思想严重,经济落后,人送绰号“山穷水尽处”。xx 年 3 月底,xx 从县财政局派驻到 xx 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xx 的爱人即将临盆,但他心系群众,心系扶贫工作,“抛家弃子”义无反顾奔赴脱贫攻坚最前线。两年来,xx 勤勤恳恳、扎实苦干、倾情帮扶,把村里情况吃透,把底子摸清,把优势找准,把项目落实,用自己的真情和汗水,带领 xx 村群众一起与贫困做斗争,外改村容村貌,内添发展动力,经过 2 年的帮扶,xx 村贫困发生率从 xx 年的 8.62%降至 0.97%。 勤为民,做群众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在担任第一书记之前 xx 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但会讲苗话成了他进入苗乡工作的一大优势。他坚持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不断的熟悉村情、屯情、户情,任职不到两个月就对xx 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的掌握。在村里,他几乎每天坚持走访入户,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很快“杨书记”的名声就在村里传开,他也逐渐成为了群众眼中的“贴心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xx 年,贫困户阳莹龙在外务工时因病于广东省惠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花掉医疗费用 1.7 万元,回来报账时因材料不全没能报销成功,想着来回奔波耗时耗资,又怕耽误工时准备放弃报账,但这对于一个家里有两位残障人员,又无什么经济来源的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高昂的费用支出。当 xx 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到人寿保险公司、农合管理办、大病保险报销办公室询问政策,并立即上网搜查找到了贫困户阳莹龙在惠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联系方式,让医院的工作人员帮助收齐报账的材料。经过电话对接和材料传输,终于为阳莹龙收集到报账的所有材料并成功报销 90%。“杨书记,多亏了你的帮助,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你真是关心我们老百姓的好书记!”阳莹龙激动地说道。 在一次入户的过程中,xx 了解到一名叫阳桂利的贫困儿童上小学了还没上户口,阳桂利的父亲因为文化水平低不知 道办理手续等原因只好无奈地向第一书记求助。xx 立即到有关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在了解办理程序后,二话不说带上照相机到村里为阳桂莉和其父亲照相,并联系了做亲子鉴定的技术人员上门为其抽血做 DNA 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又带着贫困户的户口薄到 xx 派出所为阳桂利上户口。 xx 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工每当有群众来反映情况,都会耐心的解答,并亲自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去核实情况,他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善作为,做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贫困户要脱贫,村里也要有发展。xx 在全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实际问题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全村的发展和脱贫,思考如何解决产业薄弱难题。依托 xx 各族自治县“两茶一果”政策和 xx 乡“特色农业立乡,民族文化兴乡,生态旅游富乡”的发展目标,抓准时机,请来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村里的资源进行考察,选定产业发展 xx,专家表示 xx 村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田地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特别适合油茶和茶叶的生长。于是他带着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到 xx 布央茶园、湖南、xx 等地考察学习,多次召集群众召开商讨会议,做群众思想工作,共同谋划产业 发展之路。 xx 年,xx 发动群众开发了锣鼓田油茶示范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规划面积 400 余亩,主要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待出产后可按照茶油或茶籽的价格给予分红,现已完成 250 亩的油茶种植,计划在 2022 年 11 月份前再种植 150 余亩,受益农户 83 户,其中贫困户 55 户。同时发动群众种植茶叶 200 余亩,受益农户 39 户,贫困户 32 户,描绘出 xx 村“油茶+茶叶”种植的产业发展“蓝图”。 在全村油茶和茶叶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其他群众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村民种植罗汉果、钩藤、辣椒,养殖凤鸡、麻鸭、高山黄牛等,找出适合自己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的致富路。截止目前,全村共脱贫 293 户 1192 人,还剩 9 户 1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51.67%降至 0.97%。 xx 还把农户安全饮水、道路出行等基础设施建设难题抓在手上,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两年来共争取项目资金200 多万元,申请水泥 500 吨给群众做房前屋后硬化,补齐了基础设施等方面一块又一块的短板,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转变。曾经的山路变成了一条条水泥大道;曾经无处安放的白色垃圾有了自己的“家”;曾经“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有了太阳能路灯的点缀更加焕发出乡村生机。目前,xx 村全部实现了村组通公路,方便群众出行,许多村民世世代代肩挑背扛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勇担当,做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人”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来势汹汹,xx 迅速到岗,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按照上级要求和工作部署,及时做好 xx村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他发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到组、户开展疫情防控检查,并组建“党员先锋队”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和重点人群排查及监测工作。正值春节期间,村民聚会、走亲戚在所难免,xx 便通过电话、微信、入户等多种方式做群众思想工作,号召群众提高警惕,自觉在家隔离,不走亲访友,并劝阻两台白事简办。 xx 按照农村疫情防控“十严格”要求联合邻村里市村共同做好卡点的值守工作,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入村。村民熊林恩和其孩子从江西返乡,xx 做好熊林恩的思想工作,让其主动居家隔离 14 天,村医每天上门测量体温 3 次,同时做到对咳嗽、发烧等现象的相关人员情况随时掌握、出现情况随时应付。xx 还号召全村党员、组长、代表、护林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宣传员,利用移动音响到各组宣传,通过转发微信群、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加大宣传,做好群众工作,到各商店做好疫情防控宣传知识,要求不得有人员集聚、不得提供打牌场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2022 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和大家战斗到最后。”面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以及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 xx 无所畏惧,2022 年继续担任 xx 村第一书记,因为他心里怀有一个执着的梦想,就是让 xx 村脱贫摘帽,旧貌换新颜,群众笑开颜! 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事迹三篇 【篇一】 我属猴,今年 15 岁,开学该读高中二年级了。我爸爸属马,已经过完 53 岁生日。我是在爸爸 38 岁那年出生的,和同学们的父亲相比,我的爸爸面相有点老。 不过,我爸爸是个老顽童,是我的好朋友,不仅对我关心的无微不至,但总是很随和,没有一点威严的样子。我的妈妈是*支局的支局长,平时工作特别忙,一年到头很少能回家。我的生活和学习都是爸爸照顾,他陪伴我度过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年 11 月的一天,爸爸告诉我他要到乡下驻村扶贫,我颇感意外,“怎么搞的?你都五十多岁了!我妈在乡下,谁照顾我呢?我的学习谁辅导呢?还有.”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爸爸很轻松地说:“你已经 13 岁了,是小青年了,自己做饭没有问题!我们小区很安全,离学校很近,骑车 15 分钟就能到校;学习上有问题要敢于问老师,多和同学探讨”。对我的疑问,爸爸显然早有准备。就这样,我在 13岁那年,初中三年级下半期,结束了少年时代,开始了小青年的“独立生活”。 长期在爸爸的照顾下生活和学习,我并没有感觉到爸爸为我做了什么。但是爸爸离开家之后,我才感觉到爸爸多么重要!我不是住校生,走读生又不能在学校食堂吃饭,一天三顿饭,我只能中午做一顿,早晚就用微波炉加热中午的剩饭。做饭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竟然这么难,我很少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晚自习回到家,家里空空荡荡,没有爸妈在,家只是一个住处,少了亲切和温暖。 好在爸爸每天晚上会准时打电话回来,询问我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在电话中指导我做饭,帮我筹划第二天的伙食。不仅他每天要打电话,他还要求妈妈和在西安读大学的姐姐也要经常跟我打电话。所以,爸爸驻村以后,我和家人说话的机会似乎更多了。 周六周日,爸爸如果能休息,回到家里,就会带着我逛超市,由着我尽兴购买酸奶、巧克力、水果,毫不吝啬。我知道,他心中有愧疚,他要用慷慨购物来补偿。一段时间之后,一切步入正规,我也真的适应独立生活了。 爸爸做任何事都非常投入,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高尔基的那段名言,爸爸常挂在嘴边,以至于我也耳熟能详:“人 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这的确是他的信条,任何艰苦的工作,他都能干得忘我投入、乐在其中。当单位领导跟他谈话,决定委派他去驻村后,爸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把它作为自己实现社会价值的机会。他说:“建党 98 年以来,经历了很多时期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心任务,不同的时代主题。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当下最伟大、最光荣的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投身到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中,置身脱贫攻坚一线,实在是莫大的荣幸!一定要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要通过扎实努力工作,让人生出彩”。 爸爸驻村,真是以村为家。初到*村部,村部院落荒芜,杂草丛生,门窗破败,墙壁斑驳陆离。村部周边环境恶劣,一个 10 平方米的大粪坑和村部办公室仅仅一墙之隔,蚊蝇飞舞,粪坑散发的恶臭令人窒息。在这样的环境下,爸爸还是住下了,而且住的是离粪坑最近的那一间办公室。站在门口,距离粪坑直线距离不超过 10 米。一个月后,爸爸就出现了大面积皮肤过敏,他认为是水土不服,涂一涂药膏了事,硬挺着开展工作。几经拖延,出现化脓性感染,医生警告:“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不得已才转院到武汉同济医院。 不能适应环境,就得改造环境。在同济医院住院一个星期,病情得到了控制,皮肤溃疡面逐渐消失,不等彻底治愈,爸爸即要求出院回到工作岗位。回村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村干部研究改善办公环境,和村民协商迁移紧邻村部的大粪坑。爸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诚恳的沟通,村民终于同意掩埋了这个要命的大粪坑,村部环境因为这个大粪坑被填埋,得到大幅度改善。 这之后的一年多里,爸爸像燕子衔泥筑巢一般,不断完善他在村部的这个新家。家里的洗衣机、热水器、冰箱等等,渐渐地都搬到了*村部。的确,爸爸已经把村部当成了自己的家。 转眼一年过去了,我也由初中生变成了高中生。周六、周日,爸爸已经不再是回到平桥陪伴我,而是把我接到*镇*村部。不过,现在的*村部已经办公设施齐全、生活设施齐全,干净、整洁,赏心悦目,非常宜居。每个周六、周日,只要学校放假,我非常愿意到*村部,陪同爸爸驻村。 在*,爸爸有宽敞明亮的厨房,可以自己做饭。不过,我们更乐意每天到政府食堂吃饭。从村部到政府食堂 1.5 公里,我和爸爸总是骑车前往,偶尔时间宽裕时还会步行。沿途不时遇到村民,都热情和爸爸打招呼,爸爸和他们相处非常熟悉、融洽。我能感受到爸爸已经扎根*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个*村民。 爸爸做事身体力行,不爱指使别人,长期保持着“做事尽可能花最少的钱,甚至不花钱”的节约习惯。在*驻村,爸爸把这种习惯发挥到了极致。这个暑假,爸爸照例把我接到了*村部,生活被照顾得很好,每一天都没有虚度。每天早上 5:30,爸爸准时把我叫醒,我读书,爸爸开始劳动。他可以找到很多需要干的活,比如近两天他看到院子有两块地坪需要修补,就着手修补地坪。偌大一个院子,还有文化广场,从地面到墙壁,只要看到哪儿不顺眼,他就要修缮。他不会去找民工,而是自己去买水泥、沙子、石子,自己动手修补,一个人搞得热火朝天,搞得汗流浃背;一个早上没有干完,两个早上,久久为功,乐此不疲。 “勿以善小而不为”,爸爸经常这样教育我,“要勇于干小事、甘心干平凡的劳动,人人都有一个这样平实的心态,一生才能行稳致远”。 他一直用这种态度要求自己,也用这种方式影响身边的人,引导村干部。在爸爸的带动下,村干部放下了干部的架子,亲自带领贫困户打扫庭院卫生,村干部亲自动手为贫困户修房等等,劳动光荣,已经成为主流价值观念;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扶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相信,以爸爸的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他定能和其他的同志们一道,完成*村的脱贫攻坚任务,实现*村的振兴。 【篇二】 作为驻*县*乡*村的第一书记,*县检察院技术科青年干警*,用勤劳的手、智慧的脑、忠诚的心,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01 *,生于 1990 年 9 月,*北岗人,*年 6 月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年 3 月到*县检察院工作。 *年 2 月,作为扶贫队员,他进驻*乡*村。 *年 12 月,*县检察院干警、驻*乡*村第一书记洪波因公负伤,*受命于危难之中,担任第一书记。 这个在村民眼中看起来既有“派头”又是“大官”的第一书记,却与汗水、责任、担当、发展等词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他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村位于*乡西南部丘陵地带,与*南山五社接壤,远处的九华山隐约可见。全村共 17 个村民组,共有农户 706户,总人口 2895 人,是*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00 户,849 人,经过近三年来开展的扶贫工作,现有贫困人口 27 户,69 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与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脚下沾满了泥土,心中沉淀的是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