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模版1.docx
调研报告模版1 3 2022 年安徽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中国梦·就业梦 关于合肥市大学生就业培训现状调研报告 安徽大学“青年梦想”暑期实践调研团队 施周芳纯、夏楚青、苏志静、丁蕊、伍文杰、郑梦娟 指导老师: : 丁敏 二零一三年八月十日 目录 摘要. - 2 - 关键词. - 2 - 指导教师. - 2 - 团队成员. - 2 - 正文. - 2 - 一、调研背景. - 2 - 二、调研目的. - 2 - 三、调研时间. - 3 - 四、调研对象. - 3 - (一)合肥市大学城. - 3 - (二)合肥市人力资源市场. - 3 - (三)合肥联通公司. - 3 -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平台就业负责人. - 3 - 五、调研地介绍. - 3 - (一)合肥市大学城. - 3 - (二)合肥市人才市场. - 4 - (三)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合肥市分公司. - 4 - 六、调研方法. - 4 - (一)实地考察法. - 4 - (二)民调法. - 4 - (三)访谈法. - 5 - (四)问卷法. - 5 - 七、调研成果. - 5 - (一)现状分析. - 5 - 1、政府方面. - 5 - 2、社会方面. - 6 - 3、学校方面. - 7 - (二) 我们的建议. - 7 - 1、政府方面. - 7 - 2、社会方面. - 8 - 3、学校方面. - 10 - 八、调研总结. - 12 - (一)团队总结. - 12 - (二)实践日志. - 14 - (三)个人总结. - 15 - 九、实践掠影. - 23 - 关于合肥市大学生就业培训现状的调 研 摘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在大学生自身做出调整与努力外,就业指导与就业培训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此次调研,我们深入公司,走进相关行政部门,调研合肥市大学生就业现状培训现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建议,就业梦,我们一同起航! 关键词:合肥 大学生 就业培训 指导教师:丁敏老师 团队成员:施周芳纯、夏楚青、丁蕊、苏志静、郑梦娟、伍文杰 正文 一、调研背景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工作的开展, 2022 年应届毕业生有近 700 万人,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待就业毕业生超过 1000 万。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把解决就业问题当成一个首要任务来抓,北京、天津、上海等 23 个省(区、市)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至 2009 年底没有就业的毕业生累积达到 2400万人,毕业新人的失业率占失业人数的 50%,这部分人群大多无行业技术、无行业经验、更无职业规划。如今,大学生就业情况已成为一种社会压力,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觉得就业形势很困难或较困难的高达 90%。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在大学生自身做出调整与努力外,就业指导与就业培训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 高校的改革是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此外,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等措施使就业培训与指导的重要性更加明确。 二、调研目的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有专家指出,“加重就业砝码,掌握实践技能”是最实际的大学生就业保障,而就业培训就是加强就业的能力的一种高效方法。除了目前各种专业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职涯规划、求职面试以及职前培训,国内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培训,更好的让大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社会最迫切的需求进行结合。本文以合肥市为例旨在调研现今大学生所受到的就业培训情况,并为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体系而提供前期的实地调研数据。 三、调研时间 2022 年 7 月 8 日至 7 月 10 日 四、调研对象 (一)合肥市大学城 以安徽大学及合肥工业大学为主要调研对象发放问卷,调研在校大学生对于就业培训相关信息的认知与参与意愿度。并与安徽大学企业招聘会负责人座谈,了解企业用人单位用人标准及对于就业指导培训的重视程度。 (二)合肥市人力资源市场 访谈办公室主任,调研合肥市人才规模及就业现状,探究失业原因与就业培训的覆盖面和质量提升空间。 (三)合肥联通公司 通过与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访谈了解公司在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及人才发展规划。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平台就业负责人 访谈中心网络平台负责人,调研先阶段就业指导与培训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效果及服务反馈。 五、调研地介绍 (一)合肥市大学城 位于合肥经济开发区以内,是金寨路以南,翡翠湖为中心扩散的大面积地区。因翡翠湖边围绕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校区等著名高校,故统称合肥大学城。本次调研我们选择安徽大学及合肥工业大学为调研地点进行实践。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属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立安徽大学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始创于1928年。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鲜明,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已成为安徽省和区域创新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同时也是111计划”成员,。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合肥市人力资源市场 (二)合肥市人才市场 位于合肥市阜南路19号合肥人才大厦。市场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内设2个招聘大厅、130个招聘展位。其中,2个招聘大厅各配有1个先进的双基色 LED多媒体电子大屏,供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和单位宣传,每个招聘展位都配有电源插口,便于招聘单位随时使用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为了用人单位和人事代理人员办事便捷,合肥市人才服务中心三楼的办公区,配有现代化的设备,对人事代理、大中专毕业生报到等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另外,中心还投资数十万元自主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所有电脑均并入局域网,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合肥市人才市场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人才为本、优化配置、全面代理、竭诚服务"为宗旨,注重社会效益、突出服务功能,致力于为用人单位和广大人才创造宽松便捷的交流环境、提供高效优质的人才服务,服务领域持续拓展、服务层次不断提高、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现已成为集人才交流、人才猎头、人才测评、信息服务、人才开发、人事代理、就业指导、合同鉴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交流与服务机构,并与合肥市各县区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市场一起,构成以合肥市人才市场为主导的人才服务体系。 (三)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合肥市分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合肥市分公司作为中国联通设在合肥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合肥地区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公司拥有员工近596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的90%。公司组织架构完善,共设置5个市场前台部门、3个后台支撑部门和4个职能管理部门。移动网络公司设置4个部门,县分公司设4个中心,区营销中心设3个中心,主要承担合肥市、县联通电信网发展规划、工程建设、业务经营、客户服务、网络运维等工作。 合肥联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紧紧依靠广大员工,以“竞争、激情、创新、诚信”的企业文化为内在凝 聚 力 , 积 极 发 展 各 项 电 信 基 本 业 务 和 增 值 业 务 , 包 括 : GSM 130/131/132/155/156移动电话、 3G 业务、193长途电话、17911/17910 IP 电话、165宽带业务、数据租线等通信类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快更优质的服务,向社会提供了2千多个就业岗位,服务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六、调研方法 (一)实地考察法 到实践地与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感观印象。 (二)民调法 分层次召开有学生代表、专家学者、在职干部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对就业培训与指导的意见建议。 (三)访谈法 采用小型访谈会、上门个别访谈、电话访谈、QQ 群访谈等多种方法,获取访谈资料。 (四)问卷法 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征集等形式,征集不同群体群众对影响和制约就业培训与指导的主要问题,经过梳理汇总后形成调研分析报告。 七、调研成果 (一)现状分析 1、政府方面 从我国政府就业培训管理现状来看,就业培训制度在劳动力素质提高、促进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培训管理与运行、培训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多种矛盾与问题仍将长期存在,而且目前大部分政府开办的就业培训更倾向于对农民工等较低素质劳动力,在大学生就业培训方面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1)就业培训对劳动就业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近年来发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就业培训政策,其根本出发点是帮助就业者获得实用、实惠的职业培训,直接、有力地促进就业。培训政策及执行的正效应对就业培训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就业培训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对于现行就业培训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发现、勇于承认、不断校正,但是由于资源紧缺、制度滞后等原因,就业者日益增强的培训需求与社会培训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尤其在大学生就业培训方面,随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扩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需求与供给将严重不足。 (3)就业培训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 现行就业培训政策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就业培训政策与制定政策的预期作用、与社会发展对就业培训的迫切需求仍然相距甚远。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一政府培训主管部门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治理“角色错位”顽疾不利,缺少坚决的态度与有力措施,培训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严重存在。二是忽视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缺乏对社会培训资源严重不足的充分认识和有效的应对策略,忽略将发现、组织、提升、激励现有培训资源作为培训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势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是培训目标重农村发展需要,轻企业发展需要。培训内容片面强调职业技能轻企业文化,培训环节重讲授轻实训。四是资源配置弱化了培训主体作用。选择培训资源时重输出地轻输人地,配置资源手段重政府部门直接实施轻市场作用,实训基地重视专门的培训机构排斥利用企业车间,培训管理重社会培训机构轻企业培训机构。 五是培训管理专业化程度低、培训效益差。这些问题的累积导致了一方面优质培资源奇缺,另一方面现有优质培训资源闲置;一方面优质就业培训享受不到培训补贴,另一方面劣质培训、假冒培训骗取培训补贴的现象屡禁不止。 2、社会方面 (1)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较快但存在问题 现如今各地的民办就业培训学校立足市场,灵活办学,随政策环境的变化快速发展,随就业市场的需要做强做大,民办就业培训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民办就业培训机构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势必影响就业教育培训健康有序的发展。当前,合肥市民办就业培训机构普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办就业培训力量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缺乏有力的约束体系和促进机制。二是民办就业培训机构的“硬件”、“软件”落后。民办就业培训机构校舍基本上都是租的,培训内容单一。民办就业培训机构还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2)企业培训的优势明显但缺乏引导机制 传统就业培训中,政府机构是主力,主要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办或委托的培训中心等承担就业培训任务。近年来,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及二者的合作培训已成为就业培训的主体。企业与社会培训学校合作的培训将培训与录用紧密结合,对于培训活动可以便捷地参加、培训内容更适应岗位需要、培训形式灵活、教学效果好、实训条件更实用、讲授与实训结合紧密、培训与录用结合紧密等。在问卷中可以发现选择企业培训的比例显著高于政府培训,选择企业与社会培训学校合作的培训也显著高于政府培训。但在企业访谈中发现,签约实习基地企业有用人需求,但均对受训毕业生见习结束后的去向问题有所担心。只有少部分学生在就业实习实训过程中实现了就业。对签约实习基地、实习学生激励与引导机制的缺失,使企业和学生对前景不明,导致许多的实习基地停留在用人需求旺盛,实习规模却很小的矛盾 状态。 (3)大学生自我就业培训意识相对薄弱 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同时,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在大学生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对就业培训的忽视 仍较为严重。大学生自我培训意识薄弱,较少从网络、从图书馆借书或者去买书自己学习。 3、学校方面 目前,高校就业培训力正在成为关注的焦点,高校就业培训力就是高等院校通过对大学生的培训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知识和就业技能能够显著提高,从而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的能力。就业培训力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系统。包括先进的就业培训意识、完善的组织机构、长效的培训机制。显然就业培训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培训还处在初始阶段,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力普遍较低。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滞后 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培训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高校的任务就是给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现在的就业采取的是市场化原则,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因此就业问题是大学生个人问题与学校的关系不大。 (2)缺少专职的职业培训队伍 许多大学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人员配备很少,并且不具备职业培训的知识和能力。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为毕业生所提供的多为就业信息,但对大学生整体就业能力的打造一直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提供。不能给大学生进行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仅仅停留在为学生进行档案管理、办理有关就业手续等方面。 (3)就业培训中的短期效应 普遍的情况是只有对毕业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就业培训和指导,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没有得到就业指导的机会。低年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趋向不能够很好理解,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不能根据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有选择的培养自己的能力、拓宽知识面。这样就使得许多同学感到茫然,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针对性。许多同学直到毕业时才知道大学几年所学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但是这时要想根据僻要进行学习调整已经不可能。 (4)培训内容滞后 目前的就业培训许多只是要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要,先就业再择业。而对于如何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如何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何更好地实现从一个大学生向合格的员工的转变等方面的内容则涉及地很少。显然这只是治标之策非治本之策。结果是一方面大学生找工作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优秀急需的人才即使招聘到的大学生流失率也非常高。 (二)我们的建议 1、政府方面 (1)提高培训管理者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就业培训评价机制 就业培训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一方面要求管理者 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培训理论与技巧,善于将上级部门政策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工作达到专业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就业培训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就业培训补贴的投入与监管,培训资源的识别、遴选、利用、提升、评价、奖惩,培训效果的识别、评价、奖惩。协调与就业培训密切相关各方的利益等 方面的原则与方法。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将有利于提高培训管理水平促进就业培训事业的科学发展。 (2)改变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作风与职能 转变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作风与工作职能是就业培训管理改革的核心。实现政府职能根本转变,必须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培训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培训管理中 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培训产品,应坚决果断地停止政府直接管理培训部门或变相从事就业培训。 (3)优化资源配置,全面转变就业培训模式 首先,就业培训目标由偏重农民致富、农村发展需要,忽略城市、用人单位发展需要,转变为兼顾农民、农村、城市、企业发展需要,优先满足用人单位发展需求。其次,就业培训内容由片面强调职业技能转变为职业技能与企业文化并重,将新员工的价值观统一于企业的核心理念,实现员工思想与企业价值观的统一。第三,就业培训环节由重讲授轻实训转变为讲授与实训并重。实训学时比例要高于讲授学时,实训地点要充分利用企业车间,企业工作情境下的实训基地更具实用性。第四,就业培训地点由输出地培训转变为输入地培训。有利于实现将有限的培训补贴与优质培训资源相结合;培训资源的配置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实施培训、掌控培训资源转变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训管理由重视社会培训机构轻企业培训机构转变为两者并重。两者的培训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就业率,可利用培训补贴政策激励优质培训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及二者的联合体承担就业培训主体责任,将为就业培训模式的转变提供现实可能性。转变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此外,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主动帮助、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就业见习基地,并将接受培训的应届毕业生享受培训补贴的时间提前到毕业 前。 2、社会方面 (1)发展地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经济运行循环体系,随着中国高品位开发大西北浩大工程的启动,特别是经过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酝酿和积累,我国整个国民生产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升级换代的序幕已悄然拉开。毫不夸张地说, 中国社会结构的大调整、大重组、大升级的新时期就要到来了。面对国际认可的高水平和高标准,大量培养、吸纳高层次人才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轨迹、调整升级的主旋律。在这样一个需要高层次人才、呼唤高层次人才的时代,从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们完全可以有信心地说,今天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只是这种社会转变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或繁荣前的调整,只是大学生供不应求前的一个小插曲。 (2)培养和树立现代流动职业观念 在长期计划分配体制影响下,人们形成了保守脆弱的一次性就业和职业终身制观念。实际上,这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且不说在市场体制条件下,社会生产体系需要一定规模的劳动后备军作为自身弹性发展的基础,而且失业可以激发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是经济结构转换时期必需的能量源泉。更重要的是,暂时失业、无业是重新选择的良机,个人自主择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只有能够较自由地转换职业,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人的全面发展观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暂时找不到工作比勉强就业要有意义得多,从自主择业的角度说甚至是幸事。为此,我们不仅要教育大学生,而且也包括家长及广大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待业、失业、再就业这一客观存在,要尽快、彻底地改变人们一次到位、端牢“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广泛宣传多次就业、自主择业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提高承受、化解和转换就业压力的能力,把暂时失业变成自主、充分和全面发展的条件、机会和动力。 (3)创造更多的高层次就业需求 事实上,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来看,当前毕业的大学生不是多了,关键是生产结构层次太落后,容纳不下实际上有限的大学生。因此,我们首先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精减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其次,要努力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压缩和淘汰陈旧落后的生产设施系统,提高生产过程的机器化、电子化、自控化水平,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手工作坊式的粗放型生产为高智力的集约型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领域,生产、管理、服务现代化高科技化的潜力很大,高层次人才就业空间极为宽广。事实上,只有农业生产及农村社会实现现代化,中国社会才谈得上真正的进步。 (4)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专业等结构 首先,要改变过时的人才观。这里要着重明确三点:一是人才和高学历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二是只要保证名副其实的教育质量,各个层次都可以培养出相应的人才;三是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分类分层日益明确,社会的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任何一个岗位的合格工作者都是人才。人才不仅包括高层人才,也包括基层、中层人才。要改变为争取作“人才”而极端追求高学历的观念。其次,要改变高等教育只重现实所急、眼前就业所需,忽视长远发展要求的观念。将教育、社会、个人的长远发展与眼前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树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再 次,要改变重量不重质的效益观,克服无视教育质量,盲目追求高等教育规模的观念和做法。诚然规模效益很重要,但如果质量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整体效益就难于真正实现,就会导致高等教育的“贬值”,最终失去效益。最后,要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对高等教育的门类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要加强人才市场需求的预测工作,果断地压缩甚至关闭那些由于生产升级而没有市场的专业,及时增开朝阳产业所急需和未来需要的新专业,保证高等教育真正生产出合格的适销对路“产品”。而一些基础理论型专业也不能放松,必须保证一部分基础理论研究人员的培养。 (5)规范人才劳务市场,健全就业机制 我国的传统用人机制是非市场性的,在向市场机制转轨过程中,人才劳动力市场还很不规范,关系就业、暗箱操作、隐形市场现象还很严重。只有彻底消除这些现象,建立健全人才市场机制,才能有效消除高层次人才供求错位、通道不畅,甚至被扭曲的现象,实现供求均衡。为此,要下大力量建立规范稳定的人才劳务市场。人事部门要彻底转变观念、机制和运作方式,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供需见面、调配、实现的规范场所,担负起及时进行人才供需信息的收集、发布和交流的职能,提高信息的实效性和可靠性,强化就业质量和巩固率。要彻底改变人才部门单位所有制的封闭局面,使人员录用、流动和岗位转换真正按规范的市场机制运作,实现人才流动常规化、高效化。 (6)建立健全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和完备高效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法律保障体系 其一,国家要制定法律,明确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与义务,规范其确定、选择、录用高层次人才的行为。其二,政府要通过市场形式、政策和宣传教育,对用人单位提出长远的人才要求。其三,建立公开有形的人才劳务市场,明确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的人才预测、交流及人才市场组织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制定有关规范人才劳务市场的法律。其四,明确高校保障毕业生正常就业的权利和义务,规范高校产品出口及其社会实现的责任行为,强化对高校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的刚性约束。其五,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基金,建立与维持人才“蓄水池”,一定规模对应相当的资金储备,充分保障个人就业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弹性协调状态。 3、学校方面 (1)要有超前而先进的培训意识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要使得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为社会实用的人才,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就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培训。培训是使得大学生顺利走入社会能够胜任工作的必须步骤,也是高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尽管社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然而对大学生提供职业培训仍然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在领导者的心目中应该将大学生就业培训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关系到学校未来能否健康发展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 (2)要有科学实用培训内容 大学生就业培训的内容应该紧密结合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进行。调查表明未来市场需要人才具有综合性素质。关键在于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体说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专业面。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应变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不用多介绍就会给用人单位形成良好印象,使第一印象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找到理想的单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学校就应当根据每个大学生的实 际情况指导他们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要求他们朝着设定的目标努力。而不能等到毕业的那一天才临渴掘井。高等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们创造锻炼的机会。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制定的目标,利用假节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为企业提出技术改造及其他方面的设想,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3)要有组织完善的职业培训机构 高等学校应该根据上级的统一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配备一支专业与兼职齐备、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就业培训队伍。专职人员应该按照一定的百分比配齐。就兼职人员而言,应该是每一位教职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如多采用案例讨论、课堂模拟、参观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4)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 应该在大学生入学前编制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时一并编制职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涉及到培训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尤其是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锻炼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一年级可以侧重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指导,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以及怎样将巨大的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素质测评系统的应用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使得大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及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二年级可以侧重大学生就业观念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以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该具有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