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1节课时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北师大版必修3.doc
-
资源ID:61032994
资源大小:225.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1节课时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北师大版必修3.doc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1节课时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北师大版必修31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传播的消息、情报B许多指令、数据C很多信号等D人的想法解析:选D。信息是在生态系统传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号,人的想法并不能表现出来进行传递。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形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心猿意马是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老马识途靠气味识别,为化学信息。3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A种群和种群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 D以上三项都有解析:选D。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既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传递,也可以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既可以是同种生物间的传递,也可以为不同种生物间的传递。4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猫、狗等动物的生活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中既有物理信息,又有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下列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物代谢产生的抗生素B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舞蹈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C花朵鲜艳的色彩D松鼠数量的消长依从于云杉种子的丰歉情况解析:选C。物理信息是指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光、颜色、电、磁、声音、热等。花朵鲜艳的色彩属于物理信息。5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数量的变化是_。解析:(1)植物产生的信息素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包括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通过感知蛛网的震动来实现的,属于物理信息。(3)物质X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所以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物质X也能驱赶乙昆虫,所以乙昆虫数量减少。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数量减少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2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狗认路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解析:选B。狗认路是通过尿液中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的。2深秋时节,野兔肥胖的身体对天上的鹰而言属于()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答案:D3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磁力等;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4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选项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警犬嗅寻毒品 B蜜蜂跳舞C蝙蝠捕食 D花香引蝶解析:选C。“警犬嗅寻毒品”,“花香引蝶”与化学信息传递相关;“蜜蜂跳舞”属于生物的行为特征,是行为信息;“蝙蝠捕食”是由蝙蝠发出超声波,然后通过回声定位来获得食物的过程,声音属物理信息,因此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5研究表明,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这种“气味”在生态学上称为()A物理信息 B营养信息C行为信息 D化学信息解析:选D。因为动物的气味是由挥发性较强的化学物质组成的,故其属于化学信息。6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其中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无机环境同种生物异种生物A BC D解析:选D。无机环境中的声、光、振动可向生物提供物理信息;同种个体之间的声、色、动作等可向同类传递物理信息;异种生物之间也可以通过声、色、动作等传递物理信息。故D符合题意。7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种现象不能说明()A动物能感受昼夜节律信息B光照时间长短对生物活动会造成一定影响C信息传递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选D。本实验说明蟑螂能够感受光信息,不能证明其他信息能否被感知,但能够说明动物能感受昼夜节律信息、光照可影响生物活动。8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壤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解析:选B。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磁力等;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题干中植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很明显属于化学信息。鸟发现天敌后,做出了很夸张的动作,强调的是特殊行为,所以属于行为信息。9(2012·重庆一中高二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信息不但可以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起将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联系为统一的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10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淘汰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解析:选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是生物不断地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没有信息的传递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从南向北,日照时间越来越长,对于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但这不是对行为信息的利用。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2(2011·高考海南卷)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解析:选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有些信息传递可使生态系统的被捕食者躲避猎捕,对捕食者来说是有害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高,个体的体型不一定越大,如昆虫的体型小于树木的;体型也不一定越小,如老虎的体型大于家兔的。13如图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流)模型,请看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在方式和方向上不同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特点是_。(2)由于生态系统所有层次、生物的各分类单元及其各部分都有特殊的联系,才使生态系统产生了_机制,从而使其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_与_之间以及_与_之间的关系,因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在全球范围内循环流动、反复利用,信息传递则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双向的交流过程。答案:(1)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2)自我调节(3)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生物14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外激素,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外激素的量不到0.0 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材料2:卡尔逊和林茨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物质,是向同种昆虫中的其他个体发出的可影响它们行为的化学信号,故称为信息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目前已人工合成了20多种性外激素,在防治害虫方面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国外应用“迷向法”对森林害虫舞毒蛾的防治是比较成功的。我国最近进行了“迷向法”防治棉红铃虫实验,处理区的监测诱捕器的诱蛾量上升99%以上,交配率和铃害均下降20%左右。(1)材料1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外激素属于_信息,而不是_信息,它不是由视觉引起的。(2)材料1体现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3)微量的性外激素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外激素具有_性和_性。(4)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解析:昆虫的性外激素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材料1中,由于玻璃瓶的阻挡,阻碍了性外激素的传播和接收,但并没有阻挡视线,结果雄蚕蛾没有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信息传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及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材料1中,性引诱剂有利于雌雄虫的正常交尾和繁衍。回答第(3)问要特别注意“微量”和“同种”这两个关键词。“迷向法”能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出生率,这将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从而降低对作物的危害。答案:(1)化学物理(2)信息的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3)高效专一(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出生15请回答下列问题:.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为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组别假设操作步骤预测结果结论1通过花的味道识别2通过花的颜色识别3通过花的外形识别(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2)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是怎样的?_。(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_。(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解析:.跳舞是蜜蜂的一种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于种间互助。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第2组是通过花的颜色识别进行实验的,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不要有味道,形状不能与花的形状相同。(3)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4)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答案:.(1)行为信息(2)种间互助和捕食调节种间关系.(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2)将白纸染成花儿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儿不同(3)“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蜜蜂的数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