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docx
-
资源ID:611038
资源大小:60.5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docx
第 1 页 共 19 页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长宁嘉定】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 ,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太祖临兖州 (2)举兵背太祖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 )A.将要 B.将军 C.带领 D.派遣(2)卒完三城( )A.终结 B.完好 C.修缮 D保全17.第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第 2 页 共 19 页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18.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 分)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19. 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反映了太祖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感激 B.自豪 C.庆幸 D.欣慰 20.第段“两拒刘岱”和第段“两劝杀备”都反映了程昱 和 的特点。(4 分)【答案】:15.(2 分) (1)到 (2)发动 16.(2 分) (1)C (2)D17.(2 分)C18.(6 分)答案示例:袁绍拥有上十万的军队,自认为所向无敌。如果发现我这里兵少,一定会轻视我军不来攻打。如果您为我增兵,袁绍经过这里就不能不攻打鄄城,攻打鄄城就一定能攻下,这样会白白损耗我们双方的力量。评分说明:“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 “今见昱兵少” 、 “必轻易不来攻” 、 “若益昱兵” 、 “过则不可不攻” 、 “攻之必克” 、 “徒两损其势”为 7 个点,1 点有错扣 1 分,扣到 0 分为止。19. (2 分)B20. (4 分)评分量表分值 空一答案示例 空二答案示例 分数解释2 分 (1)判断力强(2)能识人能坚持判断 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准确1 分 有远见卓识 不轻言放弃 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基本准确第 3 页 共 19 页0 分 胆识过人 (1)刚正不阿(2)一意孤行不能对人物特点做相关概括量表说明:两空不分次序先后,每空 2 分。【崇明县】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 ”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 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 太祖流涕者久之。(选自三国志 )【注释】中外:中表之亲,即表亲。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名府若能唱之( ) (2)贼数寇抄绝粮道(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总而用之( )A汇集 B总共 C带领 D总归(2)太祖多善之( )A善待 B领会 C友善 D赞成1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第 4 页 共 19 页A峻常居守以给军 蹈其背以出血 (苏武传 )B募百姓屯田于许下 且使遽告于郑 (秦晋殽之战 )C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负而前驱 (伶官传序 )D太祖流涕者久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18第段中杨原“为之奈何?”一句包含丰富的心理活动。下列各项不符合此时心理的一项是( ) (2 分)A忧虑 B质疑 C兴奋 D急切19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 分)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20依据文章相关事件,概括任峻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4 分)相关事件 任峻的主要品质说原伐董卓 (1) 归顺于太祖 (2) 典军器粮运 (3) 饥荒济亲友 (4) 【答案】:15.(1)同“倡”,倡导、发起 (2)截断16.(1)A(2)D17.A18. C 19. 在国内饥荒的时候,(任峻)收养抚恤朋友的遗孤,中表亲戚及贫穷的族人,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困的人,因为重信义而被称赞。(评分说明:1 个分句 1 分,省略 1 分。)20.(1)远见卓识(2)审时度势(3)足智多谋(4)善良仁厚【青浦区】苏武传(节选)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第 5 页 共 19 页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苏武传(节选)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 (2)天雨雪,武卧啮雪( )16.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 会论虞常( ) (1 分)A. 谈论 B.讨论 C.判决 D.研究(2) 副有罪,当相坐( ) (1 分)A.通“座” B.坐化 C.连坐 D.连带治罪1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欲因此时降武 B.明日复然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楺使之然也C.空以身膏草野 D.乃幽武,置大窖中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羝乳乃得归18.把第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 分)19.第段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卫律劝降苏武,采用的主要手段是 和 苏武拒降,回应行为是 和 (2 分)20.从“苏武拒降”并在几乎无法生存的环境中“顽强存活,杖节牧羊,卧起操持”的行为中反映出苏武 和 的形象特点。(4 分)【答案】:15.(2 分)答案(1) 斗(使相斗) (2) 雨(落下)16.(2 分) (1) C. (2) D17.(2 分) B18.(6 分)“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踩分点:女、畔、为、于蛮夷、何以、女为见)19.(2 分)威逼;利诱 / 不动;大骂20.(4 分)坚持民族气节/忠于国家民族;忠于(坚守)国家使命;坚守自己的职责第 6 页 共 19 页【松江区】吾竹房先生吾子行先生衍,太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先生疏旷,故高不仕之节。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吾出有间矣。 ”顾弹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求室委巷,教小学常数十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 九歌谱十二月乐谱辞。兼通声音律吕之学,工篆书。初,先生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君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父母至,客先生家。又伪楮币事觉,因言舍主人。先生固弗知,因逻捽辱生南出数百步。录事张君景亮识先生,叱逻曰:“是不知情,摄之何为?”即解纵遣归,先生不胜惭。明日,持玄条缁笠,诣仇山村先生别。值晨出,因留诗一章。诗有“西桥外断桥边”之句,其骨朽渊泥。西湖多宝院僧可权从先生学,闻先生之死,哭甚哀,乃葬先生遗文于后山,与其师骨塔相对。曰:“皆吾师。 ”仍乞铭于胡石塘先生,庶几先生有后世名。铭曰:“生弗渎,死弗辱,贞哉白。 ”余习篆画,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节选自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抚弄如意不辍( ) (2)工篆书( )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吾出有间矣( )A间隙 B差别 C一会儿 D空闲(2)先生不胜惭( )A美好 B超过 C战胜 D承担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A因家钱唐 因击沛公于座第 7 页 共 19 页B其所厌弃者或请谒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故高不仕之节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D为买酒家孤女为妾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19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B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C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D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20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 分)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21选文体现了吾竹房先生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括。 (4 分)【答案】:16.(2 分)(1)停止 (2) 擅长,善于17.(2 分) (1)C (2)D18.(3 分)D19.(3 分)A20.(4 分)我学写篆书,非常喜爱先生的字,得到一点书法作品,就好像获得了最宝贵的珍品,所以对我的书法十分有帮助。21. (4 分)疏旷清高、率性洒脱;博学多才、才学广博;义不受辱等。 (评分说明:3 点四分)【普陀区】刘章,字文孺,衢州龙游人。少警异,日诵数千言,通小戴礼 ,四冠乡举。事王邸四岁,尽忠诚,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受知孝宗自此始。秦桧当国,嗛不附己,风言者媒糵 其罪,出倅筠州。桧死,召为司封员外郎。正迁吏部,御史论章使胥长买绢,高宗愕然曰:“刘章必无是事。 ”御史执不已,罢提举崇道观,举朝嗟郁。孝宗受禅,念旧学,遂拜礼部侍郎。奏禁遏淫祀,仍于三朝史中删去道释 、符瑞志 ,大略以为非春秋法。第 8 页 共 19 页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颜端惧不测。上因夜对问章曰:“闻卿监中有笑朕者。 ”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 ”上意颇解。彦端获免,人称章长者。对选德殿,问章:“今年几而容貌未衰,颇尝学道否?”章拱对曰:“臣书生,无他长,惟菲俭自度。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 ”上嘉叹久之。亲洒宸翰 以赐,俾安职。淳熙元年,子之衡由御史、检法出守广德军,当陛辞,对便殿,问:“卿父学士安否?”抚劳再三,临退复谓曰:“卿归侍,为朕致此意。 ”旋遣閤门祗候苏曦至家宣问,拜端明殿学士,赐银绢四百匹。四年,上表告老,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曰靖文。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宋史 (有删节)【注】媒糵:构陷。宸翰:帝王的墨迹。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秦桧当国( ) (2)上嘉叹久之( )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风言者媒蘖其罪( ) A. 暗示 B. 讽刺 C. 普遍 D. 传闻 (2)章不知状( ) A. 情况 B. 描述 C. 面貌 D. 的样子18.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例句: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A.人以为难 B.亲洒宸翰以赐 C.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D.以周密自守1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20. 对第-段刘章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坚守气节 B. 笃信儒学 C. 宅心忠厚 D. 纯朴念旧 21. 第段细致描写孝宗和刘章儿子的见面场景,有何意图?(4 分)【答案】:16.(1)掌管 (2)赞许第 9 页 共 19 页17.(1)A (3)D18. D19.有人说彦端的坏话/诬陷彦端说:“陛下您专心研究如何大规模兴兵, (哪里知道)您对天下之事所有的图谋运转,只不过是供赵彦端笑一笑罢了。 ” (得分点:“或” “谮”/“大举”/“凡”/“但” “资” “尔” ;语言通顺 1 分)20. D21. 通过孝宗反复问候刘章的言行,展现其对刘章的尊重、顾遇,既侧面表现了对刘章一生人品节操的肯定,又益发衬托、突显下文中“未尝泄禁中一语” “以周密自守”的难能可贵。【宝山区】刘茂字子卫,太原晋阳人也。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于乡里。及长,能习礼经 ,教授常数百人。哀帝时,察孝廉,再迁五原属国候,遭母忧去官;服竟后为沮阳令。会王莽篡位,茂弃官,避世弘农山中教授。建武二年归,为郡门下掾。时,赤眉二十余万众攻郡县,杀长吏及府掾史。茂负太守孙福逾墙藏空穴中,得免。其暮,俱奔盂县。昼则逃隐,夜求粮食。积百余日,贼去,乃得归府。明年,诏书求天下义士。福言茂曰:“臣前为赤眉所攻,吏民坏死,奔走趣山。臣为贼所围,命如丝发,赖茂负臣逾城,出保盂县。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 ”诏书即征茂,拜议郎,迁宗正丞。后拜侍中,卒官。延平中,鲜卑数百余骑寇渔阳,太守张显率吏士追出塞,遥望虏营烟火,急趣之。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显蹙令进,授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身被十创,殁于陈。显拔刃追散兵,不能制,虏射中显,主簿卫福、功曹徐咸遽赴之,显遂堕马,福以身拥蔽,虏并杀之。朝廷愍授等节,诏书褒叹,厚加赏赐,各除子一人为郎中。永初二年,剧贼毕豪等入平原界,县令刘雄将吏士乘船追之。至厌次河,与贼合战。雄败,执雄,以矛刺之。时小吏所辅前叩头求哀,愿以身代雄。豪等纵雄而刺辅,贯心洞背即死。东郡太守捕得豪等,具以状上。诏书追伤之,赐钱二十万,除父奉为郎中。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急趣之 (2)授身被十创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服竟后为沮阳令 ( )A.终了 B.从头到尾 C.终究 D.居然(2)诏书追伤之 ( )第 10 页 共 19 页A.受伤 B.受伤的人 C.哀痛 D.丧祭17.第 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B.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C.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D.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18.把第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6 分)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19.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刘茂、严授、卫福、所辅的共同品格:。 (2 分)20.以第 段为例,赏析史传作品的人物塑造。 (4 分)【答案】:15. 2 分(1)同(通) “趋” ,紧追,奔赴 (2)遭受,蒙受16. 2 分(1)A (2)D17. 2 分 B18. 6 分 刘茂与弟弟冒着敌人的兵刃,攀援(攀登)高山为我们背吃的,我和妻子儿女(才)能够度过死命(死的命运) ,刘茂的节义特别高尚,他应当受到表扬提拔,来(用来)鼓励哪些践行节义(节义高尚)的人。评分说明:(1)触冒兵刃;(2)缘山负食;(3)妻子得度死命;(4)省略, “节义尤高”前或“宜蒙表擢”前的主语;(5)宜;(6)蒙;(7)表擢;(8)以。以上 8 个点,1 点 1 分;错 1 点扣 1 分,扣完 6 分为止。19. 2 分 舍生取义评分说明:本题从严;“舍生” 、 “取义”两方面各 1 分;杀身成仁,1 分;舍命救主,1 分;节义尤高,1 分。20.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