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doc
优质文本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1) 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2)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3)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4) 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5) 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6) 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7) 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8) 全等表示方法:用“表示,读作“全等于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 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9)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假设满足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均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3) 证明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4) 经常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三角形的边或角相等;(5)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用“解释(1) 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课本第19页;(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 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一般步骤: 明确命题中的和求证;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和求证; 经过分析,找出由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 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释(5)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为内心;第十二章 轴对称(1)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局部能够互相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是轴 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也称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2) 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 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 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局部 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 重合;(4) 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条轴对称;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5) 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6)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7)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8) 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9) 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0) 逆定理: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11) 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书P35(1) 作轴对称图形:分别作出原图形中某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 形的轴对称图形;注意取特殊点(2) 点x ,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 ; 点x ,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y;(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2)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线合一所在直线是其对称轴;只有1条对称轴(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4)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 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都存在三线合一;(6)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所在直线;有3条对称轴(7)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8)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第十三章 实数(1) 算术平方根:假设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 x² = a ,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2)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3) 许多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指小数位数无限,且小数局部 不循环的小数(4)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即:如果x²,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读作:正负根号a(5)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乘方与开平方是互为逆运算(6) 归纳:正数有2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的平方根是0; 负数没有平方根;因为任何一个数的平方均不会是负数(7) 符号只有当a0时有意义,a<0时无意义;(8) 规律:(9) 性质: a0(1) 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即:假设x³,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用符号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2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立方和开立方是互为逆运算3归纳: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4) 规律:(5) 性质: (1)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2)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3) 实数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正实数 正无理数实数 实数 0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实数 负有理数 负无理数(4)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都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 上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6) 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实数;(7) 有理数的运算法那么及运算性质对实数同样适用;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1) 变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2) 常量:数值是始终不变的量常数也是常量;(3) 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 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4) 函数值:如果当时,那么b叫做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5) 函数的图像: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 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像;6满足函数的点对在该函数图像上,在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该函数解析式;7描点法画图像: 列表;分析自变量取值范围,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描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中的点 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按照横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1) 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 ( 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2) 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一些过原点的直线;(3) 图像性质: 当k>0时,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 当k<0时,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4) 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一个非原点即可;(5) 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和点1 , k;或另外一个非原点(6) 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7) 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因为当0时,即为(8) 一次函数图像特征:一些直线;(9) 性质: 与的倾斜程度一样,可看成由平移个单位长度而得;当b>0, 向上平移;当b<0,向下平移 当k>0时,直线由左至右上升,即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由左至右下降,即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与y轴正半轴有交点为0,b; 当b<0时,直线与y轴负半轴有交点为0,b;(10) 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要求k与b的值;(11) 画一次函数的图像:两点;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 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直线,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3)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元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4) 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 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 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同底数幂的乘法:都是正整数 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 幂的乘方:都是正整数 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3) 积的乘方:n是正整数 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4) 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 有的字母,那么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 的积相加;(1) 平方差公式: 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2) 完全平方公式: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3) 添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1) 同底数幂的除法:a0 , m , n都是正整数,并且m>n 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2) 规定: 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3) 整式的除法: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 母,那么把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商相加;(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做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 因式;(2) 公因式:多项式的各项都有的一个公共因式;(3) 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公因式法:关键在于找出最大公因式 平方差公式:a² ² =(a + b)(a - b)因式分解: 公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 ² (a - b)² = a² + 2 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