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4节地球的结构(共31张PPT)资料讲解.ppt
-
资源ID:61317245
资源大小:3.88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4节地球的结构(共31张PPT)资料讲解.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4节地球的结构(共31张PPT)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其中A为横波,B为纵波。2分界面:D为莫霍面,F为古登堡面。3内部结构:C为地壳,E为地幔,G为外地核,H为内地核。名称名称传播速度传播速度通过介质通过介质波速变化波速变化纵波纵波(P)(P)快快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液体、气体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在通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在通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折射和反射还会发生折射和反射横波横波(S)(S)慢慢固体固体地震波的分类和性质地震波的分类和性质内核外核地幔地壳横波纵波03691215速度/kmS-1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6371地面地心3329005150界面界面地下深度地下深度波速变化波速变化莫霍界面莫霍界面3333千米处千米处(大陆部分大陆部分 )该面下,该面下,P P、S S波波速都明显波波速都明显增加增加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2900千米处千米处在这里,在这里,P P波波速突然下降,波波速突然下降,S S波完全消失波完全消失地地 核核地壳地壳上层地幔上层地幔下层地幔下层地幔外核外核内核内核地地 幔幔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通过。思维活动080400900290051506370内核深度/km外核地核地幔下地幔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1)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2)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其中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由铁和镍组成。(4)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一)地壳(一)地壳位置:位置: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厚度变化规律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壳越厚;海拔越低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越薄。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地壳物质组成:地壳物质组成:由由90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的分布最广。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的分布最广。思考:思考: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不同?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不同?地壳的结构分层:地壳的结构分层:分层分层名称名称特征特征上层上层硅铝层硅铝层密度小,分布不连续,大洋底部往往缺失密度小,分布不连续,大洋底部往往缺失下层下层硅镁层硅镁层密度大,连续分布密度大,连续分布(二)地幔(二)地幔上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下地幔层层位置:位置: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物质组成:物质组成: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且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增加。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且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增加。岩石圈: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平均厚度为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100110110千米。千米。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地核地核地幔地幔 外核相对于地壳外核相对于地壳的的“流动流动”,可能是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原因。(三)地核(三)地核层层位置:位置:古登堡面所包围的地球核心部分。古登堡面所包围的地球核心部分。物质组成:物质组成:地核的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高压下的铁和镍。地核的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高压下的铁和镍。地核的结构:地核的结构:结构分层结构分层物质状态物质状态判断理由判断理由外核外核液态或熔融状态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不能通过横波不能通过内核内核固态固态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探究活动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 _。(3)地震发生后,轮船上船员的感觉与在陆地上是否一样?(1)莫霍面古登堡面(2)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不一样。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所以轮船上的人们只能感觉到由纵波引起的上下颠簸。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一)大气圈(一)大气圈2000200030003000千米千米随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下降下降海洋水海洋水陆地水陆地水大气水大气水河流水河流水冰川水冰川水湖泊水湖泊水生物水生物水(二)(二)水圈水圈水圈水圈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生生物物圈圈(三)(三)外部圈层外部圈层概概 念念组组 成成其其 他他大气圈大气圈水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气体和悬浮物质,主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基础条件之一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但不规则的圈层液态水、固态水、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气态水、陆地水与人类社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会的关系最为密切切地球表层生物(植物、动地球表层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空气、水、岩石、土境(空气、水、岩石、土壤)的总称壤)的总称地壳、大气圈和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水圈中的生物世界界生物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组成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生态系统。生物是生态系统。生物是其主体和最活跃的其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因素思维活动2为什么说水圈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圈层?答案水圈由固、液、气三态水共同组成,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水圈没有一个完整的形状,因此说它是不规则的;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又通过自然界物质的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所以说水圈又是连续的。探究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探究活动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之中;生物圈占有_圈的底部、_圈的全部和_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渗透影响课堂小结对点训练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10月31日11时03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北纬44.6度,东经124.2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据此回答12题。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幔 B地壳C内核 D软流层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35题。3.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通过固体、液体,只能通过液体B.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C.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D.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4.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5.从地壳到地心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A.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据图及所学有关地理原理,完成68题。6.b圈层的主体是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7.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A.D B.b C.a D.c8.岩石圈的下界在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软流层上界D.下地幔上界9读下图,回答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A和BC是_,D是_,CDE是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为_。(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莫霍界面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