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理解--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61332060
资源大小:49.6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理解--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模块四-文言文理解【教学目标】1综合文言文前三讲,全面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能概括文言文的内容,整体理解文章中心。 3. 能把握文言文的翻译要点。【教学重点】1.结合前三讲,正确翻译文言文。2. 全面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3. 准确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体会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及细节。【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内容】一【人物形象分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太丘:汉朝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长,掌管。元方的父亲。“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看重承诺,守时。 2.友:太丘的朋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知错能改 。3. 元方:七岁孩子。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二【问题探究】1咏雪在文章结尾“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_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在使用上有何不同?“尊君”指别人的父亲,是敬辞;“家君”指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3通过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可知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则中表现出了颜回什么样的精神品质?_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这体现出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安贫乐道的精神。5论语十二章在内容上、文字上有什么特色?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这十二章语录不仅内容丰富,文字上也别具特色。比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这十二章语录对学子的勤奋自励、谦虚进取,学习方法的机敏灵活,品德修养的自律豁达,论述得言简意深,富有哲理。它像一个路标,给每位求学之子指引着前进的方向。6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诫子书中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_观点:修身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分别从治学须静正面论证、修身忌躁反面论证。_解析:弄清楚了中心论点和论证内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课文,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依据课文讨论、探究的结果。设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教师已经列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文本,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2.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3分) 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2分) 7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_原因: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启示:凡事要调查研究,面对纷繁的信息不能轻信,要实事求是。三【课内阅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加粗的字。缀: 顾: 犬: 洞: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3 以下句中“其”各代什么?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四【课外阅读】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1解释句中加粗的字。A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 徒:B南山有竹,不柔自直。 柔:C岂可及乎? 及:D括而羽之,镞而砺之。 括: 砺:2翻译下列各句。A子曰:“汝何好乐?”译文:B吾非此之问也。译文:C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译文:3本文讲的是_。主要运用了_的方法。4孔子用“括而羽之,镞而砺之”比喻什么?_5孔子用“其入之不亦深乎”比喻什么?_答案课内阅读:1紧跟 回头看 像狗似的 打洞2略3“它们”,代两狼 “它”,指柴堆4D5对于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否则,就没有出路。课外阅读:1A只是 B通“揉” C赶得上 D通“刮”磨2A孔子说:“你有什么喜好?”B我问的不是这个。C刮过了,并给它安上尾羽,装上铁头并把它磨锋利了,它进的不是更深吗?3学习的重要性 比喻4学习5学习的作用五诫子书与吕蒙入吴对比阅读 (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世祚:指国运。玄:深奥。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6、解释下列加粗字词的意思。(4分)(1)诫子书 ( ) (2)非学无以广才 ( ) (3)险躁则不能治性 ( ) (4)遂成枯落 ( ) 7、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8、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9、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0、 读了甲、乙两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答案:6、(1)告诫 (2)使广博,增长 (3)修养 (4)于是 (4分)7、(1)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4分)8、D(2分)9、博览群书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10、 (示例):志向,好学,惜时。(3分,答对三点,意思相近即可)【练习一】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1 解释加粗字。(1) 窃入学舍: (2)听已:(2) 冕因去: (4)恬若不见:2 翻译下列句子:(1) 王冕者,诸暨人。 (2)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你认为王冕是个怎样的人?(3) 【练习二】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 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是( )A、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 昂首观之 D、起之不食以俟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4、这个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 【练习三】文侯守信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1、解释加粗的词。文侯与虞人期猎( ) 是日( ) 天雨( ) 虽乐( )2、选出下面“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身自罢之 B、公将焉之 C、使之冲烟而飞鸣 D、驱之别院3、翻译下面的句子。公将焉之? 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4、归纳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思想。 【练习四】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值:适逢,碰上。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败:毁弃。既:已经。汝:你。遂:于是,就。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并:都,全。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2)吾今死矣,子可去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7 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抛弃他(2)离开(3)病6(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讲道义的地方。7本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如自己有不同看法,只要能讲出道理即可,希望能积极思考,另辟蹊径谈看法,但不可悖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