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 微免重点.doc
1一、选择题1、质粒是细菌的:A、核质DNA B、胞质中核蛋白体 C、胞浆颗粒 D、中介体 E、核质外DNA2. 单纯疱疹病毒型的主要潜伏部位是A、口唇皮肤 B、骶神经节 C、三叉神经节 D、巨噬细胞 E、以上都不是3. 杀灭细菌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A、煮沸法 B、流动蒸汽消毒法 C、间隙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紫外线照射4.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百日咳杆菌 D、淋球菌 E、肺炎球菌5. 临床辅助诊断斑疹伤寒,常采用下列哪种试验A、锡克试验 B、肥达氏反应 C、外斐氏反应 D、免疫印迹试验 E、生长抑制试验6. 易导致慢性感染的病毒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 B、轮状病毒 C、HEV D、HAV E 、HCV7. 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机体的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 D、机体排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8.下列那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9.IgG的下列哪一部位易被木瓜蛋白酶水解:A 、VH B 、VL C、铰链区 D、CH1 E、CH210. 以下哪一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功能:A、溶解靶细胞 B、调理作用 C、免疫粘附 D、引起ADCC E、引起炎症反应11. 下列哪种细胞不表达HLA-类抗原:A、T淋巴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 C、上皮细胞 D、B淋巴细胞 E、中性粒细胞12. 初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是:A、抗体亲和力弱 B、产生抗体潜伏期长 C、抗体产生滴度低 D、抗体在机体维持时间短 E、以上都是13. 妊娠诊断试验是根据下列试验的原理设计的: A 间接凝集试验 B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C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D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E 直接凝集试验14. 除下列哪一点外,均为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A 后天获得的 B 有针对性 C 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 D 可以遗传 E 有免疫活性细胞(T、B)参与15. 下列那种疾病的发生主要由细胞免疫引起: A 过敏性休克 B 支气管哮喘 C 传染性变态反应 D 输血反应 E 急性肾小球肾炎16. 双向琼脂扩散属于: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中和反应 D、补体结合反应 E、以上都不是17. IgG分子中与补体结合的部位存在于;A、CH1 B、VL C、VH D、CH2 E、CH3 18. 抗体再次应答时产生Ig的特征是;A、IgM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 B、IgG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 C、IgM和IgG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 D、抗体的特异性改变 E、抗体的亲和力无改变19. 异嗜性抗原是:A、类毒素 B、自身抗原 C、抗毒素 D、超抗原 E、Forssman抗原20. 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A、IgG B、IgM C、IgE D、IgA E、IgD21、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1 B、C2a C、C3b D、C5a E、C822. 下列哪种细胞能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A、TD细胞 B、TH细胞 C、CTL D、TS细胞 E 、NK细胞23、以下哪种细胞因子不是T细胞产生的:A、淋巴因子 B、TNF C、IFN- D、IL-2 E、C3a24、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脾脏 E、腔上囊25、B细胞不形成E-花环是因为其表面不具有:A、CD20 B、CD45 C、CD21 D、CD2 E、 CD4026、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由细菌脂多糖及凝聚的IgG4、IgA所激活 B 、B、D、P因子参与作用C、C3转化酶是C3bnBb D、可通过C3b的正反馈途径产生更多的C3b E、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27. 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Tc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B、M与TH细胞 C、Tc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D、活化的巨嗜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TH细胞与Tc细胞28. 指出哪种是人工被动免疫:A、注射抗毒素得到的免疫 B、传染病病后得到的免疫 C、通过胎盘或初乳得到的免疫 D、接种类毒素得到的免疫 E、以上都不是29、人B细胞成熟、分化的器官是:A、脾脏 B、骨髓 C、 胸腺 D、腔上囊 E、以上都不是30.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 B、同种异体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二、名词解释1.抗原 2.免疫球蛋白 3.补体经典途径 4.CTL(Tc) 5白细胞介素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7. 免疫应答 8.中和反应 9. 人工自动免疫 10. 血凝素三、问答题1.何谓TD-Ag、TI-Ag,试述二者的区别2.试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3.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有哪些?4.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一、选择题1.E 2.C 3.D 4.A 5.C 6.E 7.E 8.D 9.C 10.D 11.B 12.E 13.D 14.D 15.C 16.B 17.D 18.B 19.E 20. B 21.D 22.E 23.C 24.C 25.D 26.C 27.D 28.A 29.E 30.B二、名词解释1.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2.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3.补体经典途径:为补体激活途径之一,激活剂主要为与抗原结合后的IgG或IgM类抗体,并由C1到C9连续发生级联反应,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的过程。4.CTL(Tc):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亚群,表达CB8分子,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识别抗原具有MHC-I类分子限制,在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抗肿瘤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5.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位于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紧密连锁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主要分布在细胞膜表面,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7.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表现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8.中和反应:毒素、病毒、酶、激素等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导致毒性或传染性等生物活性的丧失9.人工自动免疫:指用人工接种抗原性物质的方法,使机体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产生类似于隐性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即产生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10.血凝素:流感病毒包膜表面柱状抗原,因能和人、鸡、豚鼠等的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血凝而得名。它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血凝抗体(抗HA)为中和性抗体并抑制血凝。三、问答题1.何谓TD-Ag、TI-Ag,试述二者的区别 答: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是指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的抗原,绝大多数Ag属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少数Ag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 2. 二者区别如下:TI-Ag刺激机体产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分子结构呈长链,都是多聚性物质,即在Ag分子上有大量重复的同样的表位,故能与白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在许多点上结合形成交联。另一特点是在体内不易降解,故能与B细胞呈较长期的结合。而TD-Ag刺激机体所产生Ab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 2.试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答:I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是特异性IgE类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致敏,再次进入的相同的变应原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IgE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临床症状。其特点是:(1)发生快,消失快,为可逆性反应;(2)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型超敏反应是IgG或IgM与细胞不表面本身的抗原或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原、半抗原结合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于细胞表面,在补体系统、巨噬细胞或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损伤的超敏反应。其特点是出现对机体细胞的溶解破坏作用,所以又称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是由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所致。如果免疫复合物不能被机体清除,将可能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肤或滑膜等组织中,活化补体,产生过敏毒素等炎症介质,在嗜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M的参与下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其特点是通过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免疫病理损伤。 3.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有哪些? 答:首先是通过体液免疫机制: 1. CDC和ADCC:ADCC杀伤效应强于CDC,在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 2. 抗体的其他效应机制: (1)调理作用 (2)抗体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某些肿瘤抗原与肿瘤的恶性转化、增殖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抗体与这些相应肿瘤抗原结合后,发挥阻遏作用。 其次是细胞免疫的效应机制: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主要作用。 1. CD8+ CTL细胞:活化的CTL特异性杀伤相应的肿瘤细胞。 特点为:特异性,表现为双识别;高效性;两种杀伤机制:分泌型杀伤和非分泌型杀伤。 2. CD4+T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如释放IL2、IFN、TNF、IL4、IL5、IL6等,少数CD4+T细胞凭借TCR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抗原肽MHC 类分子复合物,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3. NK细胞:(1)NK细胞不需抗原预先致敏,就能直接杀伤各种肿瘤细胞。(2)ADCC作用。(3)细胞因子(IL-2、IFN等)能够增强NK细胞杀伤作用。 4. 巨噬细胞:(1)ADCC作用。(2)分泌TNF直接破坏肿瘤细胞。(3)直接吞噬和溶解肿瘤细胞。 4.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答:荚膜、鞭毛、菌毛、芽胞是细菌的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重要实际意义。荚膜能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保护细菌免受各种体液因子的损伤,井使细菌对干燥有一定的抵抗力,因而与细菌的毒力有关。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无鞭毛可作为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有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普通菌毛对宿主细胞具有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通过接合,在细菌之间传递质粒或染色体DNA,和细菌的遗传性变异有关。芽胞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有很强的抵抗力,能保护细菌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杀灭芽胞是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2一、选择题1. 病毒血凝的机理是A 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B 红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与病毒表面血凝素结合 C 红细胞表面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D 病毒与红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E红细胞吸附在宿主细胞上2、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是由于:A 青霉素干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甘氨酸交联桥与四肽侧链上的D-丙氨酸之间的联结。B 青霉素能溶解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青霉素能溶解革兰阳性菌的脂多糖D 青霉素能溶解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多糖支架 E 青霉素能增加革兰阳性菌细胞膜的通透性3. 关于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 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 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C 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D 判断治疗效果 E 婴幼儿结核病的诊断参考4. 关于支原体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具有细胞壁 B 具有感染性 C 含有DNA和 RNA两类核酸 D 在宿主细胞外较为稳定 E 具有繁殖能力5. 下列肝炎病毒中除哪种外其核酸类型均为RNA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6. 血清中不易检出的成分是: A: HBsAg B: HBcAg C: 抗-HBc D: HBeAg E: 抗-HBe7.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D、易发生感染 E、易发生免疫耐受8. 关于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的描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 此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的协助 B、产生的抗体仅为IgGC、可以引起细胞免疫 D、有免疫记忆 E、能诱导再次应答反应 9. 机体受到抗原刺激,最早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G B. IgM C. IgE D. IgA10. 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参与的IgG是:A、IgG B、IgM C、IgA D、IgE E、IgD11. IgG分子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可裂解为:A. 2个Fab段和1个Fc段 B. 2个Fab段和2个Fc段 C. 1个F(ab)2段和1个Fc段 D. 1个F(ab)2段和1个pFc段12. 下列哪项不是抗原抗体反应所应具有的特征:A.特异性结合后可立即出现可见反应 B.表面结合,也可解离 C.两者为非共价键结合D.反应需适当的浓度比例 E.反应受电解质酸碱度和温度的影响13.补体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A.溶菌和细胞毒作用 B.中和毒素作用 C.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D.炎症介质作用 E.促进中和和溶解病毒作用14. 分泌IL-2的主要细胞是 A 活化的TH细胞 B 静止的T细胞 C 巨噬细胞 D 血小板15. B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 A、TCR B、CD3 C、FcR D、CR2 E、BCR16. 免疫复合物在下列那种变态反应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 A 型 B 型 C 型 D 型17. 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抗原递呈细胞: A 巨噬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红细胞 E 上皮细胞18.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脾脏 B 骨髓 C 胸腺 D 淋巴结 E 扁桃体 19. 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介质是由哪种活化细胞释放的: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肥大细胞 D NK细胞、20.再次抗体应答的特点是:A 潜伏期长 B 抗体产生的持续时间长 C 以IgM为主 D 亲和力低 E 无免疫记忆细胞21. 婴幼儿易发生脑感染主要是由于:A 细菌毒力强 B 机体缺少抗体 C 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 D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E B+C22.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用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称为:A. 人工自动免疫 B. 人工被动免疫 C. 过继免疫 D. 计划免疫23.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 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B 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 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D 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应用24. 补体结合反应阳性是指:A 血球凝集 B 血球沉淀 C 血球溶解 D 血凝抑制 E 不溶血25.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下列哪项:A. 特异性结合抗原 B. 活化补体 C. 直接杀伤靶细胞 D. 通过胎盘26. Th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源于: A、CD28分子与B7分子的相互作用 B、CD40分子与CD40L分子的相互作用 C、CD4分子与MHC类分子的相互作用 D、CD8分子与MHC类分子的相互作用 E、CD3分子与B7分子的相互作用 27. 下列哪种物质可以特异性被动转移体液免疫A 抗体 B TNF C IL-2 D T细胞 E IL-128. 关于CTL细胞的描述,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B、杀伤作用受MHC I类分子限制 C、具有连续杀伤靶细胞功能 D、穿孔素、颗粒酶介导靶细胞的损伤 E、也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29. 与抗原结合后活化补体能力最强的Ig分子是:A IgG1 B IgG4 C IgA D IgM E IgE30. 巨噬细胞表面不表达: A C3b受体 B 细胞因子受体 C IgG的Fc受体 D MHC-I类分子 E SmIg二、名词解释1. TI-Ag 2. 抗体 3. 替代途径 4. ADCC效应 5.细胞因子 6.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7. 免疫调节 8. 迟发型超敏反应 9. Dane颗粒 10. 肥达试验三、问答题1.免疫球蛋白具有那些生物学功能?2.试比较HLA I、II类分子的结构分布及在免疫应答中功能的异同。3.以青霉素为例,简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4.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一、选择题1.B 2.A 3.D 4.A 5.B 6.B 7.A 8.B 9.B 10.B 11.A 12.A 13.B 14.A 15.E 16.C 17.D 18.C 19.C 20.B 21.E 22.B 23.C 24.C 25.C 26.A 27.A 28.E 29.D 30.E二、名词解释1.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Ag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共同特点:TI-Ag刺激机体产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2.抗体: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3.替代途径:是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如酵母多糖)结合而启动补体(C3C9)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破坏的补体活化途径,又称旁路途径,或第二途径。4.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为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IgG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IgG抗体的Fc段与效应细胞(如NK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效应细胞活化,产生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5.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组具有调节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物质的统称。6.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指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由于首先在人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发现,故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编码该抗原的基因也可称HLA,即人类的MHC,定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7.免疫调节: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性质、强度、范围和终止,使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8.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细胞免疫应答,表现为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特异性效应细胞主要为TH1细胞。9.Dane颗粒:大球形颗粒,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含HBV的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和e抗原,以及病毒的DNA和DNA多聚酶。10.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三、问答题1.免疫球蛋白具有那些生物学功能? 答: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如抗毒素抗体可中和外毒素;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感染相应靶细胞。2.激活补体。IgM、IgG和相应抗原结合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凝集的IgA、IgG4和IgE可激活补体的替代途径。3.通过Fc段结合细胞。多种细胞表面表达Fc受体,IgM、IgG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可以介导调理吞噬,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介导ADCC,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IgE的Fc段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Fc受体结合,介导1型超敏反应。4.IgG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SIgA是粘膜局部免疫的最主要因素,也可通过初乳被动免疫新生儿。5.具有抗原性,Ig分子不同结构具有不同免疫原性。独特型网络能够进行反馈调节,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 2.试比较HLA I、II类分子的异同。 答:HLA I、II类分子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编码的基因位点:I类分子的编码基因位点为B、C、A位点;II类分子的编码基因位点为DP、DQ、DR位点。 2.分子结构:两类分子均由两条多肽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二聚体糖蛋白分子,具有多态性,每条肽链都有Ig样功能区,属于Ig超家族。但I类分子的轻链不是由HLA基因编码的。 3.分布:I类分子广泛分布于各组织的有核细胞及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也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体液中;II类分子主要存在于B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以及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4.主要功能:两者均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均有抗原提呈作用,但I类分子主要参与内源性抗原的提呈,II类分子主要参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均可参与免疫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但I类分子是CD8分子的受体,II类分子是CD4分子的受体。均参与诱导胸腺内前T细胞分化发育。 3.以青霉素为例,简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 答:青霉素半抗原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后形成的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此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则变应原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膜表面特异性IgE抗体结合,使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贮存的及细胞活化后新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并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和表面粘附分子。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由此引起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以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为主,而过敏性休克则以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为主的改变。 4.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答:1适宜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某些维生素类等必要的生长因子 2适宜的气体:不同的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不同的气体。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此外,有些细菌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气体。 3定的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酸碱度为pH7276。 4一定的温度:不同的细菌需要不同的温度,大多数病原菌所需的温度为37左右。3一、选择题1. 关于细菌L型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A 呈高度多形性、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 B 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油煎蛋”样小菌落 C 去除诱发因素后仍可回复原有的形态 D 分离培养需用低渗高琼脂培养基 E 仍有致病力 2.通过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感染的病毒 A 风疹病毒 B 麻疹病毒 C 腮腺炎病毒 D 轮状病毒 E 戊型肝炎病毒 3.基因组具有分节段特性的病毒: A 轮状病毒 B 麻疹病毒 C 脊髓灰质炎病毒 D 巨细胞病毒 E HBV 4.临床辅助诊断斑疹伤寒,常采用下列哪种试验: A 锡克试验 B 肥达氏反应 C 外斐氏反应 D 免疫印迹试验 E 生长抑制试验 5.判断病毒有无包膜的依据是: A: 是否出现CPE B: 对脂溶剂是否敏感 C: 超速离心的沉淀速度不同 D: 对石炭酸是否敏感 E: 对温度抵抗力不同 6.能产生痉挛毒素,引起强直性痉挛的病原菌为: A 肉毒梭菌 B 产气荚膜梭菌 C 破伤风杆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霍乱弧菌 7.关于半抗原特性,哪项是正确的: A、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B、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C、无免疫原性,有免疫反应性 D、与蛋白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反应性 E、无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8.类毒素具有; A 免疫原性和毒性 B 非免疫原性和毒性 C 免疫原性和非毒性 D 非抗原性和非毒性 E 以上都不对 9. 用木瓜蛋白酶处理IgG 后,能分解为: A 2个Fab段和1个Fc段 B 2条H链和2条L链 C F(ab)段 D PFc E 2个Fab段和2个Fc段 10.关于TCR哪一项描述最恰当: A 只出现在CD4+细胞表面 B 由三种肽链分子a,b,g组成 C 它与抗原和MHC分子复合物反应 D 它与未经处理的抗原结合更牢固 E 可发现在巨噬细胞和T细胞表面 11.在T淋巴细胞表面,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分子是: A.IgG Fc受体 B.TCR C.CD4分子 D.CD28分子 12.能够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A.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B.巨噬细胞 C.细胞毒T细胞(CTL) D.中性粒细胞 13.下列哪种细胞表达抗原识别受体: A 、NK细胞 B、巨噬细胞 C、肥大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B淋巴细胞 14.关于T细胞决定族:A 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B 呈三级结构构象 C 无需加工变性且无需与MHC分子结合 D 一般在抗原分子内部,为顺序决定族 E 以上都不是 15.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需要APC加工处理 B 可产生IgG和其他类型Ig C 有免疫记忆 D 只引起体液免疫 E 可引起细胞免疫 16.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属于: A.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B.过敏反应 C.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D.迟发型超敏反应 E.刺激型超敏反应 17.出生3个月内的新生儿,其免疫力获得的主要方式是: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人工自动免疫 D. 自然被动免疫 E. 人工被动免疫 18.活疫苗与死疫苗比较,活疫苗A. 由减毒的或无毒的活病原体制成 B. 接种次数少 C. 副作用较大 D. A+B E. A+B+C 19.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抗原分子的物理性状 B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C 抗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 D抗原分子内部结构的复杂型 E以上所有 20.哪种抗体分子不能通过胎盘 AIgG2 BIgG1 CIgA DIgG4 E1gG3 21. C1q与下列何物结合后能启动经典激活途径? A.B因子 B.细菌脂多糖 C.抗原和一个IgG分子组成的复合物D.抗原和一个IgM分子组成的复合物 E.抗原和二个IgA分子组成的复合物22.无胸腺症常见哪种细胞缺陷 A巨噬细胞 B. NK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23.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包括 AT、B细胞发生的场所 B. T、B细胞定居部位 C.T、B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D. B+C 24.特异免疫有以下特点 A多为生后获得的功能表现 B有针对性 C.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 DA与B EA与B与C 25.下列哪种作用特点是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 A高效性 B特异性C多效性 D重叠性E分泌性 26.免疫应答的过程应不包括: A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 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的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27.介导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细胞是: AT细胞 B肥大细胞 CMf DNK细胞 28.T细胞在体内的活化、增殖,错误的是: A需要抗原刺激 B由Mf提呈抗原 C需要IL-1、IL-2的参与 D无MHC限制性 29.为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A.给孩子输入母亲的红细胞 B.孩子出生后用抗Rh血清给孩于做被动免疫C.孩子出生后用抗Rh血清给母亲做被动免疫 D用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抗体E.孩子出生后马上用免疫抑制剂防治 30。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A可以遗传 B有记忆性 C有种的差异 D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 E以特异性免疫为基础 二、名词解释1.抗原决定族 2.超变区 3.补体 4. APC 5.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HS) 6. 免疫耐受 7.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 8.肿瘤抗原 9.单克隆抗体(McAb) 10.抗原转变三、问答题1.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和替代激活途径有何异同?2.试述抗体的生物学效应。3.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如何抗细菌感染的?4.简述疑似伤寒病人入院后需做那些检测?一、选择题1.D 2.A 3.A 4.C 5.B 6.C 7.C 8.C 9.A 10.C 11.B 12.C 13.E 14.E 15.D16.A 17.D 18.D 19.C 20.C 21.D 22.C 23.D 24.E 25.B 26.C 27.A 28.D 29.C 30.A二、名词解释1.抗原决定簇 :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2.超变区: 亦称互补决定区(CDR)。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氨基酸残基变异性更大的部分。系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3.补体: 是一组对56敏感的物质。已知是由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的近40种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他细胞表面的膜结合蛋白和受体所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名补体系统。这些分子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遵循一定规律活化后,产生细胞裂解、促进吞噬或引起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结果或者增强机体抗微生物感染能力,或者引起机体免疫损伤。 4. APC: 即抗原递呈细胞,是体内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一类细胞,包括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B细胞等。 5.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HS): 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包括多种复杂的抗原系统,其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简称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 6. 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形成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已形成免疫耐受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不发生免疫应答,但对其它抗原仍有免疫应答能力。 7.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主要是受者T淋巴细胞识别移植抗原,并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攻击和破坏移植物。 8.肿瘤抗原: 是指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和多肽分子的总称。 9.单克隆抗体(McAb) :是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特定的抗原决定族的特异性的均一抗体.10.抗原转变: 指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十数年发生抗原性大变异(或质变)而产生新的亚型。抗原转变可分为大组变异(HA和NA均变异)和亚型变异(仅HA变异而NA未变或小变异)两种三、问答题1.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和替代激活途径有何异同答:相同点:补体的两条激活途径均在激活物存在的情况下,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并以C3作为枢纽,通过C56789复合物的形成,最终溶解破坏靶细胞。 不同点表现在下列三方面:(1)激活物不同。经典途径的激活物为抗原与抗体(IgM或IgG1-3)形成的复合物;而旁路途径的激活物为细菌脂多糖、肽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