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doc
-
资源ID:61376261
资源大小:315.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doc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二一年十一月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对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质量,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基于浙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按照“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专业建设原则,以学院和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培养专业人才为行动纲领,全面贯彻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原则,建立专业开发和结构调整动态机制,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学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浙江省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建设目标1.总体建设目标学院从高职教育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出发,以国家和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引领,不断完善以汽车制造类专业为龙头,汽车服务类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凸显本院专业建设特色。围绕汽车生产、汽车维修、汽车销售和汽车保险等专业领域,根据汽车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汽车在服务和未来消费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设置新的汽车专业,逐步拓展新的专业群和专业领域。建成省级示范院校的各建设项目,重点建设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服务与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经过5年的专业建设,逐渐形成涵盖汽车各类行业、各种工作岗位(群),渗透各个汽车相关行业岗位(群)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三)具体建设目标1.依托集团,结合区域经济设置新专业主动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围绕台州市汽摩及配件、塑料模具、服装机械、医药化工、船舶5+1支柱产业设置专业。在已建立的13个专业(其中汽摩及配件产业类的专业5个、塑料模具产业类专业3个、物流产业类专业1个、文化产业类专业1个,其他产业3个,如图1所示)基础上,扩充专业数,突出“汽车类”的专业群建设。力争在2015年,坚持行业特色,打造具有汽车特色的品牌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十二五期间,根据每年汽车行业岗位(群)及汽车相关行业岗位(群)的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13个专业基础上拟增7个新专业(规划见表1)。图1:学院现有专业设置与台州市5+1支柱产业对应图表1 20112015年专业发展设置计划年份已有专业数新增专业数累计专业数新增备选专业2011年13个2个15个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整形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财务管理、商务管理、电子商务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2012年15个2个17个2013年17个1个18个2014年18个1个19个2015年19个1个20个2. 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老专业根据现代汽车前沿技术发展,改造现有各个专业,使之能够涵盖现代汽车制造、营销、运用、维修各个技术领域,更加专业化、更加高新技术化。坚持突出重点,适时设置调整老专业,完成对现有13个专业的改造和重组,调整专业布局,充实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口径,更新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如对已有专业的改造,商务英语增设汽车方向或机械方向,计算机辅助与设计增设产品造型、机械设计方向等。学院坚持每年到企业开展专业调研,根据台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结合人才需求状况分析结果和企业意见,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核心资源,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3重点建设和全面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建立一般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三级专业建设体系,用重点专业做示范,用特色专业显亮点。到2015年,在20个专业中,建成5-8个省级特色专业,2-3个省重点建设专业,院级重点建设专业46个,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6门,院级精品课程1820门。体现我院汽车职业院校的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由以上汽车类专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其他专业(群)的共同发展,从而使学院的专业布局和结构更具有特色。4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产业发展的情况与我院发展实际,形成与学院办学条件相适应、结构合理的办学格局,保持办学规模的合理增长,至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5000-6000人,力争达到万人规模。“十二五”规划的前三年,临海校区进一步完善教学生活设施,学生规模达5000人;同时在杭州选定地址,完成征地基建。建成以汽车服务类专业为主的新校区,为万人规模的发展打下基础。5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与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根据生师比23:1的教师规模,基于学院总体事业发展规划,逐年配备符合教育、教学、管理需要的师资队伍。注重聘用行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数(按160课时数折算)基于专任教师数的20%40%配备。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使高级职称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25%以上,中级职称教师占50%左右,各专业都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85%;建成12个省级以上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专业至少具备12人。各专业至少聘请1名来自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二、主要保障措施学院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以建立专业开发和结构调整动态机制,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在教学模式上,基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建立和创新专业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发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全面推进课程开发,逐步完成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的能力课程开发,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教学管理上,加强管理,使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较大提高,使得人才培养处于同行业国内领先水平,整体办学水平走在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具体措施如下:(一)转变观念,落实组织和制度保障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加强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帮助教职工深入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加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手段、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广泛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办学经验,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指导和支撑。理顺机制,提供保障。发挥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系(专业群)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小组的作用,完善专业的论证、规划、申报、建设、评估等工作制度,理顺相关工作机制,促进专业建设顺利推进。(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制定专职教师的培养计划,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对新办专业紧缺师资优先培训、引进。重视和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专题研究专业教学,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做到既出人才又出教学成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通过有计划下企业锻炼、培训,逐步使85%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40%以上,人数(指未折算)专兼职教师比例接近一比一,逐步形成专业实践课程由兼职教师担任的机制。通过内培外引,使每个专业都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领军,双师素质教师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努力提高中青年专业带头人的教学、科研水平。有计划地培养省、市级教学名师。完善向紧缺专业教师倾斜认定、专业带头人评选、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双师型教师认定、中青年教师技能薪评定等一系列激励政策。进一步出台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奖励政策。聘请知名院校的著名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并大量聘请企业等一线骨干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三)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推进课程改革 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学院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全面铺开,并按照学生正常职业发展阶梯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满足岗位技能要求的“五化”(公共基础课素质化,专业基础课大平台化,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小模块化,技能训练工单化,综合训练岗位化)课程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教学思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行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接轨,学院所开设的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全部实行“双证制”。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课程建设方针,按照“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相结合,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建设思路;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充分体现汽车产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在课程类型上注重不同教学范型之间的渗透和互补;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贯彻“结合实际、尊重个体、注重质量”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系统、突出能力。(四)开放办学,完善双赢的校企合作体制各专业成立了以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专业与职业结合更加紧密,专业与市场需求更加吻合。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每个专业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和对话同时,不断推广“订单式”、工学交替,积极探索“开放、多元”和“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并逐步形成“面向学生职业生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五)探索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教材建设切实抓好教材建设。完善教材的选用、编写管理制度。选用质量有保证的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鼓励教师参加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资助教师编写校内特色教材,尽快将本专业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校企合作编写校本教材20本。积极推进课程内容整合,调整专业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切实抓好教材建设,完善教材的选用、编写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资助教师编写校内特色教材,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优先选用优秀教材或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整合教材内容。(六)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十二五”期间,加强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争取“十二五”期间成功申报省级新世纪教改课题12项、校级教改课题3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0项。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完善“多证书”制度,实施一书多证制,把双证书教育纳入教学,重视技能考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七)强化教学制度管理,提高教学工作运行效率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加强教学各环节管理,把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机制,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薪酬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系(部)教学管理职能。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较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八)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建设好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综合性强、能满足各专业主要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训练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按照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功能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校中厂”与“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引企入校,以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职场环境与氛围建设、专兼结合的项目团队建设、企业化管理机制创新为核心内涵,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体系。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力争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零的突破;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力争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建成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150个。建设一支技术过硬、人员稳定,能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九)合理调控专业招生规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合理确定专业招生规模。遵循市场需求,统筹招生计划,兼顾规模、结构、效益,紧盯出口,把好入口,科学分配专业招生计划。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素质,养习职业道德。加强校企合作,开通“实习就业直通车”。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将就业纳入专业建设质量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