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考研笔记 .docx
精品_精品资料_公共治理学导论,公共治理学的视野1. “公共治理学 ”与“公共行政 ”“行政 ”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治理 ”第一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治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 ”是政府特殊是执行机关为公共供应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治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育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治理 ”是公共组织供应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学问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2. “公共部门 ”与“公共物品 ”( 1) “公共部门 ”是公共事务的治理者和公共物品的供应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 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 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 Why“准公共部门 ”(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 ”特性: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样,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与政府存在亲密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掌握或必要的行政管制与政府为社会所供应的物品一样 公共物品或 “准公共物品 ”投资主体或供应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点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供应词类物品的正确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爱护,基础讨论,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训练,广播电视,社保.有形的公共物品(硬 ):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 ):法律.政策,制度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心政府供应的服务 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的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的方性法规,政策3. “公共治理 ”与“私人治理 ”的异同A 、联系.( 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需履行一般的治理职能.B、差别.( 1)公共治理与私人治理的使命不同.公共治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治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治理相比,公共治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治理相比,公共部门特殊是政府治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治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特殊是政府中的人事治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治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治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4. “治理 ”与“善治 ”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和谐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治理,善治,社会 掌握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90 岁月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 ”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亮,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5. 公共治理学范式的兴起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公共部门治理特殊是政府治理讨论形成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讨论方向于1887 年威尔逊的行政的讨论一文确立,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 世纪二三十岁月,以1926 年怀特公共行政学讨论导轮及 1927 年成洛比公共行政原理的出版为标志.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治理学.6. 公共治理范式的显现:两种途径 “政策途径 ”( P-途径). “商业途径 ”( B-途径)( 1) “P-途径 ”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讨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特殊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政府的工程,公共组织和私在全部不重要的方面是相同的. “B-途径 ”强调将工商治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治理的讨论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2)共同点:以组织外部定向(关怀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治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讨论并关怀改善治理绩效,主见从体会中学习特殊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3)各有所长: P 重新熟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治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体会,重视吸取体会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治理者的对话.B 强调的讨论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成一种以公管与私管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重视战略治理,关怀过程,强调公,私的相像性,很少区分.7. 雪城高校( 1991 年 9 月 20 号 21 号)第一次美国的公共治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治理新范式产生的象征性标志.8. 公共治理学的讨论对象:公共治理.即其要讨论作为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殊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讨论公共治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和谐,监控,评论等).讨论如 何应用各种科学学问及方法解决,公共事物的治理问题. 公共治理活动,公共治理实践.9. 公共治理学的学科特点 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分( 1)讨论对象与范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殊是官僚机构的讨论公 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 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 不同学科.( 3)公将讨论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 ”转为 “外部取向 ”,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讨论转到重视工程、结果与绩效讨论.(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挑选,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有规范的,传 局限规范讨论.10. 公共治理学的讨论途径和方法( 1)经济学途径成为公共治理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途径(治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它采纳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治理问题.公共挑选理论:将 “经济人 ”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讨论途径,它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或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挑选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 动方案.新制度主义(新制度学派):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打算性作用.制度的存在是由于它可以克服社会组织中的信息障碍和削减交易成本.在社会中,两种能最小化交易成本的组织是市场和等级制.制度形成偏好,规定行为角色、约束行为和形成期望.( 2)方法上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跨学笠讨论途径,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问产生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1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治理实践A 、在市场经济进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畴、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 1) 20 世纪 30 岁月前,主见限制国家或政府作用,让商品经济在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运行,国家昼少干预或不干预市场运行.奉行三个原就:么有财产神对不行侵害原就,契约原就,自我负责原就.( 2) 1929 1933 年,西方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客观上促使凯恩斯主义兴起.凯恩斯以“有效需求 ”为基础论证国家全国干预的合理性,他主见舍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特殊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3) 20 世纪 70 岁月西方市场经济国显现“滞胀 ”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主见限制甚至取消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B、由于经济进展水平,政治文化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的政府公共治理模式亦不同.(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12、转型期我国公共治理的实践.A 、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的弊端 方案经济( “命令式经济 ”)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 ”: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薄弱.B 、转型期政府治理面临的挑战.(1 )市场体制.( 2 )公共治理体制的创新,行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3)高素养、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C、入世对我国政府治理提出的挑战.()入世对政府治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治理方式阻碍市场化进程.()政府治理的法制化 法律规章意识淡薄, “上有政策,下有计策 ”,的方利益至上.( 3)公务员素养与才能(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学习才能不足).13、行政国家:指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样,特殊是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治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第一章、公共组织理论1、组织:是指在肯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的相互效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肯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点.2、公共组织:广义 就是以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和谐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 国家机关组织.3、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的差异( 43 页,表 1 1,明白就好).4、公共组织的类型.( 1)按财务会计标准划分(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政府机构、训练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A 、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治理.如,纳税人必需接受税务治理部门的治理.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拒绝裁决.如,仲裁委员会 起诉.消费者权益保证委员会,各种行业协会等.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讨论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询问服务机构.( 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A 、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治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特点: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需有一个被赐予优先位置.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掌握范畴 ”.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B、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理性 合法权威.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的规章来治理,理性意味着效率.特点: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雇员的挑选与提升以其技术才能为基础.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特点:公共事务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治理.“代理人 ”政府.不行随便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不行随便利用行政命令取消合同.不是孤立的处理公共事务.5、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与信息.、治理层次和治理幅度.治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的等级数.治理幅度是指一名治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治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二者在肯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A 、“尖形结构 ”治理层次多、治理幅度小.() 优点:权力集中,分工明确,便于统一行动.()缺点:简洁造成信息失真,使高层决策被“走样 ”执行.B、“扁形结构 ”治理层次少、治理幅度大.() 优点:信息传递快速,不易失真,决策执行时间短,下级执行人员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执行面广,也较敏捷.()缺点:相对松散,集体行动难度大.、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结构8、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1)纵向结构.宏观 中心层次,的方行政组织的层次.微观 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 2)横向结构.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反馈部门、监督部门.在我国,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服务从于纵向结构.9、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A 、依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1)首长制:又称为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隐秘,削减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快速完成任务.缺点: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督.首长个人在精力、体力、学问、聪明、才能方面的局限,不利于对行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当处理.( 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优点: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看法,处事考察周全,委员相互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缺点:责任不明确,简洁造成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间相互和谐不易,力气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简洁泄露决策隐秘.B、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可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 1)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如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优点: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权力集中,从上到下辐射开来,有助于统一指挥.缺点:上级任务纷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工作弹性小.各层级行政首长权力集中,要求下级对上级的肯定听从,简洁造成独断专行.( 2)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公平划分如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优点: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行政首长也有精力进行组织的宏观治理.缺点: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直辖市,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仍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C、依据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1)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公有有限的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优点:政令统一,可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实行一样标准,便于集中力气,发挥优势,统筹兼顾.缺点:节制过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因的制宜,准时处理行政事务,机关及个人也简洁导致独裁和长官意志.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 2)分权制: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优点: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的制宜发挥自己的特特长理事务,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各层级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简洁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防止上级组织和个人的独断行.缺点:权力过于分散,上级组织的目标、意图难以实现,上级反受下级牵制.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别,中心无力调控,简洁形成的方势力,相互冲突,发生纠纷,造成行政组织的分裂.D、依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掌握可分为完整制和分别制.( 1)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优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洁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简洁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2)分别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优点:行政机关独立性大,措施敏捷,通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对某些局部事务能够实行有力的措施.缺点:机构间和谐合作有肯定难度,个别部门的独自行动可以造成整个行政组织的工作纷乱,降低行政效率.10、权力的来源:纵向权力来源,横向权力来源.()对组织高层治理者而言,权力来源于:正式的职位、所掌握的资源、对决策前提和信息的掌握、居于组织中心位置.()中层领导的权力来源:取决于组织设计时对他们的定位.()低层成员:个人资源、职位资源.11、权力的运行 .()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掌握下属.( 2)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掌握上级.( 3)横向权力运行:掌握处在左右的同级部门或成员.12、组织授权:包括外部授权和内部授权.授权有乎于提高组织效能,增强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适应性, 增强组织活力.但由于上级组织或高级治理者们可怕失去权力后自己位置受到影响而使授权面临很大障碍.13、组织冲突:指组织间行为的“不合辙 ”.()目标与顾客的冲突.当目标导向型和顾客导向型的组织发生关系时易产生冲突,组织内部的目标与顾客因素也会产生冲突.()功能与领域的冲突.如,中心要求对其在的方的下属部门加强治理,但的方就期望对其实行属的治理.即“条条”与“块块 ”的冲突突.()目标间的冲突.组织目标的每次变动、不同组织的目标发生交叉时易发生.14、组织和谐.A 、水平和谐:组织间水平方向上的合作.( 1)利益相关的组织通过协商达成协议,以明确相互间的边界.( 2)在共同参加的领域,成立诸如机构间委员会这样的组织进行和谐,推动合作.( 3)依据组织领导准就,指定某个机构来和谐特定范畴内全部组织的活动.( 4)建立肯定的决策程序,使利益相关组织都有机会对其中任何组织的提议进行审议.B、垂直和谐:领先组织的等级权威,上级对下级组织的和谐.但是在同一层次组织数量众多时,范畴超出上级的仲裁才能,而且每个组织副局长其共同上级的沟通将大大下降.15、组织合作模型的特点.( 1)实行小团体掌握.(2)进展具有高参加性质的组织文化.( 3)竞争以时间为基础,是效率的竞争.(4)成立自我治理团队.16、组织合作的好处和冲突带来的缺失.合作的好处冲突带来的缺失1、提高工作效率1、精力的分散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2、雇员的团结和中意2、转变了判定力3、组织目标的实现3、失败者效应4、创新和适应4、和谐不佳17、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 1) X 理论与 Y 理论.A 、X 理论: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想躲避工作.对大多数人须动用惩处措施以鞭策他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情愿受人指挥,期望躲避责任,没有进取心,安全重于一切.B、Y 理论:并非天生不喜爱工作.惩处并非唯独手段,自我掌握、自我指挥.如回报成正比例,产生献身于组织目标的努力.寻求责任.解决组织问题需员工较高水平的想像力、创造和制造才能.一般人的智力潜能只是部分得到利用.( 2)公共行政人员行为.A 、“成人进展模型 ”.B 、“文化行为模型 ”.C、“政治行为模型 ”.( 3)公共挑选理论与组织行为.A 、公共挑选理论:假设组织中的个体是“经济人 ”,个体行为具有 “经济人 ”特点.经济人是理发的,总是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挑选.经济人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人们加入组织,目的同样是要通过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B、由于个人 “经济人 ”的性质,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不易达成一样,且由于组织收益具有“非排他性 ”,易产生 “搭便车”行为.18、( 1)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主要指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同时也包括存在于组织之外的中介环境.( 2)公共组织环境:指公共组织身外全部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的存在与进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19、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 1)政治环境: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其基本要素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结构、政府机构、政党制度、公共政策.( 2)经济环境 :对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有重要打算作用.其基本要素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利益、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文化环境 :文化是公共组织行为方式的凝固化表现,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相对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言较迟缓 ,但是作用时间更长 ,组织变革必需在文化连续过程中进行.包括认知、价值、意识形状、行为规范、道德传统.()技术环境:制约着组织治理和活动方式方法.包括体会技术、实体技术、学问技术.20、为什么公共组织要建立成开放系统( 1)开放使公共组织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新陈代谢机制.( 2)开放的公共组织具有再生功能,能够实现组织的再生产.21、公共组织的生命周期:说明组织的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情形.包括产生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和精细阶段.22、组织变革过程.A 、目标.( 1 )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才能.(2)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3)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B、 环节:对危机的感知.变革方向的确定.变革.监督调整.23、“政府再造论 ”:认为在今日大多数政府机构要完成的任务日益复杂,所处的环境布满部争,变化快速,顾客要求质量更高且更有挑选作的的服务.传统的官僚制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反而成为繁重的包袱.因此,必需发动一 场革命,完全打破官僚制.24、政府再造 :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制,即制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连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促使.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25、组织变革趋势(从三个方面绽开)()着眼于学问经济时代组织特点及内部个体作用的变化.“学习型组织论 ”新的组织所依靠的技术不以机器为基础,而以学问为基础,它设计是用来处理学问和信息的,组织成员的首要任务不是为了追求单一的效率,而 如何识别和解决新的问题.()着眼于组织结构的变化.“无缝隙组织论 ”、 “网络组织论 ”、“虚拟组织论 ”.()着眼于组织功能的变化.其次章、政府改革与治理1、 治理理论的讨论途径.( 1) “政府治理 ”途径:这一途径将治理等同于政府治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懂得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治理改革,主要包括 “最小国家的治理 ”、“新公共治理 ”和“善治 ”等用法. “新公共治理 ”以“经济人 ”为假设,以市场化和治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公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 “善治 ”是由世界银行提出的,合法、效率、负责、透亮、开放是其基本要素.( 2) “公民社会 ”的途径:此途径认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 ”,是公民社会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制造的秩序,在公共资源治理、社区服务与进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问题网络中普遍存在.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是个制度化的、不需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组织成员可自主治理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 “自组织网络 ”:社会中心论的治理观.( 3)合作网络的途径:试图在“网络治理 ”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讨论途径.它综合考虑了政府层面和非政府层面有关治理的用法.2、治理与统治的关系治理是对合作网络的治理,又可称为网络治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储存的环境中分别公共权力,共同治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其实质是种合作治理.A 、治理与统治的相同点:二者追求的目标相同,都需借助公共爱护社会秩序和处理公共事务,以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B、二者的异.()治理的主体不同.统是政府垄断公共事务治理的活动.治理是政、企、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公共活动者共同处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治理的客体不同.与统治相比,治理的对象更多,范畴更广.治理除了要处理公共问题、治理公共资源外, 仍涉及人群较少的集体事务(如,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机构不同.统治的机制是掌握.治理的机制是信任.()治理的手段不同.统治是强制性方式(行政、法律、军事手段).治理是新的治理工具(合同钋包、内部市场、公共哲学、政策社区).()治理的重点不同.统治以满意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动身点,强调国家的作用、官僚组织的才能.治理以满意公民的需求为动身点,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合作.3、网络治理的新特点( 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 ”.( 3 )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4、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结合95 页图 2-1)( 1)全球治理:为了爱护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支配,对全球生活中显现的生态、移民、毒品、的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特点:治理主体是世界范畴的公共行动者.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治理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治理全球公务事务的制度支配.( 2)民族国家的治理: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应过程的治理.政府部门除直接供应某些公共物品外,仍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气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政府间合作网络:污水处理、废物排放、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政府工程执行网络:通过服务网络来执行供应工程,不必通过科层制度亲自供应.公私合伙网络:通过财政补助、特许经营权、公私合营企业等来吸纳民间资源和社会力气共同承担公共事业责任.( 3)社区治理:抱负服务.利用各种 NPO 和私营机构来整合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消费者掌握.其优点:第一,更能制定符合成员需求的政策.其次,推动社区成员参加社区进展方案,使公共服务直接处于社区民众监控之下.5、网络治理的多重困难( 1)可治理问题.在市场和政府起不了作用的的方,合作网络与不肯定能有效发挥作用,并非全部社会问题均可通过合作网络解决.合作网络可解决的问题由于合作与竞争的冲突、开放与封闭的冲突、原就性与敏捷性的冲突而无法解决.( 2)合法性问题.指在相互依靠的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民主政治的认同危机.合作网络的有效运作是提高政治系统合法性的一种途径和工具.( 3)有效性问题.治理才能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产生有效性问题的直接缘由.通过以下途径可提高合作网络的治理才能:明确网络的才能限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开发新的治理工具.培育网络的治理者.网络中的行动者要有行动意识.( 4)责任性问题.由于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共享权力、分担责任,带来公私界限模糊、责任认定困难的问题,公共行动者相互推诿、转嫁责任成为可能. 改善:加强行政化理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完善公共责任制度,确保公民权益实现.政府特殊的责任定位 确立合意,保持社会的凝结力.“元治理 ”角色,即实行最终补救措施重塑合作网络.6、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和缘由( 1)经济和政治因素 石油危机后经济萧条,福利国家不堪重负.起打算性作用.( 2)经济全球化 推动力.( 3)新技术革命(信息革命) 催化剂.( 4)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治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7、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政府职能的优化.(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3)分权.( 4)引入现代化治理技术.( 5)人力资源治理改革.(6)机构的重组.8、对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评判A 、积极: “新公共治理模式 ”克服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且更具现实性及生命力.第一,官僚体制是一种过时、僵化、无效率的政府体制模式.其次,政府机构不再是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唯独供应者.第三,政治与行政分开在实践中难以做到,不现实.B、消极:理论上的冲突 企业自主与民主负责之间的价值冲突.公共企业图景与公民参加价值之间的冲突.企业运转的隐弊性与民主所要求的开放性之间的冲突.企业治理要求敢于承担风险与公共财政处置责任的冲突.实践中 人员精简问题、规章制度删除问题、权力下放问题、等级问题、政治与行政分别问题、是公民仍是顾客的问题、谁来负责、价值取向、改革的力度与长久性问题.9、我国历次机构改革( 1) 1952 年底开头:以加强中心集权为中心.( 2) 1956 年下半年:以中心向的方下放权力为主要内容.( 3) 1960 1965:重新强调集中统一.( 4) 1982:重点 撤并行政机构,裁减人员.( 5) 1988: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以经济治理部门为重点.( 6) 1993 :其方向与目标即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关键是转变职能,侧重点在政府经济治理部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 7) 1998:国务院调整和撤销了那些直接治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宏观和执法监督部门.( 8)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999 年底启动,是校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错位、缺位和越位”行为的最迫切工作.A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问题.保留事项的审批权限往往在上级,下改上不改就改不动.在很多的方,审批事项仍较多,手续纷杂.制度化建设与体制创新力度不够.审批权产生气制不健全.中介机构进展较慢,难以承担政府托付的任务.B、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及加入WTO 制造良好环境.行政审批制度的阶段性成果奠定基础.较充分的政策执行的预备工作.中心高层、各级政府、社会及人民群众重视、拥护.10、历次机构改革成就、体会和教训A 、成就:( 1)对于政府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取得肯定程度的共识.( 2)机构和人员膨胀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3)政府职能转变迈开实质性步伐,政府治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创新力度加大.( 4)政府间关系的理顺,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的关系调整有很大进展.( 5)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确立,依法治国、法治行政观念开头深化人心.B、体会:()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就.()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因的制宜.C、缺陷:()政府管制仍较多,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治理方式及手段单一、落后,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仍较多,政府职能“越位 ”、“错位 ”、“缺位 ”现象仍存在.()政府内部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不明确,致使一些部门忙于详细事务、疏于决策,重审批、轻监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的方或部门利益观念强,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不强等.D、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机关改革与其他配套改革的关系:不要局限于机构精减、人员裁减,应组织重建、职能转变、流程再造和治理方式更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机构性的变革.工具层面的变革.价值层面的变革.( 2)处理好实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不公重视价值和价值目标,且需引进现代化的治理方式、方法和技术.( 3)处理好中心政府改革与的方政府改革以及自上而下改革和自下而上改革的关系.尽量防止 “一刀切 ”并淡化机构设置及职能上下对口的颜色.中心政府与的方政府的改革时间差应昼缩短.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改革方式有机结合,且更多采纳自下而上的方式.11、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五个重点(方案)()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设立国有资产监督治理委员会(国资委).()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进展方案委员会改组为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治理委员会(银监会).()连续推动流通治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12、的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势(试点:城市改革的思路)2022 下半年 2022 上半年,先后确定广东的深圳和顺德、福建的晋江、浙江的上虞和青岛的城阳区作为全国深化公共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试点.()由过去侧重于机构改革向更系统的改革转变,即向建立现代化政府治理体制和模式转变.()改革思路大都提出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大了政府体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大都重视行政治理方式创新 市场竞争机制、工商治理方法及信息技术的引入.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第三章、政府间关系1、政府间关系:指中心政府与各级的方政府之间纵横交叉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心政府与的方政府、各级的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的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2、我国政府间关系讨论的不足( 1)主要限于中心与的方关系的讨论,政府间其它脉络关系关注少(横向、交叉).( 2)侧重经济关系,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分析少.( 3)分析方法以实证讨论为主,理论分析不足.3、政府间关系讨论的途径( 1)传统的中心掌握模式:中心政府掌控一切,它从等级制的顶端对政府体系进行治理,而不是着眼于整个体系.的方政府在等级制体系中是被掌握的,而不是自掌握的,是依靠性而非自治的.“自上而下 ”的分析视角.( 2)的方自治模式:源自世界性的的方分权潮流.强调的是高度的的方分权与自主治理,而不是中心的掌握与影响.中心政府要对的方赐予更多的关注,并为其供应更多的资源.“自下而上 ”的分析视角.( 3)网络模式.A 、网络的三个基本内容: 网络由各种各样的行动者构成,每个行动者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在位置上是公平的.网络由于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靠而存在.网络行动者实行合作的策略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B、特点: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制颜色的弱化.相互依靠与分权 讨价仍价、相互妥协.策略活动与合作 使障碍最小化.总之,网络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要求一体化的程度以弱化等级颜色,要求政府间的分权以提高的方的自主性,要求政府间彼此合作以实现各方的共赢.4、西方政府间关系进展的新趋势 网络模式的显现( 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颜色的弱化:一是大都市区管辖单位的碎片化.二是城市位置上升转变了城市与州和联邦关系.( 2)中心与的方的分权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