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尔雅学习通《全球变化生态学》章节测试答案.pdf
-
资源ID:6163691
资源大小:309.97K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超星尔雅学习通《全球变化生态学》章节测试答案.pdf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A、百分之四B、千分之四C、万分之四D、十万分之四正确答案:C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A、2B、3C、4D、5正确答案:D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A、生物和资源B、人类和资源C、生物和环境D、人类和环境正确答案:C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正确答案: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正确答案: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A、土壤B、生物C、水体D、大气正确答案:D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德国人正确答案:D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30年代正确答案:A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正确答案: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正确答案: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二氧化碳B、一氧化二氮C、甲烷D、氩气正确答案:D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A、9月13日B、9月14日C、9月15日D、9月16日正确答案:D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A、1840年B、1912年C、1974年D、1993年正确答案:C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正确答案: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正确答案: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A、5000-7000B、7000-9000C、50000-70000D、70000-90000正确答案:C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A、三分之一B、三分之二C、六分之一D、六分之五正确答案:B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A、20%B、40%C、60%D、80%正确答案:D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正确答案:5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正确答案:水污染、植被破坏与物种灭1下列地区中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是()。A、澳大利亚西北部B、南美洲北部C、美国西部D、中亚地区正确答案:B2受人类砍伐和火灾的影响,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A、九分之一B、七分之一C、五分之一D、三分之一正确答案:D3陆地上的水资源占地球总水资源的()。A、2.8%B、12.7%C、24.5%D、30%3物种灭绝是人类诞生以后才开始的。()正确答案:4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超过了400种。()正确答案:海平面上升、垃圾危害与人口增长1地球人口从50亿增长到60亿用了()年时间。A、8年B、10年C、12年D、14年正确答案:C2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A、10-20厘米B、20-30厘米C、10-20毫米D、20-30毫米2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来平均以每年()的速度上升。A、1-3毫米B、5-8毫米C、1-3厘米D、5-8厘米正确答案:A3我国正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预计2020年再生能源占到一次性能源的15%左右。()正确答案:4垃圾已经无孔不入,在太空轨道上已经有超过7000个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废物碎块在高速运动。()正确答案:2.1地球表层系统1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A、30米B、300米C、3000米D、30000米正确答案:D2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A、孤立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群体系统正确答案:B3地球是一个巨大的()。A、孤立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群体系统正确答案:C3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公里,海洋上平均仅为5-8公里。()正确答案:4地表系统指地球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的范围,包括高空但不包括内部。()正确答案:2.2Gaia(盖亚) 假说与新地球观1盖亚假说中提出Gaia系统中最重要的是()。A、水B、土壤C、植物D、微生物正确答案:D2土壤来源于()。A、沙漠B、大气C、岩石D、海洋正确答案:C3盖亚假说主要强调的是()。A、环境对生物的调节作用B、生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C、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D、生物与环境的相互独立正确答案:B4盖亚假说中的盖亚一次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正确答案: 4生物地球化学观点认为地球表层大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实质上是由生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正确答案:2.3全球生命系统对物质循环的调控1据测算,从7亿年以前到现在地球上动植物累计重量约为地球的()倍。A、10B、100C、1000D、10000正确答案:C1水圈中全部的水每()通过生物体一次。()A、2.8年B、28年C、280年D、2800年正确答案:D2地球上的物质运动主要包括两大能源驱动力,分别为()。A、宇宙辐射能及生物内部能量转化B、宇宙辐射能及地球内部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C、太阳辐射能及生物内部能量转化D、太阳辐射能及地球内部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正确答案:D3地球表层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是非生物来源的。()正确答案:4地球内部能量主要是以热能和机械能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的。()正确答案:2,4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1人类对地球环境产生大量影响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板块运动B、海洋变化C、火山喷发D、水汽输送正确答案:C2现阶段可用于全球变化的观测记录大约有()。A、十多年B、五十多年C、一百多年D、三百多年正确答案:C2关于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全球变化研究超越了各分支学科的界限B、指过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远在地球半径以下C、过程或事件的影响应为全球性的D、认识全球变化规律需要了解所有时间尺度上的过程正确答案:B3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正确答案:4所谓的全球变化其实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两类。()正确答案:2,5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下列不属于全球变化的社会影响的是()。A、人的生理与健康的影响B、气候与降水量相互关系的影响C、对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和发展的影响D、研究人类社会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影响的能力正确答案:B1决定全球变化研究的成败的是()。A、正确的研究方法B、变化的实物证据C、数据的收集和处理D、研究的范围大小正确答案:C2关于自然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地球诞生之日起,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存在这种变化B、自地球诞生之日起,地球系统在某些时间尺度上存在这种变化C、导致这种变化的营力可能来自于地球系统之外D、导致这种变化的营力可能产生于地球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之中正确答案:B3全球环境变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两个维度。()正确答案:4在时间坐标上环境演变的基本表现形式中,平稳序列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保持在同一水平上。()正确答案:2.6主要的全球变化-大气成分变化(上)1()是全球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A、生物多样性变化B、气候变化C、人口增长D、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正确答案:C2根据瑞典科学家阿兰纽斯提出的观点,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增加()摄氏度。A、4.26B、5.26C、6.26D、7.26正确答案:B3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中,气候变化一般不影响的是()。A、土地荒漠化B、生物多样性变化C、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D、人口增长正确答案:D4温室气体主要是吸收地表短波辐射,使大气变暖。()正确答案: 4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前十位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其中中国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正确答案:2.7主要的全球变化-大气成分变化(下)1在吸取大气中的热量方面,甲烷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的()多倍。A、5B、10C、15D、20正确答案:D1根据世界银行2000年的报告,下列国家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是()。A、澳大利亚B、挪威C、加拿大D、俄罗斯正确答案:A2下列作物中,排放甲烷量最大的是()。A、小麦B、玉米C、大豆D、水稻正确答案:C3臭氧对地球表面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强烈影响至关重要。()正确答案:4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是海水中硝酸盐的脱氮和氨盐的硝化。()正确答案:2.8主要的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1从整体的趋势看,北半球主要地区从1700年到1980年之间面积比例大量升高的是()。A、森林B、草原C、牧场D、农地正确答案:D1从1700年到1980年,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明显上升的是()。A、北美B、拉丁美洲C、欧洲D、南亚正确答案:A2近年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土著物种的减少B、外来种的减少C、土壤碳和养分的丧失D、植被生产力的变化正确答案:B3一般来说,外来物种的竞争力远远高于土著物种。()正确答案:4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必定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瓦解。()正确答案:2.9主要的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上)1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摄氏度。A、.6B、1.2C、1.8D、2.4正确答案:A2从全球来看,整体年平均降水量是()的。A、逐渐增多B、逐渐减少C、保持不变D、大幅度波动正确答案:A3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A、时间长度B、变化强度C、影响范围D、造成后果正确答案:A4近40年中,相较于夏季平均气温,我国冬季平均气温上升较为明显。()正确答案: 5一般来说,受全球变暖影响,纬度越高或海拔越高的地区升温更明显。()正确答案:2.10主要的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下)1全球云量观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A、统计数据较少B、直接观测难度较大C、没有统一仪器观测D、数量变化不稳定正确答案:C2根据IPCC在1995年的报告,过去一百年中海平面上升了()。A、10-20毫米B、10-20厘米C、20-30毫米D、20-30厘米正确答案:B2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A、寒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冷B、寒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暖C、热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冷D、热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暖正确答案:D3根据现有的观测结果,世界范围内的云量是逐渐减少的。()正确答案: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印度尼西亚降水显著减少,秘鲁的太平洋沿岸降水显著增多。()2.11主要的全球变化-人口增长、生物多样性变化、荒漠化1下列因素中,一般不直接影响潜在植被的是(D)。A、大气成分B、气候C、土地利用D、人口数量1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关键是(C)。A、控制荒漠化B、保障生物多样性C、控制人口增长D、减少气候变化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D)。A、外形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分布多样性B、外形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分布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移保护、离体保护三种。()4荒漠化主要是指由于不恰当的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的土地退化现象。()2.12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上)1科学家通过冰芯记录研究气温变化,主要是研究其中的(D)。A、水B、杂质C、微生物D、气体2关于冰芯记录的相关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分辨率高B、时间尺度长C、环境信息少D、有效手段之一2根据近百年的观测数据,(D)是20世纪最热的十年。A、10年代B、40年代C、70年代D、90年代3根据相关研究,地球上40万年来平均温度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4近百年来温度上升的原因尚没有达成共识。()2.13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下)1树木年轮学数据主要考察的是树木的(C)。A、年轮数量和密度B、年轮数量和颜色C、年轮宽度和密度D、年轮宽度和颜色2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C),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A、湿度B、惰性气体C、云量D、太阳辐射的反射2一般来说,对树木年轮生长情况影响最大的是(A)。A、温度B、湿度C、空气成分D、污染物3部分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还处于自大约550年前开始的新冰期,地球正在变冷。()4目前全球气象数据主要来自城市地区,缺少偏远地区和海洋上空的资料,这也给判断全球气温的变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14气候变化的诱因自然因素1全球变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B)。A、温室气体B、厄尔尼诺C、气溶胶D、土地利用2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出现的频率为(A)。A、2-7年B、5-10年C、13-18年D、15-20年3火山喷发释放出的物质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太阳辐射的是(D)。A、水蒸气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火山灰4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越长,地球上的平均温度越高。()4从理论上来说,高纬火山喷发以后不久,欧洲的西风环流会变得更加强盛,冬季的天气一般是温和的。()2.15气候变化的诱因人为因素1产生温室效应的分子当中,(D)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最大的。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甲烷D、水汽1如果大气中只有氧气和氮气,地表温度只有是在(C)摄氏度时才能平衡来自太阳的入射辐射。A、15B、6C、-6D、-152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决策者摘要指出,人类活动与近五十年气候变化的关联性达到(C)。A、40%B、70%C、90%D、99%3气溶胶可能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地球温度。()4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气温显著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2.16当代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后果1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中,影响气候变化的发生时间和发展的是(C)。A、温室气体的源和汇B、云量及其变化C、海洋D、极地冰雪2根据大部分科学研究成果,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不包括(C)。A、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B、土壤盐渍化C、高纬度生物向低纬度迁徙D、台风强度和频率增加3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中,主要影响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的是(D)。A、温室气体的源和汇B、云量及其变化C、海洋D、极地冰雪4根据主流观点的预测,近百年来气候变化速率是越来越快的,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5台风强度的增加可能有助于内陆水汽的增加。()2.17气候变化问题的非主流思考1根据宇宙辐射和云量关联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宇宙辐射整体趋势是不断减少的B、近年来地球的云量不断增加C、地球的温度在近百年中是下降了的D、通过不同方式测算的宇宙辐射量基本上是相同的1下列数据中,不属于主流理论观点的是(C)。A、大气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升高到450ppm-550ppm后,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上升2-3摄氏度B、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突出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C、温度上升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可能进一步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加剧,部分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推动温度继续上升D、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需采取各种行动,减缓全球变暖,使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一半2辐射强迫理论中,减少辐射强迫最多的是(B)。A、二氧化碳B、云反射效应C、土地利用D、臭氧3辐射强迫理论中,辐射强迫和大气温度升高成正比。()4根据对南极冰芯的研究,很有可能是温度先升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才升高。()3.1生态学概论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D)。A、从个体的分子到个体的整体B、从个体的分子到个体的族群C、从个体的分子到区域环境D、从个体的分子到整个生物圈2生态学的研究层次中,(D)主要研究其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3生态学的研究层次中,(B)动态变化是因个体的出生和死亡罗成引起的。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3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受到其周围环境影响后如何改变的科学。()4对生物产生一定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生物、人为因子等。()3.2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 (上)1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目的中的环境胁迫主要强调(C)。A、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B、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关系C、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之间的复合作用对植物影响D、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和植物的相互作用2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目的之一是揭示(C)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的作用。CA、主要人为因素B、全部人为因素C、重要生态因子D、所有生态因子3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当今的方法和手段不包括(D)。A、主要是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研究全球变化和植物生理生态反应B、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C、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错综复杂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D、着力解决特定区域内特定物种的未来生存趋势4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的处理指标确定中之所以考虑施氮处理,主要是因为现在大气和土地中氮元素急剧流逝。()5红外增温实验成本较低,但是模拟的环境与实际环境相差较大。()3.3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 (下)1常用的通量测定方法中,(B)强调根据乱流扩散理论,通过单位面积的任意动量或标量的通量密度是其浓度梯度与扩散系数的函数。A、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空气动力学法C、涡度相关法D、感热密度分析法2移地实验多用于植物对(A)响应的研究。A、温度改变和降水改变B、空气成分改变和降水改变C、温度改变和气压改变D、空气成分改变和气压改变2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基础原理是(A)。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热力学第三定律D、热力学第四定律3试验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数据结果不准确,无法体现出长期生态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4研究全球变化过程中,感热密度分析法有效地解决了仪器不统一导致产生误差的情况。3.4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植物的生理反应(上)1二氧化碳的光合驯化作用是指植物生长在高浓度CO2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光合速率可能(C)。A、进一步升高B、趋于稳定C、恢复到以前CO2环境下的水平D、衰落到以前CO2环境下的水平以下1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某些形态上的变化可能与(C)有关。A、同化物增多而丧失老的碳库B、同化物减少而丧失老的碳库C、同化物增多而形成新的碳库D、同化物减少而形成新的碳库2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C)中。A、枝干B、根部C、叶片D、土壤3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强影响,光强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4根据现阶段研究,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3.5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植物的生理反应 (下)1功能型划分中,(C)将植物分为关键种和非关键种。A、主观分类B、逻辑分类C、演绎分类D、数据调查分类2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植物的呼吸作用(B)。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再回到原始水平D、先下降再回到原始水平3气孔导度一般不直接影响(D)。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3高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下, 光合速率提高,叶中许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多糖增加。()4如果气孔导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光合速率提高的话,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必然增加。()3.6水热和营养环境改变下植物对CO2浓度的响应1一般来说,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会增加(C)。A、1-5摄氏度B、3-8摄氏度C、5-10摄氏度D、13-18摄氏度2植株主要通过(C)散失大量的水分。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3植物体含水量一般为(D)。A、30%-50%B、40%-60%C、50%-70%D、60%-80%3当氮素不足时,即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的产出也不一定升高。()4研究表明,在水分供应出现紧张时,植物对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表现的正效应更大。()3.7辐射环境变化及植物的生理生态反应1下列辐射中,波长最长的是(A)。A、紫外线B、无线电波C、太阳短波辐射D、伽马射线2在植物群落下层的植物,相较于生长在植物群落上层的植物来说,一般不具有(C)的特点。A、叶片向水平方向生长B、更大C、更绿D、更薄3太阳电磁辐射的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C)部分。A、紫外线B、红外线C、可见光D、伽马射线4随着南北极臭氧层空洞加剧,南北极的紫外线的总量已经远远高于低纬度地区。()4在植物群落的上部,即使太阳辐射减少50,白天大部分时间的光强仍然在叶片的光饱和点以上。()4.1生物入侵基本概念1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最大的是(D)。A、生物入侵B、对自然种群的利用C、全球气候变化D、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2主要引起生物入侵的是(D)。A、对自然种群的利用B、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C、工业D、农业3一般来说,外来物种指的是(D)。A、入侵微生物B、入侵植物C、入侵动物D、以上都正确4根据大多数生态学家所采用的定义,如果某一入侵种的后代在离母体很远的地方自然生长,那么即可认为该入侵种已被驯化。()4入侵种的定居能力、扩张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以及对景观的改变有强有弱,不可一概而论。()4.2生物入侵的模式及原因1下列入侵方式中,主要引起小型或隐形生殖体入侵的是(A)。A、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B、有意引入C、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D、人类辅助的入侵2下列物种中,属于人类辅助的入侵的是(B)。A、环颈鸽B、鹭鸶C、七鳃鳗D、驯鹿3(C)依赖于人类的运输,生物体至少对新环境有中等程度的适应能力。A、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B、有意引入C、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D、人类辅助的入侵3一般来说,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4一般来说,被入侵的生态环境主要有具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自然控制机制充足、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4.3生物入侵的理论假说1根据天敌逃避假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天敌是植物种群的重要调节者B、天敌对本地种比外地种有更大的抑制作用C、植物可以利用天敌调节作用的降低提高种群的增长D、天敌对于本地动物的影响远大于本地植物的影响2根据多样性阻抗假说,(A)的群落更容易被入侵。A、发展时间较短B、发展时间较长C、结构相对简单D、结构相对复杂3生态位机遇假说人为,(B)综合决定外来入侵的增长概率。A、资源、天敌、繁殖能力B、资源、天敌、物理环境C、资源、结构、繁殖能力D、资源、结构、物理环境4即使外来种在某一地区生存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有可能逐渐消失,不一定会对本地种构成灭绝性的影响。()5空生态位假说认为,岛屿群落以及生物多样性比较少的群落,对外来种缺乏足够的“生物阻力”而出现入侵。()4.4生物入侵效应和规模1从理论上来说,下列美国地区中受到物种入侵威胁最大的是(C)。A、密西西比河流域B、落基山脉C、夏威夷岛D、五大湖地区2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C)。A、压舱水B、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C、运河的淤积D、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3生物入侵将产生两种值得关注的全球效应是(A)。A、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B、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C、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D、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4生物入侵不仅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增加。()5任何能跨越天然屏障、在浅海之间快速大量运输含有浮游生物水体的机制都有可能促进海洋生物的入侵。()4.5生物入侵的后果1下列物种中,对水稻生产危害较大的是(A)。A、金苹螺B、美国海湾扇贝C、大米草D、亚洲蛤蜊1生物入侵的现状是(D)。A、大多数的入侵者可以成功地定居,而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到处泛滥成灾B、大多数的入侵者可以成功地定居,但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并不到处泛滥成灾C、大多数的入侵者并不能成功地定居,但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到处泛滥成灾D、大多数的入侵者并不能成功地定居,而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也并不到处泛滥成灾2中国转基因作物中职面积约为(C)。A、30万公顷B、40万公顷C、50万公顷D、60万公顷3生物入侵正在消除用以产生和蓄养地球上大多数动植物种类的生物地理平常,从而提升局部区域生物群系的独特性。()4大陆的物种数与该大陆的面积呈密切正相关。()4.6入侵生物学的研究动态1最早记录生物入侵的科学家是(D)。A、拉马克B、摩尔根C、孟德尔D、达尔文2决定一个外来种的总体影响的主要指标不包括(A)。A、来源B、分布范围C、密度D、单位个体的效应3大约(B)的入侵种能够成功地定居下来。A、5%-15%B、5%-25%C、10%-15%D、10%-25%3入侵种对本地种的遗传影响一般是直接的侵害。()4交通的便利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预防生物入侵越来越容易。()5.1模拟实验1(B)主要发达国家再日本精度签订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条约京都协定。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2全球变化研究最大的困难在于研究(D)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A、短期的生态变化B、长期的全球变化C、特定类型的全球变化D、不同类型的全球变化3早期全球变化研究手段不包括(D)。A、探讨单一因子B、探讨复合效应C、研究个体D、研究单一群落3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如何影响环境,但是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4科学家发现随着科技进步,运用人工生态系统模拟的结果和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差异越来越小,野外模拟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5.2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1美国LETR计划认为,需要长期的记录才能达到预测目的的某一现象的动态应该不是(D)。A、偶发的B、稀少的C、复杂的D、宏观的2美国从(C)开始酝酿长期生态系统研究计划。A、1974年B、1975年C、1976年D、1977年3关于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是获得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重要手段B、覆盖了陆地绝大部分面积C、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D、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动态变化4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筹建,目前有40余个生态观测站。()4定位观测一般是短时间的、连续的。()5.3样带研究1一般来说,样带长度应(A)。A、不小于1000公里B、不大于1000公里C、不小于100公里D、不大于100公里2样带的研究中,不属于研究样点功能的是(D)。A、反映环境变化及其影响B、定期调查C、遥感解译D、技术支持3样带研究是(C)。A、短期研究替代长期研究B、长期研究替代短期研究C、空间替代时间D、时间替代空间4样带研究的宽度应该在50公里左右,以便满足遥感影像幅宽的要求。()4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NECT)主要是受水分的控制。()5.4模型模拟1从模型的时空尺度上分类,不包括(B)。A、林窗模型B、经验模型C、过渡性模型D、协作性模型2(B)又被称为“转换函数模型”。A、林窗模型B、经验模型C、过渡性模型D、协作性模型2传统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模型假定(C)。A、生物与环境相互独立B、生物与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C、生物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D、生物与环境平衡态不断变化3过渡性模型引入植物功能型的概念,在传统的林窗模型基础上,以植物功能型取代林窗模型中的具体物种。()4林窗模型一般建立在非常小的尺度上。()5.5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1初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固定并转化(A),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A、太阳能B、水分C、养分D、二氧化碳2现阶段土地覆盖转变所释放的量占化石燃料利用造成释放量的(A)左右。A、30%B、50%C、70%D、100%3含豆科植物多的植被比含豆科植物少的植被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表现的反应是(C)。A、反应更大B、反应更小C、不确定D、没有区别4根据现阶段研究成果,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维持在500种左右时最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4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初级生产者扣除呼吸消耗而真正积累的生产值。()5.6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馈作用1根据1980年到1989年平均统计数字,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改变向大气每年输入(D)吨碳。A、16亿B、32亿C、55亿D、70亿1受地表植被影响,亚马逊盆地的降水最终通过径流注入海洋的量占降水总量的(D)。A、72.3%B、48.5%C、33.8%D、26%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滞留(D)吨碳在陆地生态系统中。A、1220亿B、1200亿C、220亿D、20亿3人为造成的全球变化远比自然变化快得多,但究竟现阶段的变化速率是否属于安全速率仍然尚未确定。()4目前全球变化研究最大局限之一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生理过程和结构的相互作用。()6.1水环境的性质1潮汐主要与月亮和太阳的(D)有关。A、重量B、大小C、亮度D、位置2关于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绝大对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小B、绝大多数水生生物体温的维持依靠代谢所获取能量C、绝大多数水生生物是变温生物D、绝大对数水生生物缺乏体温调节机制3关于水环境和陆地环境比热容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水环境的比热容比陆地环境大B、水环境比陆地环境在温度变化上缓冲性更大C、水环境放热比陆地环境更快D、水环境吸热比陆地环境更慢4湖泊由于边界的限制,水平和垂直流动及混合都相对较弱,有利于气体和营养物质的输运。()4江河一般会分为上、中和下游,但受地带性影响,从整体上看,整个流域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群落构成差别不大。()6.2水体富营养化12005年-2006年,我国海域中发生赤潮次数最多的是(C)。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的(C)减少。A、鞭毛藻B、蓝藻C、硅藻D、定鞭金藻2水体中受人类影响的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包括(C)。A、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B、排到大气里的废气C、水土流失D、有机垃圾、家畜和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3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一些渔业品种的产量增加。()4浮游植物的过量增殖还会使水体缺氧,直接杀死水生动物,或使生活在这些水域里的鱼类逃离 。()6.3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1气候变暖使暖水种类(A)。A、种群数量增加,栖息范围扩大B、种群数量减少,栖息范围扩大C、种群数量增加,栖息范围缩小D、种群数量减少,栖息范围缩小2鱼类适应温度变化的方法是(D)。A、改变代谢方式B、改变自身颜色C、改变自身体温D、改变栖息水域3全球变暖对(C)鱼群的产量影响较大。A、低纬度B、中纬度C、高纬度D、中低纬度4臭氧空洞的形成并不只是与氟里昂和氧化氮等的使用有关。()5高纬度地区的渔业产量的限制因子主要以营养盐、赤潮和病害为主。6.4温度变化及其影响1位于英国和北美的河流,其水温变化幅度为气温变化幅度的(B)倍。A、.5B、.9C、1D、2.32全球变暖直接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的方式不包括(D)。A、增加平均水温,延长生长季节B、增加夏季最高温C、冬季变暖以缩短冰冻期D、改变水、气和光等条件3二氧化碳倍增后,湖水水温变化一般不会出现的情况是(B)。A、上层湖水温度升高,下层湖水温度降低B、上层湖水温度升高,下层湖水温度升高C、上层湖水温度升高,下层湖水温度不变D、上层湖水温度不变,下层湖水温度降低3不同生物对温度的耐受性和温度的要求不一样,水温升高势必使一些喜爱高温的生物数量增加,而适应低温生活的生物数量减少,以致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4水温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水域的生物产量减少。()6.5水位和水量变化及其影响1在干热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泊水平面(C)。A、维持不变B、上升C、下降D、不确定2气温升高1.5到4.5摄氏度,将使全球平均降雨量(A)。A、减少3到15%B、减少13到25%C、增加3到15%D、增加13到25%3从全国范围看,我国降水量的(C)集中在夏秋季节的3到4个月内。A、20%B、40%C、60%D、80%4青藏高原地区虽然降水增加,但是因为温度升高湖水增发增加,导致湖水面积逐渐减少。()4我国的年均降雨量从30年代起,开始呈下降趋势,50年代最为明显。()6.6营养成分和pH值变化及其影响1矿物原料的使用,使大量含硫废气排入大气,最后以(D)的形式在地面沉降。()A、大气沉降B、植物吸收C、能量循环D、酸雨或雪1食植动物不能消费密集生长的藻类,可能导致底层需氧生物被厌氧生物代替。(A)A、正确B、错误2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气温升高使(D)。A、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减少,减少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B、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减少,增加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C、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减少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D、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增加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3根据我国1997年的相关调查,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中,处于富营养化水平的湖泊占总数的(C)。A、12%B、39%C、51%D、67%4高温导致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加强,干旱期的延长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氮的积累。()6.7辐射和气体溶解度的变化及其影响1关于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水中二氧化碳一般比较贫乏B、二氧化碳和水结合而成碳酸,能调节pHC、水中二氧化碳适量增加能延缓光合作用和许多生物的发育过程D、二氧化碳不足对动物有麻醉作用甚至有毒2在淡水生物丰富的中纬度温暖区域,每10年紫外线辐射增加(A)。A、10%-20%B、20%-30%C、30%-40%D、40%-50%3关于紫外线辐射影响与湖泊地理位置和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高山、极地等冷水型湖泊中,生物产量不高,生物调节不强B、高产湖中,生物调节可以减少紫外辐射的直接作用C、溶解有机质是强化紫外线辐射的主要因素D、干旱和人为酸化减少了溶解有机质水平,增加了紫外线辐射的穿透深度4淡水水域生物受紫外线影响远小于海洋生物受到的影响。()5水体中的含氧量大概是大气含氧量的千分之七,每一千毫升水中仅含有25到30毫升氧气。()6.8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馈1属于淡水生态系统中溶解态有机碳主要来源之一的是(C)。A、岩石的风化B、大气二氧化碳的溶解C、污水排放D、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1碳酸盐湖泊对DIC的平均滞留率是非碳酸盐型湖泊的(C)倍。A、10B、15C、20D、252海洋持有的碳比大气多(D)倍。A、20B、30C、40D、503海水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度超过1千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高14%。()4滞留在水库中的碳的主要来源是土壤。()7.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特点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指(D)在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各圈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A、各种不同的能量B、能量的各种化合物C、各种不同的元素D、元素的各种化合物1显生宙比隐生宙的研究更清晰主要是因为显生宙产生了大量的(C)。A、水分B、土壤C、化石D、氮气2下列元素中,(D)与人类的关系不如其他几项密切,受人类活动影响也不如其他几项影响大。A、碳B、氮C、磷D、钠3对植被来说,最基础的化学循环就是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4当前研究全球元素循环分为寒带、中纬度、热带、海洋及山地5个区域来研究。()7.2大气圈1大气分层中,高度最高的是(C)。A、平流层B、对流层C、暖层D、中间层1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A)。A、17-18kmB、10-12kmC、8-9kmD、5-6km2大气圈在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包括(D)。A、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生命的进化历史B、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和记录着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C、大气控制着气候,因而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环境D、大气混合得相当不均匀和缓慢,它的成分变化能被用作指示全球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变化的指标3大气中的氩气主要来源于火山和生物源。()4全球各类气溶胶的释放量中,占比最多的是人工源中的初生气溶胶。()7.3水圈1全球海洋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C)。A、42%B、63%C、71%D、97%2陆地水中,占总水量比例最大的是(C)。A、湖泊B、地下水C、冰川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