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状.docx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69 资料与方法 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2060岁,病程3个月2年,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类型可分为单纯膨出型28例,突出型21例,其中旁侧型突出16例,中心型突出5例;游离型1例,膨出并突出的18例(其中膨出、突出并椎管狭窄的3例,膨出、突出并椎体滑脱2例。 症状和体症:反复发生腰部难受的患者34例,腰背痛并下肢放射型难受21例,13例患者起始下肢难受,后出现腰部难受;部分患者咳嗽、喷嚏、行走着力时难受加剧,卧床休息可适当缓解。部分患者下肢麻木、患肢发凉25例,5例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体检发觉:腰部生理前凸消逝,脊柱侧弯11例,椎间盘突出间隙之棘突压痛55例,同时伴不对称性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呈阳性的49例,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的皮肤感觉减退28例,其中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的有11例。 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见脊柱侧弯11例,大多患者椎体边缘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并椎体间隙狭窄,椎体滑脱(度)的患者2例,腰椎间盘CT确诊为腰椎间盘膨出、突出、游离及混合型,并伴有硬膜囊不同程度的受压,伴有椎管狭窄的有3例,大多老年患者(5060岁)伴有椎体骨质疏松。 治疗方法:入院后肯定卧床,住院时间1021天(平均住院15天),自动牵引按抖机复位法,详细依据患者状况,两端用3035kg的牵引力,牵引1520分钟,再用自动按抖器按抖下腰部椎间盘突出处,频率为每分钟120140次,持续按抖10分钟,牵引在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平衡状态下,松弛腰背部的肌肉,复原腰椎的正常列线,使相邻椎体牵开35mm,改善椎间盘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按抖的作用下,椎间盘部分还纳,从而起到缓解难受的作用。药物治疗:常规口服腰痛宁胶囊0.9g1次/每晚。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 500g 1次/3天,共计2周,养分神经治疗。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ml+七叶皂苷钠20mg,共7天,同时地塞米松入壶(上组)共3天,骨质疏松患者除外。另外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共10天,针灸治疗:对下肢无力并放射性难受,伴皮肤感觉麻木的患者,请中医科帮助进行针灸治疗,一般针灸的部位有: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志室、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 出院后佩戴腰围,增加脊柱的力气,分担两侧肌肉所担当的压力,并进一步限制腰部的活动,以便于减轻或消退腰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同时嘱患者3周后于床上行腰背肌功能熬炼,以防止长期卧床引起的腰背肌肉萎缩。 结 果 经过2周的治疗,28例腰椎间盘膨出型的患者临床症状消逝,21例腰椎间盘突出型的患者腰腿难受明显减轻,下肢麻木好转,部分患者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由原来的阳性变成阴性,肌力较前明显复原,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椎间盘游离型的1例症状未改善,在家属的要求下在我院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复原良好,而18例腰椎间盘膨出并突出的患者大部分症状显著改善,腰部的活动度较前增加,但合并有椎管狭窄的3例,症状中度改善,可在床上翻身活动,无从前的腰腿难受,但不能走长路,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另外2例合并椎体滑脱的患者,其中 度滑脱患者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后症状才得到缓解,度滑脱患者出院后接着牵引1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可佩戴腰围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 讨 论 本组68例通过保守治疗,对年轻、初次发病、病程较短者,椎间盘膨出的患者效果最佳,对椎间盘突出型的患者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对合并有椎管狭窄、椎体滑脱以及椎间盘游离型的患者疗效欠佳。本组临床视察结果表明,通过以上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的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压力减轻、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缓解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汪吉明.复方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后核因子-kB活性的影响.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