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圆柱的体积反思.docx
-
资源ID:61722497
资源大小:13.0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圆柱的体积反思.docx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圆柱的体积反思作者:朱向明新课程下怎样用教材教?“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江苏邳州运输河镇吴闸小学朱向明(221300)(05166298051)新课程观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当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洁地“教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本人结合“圆柱的体积”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索。片段一师生共同探究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对公式加以应用。师出示教材例4(苏教版第12册P8):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预习,多数学生是根据教材介绍的解法来解答:1.5米=150厘米20×1150=3000(立方厘米)师:这道题还有其他结果吗?(学生又沉入了深思)不一会儿,另外两种结果纷纷呈现:20平方厘米=0.002平方米0.002×11.5=0.003(立方米)20平方厘米=0.2平方分米1.5米=15分米0.2×115=3(立方分米)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结果?经探讨,学生才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片断二巩固与应用阶段,我将教材练习二中的一个填表题(表1)进行了加工组合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表2)。表1表2学生填表后,师:视察前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学生独立思索后再小组沟通,最终汇报。生1: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是几倍的关系,体积也是几倍的关系。生2: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越大,体积就越大。师:视察后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简单说出了后两组的关系。学生的表述尽管不是很精确完备,但已说出了其中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正是解答练习二第17、18题的基础,又为下一单元“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片段三教材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量一个圆柱形茶杯的高和底面直径,算出它可装水多少克?学生动手测量自备的圆柱形茶杯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师:水的生命之源。人每天都要饮用肯定量的水,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计算自己每天须要饮用几杯水(自己的杯子)才能保证健康,并把自己对水的想法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沟通。教学反思细心探讨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基础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科学问、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和思索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我们在执行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细心探讨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创建性地利用教材。1、挖掘训练空白,刚好补白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我们运用教材时,要深化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刚好补白教材。片段一中的例题教学,就挖掘出了教材中的训练空白,并没有把教学简洁地停留在一种解答方法上,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化思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2、找出学问联系,大胆重组教材。数学学问具有肯定的结构,学问间存在着亲密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学问系统。片断二的表1仅帮助学生娴熟驾驭体积公式,此外无更多的教学价值,而重组后的表2不仅实现了编者的意图,而且为“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走出了数学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点教学”的误区。落实课标理念是用好教材的关键能否用好教材,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以学科为中心,而应以学生为动身点和归宿。教材在编写时不行能四平八稳,老师要心里装着学生,运用教材前反复琢磨,怎样的教学才能符合新理念。前两个片段就突破了“学科中心”和“学问中心”,走向了“学生中心”。片断三在教材关注学生的基础上向深层发展不仅让学生动手测量,动脑计算,而且让学生在课外绽开调查探讨;不仅关注学问技能,而且关注了看法、情感和价值观(对生命之源水的自我看法)这一片断的教学,其价值就在于渗透了人文关爱。学生获得发展是用好教材的标准有的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脱离教材,片面追求新课程的形式,而忽视了实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获得最大发展应作为我们用好教材组织教学的追求。本节课紧扣教材,“以本为本”,着眼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学问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索还是情感看法价值观,学生都获得了最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