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docx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内容。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 具: 课 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乘法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新的发现。出示问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2米,宽是2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生1:(72+28)×2生2:72×2+28×2(板书两个算式)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生计算。师: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生:长方形的周长是200米。师: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生:我算的结果也是200米。师:通过大家的计算,这两个数算式的结果相同,我能不能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写上“=”?生:可以板书:(72+28)×2=72×2+28×2出示问题二:学校要换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裤子每件18元,四年级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师:这道题你有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生计算,汇报)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结果是6400元。师: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的?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8)×64,结果也是6400元。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那这两个算式看来也是相等的。板书:(32+18)×64=32×64+18×32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两个等式,你有怎样的感觉?生:可能有规律。师:真的有规律吗?二、探索交流,归纳规律。师:刚才同学们感觉到这两个等式中含有规律,下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师:对于可能存在的规律,仅凭这两个等式就能说明它是成立的吗?生:不能。师:那该怎么办?生:找更多的这样的等式。师:既然找到了方法,那就请同学们,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式子,验证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生举例验证)汇报:生1:(3+2)×5=3×2+2×5师:你计算过了吗?生1:算了,两边的结果都是30.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吗?生2:(30+50)×5=30×5+50×5生3:(24+76)×2=24×2+76×2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样的式子吗?生:是。师:看来同学们头脑中的那个规律可能真的存在。我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两边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可是,万一除了咱们举得这些例子外有一个不能成立?那我们举得这么多例子也就失败了。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看,我们不去计算,就能够判断两个式子的结果是否相同?(生思考)生:老师,我能。师:你说说看。生:比如(72+28)×2=72×2+28×2,左边括号里算出是100,就表示100个2,右边是72个2加上28个2,也是100个2,所以两边的结果一定是相等的。师:同学们,你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那你能用这个思路说说你举得例子吗?生1:我写的是(53+22)×4=53×4+22×4,左边是75个4,右边是53个4加上22个4,也是75个4师:现在我们再来思考,有没有可能像这样的式子两边不相等?生:不可能,两边的结果一定相等。师:这么看来,同学们猜测的那个规律是真的存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你认为的规律吗?生1:(我+你)×他=我×他+你×他 ,我和你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我是他的朋友,你也是他的朋友。生2:(爸爸+妈妈)×我=爸爸×我+妈妈×我。生3:(a+b)×c=a×c+b×c生4、(a+b)×c=a×b+a×c生5、(+)×=×+×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努力验证了这个规律,你觉得用那一种表示这个规律更好一些?生:第三个用小写字母的那一个。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好?生:这样简单好记,而且前面学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也是用字母表示的。师:我也同意你的观点,这就是咱们数学的简洁美的体现。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分配律。读一读这个式子。(通过读式子,完善语言表达)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火眼金睛,判对错。56×(19+28)=56×19+2864×64+36×64=(64+36)×6432×(3×7)=32×7+32×32、思维敏捷,连一连。(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42+25+33)×26 20×25+4×2536×15-26×15 (66+34)×6666×66+66×34 42×26+25×26+33×2638×99+38×1 (36-26)×15(20+4)×25 38×(99+1)师:相等的式子我们都找到了,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计算出它们的结果。生1、我算的是(20+4)×5=20×25+4×25,结果是600.师:你是把两边的式子都计算了吗?生1:没有,我是算的右边的那个式子。师:你为什么没用左边的式子计算呢?生1:右边的那个式子计算起来简单。师:看来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简便计算,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生2:我算的是38×99+38=38×(99+1),结果是3800,我算的是右边的那个式子,右边的括号里是100,38×100好算。师:大家来观察这个式子,这是我们发现的那个乘法分配律吗?生1:不是.生2:是,就是把它给倒过来用的。师:是的,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也可以用来简化计算。生3:我算的是36×15-26×15=(36-26)×15,结果是150,是通过右边的式子计算出来的,那样简便。师:看了这个等式,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我们刚才做的都是带“+”的,可是这个是“-”。师:看来我们的乘法分配律还有新的内涵呢。补充板书:(a-b)×c=a×c-b×c师:有没有计算(42+25+33)×26=42×26+25×26+33×26这个等式的?生4:我算了,结果是2600,算的是左边的那个式子。师:看了它,你有没有想说的?生: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这个题是三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师:如果是4个、5个数、更多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还能用分配律吗?生:能。3、合理选择,算一算。312×12+188×12101×87(53+47)×23四、拓展延伸,引发思考。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了乘法分配律,除法有没有分配律呢?板书:(a+b)÷c=a÷c+b÷c ?同学们可以课后用我们今天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进行验证,总结。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一 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章的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 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三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四 说教法和学法(一)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设计一些易混题,最后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五 说教学过程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3 + 2)×4 3×4 + 2×4 2×(11 + 9) 11×2 + 9×2 20×5 + 4×5 (20 + 4)×5让学生通过复习、计算,感知乘法分配律算式的特点,为学习新的知识作好铺垫。3.观察、激趣、导入。第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给学生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影幕演示: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说特点,为下面口头概括定律收集语言材料。 探究概括规律: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多媒体操作引导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多媒体演示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通过口头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在主动中获取知识。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结论: 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概括起来,说一说?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2.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3.逆用乘法分配律、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使学生懂得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从正反两方面理解乘法分配律。三. 质疑联想,拓展认识。四.巩固运用规律。(一) 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2×( 6 + 5 ) = 2 × 6 + 5- - - - - ( 25 + 7 )×4 = 25 ×4 ×7×4- - - - -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 (二)连一连:3×17 + 5 ×17 (22 + 44)×3022×30 + 44 ×30 60×20 + 60×3060 ×(20 + 30) (3 + 5)×17(三)填一填:(12+40)×3= ×3 + ×3 15×(40 + 8) = 15× + 15× 78×20+22×20=( + )×20 66×28 + 66×32 + 66×40=( + + )×(四)做一做: 103×32 99×32(五)巩固与发展(六)课外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五. 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排球各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哪些问题 ?六. 归纳概括,完善认识。整堂课都不脱离学生的尝试,环环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看了“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1.数学二年级表内乘法教学设计2.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设计4.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小数乘整数优秀教案5.西师版四年级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学设计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