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太和病院临床门路治理实施计划修改稿.doc
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科室: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在全省开展临床路径和病种付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安排和2010年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责任状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从卫生部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疾病中选择Graves病、胆总管结石、反流性食管炎、不稳定性心绞痛、社区获得性肺炎、癫痫、腹股沟疝、宫颈癌、食道癌、肾结石十个临床疾病,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两个中医疾病作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请各科室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管理办法实施。专此通知。附件:临床路径(请见OA网)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附件:Graves病临床路径一、Graves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Graves病(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ICD-1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8年)1.临床表现:有甲状腺毒症。2.体征:心率加快,甲状腺肿大(可伴血管杂音),手震颤,甲状腺相关眼病表现,胫前粘液性水肿或类杵状指等。3.实验室检查: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和FT3)水平增加,血清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水平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S-Ab)阳性,和/或摄131I率升高。(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8年)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适用于病情轻,甲状腺轻、中度肿大的甲亢病人。妊娠甲亢、年老体弱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均宜采用药物治疗。2.甲状腺手术:手术治疗一定要在患者的甲亢病情被控制的情况下进行。131I治疗: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忌。(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2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0: Graves病(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3)血清TT4、TT3、FT4 、FT3、sTSH、TRAb、TGAb、TPOAb;(4)131I摄取率;(5)胸片、心电图、甲状腺B超。2.酌情行并发症的相关检查。(七)选择用药。1.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丙基硫氧嘧啶、甲基硫氧嘧啶。2.放射性碘治疗。(八)出院标准。1.症状好转,病情改善。2.甲功(主要是FT4 、FT3)好转。3.治疗方法选择明确。(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诊断和治疗困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2.出现甲亢危象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3.出现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甲亢并发症,治疗效果不佳,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4.伴有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特殊诊断治疗措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5.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二、Graves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Graves病(ICD-10:E05.0)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20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10天住院第11-20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病情评估 初步确定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诊断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复查相关异常检查 注意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忌碘饮食 受体阻滞剂 抗甲状腺药物的选用 并发症和合并症用药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 TT4、TT3、FT4 、FT3、sTSH、TRAb、TGAb、TPOAb 131I摄取率 甲状腺B超、胸片、心电图 酌情行并发症的相关检查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忌碘饮食 受体阻滞剂 抗甲状腺药物的选用 并发症和合并症用药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补充相关检测 根据病情补充相关治疗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访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病情观察 观察治疗反应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2无 有,原因: 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K80.5)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ICD-9-CM-3:51.8802)(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胆绞痛、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即Charcot三联征:腹痛、黄疸、发热)或胆源性胰腺炎。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能耐受ERCP操作者。(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入院第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血型、RH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 、MRCP等。(七)选择用药。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2.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 (八)内镜治疗(即ERCP)日为入院第3-4天。1.操作前应用静脉镇静药、解痉药及口咽部局部麻醉剂。2.行无痛内镜时,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3.术中可能使用胆管支架或鼻胆引流管。4.ERCP术中明确胆管结石,先行EST或球囊扩张,然后网篮和(或)球囊取石。(九)治疗后住院恢复3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淀粉酶。2.术后用药:应用覆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并主要从胆汁排泄的广谱抗菌药物。3.严密观察有否胰腺炎、胆道感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3.无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出现并发症(ERCP相关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及麻醉意外者)等转入相应临床路径。2.合并胆道狭窄、占位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3.巨大结石需要内镜下机械或激光碎石,多次镜下取石等转入相应临床路径。4.合并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二、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5)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ICD-9-CM-3:51.8802)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0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4天主要诊疗工作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合并症 完善常规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根据化验检查结果评价内镜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症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宣教 进行术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三级查房记录 行ERCP取石术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复查化验指标,警惕操作并发症 补液治疗,并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低脂半流食临时医嘱: 血、尿、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脂肪酶、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 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超声心动、腹部CT、MRCP(必要时)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低脂半流食临时医嘱: 次晨禁食 碘过敏试验 带药:镇静药、解痉药、泛影葡胺或有机碘造影剂、麻醉用药 预约ERCP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术前禁食水 应用覆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生长抑素等 静脉补液临时医嘱:(术后) 复查血常规 复查肝功、电解质 术后2小时及6小时复查血淀粉酶、脂肪酶主要护理工作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续 进行入院宣教 静脉抽血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进行关于内镜检查宣教并行内镜检查前准备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观察ERCP后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4-5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5-6天(术后第2-3天)住院第7-10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ERCP造影结果,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复查异常化验指标 对患者坚持治疗和预防复发进行宣教 观察进食/水后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变化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ERCP造影结果,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复查异常化验指标 对患者坚持治疗和预防复发进行宣教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能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家属出院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准备出院带药 通知出院处 将出院记录副本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如果患者可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试饮水 应用覆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 静脉输液临时医嘱: 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必要时) 复查血淀粉酶、脂肪酶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流食 应用覆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 静脉输液临时医嘱: 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必要时) 复查血淀粉酶、脂肪酶 腹部超声长期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 领取出院带药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反流食管炎(ICD-10:K21.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典型症状:烧心、反酸、反胃、胸骨后疼痛。2.体征:可无特殊体征。3.胃镜检查:食管中下段黏膜有破损。(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2.药物治疗: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促动力药、粘膜保护剂;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等。(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4.胃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病理学检查, 消化道钡餐造影等。其中2、3项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七)药物治疗原则。1.抑酸药物是治疗的基本药物,通常选用PPI和H2阻滞剂等。2个阶段:初始治疗(8-12周)与维持治疗阶段。3.无效时可加用促动力药。(八)出院标准。1.诊断已明确。2.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反流食管炎出现并发症(如食管狭窄、出血、Barrett食管甚至可疑癌变)时不进入本路径。2.药物治疗无效或食管狭窄者,活检病理提示恶性,可考虑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治疗,退出本路径。3.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行24小时食管pH、胆汁酸监测,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二、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反流食管炎(ICD10:K21.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7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安排化验检查 胃镜检查前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善有关检查项目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签署胃镜检查同意书 静脉麻醉者,麻醉师访视患者,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胃镜检查,必要时行病理活检 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根据胃镜检查结果拟定诊治方案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根据病情)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血、尿、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筛查 腹部B超、心电图、胸片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根据病情)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明日准备常规或静脉诱导麻醉下行胃镜检查 术前禁食水 完成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明日普食 质子泵抑制剂,必要时加用促动力药、粘膜保护剂(根据胃镜结果制定用药方案)临时医嘱: 拟行食管压力测定、24小时食管pH监测者,明早禁食 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员等) 入院护理评估 预防反流注意事项(调整饮食,抬高床头,慎用药物等) 术前准备 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宣教(晚餐后开始禁食水) 常规胃镜检查后禁食2小时,静脉麻醉者术后心电监护2小时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一级护理/特级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4天住院第5天住院第6天第9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食管压力测定、24小时食管pH监测(必要时阻抗检测或胆汁酸检测)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指导治疗者记录用药反应(包括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根据检测结果制订治疗方案,参考第三天 继续观察疗效 完成病程记录 继续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向治疗者交代关于疗程和疗效观察事宜 有病理检查者追查病理报告,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理结果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出院门诊随诊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常规 普食 药物(同第3天)临时医嘱: 胃粘膜保护药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三级护理常规 普食 药物(同第3天)临时医嘱: 胃粘膜保护药出院医嘱: 今日出院 出院带药:治疗疗程812周 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后应复查胃镜 PPI试验治疗2周阴性者或正规治疗无效患者,需重新评估。主要护理工作 24小时pH监测电极保护 指导患者记录症状笔记 有关反流药物使用宣教 饮食指导 服药后症状缓解/减轻不明显者,注意有无精神心理因素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 宣教:出院后饮食、起居注意事宜 随诊注意事项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2.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mV ,或T波倒置mV,胸痛缓解后ST-T变化可恢复。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4.临床类型:(1)初发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III级以上。(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史,近1个月内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即加拿大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 I-IV至少增加1级,或至少达到III级)。(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20分钟以上。(4)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仅有少数可演变为心肌梗死。(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1.危险度分层:根据TIMI风险评分或患者心绞痛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结果,分为低、中、高危三个组别。2.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调脂药物。3.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中高危患者可优先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PCI:有下列情况时,可于2小时内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没有严重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者,实施PCI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息或小运动量时仍有反复的心绞痛或缺血发作;心肌标志物升高(TNT 或TNI);新出现的ST段明显压低;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新出现或恶化的二尖瓣返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无上述指征的中高危患者可于入院后12-48小时内进行早期有创治疗。(2)CABG:对于左主干病变、3支血管病变或累及前降支的2支血管病变,且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或糖尿病者首选。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强化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肌缺血复发,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5.保守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可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负荷试验检查,择期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6.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0:I20.0/20.1/20.9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编码。2.除外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疾病。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3天。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血气分析、脑钠肽、D-二聚体、血沉、C-反应蛋白或高敏C-反应蛋白;(2)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3)心肌缺血评估(低危、非急诊血运重建患者)。(七)选择用药。1.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常规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拟行介入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静脉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2.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等。3.抗心肌缺血药物: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1)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者24小时内常规口服。(2)硝酸酯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静脉滴注维持,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硝酸酯类药物口服。(3)钙拮抗剂:对使用足量受体阻滞剂后仍有缺血症状或高血压者,如无禁忌可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4.镇静止痛药:硝酸甘油不能即刻缓解症状或出现急性肺充血时,可静脉注射吗啡。5.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心律失常时应用。6.调脂药物: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合并糖尿病者。如无低血压等禁忌症,应在24小时内口服。不能耐受者可选用ARB治疗。8.其他药物:伴随疾病的治疗药物等。(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如需要进行手术)。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2.手术方式: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 3.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4.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肝素化,必要时可使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5.介入术后即刻需检查项目:生命体征检查、心电监测、心电图、穿刺部位的检查。6.必要时,介入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7.介入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必要时根据病情检查: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超声心动图、胸片、血气分析等。(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等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2.继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情况。(十)出院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血流动力学稳定。 3.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4.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冠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等待二次PCI或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病情危重。4.出现严重并发症。二、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20.1/20.9)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4天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到达急诊科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时间到达急诊科(010分钟)到达急诊科(030分钟)主要诊疗活动 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描记“18导联”心电图,评价初始18导联心电图 明确诊断,立即口服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有禁忌除外) 开始常规治疗(参见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常规治疗)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急会诊 迅速危险分层,评估尽早血运重建治疗或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确定急诊冠脉造影及血运重建(直接PCI和急诊CABG)治疗方案 对于在急诊科未行早期有创治疗者,尽快将患者转入CCU继续治疗,再次评估早期血运重建的必要性及风险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重症监护 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吸氧临时医嘱: 描记“18导联”心电图,胸片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 血常规+血型 尿常规+镜检 便常规+潜血 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 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建立静脉通道 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 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记24小时出入量 卧床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吸氧 镇静止痛:吗啡(酌情)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主要护理工作 协助患者或其家属完成急诊挂号、交费和办理“入院手续”等工作 静脉取血 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到达急诊科(060分钟)住院第1天(CCU)主要诊疗活动对需要进行“急诊冠造和血运重建”治疗的高危患者: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和治疗措施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行“急诊冠造和血运重建”治疗 术前服用足量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咯雷) 术前水化(肾功能不全者) 维持合适的血压、心率、心功能和重要脏器功能,能承受急诊造影及血运重建 完成常规术前医嘱(预防性抗菌素) 手术后将患者转入CCU或外科恢复室继续治疗 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呼吸、药物反应等情况 观察穿刺点及周围情况;观察有无心电图变化;检查有无血色素下降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上级医师查房:危险性分层,监护强度和治疗效果评估,制订下一步诊疗方案 完成病历及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 预防手术并发症 预防感染(必要时) 对于在急诊科未行早期有创治疗者,再次危险分层,评价手术必要性及风险,对于中、高危患者应在入院后12-48小时内完成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卧床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吸氧 记24小时出入量 镇静止痛:吗啡(酌情)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急诊血运重建治疗临时医嘱: 备皮 造影剂皮试 术前镇静 预防性抗感染 足量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氯吡格雷)长期医嘱: 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吸氧 病危通知 卧床或床旁活动 流食或半流食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保持大便通畅 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ACEI(如无禁忌症:低血压、肺淤血或LVEF0.40、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应在24小时内口服。不能耐受者可选用ARB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2-8天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 钙拮抗剂(酌情) 临时医嘱: 心电图 动态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 床旁胸片、 床旁超声心动图 主要护理工作 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2天(CCU)住院第3天(CCU)主要诊疗工作 继续重症监护 观察穿刺点及周围情况 观察有无心电图变化 监测有无血色素下降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修订诊疗方案 完成病历、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继续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患者,随时评价进行急诊血运重建的必要性,并强化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 继续重症监护 心电监测 上级医师查房:评价心功能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和病程记录 继续和调整药物治疗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转出CCU 对于低危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再发生心绞痛、心电图也无缺血改变,无左心衰竭的临床证据,留院观察家2-24小时其间未发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留院观察24-48小时后出院。 转出者完成转科记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卧床 床旁活动 半流食或低盐低脂普食 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保持大便通畅 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ACEI或ARB治疗(酌情) 硝酸酯类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2-8天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 钙拮抗剂(酌情)临时医嘱: 心电图 心肌损伤标志物长期医嘱: 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卧床 床旁活动 低盐低脂普食 保持大便通畅 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ACEI或ARB治疗(酌情) 硝酸酯类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2-8天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 钙拮抗剂(酌情)临时医嘱: 心电图 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护理工作 配合急救和诊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恢复期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稳定患者由CCU转至普通病房 配合医疗工作 生活与心理护理 配合康复和二级预防宣教 如果患者可以转出CCU:办理转出CCU事项 如果患者不能转出CCU:记录原因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4-6天(普通病房第1-3天)住院第7-9天(普通病房第2-5天)住院第8-14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心功能和治疗效果评估 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转科记录”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血运重建术(PCI或CABG)患者术后治疗 预防手术并发症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预防并发症 再次血运重建治疗评估,包括PCI、CABG 完成择期PCI 心功能再评价 治疗效果、预后和出院评估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康复和宣教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通知出院处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将“出院总结”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请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 二级预防的方案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床旁活动 低盐低脂普食 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ACEI或ARB治疗(酌情) 口服硝酸酯类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2-8天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 钙拮抗剂(酌情)长期医嘱: 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室内或室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