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复式统计表教案及练习题 2.8.1复式统计表 课型新授运用人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8页的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相识简洁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依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并能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3.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1.相识简洁的复式统计表,并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洁的问题。2.对表头的相识以及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所表示的内容的相识。教学打算: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爱好小组标签、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前几天我们称量了每个小挚友的体重,现在老师想统计我们小挚友的体重状况,比如20千克及以下的有几人?2125千克、2630千克、3135千克、36千克及以上的各有几人?(同时出示统计表的一部分)范围20千克以下2125千克2630千克3135千克36千克以上人数可以怎么统计?2学生自由回答统计的方法。(站起来数一数、举手、写票等)师: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吧!3完成统计表。师:你能依据上面的状况完成统计表吗?(个别学生回答)4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生答师小结:进行体育熬炼及不挑食教化:胖的小挚友平常要多参与体育熬炼,瘦的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1出示一年级时体重状况的统计表。师:这张是我们一年级时体重状况的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学生比较)2师:你们都找到了答案了吗?但是刚才在比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同学一会看这张,一会看那张,感觉如何?(麻烦、两张表格看起来不便利)3制作复式统计表。(1)师:老师也觉得很不便利,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独立思索,自由回答后得出: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2)先让学生自己同桌之间试一试,然后让生演示各种合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上下一移,把范围这行重合这种方法最好。(能这样演示最好,不能的话老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3)师:这样合并以后你能看出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了吗?这样合并后和刚才比较哪个简洁呢?(这样简洁)4完善复式统计表,揭示课题(1)师:这样合并以后,还有些问题,就是我们有两条数据了,不知道哪条是一年级,哪条是二年级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对刚才合并的统计表略微做些改动,(在两张统计表上改一改),老师已经制作了一张新的统计表大家一起来看下吧。(2)师:第一格我们称为表头,里面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老师对横栏、纵栏及表中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3)我们已经相识了复式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依据手中的两张单式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手中的复式统计表吧。5视察、分析统计表(1)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视察一下我们新做好的统计表,比较一下16-20千克范围内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几人呢?31及31以上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呢?(2)比较起来感觉如何?(生答)师:的确如此,复式统计表在分析和比较多个数据时,更加简洁和便利。板书:优点:便于比较和分析。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介绍:学校开展爱好小组活动,有计算机小组、篮球小组、舞蹈小组、田径小组。你想参与哪个小组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统计吧。2活动要求:(1)现在老师先选出每个爱好小组的小组长拿好标签,你想参与哪个爱好小组就站到哪一组,但是要按依次排好队伍。(2)请每个爱好小组的小组长统计好自己小组有多少位同学。老师边把爱好小组标签贴在黑板上的同时边让组长说一说自己组的人数,学生完成手中的统计表。3依据完成的复式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班参与()爱好小组的人最多,一班参与()爱好小组的人最少。(2)我们班参与篮球小组的人比一班参与篮球小组的()人。(3)一班参与人数最多的爱好小组比我们班参与人数最少的爱好小组多()人。(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来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呢?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聪慧呀,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了什么呢?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地方要用到复式统计表呢?五、板书设计复式统计表优点:便于比较和分析。作业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班喜爱吃蔬菜的状况,完成下表。我们班喜爱吃蔬菜状况统计表茄子西红柿黄瓜青菜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通过调查填写统计表。(1)一组喜爱吃()的人数最多,喜爱吃()人数最少。(2)三组喜爱吃黄瓜的比喜爱吃西红柿的()人。(3)一共调查了多少个同学?(4)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建议?(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1)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复式统计表(1)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相识复式统计表,能依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 2.基于解决问题的须要经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进一步增加数据分析观念。 3.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加学数学、用数学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会用复式统计表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依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信息,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教学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 学生说说学过的统计学问,及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统计? 预设: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通过对图表中的数据分析、比较,对事务的发展做出推断和预料。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统计方面的学问。 二、自学例1。(12分钟) 1.自学。 出示:例1中4张单式统计表。 导入:视察这四张统计表,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导学单1: 1.说一说:从这四张统计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比一比:哪个小组男生最多?哪个小组的女生最少?哪个小组的总人数最多? 3.想一想:在以上比一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法?你有方法解决吗? 2.小组沟通。 沟通内容: 1.沟通从四张统计表中所了解到的信息。 2.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男、女生人数以及总人数的? 3.沟通在比较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样的困难。 3.全班沟通。 预设:我们发觉在比较男、女生人数、总人数的时候,看四张统计表比较麻烦,可以把这四张表合并起来。 预设:组别、性别、人数、合计 4.导学单2: (1)视察:这张统计表与原来的统计表有何不同? (2)填写:依据原有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尝试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3)思索:如何求“总计”?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5.小组沟通。 沟通内容: (1)比较新统计表与原统计表的区分。 (2)说说“总计”是怎么求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6.全班沟通。 相识表头、总计 导学要点: 相识表头所指向的类别,以及感差统计表的方法 总计的计算方法:各小组总人数的总和;男女生人数的总和(可以相互检验) 7.分析复式统计表。(P85上问题) 8.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导学要点:复式统计表可以进行不同类别之间的比较。 三、练习。(预设16分钟) 【基本练习】 练习十五第1题。(实物投影) 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填写,并完成下面问题。 组织校对数据填写,关注“总计”的计算方法以及正确率。 点拨:关于第(3)题的理解。 【实践练习】 练一练。 (1)小组沟通: 1. 刚才的例题中提到了四种乐器,假如从中选择一种,你想学习什么? 2. 你觉得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区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该怎样做?要留意些什么? (2)全班沟通: 先进行全班调查(举手最为便利),可以按性别或组别进行分类统计。 导学要点: 用什么方法统计最为便利?统计时要留意什么问题? (3)学生活动。 1、选一人作为统计活动主持者。其余学生填写P85表格,并计算总计、合计。 2、分析统计结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说说你对复式统计表有了哪些相识?它有何优点? 教学反思: 二下第八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第八单元复式统计表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义务教化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四册P106P108复式统计表。简洁的复式统计表的学问是在学生学过的一些简洁的统计图表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统计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探讨中,统计学问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统计的学问内容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课程标准把统计学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基础学问来抓,学生从一年级起先就接触相识了简洁的统计学问,并强调让学生详细的情境中去体会统计的过程、对统计结果的简洁分析,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逐步培育处理信息的实力。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验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驾驭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三个学问部分。一是调查获得数据;二将收集到数据状况填写统计表;三整理、分析表内信息,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我在教学中我们班部分小挚友一二年级体重调查状况动身,通过引导,让学生由已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引出简洁的复式统计表,体会他们的不同。通过“做一做”,对简洁的复式统计表加以巩固,并在练习环节又设计了天气状况调查和同学们喜爱吃的蔬菜状况调查,对新授学问加以提升。对教材情境内容进行了略微的调整,这样既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驾驭收集的方法,能依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简洁的分析。2、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相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地填写简洁的复式统计表。3、通过学习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分析实力、合作实力以及参加意识。教学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教学难点是: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能对数据进行合理详细的分析。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课件、我们班部分小挚友二年级时的体重记录表、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这不,几个星期前我们刚刚体检过一次是吧?其中一项就是称体重。今日,老师带来了我们班部分小挚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记录表和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我们班小挚友一年级时的体记录表和统计表。单位:千克)杨银春21王雨妃28毛琼莹17周江莉19胡靖浩21袁子栩26胡婕22邬涛18许宏业24李旋19陈斌辉26王骏辉24陈婵榕20许莹霜32毛黎宁26项世杰14任陶红31吕慧凯33魏苏琪22袁晓腾29胡杰23马盈盈20竺蔚东20胡昊哲21陈涛30姜艳20吴雨欣19汪旭芳30张浩22汪奕14 体重(千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人数(人)2108732、细致视察,你能立刻说出这些小挚友中体重在16到20千克的小挚友有几个么?3、你怎么看出来的?(我是从下面这张统计表中看出来的。)4、恩,你真会视察,为什么不在上面这张记录表中找呢?5、下面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就是依据上面的记录表中的数据统计出来的。统计出来后,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看出这些小挚友一年级时总体的体重状况。6、细致视察其次张统计表,你能来说说它的组成么?7、师小结:引导大家再说一遍:第一横栏是体重的各挡分类,其次横栏是各挡体重的人数。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1、学生分组完成单式统计表。师:现在我们都二年级了,我们的体重会有什么改变呢?老师还带来了这些小挚友现在的体重记录表,(出示同学们现在的详细体重记录表)杨银春25王雨妃32毛琼莹22周江莉23胡靖浩25袁子栩29胡婕29邬涛21许宏业27李旋21陈斌辉27王骏辉24陈婵榕22许莹霜35毛黎宁28项世杰17任陶红35吕慧凯36魏苏琪24袁晓腾34胡杰27马盈盈24竺蔚东23胡昊哲25陈涛33姜艳24吴雨欣23汪旭芳33张浩26汪奕20师:二年级了,大家都长了一岁,我们都比一年级时重了,假如也让大家立刻说出体重在16到20千克的小挚友有几个,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对了,让我们利用统计的学问来统计一下吧。(出示单式统计表)体重(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人数(人)要求: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统计。(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有哪些呀?恩,统计一个划去一个或是做上记号,可以帮助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做到比重复不遗漏。)2、统计完后,小组内指派一人记录统计结果。3、填完后,再细致地检查一遍。(有什么好的检查方法么?)你还有什么想提示大家的?(学生分组填写统计表,师巡察一遍后参加较弱的一组学生的活动中。)汇报沟通,反馈自己统计的方法,比较得出既简洁又不简单错的方法(渗透符号的思想),校对。哪一组情愿来汇报一下自己的统计结果?2、师生研讨完成一份简洁的复式统计表。看着我们完成的统计表,现在你能清晰地说出这些同学们二年级总体的体重状况么?请说说。(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师:比较一年级时的体重状况和二年级的体重状况有什么改变?(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体重(千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人数2101186 体重(千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人数011478 师: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么?(第一横栏都是表示体重,分成的每一档体重也是一样的。其次栏都是表示人数,但是各档体重的人数是不同的。)能把它们合并成一张统计表么?(能,把两张统计表相同的这一栏重合在一起(课件演示),把其次张的剩下的人数这一栏放在第一张人数一栏的下面。)师小结:我们把这样的表称为“简洁的复式统计表”(板书简洁的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清楚、明白地反映数据的状况。而之前的两张统计表就是单式统计表,只对统计内容的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师:(1)比起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么?(2)可是假如把这张复式统计表拿给其他班的小挚友看,他们能看得懂么?怎么修改呢?(把两个人数改成一年级时和二年级时)(3)为了能让复试统计表中的每一块内容更清晰,我们还应当在左上角的位置注明体重人数和年级。依据学生的回答,再边引导边课件演示边引导学生改成最合理的复式统计表:人数体重(人)年级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一年级时2101186二年级时011478 3、相识、填写简洁的复式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1)进一步相识复式统计表:横栏是统计的内容,如表中的体重。右下方是填写数据,如表中的人数。竖栏是统计的对象,如表中的年级。(边说边课件演示)(2)学生独立填写课本P107页的复式统计表。(3)完成表下面的问题。(4)你还有什么发觉?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5)老师这儿也也有个问题想让大家来回答,你能依据这张复试统计表中的数据预料出这些同学三年级时体重也许状况么?三、巩固练习,拓展延长1、刚才我们统计的是人数,接下来我们再来统计一下天气状况。某地区三月份和五月份天气状况统计。(课件出示某市三、五月份的天气记录表,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完成后汇报沟通)看了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假如我们出去旅游,你认为选择哪个月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2、师:同学们,平常你们都喜爱吃什么蔬菜呢?接下来就由各组组长组织统计自己大组小挚友喜爱吃的蔬菜状况,并把统计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第()组喜爱吃的蔬菜人数统计表蔬菜名称茄子西红柿黄瓜青菜其它人数(人)小组完成后全班汇总我们班喜爱吃的蔬菜状况统计蔬菜名称人数(人)组别茄子西红柿黄瓜青菜 其它第一组其次组第三组第四组四、全课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开心么?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五、课后练习:课本P108页做一做。师:为了丰富小挚友的课余生活,学校想在下学期开设几个爱好小组,不知道小挚友们喜爱什么,课后请小挚友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利用今日学习的学问,统计一下同学们喜爱的项目,完成课本P108页的做一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2)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复式统计表(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再次经验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相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育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实力,能依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填写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一些简洁的分析。 教学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揭示课题。(3分钟左右) 1.练习十五第3题。 沟通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 回忆复式统计表,说说你对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相识? 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进行思索。 3.揭示课题。 揭题:本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复式统计表。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25分钟左右) 1基本练习 练习十五第4题 。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视察。 这张统计表的表头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其中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 B沟通从表中获得的信息。 2实践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视察。 B沟通收集到的数据。 C小组合作,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D沟通:说说“合计”和“总计”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2)练习十五第6题。 你一般怎样支配双休日?简洁沟通。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视察。 B同桌沟通填表。回答书本表下的问题。 C全班沟通。 说说自己双休日的时间支配还有哪些须要留意和改进的地方。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二学习,你觉得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 总结:复式统计表其实就是由几张单式统计表合成的,所以从复式统计表中, 不仅可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还可以从“合并”和“总计”中看出总体的比较状况。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复式统计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材分析: 例教学复式统计表,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让学生把四张单式统计表里的数据汇合在一张统计表里,相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教学过程分三段进行:第一段呈现了五年级4个爱好小组活动的情景及每个爱好小组男女生的人数,依据四幅图里的信息和数据分别填写四张单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填表时感受组别、性别以及数量的内在联系,为下面教学复式统计表搭建平台。其次段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要求:把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填在一张统计表里。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依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这一段是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给学生供应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应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沟通。第三段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地反映了青云小学五年级个爱好小组的活动人数,便于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设计思路: 1、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特性的过程。教学从学生感爱好的爱好小组活动入手导入新课,填好四张单式统计表后,明确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爱好小组的男女生状况,假如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便利,引出复式统计表。为了给学生留有一个思索的空间,设计了一个沟通环节:我先把4张表进行简洁的叠加,引导学生发觉有重复的地方,然后进行改进。学生又发觉每一栏都是人数,指代不明。最终做出完整的复式统计表。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有了清楚相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整填写表格,进一步体验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及特点。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一方面既培育学生的统计实力,另一方面又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必需真实牢靠,强调了重要的统计看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相识复式统计表,能依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 2、使学生在相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相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洁的分析。 教学难点: 相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干脆引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日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统计的学问。 (课件出示教科书105页例一的场景图) 师: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爱好小组的活动状况,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师:你能依据上面的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见书上105页) 学生独立填写,师生核对,说说怎样才能不填写错误。 这个合计数你是怎么求的? 提问:同学们细致视察一下,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你能从表里面干脆看出来吗? 那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这你能从表中干脆看出来吗? 是呀,要想知道这些数据这4张统计表就显得不太便利了,这四张统计表都是单一的反映了一个组的状况,假如要对不同小组的一些状况进行对比就比较麻烦,你能想到什么好的方法吗? 二. 探究新知,经验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 1、合并统计表(展示课件) 2、问:就这样行吗?你有什么看法? 3、简化合并的表格 4、问:对这一表格你有什么看法? 5、课件演示,这四栏都是人数,我们能分的清是哪个小组吗? 6、通常还要加上总计一栏 7、你现在能一眼看出五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了吗? 8、现在你觉得这个表格完整了吗?(加上标题和制作日期) 9、总计肯定要写在最终一栏吗? 10、出示总计数在第一行的表格 11、互换横栏和纵横内容让学生说说统计表应当怎么填? 三、运用学问,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应用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供应的是什么数据,在指名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吗?“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习二十第题。 ()简洁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示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探讨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组织沟通,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第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组织沟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拓展 选择你比较感爱好的一个生活问题进行调查并制成一张统计表,要求让同学看懂,并 能依据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统计表初步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统计表初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 划正字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将数据整理后记录在统计表中。 2、依据统计须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 3、经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实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爱好。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依据统计须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视 频、课件 学生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师:这是二(1)班的20位小挚友,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他们在干什么? (播放视频 20人依次 站起来说想参与的运动项目) 2、师:每个年级中只能设置2个竞赛项目,你们认为应当选哪两个项目呢? 师:请小挚友们拿出1号学习单,打算记录。 3、反馈沟通 师:记录好了吗? 展示学生各种记录的方法:图形、写数、划正字 师:小挚友们你们真棒,想出了那么多的记录方法。今日我们重点来学习一下划正字的记录方法好吗? 4、师:再听一次,这次我们都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好吗? 反馈核对 师: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用划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不但便利 ,数 起来会更快更精确。 5、师:数据都 记录好了,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记录的状况做成一张表格。 师:我们来看一看,我们记录的是参与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记录的项目有 跑步、跳绳 、拔河 师:这就是一张简洁的统计表 。你们觉得做成统计表后有什么好处吗? 师:看着这张统计表,想想二(1)班小朋 友会选择哪两个项目进行竞赛。 参与运动会项目的人数 项目跑步跳绳拔河人数1154 6、师:总人数和我们记录的数据总和是一样的,说明我们在记录时没有漏数或多数。 7、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 师:看着这张统计表,想想二(1)班小挚友会选择哪两个项目进行竞赛。 8、看书。 二、创设情境,深化问题 1、师: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参与运动会?用我们学过的本事,可以怎样来统计? 根据动物的种类分别统计。师出示分类表 师:还可以根据其他的方法来统计吗? 根据运动项目分别统计人数。师出示分类表 2、小组合作,选一种方法进行统计,解决共有多少只小动物的问题。 3.、选两组不同的统计表让学生上台汇报。 小结:不管是根据运动项目还是根据动物的种类来统计,统计的项目不一样,统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4、 举荐统计表。 师:在竞赛现场来了两位工作人员,它们是(厨师小猪和裁判长长颈鹿) 这两张统计表哪一张统计表给小猪厨师长呢比较合适呢?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的需求不一样,统计的项目也不一样。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师:运动会后二年级的老师想依据同学们宠爱水果的状况,为他们打算一种水果。 二年级小挚友喜爱的水果 种类香蕉苹果葡萄芒果人数27142712 反馈:数据正确性 师:你们认为,老师会打算哪种水果给二年级的小挚友呢? 小结:在整理数据时,我们要细致,并要依据实际状况来解决问题。 2、视察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们能获得那些信息呢? 出示 二年级女孩喜爱的竞赛项目 项目踢球梳辫子踢毽子唱歌舞蹈人数6110912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与评价 1、作业延长: 做一项统计表,统计内容自定。 生活中的统计 今日我们学习了“统计表初步”,请用学过的本事和( )合作,完成( )统计表。 2、独立作业:书P40/练一练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识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及身边的事例。例如: 主题的例题就是选择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在练习八中支配了统计体育成果,国家金牌取得的趋向,在后面的课后拓展中,让学通统计班上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以及让学生统计四年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且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爱好。而在新课 中,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学问来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进而一步一步的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驾驭了简洁的统计以及单式统计表的制作、填写,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一步步驾驭理解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能在驾驭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相识并驾驭复式统计表。 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相识、了解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的填写表格。 2、能依据统计表里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1、经验统计的过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 2、通过小组探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增加统计的意识和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相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解决措施:,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谈论等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洁的推断和预料。 解决措施:通过比较,分析,对数据进行简洁的预料。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经能进行简洁的统计,而且能进行制作、填写、分析单式统计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复式统计表。在学生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上,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依据的理论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纳学生参加程度高的学导式探讨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学习指导 2分钟 出示课件同学们阳光体育活动照片,并谈谈自己的爱好。 师:我们班的学生都喜爱哪项活动呢? 学生揣测,看法不一。 学生探讨 通过图片展示、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学生自主探究 1015分钟 1、复习与铺垫。 (1)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师:在这六项活动中,现在想又快有清晰的知道我们班的学生最喜爱哪项活动,我们该实行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每位学生只能选一项活动。 集体探讨后共同确定采纳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老师帮助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3)分析数据 师:从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通过视察、比较,发觉:两张表格统计的项目相同,但是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师提出一些须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爱跳绳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男生喜爱足球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解答上面的问题,同学们觉得便利吗? 生:两张统计表,比较起来有些麻烦,要是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那怎样把这两张表的内容编成一张表呢?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将手中的两张表折一折、拼一拼。 小组探讨,老师巡察指导。 (3)学生“创建”统计表。 学生介绍阅历:将女生的表折去标题和第一行,对准位置放在男生的表格下面;将人数栏分别改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将标题改为“男、女生最喜爱的阳光体育活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3、完善认知,揭题。 (1)依据表格内容,引出“表头” (2)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与我们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点。 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在分析数据时便于比较和可整体把握的优越性。 (1)男生最喜爱的阳光体育活动是什么?女生呢? (2)男生喜爱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女生呢? (3)参与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4)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生协作调查班上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状况,并完成单式统计表。 学生通过探讨,对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