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融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获奖科研报告.docx
-
资源ID:61785397
资源大小:17.0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情感教育融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获奖科研报告.docx
情感教育融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获奖科研报告 所谓数学课堂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对数学及数学学习是否满足自身需求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更广泛地讲,指数学学习中的信念、态度、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或“非认知因素”,这些情感因素一方面对学生的数学认知起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和目标。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情感的描述也是沿用了这种划定。另外,标准中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目标的阐述,都是将“情感与态度”作为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列的目标来定位,体现了对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视,也诠释了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标准的论述使我们认识到,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都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如对社会,对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意志力等等。于是,数学情感的培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一个充满探索、思考和合作的过程学习数学,获取知识,收获的将是自信心、责任感、求实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这些是远比升学重要的公民素质。 下面,笔者以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片断为案例,与同行分享如何让情感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之中。 二、案例分析 案例1:乘方教学“爱心接力”(苏科版七年级上) 若干年前,在一节有理数乘方的市级公开展示课中,上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学情境,让笔者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充满了浓浓的温情和爱意。 师:如今,我们的祖国还不富裕,尤其是边远山区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在这里提一个建议,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件富有爱心且影响深远的事情,用“爱心接力棒”的形式来帮助那些和我们同龄的贫困孩子,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让我们从自己的零用钱中捐出2元钱,捐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同学,好吗? 生:好!(有些人忍不住说:是不是太少了?) 师: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这是一件需要毅力才能完成的事业,2元钱看似微薄,但随着时间的流淌,爱心终会随着涓涓细流汇入汪洋大海。今天就让老师先来实践这一平凡的义举:第一年老师捐款2元,第二年我和我的课代表再各捐款2元,第三年我俩各带动一个好朋友再各捐款2元以此类推,爱心不断地星火相传。那么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第10年我们的“爱心接力棒”行动能为贫困地区捐款多少元?第20年我们的“爱心接力棒”工程又能为贫困的同龄人捐出多少元呢? 学生在老师的倡议下,纷纷计算: 学生列出的算式如下: 第一年:2 第二年:2×2 第三年:2×2×2 第四年:2×2×2×2 第十年:2×2×2×2×2×2×2×2×2×2 通过这样一个极具爱心的宣传,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乘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引入无声无息地渗透进了德育和美育教育,犹如一场无声无息的春雨,润泽了孩子们纯净的心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通过10年乃至于20年的积累,爱心之举犹如雪地里滚动的雪球,越滚越大,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幸福将会写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温暖也会洋溢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师在这一节公开课中,始终将这一主题贯穿于整节课的设计之中。在一节课的结束之时,他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请你和你的家长一起研究一下第20年“爱心接力棒”能为贫困地区捐出多少元钱?你们愿意付诸行动吗?努力行动吧! 评析:这是一节笔者好几年前听过的公开展示课片段,其中的一些细节现在已经难以记起,唯一还留有深刻印象的就是学生通过计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震撼和这位老师充满温情和爱心的导入过程。相信当时的那群可爱的孩子们,老师早已在你们的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做力所能及的善举,为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爱的力量!而作为当时在座听课的笔者最大的感受也犹如饮下一泓甘洌的清泉,心中至今仍然流淌着那份爱的温馨。 案例2:中心对称图形(苏科版八年级下) 师: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经过民间艺术家的继承与创新,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精美的剪纸图案。(多媒体展示的剪纸图案都是中心对称图形,通过这些剪纸图案的展示,让学生学会欣赏对称之美,感受民间艺术的璀璨,同时体会到艺术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同学们自己的创意作品。(多媒体演示)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些图形绕哪一点旋转多少度后能与自身重合? 生1:上节课研究了五角星,它绕着中心旋转72°或144°或216°或288°能与自身重合。另外还研究了正方形,它绕着旋转中心旋转或90°或180°或270°后能与自身完全重合。 师:很好!其中绕着中心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我们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下面,请大家从旋转角度上来说一说中心对称图形和之前学习的旋转对称图形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生2:旋转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其中这个角度只要小于360°,中心对称图形一定是旋转对称图形,而旋转对称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生3:刚才老师给出了很多精美的图案,其中有些图案只是旋转对称图形,而有些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旋转对称图形。 师:很好,这说明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殊情况。同学们,你还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呢? (学生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更多的人陷入沉思)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蝴蝶飞的动画,请大家欣赏,找出动画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看哪一组说得更多。 (通过举例子以及动画播放,加深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中心对称图形,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对称之美无处不在) 师: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案,同学们能不能从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找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呢? 生4:有线段、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它们的对称中心在哪里呢? 生4:线段的对称中心是它的中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都是对角线的交点;圆的对称中心就是圆心 师:很好!刚才大家所举例的都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基本图形,以下让我们一起进一步来学习中心对称的有关性质吧。 (本课即将结束之时,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小结归纳,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师:通过这节课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了生活中心对称图形非常美丽,其“美妙”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体验到,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案,然后在全班展示,让我们共同欣赏,好吗? 评析:课堂结束后的实践性作业与之前的习题型作业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对这种实践性作业很感兴趣,设计的很多漂亮的中心对称图形,很有创意。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回味、感受数学美,弘扬数学美的文化价值。学生剪、拼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教师的简单评述也是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的过程。数学的美,需要人们用心、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更好地体会它的美学价值和它丰富、深邃的内涵和思想,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与学生们一起探索、发现,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美。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应该作为一种美的承载物来感染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人格更美好,懂得关怀,懂得关注多彩的生活。让每个老师踏上寻找美丽的发现之旅吧!这样不仅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师生寻找美的源泉,更让我们的教育变成美的神话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美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三、归纳反思 以上三个案例片段均来源于平时的数学课堂,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日常的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或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抑或是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潜移默化之间增强数学课堂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范大学的罗增儒教授所言:“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然,情感教育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实施标准,为了促进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教师还应切实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情感态度培养的教学情境应当合理、真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当注意梯度,力求联系生活实际,避免在情境创设过程中人为设置思维障碍。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合理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案例1中,从最常见的生活实例引入,既能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踊跃发言,从而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师又能通过学生回答中的一些细微差别让学生发现症结所在,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挑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从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进入数学学习的发现与探索过程。可见,能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合理、真实的情境设置是必要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把数学知识带进生活,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在新课程的指引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应渗透于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不同于知识的传授,操作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形,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采取简单的“喊口号、走过场”的形式,把情感教育的目标放在嘴上,其结果必然造成情感教育空泛教条化,与数学教学目标相背离。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耐心细致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反馈情况、思维动向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尝试在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数学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 (三)情感态度培养应通过有效载体来实现 如果用心关注身边、关注生活、关注教材,悉心挖掘提炼,培养情感态度的有效载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到对数学美的欣赏,数学成就的剖析;小到数学故事的解读,数学游戏的开展,无一不是进行数学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案例3中,教师通过图片赏析给学生展示了数学中的对称、和谐、简洁之美。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富于理性的数学故事、充满智慧的数学名题都能成为学生数学情感不断升华的加速剂,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情感态度。 (四)情感教育的目标是打造生态课堂,创建新型课堂文化 数学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大舞台,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课堂中教师、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情感、课堂环境等各种要素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研究不能单一地从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出发,而应该从生态化的角度,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用生态理念力求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动态、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生态课堂里,不仅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更是师生之间交流知识和交流感情。这一生态环境是师生积极数学情感的体现,也是新型课堂文化的核心。打造生态课堂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亲和的师生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数学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可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可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数学知识、风趣幽默的数学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灵活多样的数学研究方法展示数学的魅力,变高度抽象概括的数学定律概念为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数学现象,变严密的逻辑推理为自然的流畅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而喜欢数学,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