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酚磺醛栓.docx
聚甲酚磺醛栓 摘 要 目的:探讨聚甲酚磺醛在宫颈电灼术的协助作用。方法:60例宫颈糜烂患者分视察组和比照组,每组30例,其中轻、中、重度各10例。视察组于宫颈电灼术前后赐予阴道放置聚甲酚磺醛栓。比照组用宫颈电灼术。视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视察组在术后临床症状的消逝和好转、术后阴道流液、流血、感染等不良反应以及创面愈合状况明显优于比照组。结论:聚甲酚磺醛的药理特点在宫颈电灼治疗中的协助作用优越于其它药物,明显削减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聚甲酚磺醛 宫颈糜烂 宫颈电灼 疗效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也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宫颈糜烂是常见病理表现,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有许多,但单纯药物治疗简单反复发作,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是中重度糜烂现在仍旧以宫颈电灼术治疗为主。在宫颈电灼术协助应用聚甲酚磺醛栓较单一宫颈电灼术有更为满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宫颈糜烂患者60例,年龄2548岁,无生育要求,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无其他合并症的患者。依据宫颈糜烂面积大小分为轻、中、重度,60例患者中轻中重度各20例,随机分视察组30例(宫颈电灼术+聚甲酚磺醛栓)比照组30例(宫颈电灼术),术前行白带常规及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解除宫颈癌、癌前病变和阴道炎症。 方法:运用仪器:爱尔曼射频LEEP刀,球形刀头。药物:聚甲酚磺醛栓(90mg/粒)。方法:视察组患者于月经前2周阴道放置聚甲酚磺醛栓,隔天1枚,连用6枚,月经干净后37天内来院。取膀胱截石位,用LEEP刀球形刀头电灼宫颈糜烂面,使糜烂面变焦黄为止。术后3天阴道放置聚甲酚磺醛栓,隔天1枚,连用12枚,月经期停用。比照组:单独运用电灼术。 疗效评定:术后12个月来院复查。视察以下几点:临床症状:白带量、腰骶痛。术后不良反应:阴道流液、出血、感染。宫颈糜烂面愈合状况:痊愈:宫颈光滑,糜烂面消逝。显效:好转,糜烂面缩小50%。有效:好转,糜烂面缩小50%或糜烂面无缩小,但乳头型转为颗粒型,颗粒型转为单纯型。无效:糜烂面无改变或有发展。 结 果 临床症状改善或消逝状况:视察组和比照组白带量、腰骶部难受、触血等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并发症: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液,但比照组明显比视察组流液时间长(730天),其中5例出现异味伴黄色分泌物等感染症状,视察组无一例感染。术后阴道流血比照组出现8例,其中2例阴道流血量同于月经量,赐予再次电灼止血,视察组仅2例出现少量血性分泌物伴白色膜状物排出。 糜烂与疗效比较,见表1。 讨 论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多发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可以诱发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宫颈癌的发生,所以须要主动治疗。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有多种,宫颈电灼术是其中较为确定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后较长时间的阴道流液甚至术后出血,简单发生感染。在协助运用聚甲酚磺醛以后,这些状况明显改善。聚甲酚磺醛为强酸性,与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而杀灭细菌、真菌和滴虫,选择性地引起坏死或病变组织以及柱状上皮蛋白变性,引起血管收缩和血浆蛋白凝固而止血,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而阴道乳酸杆菌菌群基本不受影响,并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盖,正是这些特别的药理特点,使得在电灼术的协助治疗过程中明显削减并减轻术后并发症,并提高宫颈糜烂特殊是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邱冬梅.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糜烂90例.广东医学,2003,24(2):200-201. 2 沈丽琳,侯庆昌.聚甲酚磺醛及其妇科临床应用.医学综述,2006,12(2):102-104. 3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5.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