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多组分的空气》知识点汇总.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多组分的空气知识点汇总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学问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学问点汇总 学问点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在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 重点会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现象,知道做试验时的留意事项,并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方面来描述:物质原来的颜色;对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放出热量;对生成物加以描述。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渐渐伸入瓶中,假如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试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光一般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只产生光,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指气体燃烧或达到沸点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气体燃烧等产生的现象。 无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 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气瓶炸裂,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凉水。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蜡烛燃烧时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可视察到水雾。 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假如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缓慢氧化也可以向猛烈氧化反应转化。 供应呼吸主要用于:医疗、登山、潜水、宇航。 支持燃烧主要用于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炼钢,作火箭助燃剂。 植物的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工业上依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别出氧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重点驾驭氧气的试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能够根据操作步骤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之一,故写在箭头的上方。 学习催化剂时留意: 能变更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变更”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更,但是物理性质可能变更。 催化剂是针对详细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全部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 催化剂并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 催化剂可简洁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变更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变更”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更,但是物理性质可能变更。 试验时要留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加药品时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问点空气的成分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问点:空气的成分鲁教版 学问点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试验 1、试验原理: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的物质(如:红磷或白磷)与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燃烧停止,温度降到室温时,瓶内气压减小,假如将其打开与外界相连且一端伸入盛水烧杯中导管上的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入密闭容器内,进入的水的体积,填补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2、试验现象:红磷猛烈燃烧,黄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3、试验时的留意事项: 点燃红磷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红磷要过量(或足量) 点燃红磷前要夹紧止水夹 当燃烧停止,温度接近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碳、硫、蜡烛来代替红磷,因为它们燃烧后都有气体生成。使瓶内气体的体积几乎没有改变,瓶内外气压差很小,水不能进入或进入的水很少,但假如在瓶内先放入能与生成气体反应的物质除去该气体,也能用碳、硫、蜡烛等代替红磷 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因镁也能与氮气反应,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比实际偏大 4、做测定氧气的试验时选用的固体一般应具备的条件: 能在空气中燃烧 不与其它气体反应,只与氧气反应 与氧气反应后生成物是固体 5、对做完试验后水量的分析 (1)吸入瓶内的水不足1/5的缘由分析 红磷量太少,消耗O2太少。 气密性差,漏气。 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2)吸入瓶内的水大于1/5的缘由分析 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时赶跑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 点燃红磷前未夹紧止水夹,使瓶内的空气沿导管跑出 可能选用了能与氮气反应的物质,如:镁等。 6、试验结论: 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7、试验结论延长 该试验除证明空气中O2的体积量约为空气体积的1/5外,还可得到以下结论。 氮气体积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4/5:空气主要由O2和N2组成,因为试验测得空气中的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则剩余气体体积基本为N2。 氮气不支持红磷燃烧:红磷在瓶内燃烧消耗大部分O2后熄灭,剩下的N2并不能支持红磷接着燃烧。 氮气本身也不能燃烧:燃着的红磷伸入瓶中,若N2也能燃烧,则可能出现瓶内的水上升超过1/5。 氮气不易溶于水:试验中红磷起先燃烧时,瓶内压强增大,试验结束后瓶内压强降低,水被吸入瓶内。这中间,N2都充分与水接触,若N2易溶于水,则瓶内的水的上升可能超过1/5。 九年级化学上册身边的化学学问点汇总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身边的化学学问点汇总科粤版 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起点,xx初中频道为大家打算了九年级上册化学身边的化学学问点,欢迎大家阅读选择!期盼新学期的到来哦! 1.地球四周的空气: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氧、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水与常见的溶液:水的组成;某些自然水(包括硬水)和纯水的区分;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溶解现象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结晶现象;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和溶液的重要应用。 3.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与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防止金属锈蚀的简洁方法;铁和铝等金属的矿物,还原铁矿石的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见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xx为大家供应的九年级上册化学身边的化学学问点大家细致阅读了吗?最终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