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三课时学案.docx

    • 资源ID:61828336       资源大小:44.49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三课时学案.docx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三课时学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其次课时学案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其次课时学案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生字:璧、允、廉、颇、羞辱、拒。 2新词:理屈、示弱、抵挡、推辞、羞辱、拒绝、无价之宝、只字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同德、负荆请罪。 3重点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假如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减弱赵国的力气,秦国必定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二)实力训练点 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灵英勇,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探讨、沟通解决。 (二)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课文内容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三)本文的疑点是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决这个疑点的方法是先解决本文的重、难点,再达到水到渠成解决疑点的目的。 三、课时支配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依据课后思索题默读课文,独立思索、分组探讨、集中沟通。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 4课堂口头、笔头练习。 五、教学过程 其次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其次、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依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依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老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其次、三个小故事。 (1)学习其次个小故事。 根据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其次个故事。 自学提纲: 读其次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探讨、沟通、整理: 起因:秦王想羞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a画出人物言行。 (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行动: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b思索: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探讨、沟通、点拨: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事实上是秦王羞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灵英勇的高尚品质。)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疆上做好了抵挡秦兵的打算,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小结过渡: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灵英勇、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冲突,这个冲突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 (2)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探讨、沟通、点拨: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冲突。 经过:蔺相如到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望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抓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化理解、挖掘。打出幻灯片,阅读思索: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假如我们闹不和,就会减弱赵国的力气,秦国必定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a蔺相如这样说,是不是自我吹嘘?为什么?是在什么状况下说的? (不是自我吹嘘,因为这是在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他的状况下说的。) b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 (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c“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什么地方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 (说得对。从渑池会见之后,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疆做好了抵挡秦兵的打算,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 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画出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很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出示幻灯片,视察其次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学生可以绽开合志向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探讨、沟通、点拨: (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到处回避他,并非害怕,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当,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总结、扩展 1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爱谁?为什么? (蔺相如有不畏强暴、机灵英勇,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喜爱谁可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2思索: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缘由是什么?(具体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缘由。) (四)课堂练习 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课时学案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课时学案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生字:璧、允、廉、颇、羞辱、拒。 2新词:理屈、示弱、抵挡、推辞、羞辱、拒绝、无价之宝、只字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同德、负荆请罪。 3重点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假如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减弱赵国的力气,秦国必定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二)实力训练点 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灵英勇,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探讨、沟通解决。 (二)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课文内容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三)本文的疑点是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决这个疑点的方法是先解决本文的重、难点,再达到水到渠成解决疑点的目的。 三、课时支配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依据课后思索题默读课文,独立思索、分组探讨、集中沟通。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 4课堂口头、笔头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冲突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声,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历史上多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今日,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驾驭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解词: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殊宝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诚意:真心。 绝口: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挡:抵抗,反抗。 推辞:谦让不干。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屈。 义正词严:理由充分,说话有气概。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觉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方物归原主。 同心同德:协,合。团结一样,共同努力。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质疑问难,老师巡察、点拨。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订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 (2)速读课文,探讨沟通。 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探讨沟通: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其次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灵英勇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依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探讨、沟通、整理: 语言:“我情愿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假如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假如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灵) 行动:当满朝文武犯难时,蔺相如自告奋勇。(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 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灵)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有意指引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灵) 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灵英勇。)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灵英勇。) 7看图讲解并描述,训练表达。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细致视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复述故事实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灵英勇的人。 8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见机行事,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奇妙地要回和氏璧,机灵英勇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驾驭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灵英勇、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五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究编码的方法,经验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视察、比较、揣测来探究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洁方法 教学具打算: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便利快捷地查找图书?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同学们,课前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吗?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怎样便利快捷地查找图书?(用字母和数字给图书编码),对了!图书编号、车子牌号都是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今日我们就来学一学。 二、 新知学习: 1、生沟通课前各自调查的收获。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洁的介绍: 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记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3、 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许多书,为了便利我们查书,我们应当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书目) 4、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书目。 、探讨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 、探讨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 、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 、选择出大家最满足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书目登记表。 三、巩固练习: 1、书P118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书P118第3题向学生介绍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 3、独立完成书P119第4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时候要留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编码?举例说一说。 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其次课时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其次课时教案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晰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整篇课文一共分多少段?(分三大段)每一大段的段意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那么每一个故事的之间原委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今日就接着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齐读第一自然段,思索: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 2、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后面三个故事发生的总起因) 三、阅读分析第一个故事,思索问题: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珍宝和氏璧,赵王很焦急。 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秦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特别焦急?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课文第三自然段: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3、蔺相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样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用处? 蔺相如是在赵王与众臣“犯难”的时候出现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很犯难,而蔺相如知难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机灵英勇的精神。 4、阅读第8自然段,找出表现蔺相如机灵英勇的动词。 (捧、退、靠、举、撞等) 5、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实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对上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同学们立刻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应允是真。因为前面讲过秦王对宝玉爱不释手,所以他绝不会眼看着宝玉被蔺相如抱着撞碎在柱子上,这也是蔺相如机灵之处。他要求实行典礼,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造成这样一种声势,让世人都知道秦与赵国以城换宝;另一个就是拖延时间,好派人把和氏璧刚好送回国。 6、细致读课文第8、9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蔺相如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机灵与秦王绽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学生自由发挥) 四、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次个故事,齐读1115自然段,思索问题: 1、“瑟”是什么?“缶”又是什么? 瑟古时候的一种弹奏乐器。 缶瓦制的器皿。(瓦罐) 2、谁提出渑池之会?为什么提出? 秦王提出渑池之会,目的是为了报复。 3、赵王确定怎么做? 赵王确定由蔺相如陪伴前往赴约。 4、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秦王叫赵王鼓瑟并叫人记录,表示秦赵地位不同等,以此羞辱赵国。蔺相如逼秦王击缶,也叫人记录,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5、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蔺相如的英勇与机灵? 第13自然段中的最终三句话。 6、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把赵王怎么样?” (因为秦王知道了赵国文官蔺相如和武官廉颇的厉害,所以他不敢把赵王怎么样。) 五、自学第三个故事。 1、学生根据上面两个故事的学习方法阅读分析第1618段,画出重点词句。 2、检查自学状况: (1)廉颇为什么不服气? 因为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2)“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很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句话表现了廉颇的什么性格特点?(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3)蔺相如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避着廉颇?文中哪些句子说明白缘由?从这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品质? 蔺相如尽量避开廉颇,为的是避开两人之间发生冲突。 句子: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假如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减弱赵国的力气,秦国必定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表现了蔺相如识大体,为国家利益着想,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4)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用文中的句子说说他是如何“负荆请罪”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廉颇的什么品质? 因为廉颇居功自傲,与蔺相如闹不团结,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到处避让廉颇。他的那些深明大义的话和到处避让的行为深深地感化了廉颇,使他觉得自己心胸狭窄、惭愧难当。于是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从这可以看出廉颇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3、总结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冲突。 经过:蔺相如到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对大家有没有什么启发? (我们要学习蔺相如机灵英勇、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学习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在平常的班级活动中,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样,才能把班集体搞好。) 七、布置作业: 1、复述这三个故事。 2、依据“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写一篇至少400字的感想。 附板书设计: 起因:秦强大,欲骗取和氏璧 完璧归赵经过: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捧、退、靠、举) 结果:完璧归赵 将 起因:秦王要报复 相渑池之会经过:鼓瑟、击缶、拼了 结果: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和起因:廉颇不服气(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负荆请罪经过:脱下、背上、上门请罪 结果:将相和 aneninunün第三课时学案 aneninunün第三课时学案 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理念,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前鼻韵母an、en、in、un、u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精确拼读音节。 2、相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儿歌。 3、运用“嬉戏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4、培育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认汉字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获得一些学问。 教学课时: 三时课,(本课为第三课时) 教学打算: 音节卡片、生字卡片、写有韵母、音节词、生字的苹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今日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去登山,大家打算好,我们动身了! 二、通过“登山”,巩固旧知,获得新知。 登三座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一)、登第一座山。(复习前鼻韵母an、en、in、un、u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un、yin) 试试看,你能翻过这座山吗?你想请谁帮助你登山?你情愿帮助别人吗? (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二)、登其次座山。(拼读音节词) 1、认读音节词,你能帮它们找到挚友吗?(把音节词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2、你相识这些字吗?假如相识,也把它们贴到图片的下面。(不仅仅局限于认书上的字) (三)、登第三座山。(学生自读儿歌登山) 1、自由读儿歌,读准拼音。 2、在文中圈出“风、云、她”三个生字,想方法相识它们。 3、考考你的同桌,他会读了吗?他相识了吗? 4、谁情愿上来当小老师,考考全班同学?(供应生字卡片) 5、朗读儿歌,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6、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四)、观赏景色。(教学第一首儿歌,进行说话训练) 1、最终登上了高山,你们向远处望,会看到哪些景色呢?(发挥学生想像,引导学生按肯定的依次说几句话。) 2、出示36页风景图。观赏图,说图意。读一读书上是怎么是写的,(让学生用各种形式读这两句话。) 3、圈诞生字“山、田、左、片、右”,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同桌考验。 (五)、嬉戏“摘苹果” 一路上同学们克服了困难,相互帮助,最终登山了高山,我们在山下的果园里轻松一下,摘苹果去! (苹果树上贴上苹果图片,假如会读就可以摘下来。音节词不局限于书上。) 三、小结: 今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已的不断努力,相互帮助,登上更高的山,观赏到更美的景色。 四、作业: 制作几张音节词的卡片,随时读一读,也可以考一考同学。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 设计理念(主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日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我们更加要学习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而语文是一个文化性以及文学性很强的科目,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觉、领会人物的形象与品质的同时,深深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相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害怕、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义正词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同德”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高尚品质。 3弘扬和学习中华传统优秀的“和”文化,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觉、领会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困难的因果关系,以及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 课时支配:2课时 课前打算:1学生结合题目,搜集一些生活中与“和”字有关的常用成语、俗语等。2查找蔺相如与廉颇的相关文学常识,也可以找找相关的成语、诗词、典故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爱好以及加深对“和”文化的理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日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同学们搜集的成语、俗语“和气生财”、“万事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全部这些词语无一不体现了“和”文化。今日让我们在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在了解历史名人的同时,一起来渐渐品尝其中的“和”文化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将相和。 2板书课题。 3.同学们之前已预习过课文,知道题目的“将”、“相”分别是谁吗?“和”在这里应当是什么意思吗?说说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题目是指大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和谐相处,重归友好。后世常用“将相和”比方文官和武将能团结一样,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值得留意的是“将、相、和”这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将来、将要;将士,大将;信任;丞相;he和平;he附和,唱和;huo和面;huo和药、和弄;hu和牌。 4、(在鉴赏课文之前,我们先简洁来了解一下本篇课文的相关常识)人物以及文学常识理解:学生依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老师依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划分好段落,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并想想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其次个故事(1114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518自然段):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因果关系。 (前两件事均是因,“负荆请罪”是果。) 将相和好的根本缘由是因为他们的爱国。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轴(第三课时)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轴(第三课时)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及原点的含义。 2.理解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 3.会原点“0”的位置的选择。 教学重点: 1.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2.在数轴上表示负小数。 教学过程: 一、进一步相识数轴 1.出示数轴:(小组探讨) 2.提问:1)在原点右边表示的是什么数?(正数) 2)在原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数?(负数) 3)原点“0”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点的分界点) 4)单位的长度指的是什么?(取适当的长度作为一个单位长度) 二、探究练习 1.填空: 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2.在数轴上找出表示-4,+3,-1,+5,-5的点,并分别用字母A、B、C、D、E表示。 3.写出下面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D表示( ) E表示( ) 4.集体探讨: 1)数轴与它所放的位置有关系吗? (与放的位置无关) 2)原点的位置有可选性吗?(举例)(原点位置选择的随意性) 留意:原点位置选择的随意性。 三、拓展练习: 1.选择题: 1) 数轴上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D表示( ) A -1 B +2 C -5 D +5 2)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并且这两点距离原点都是20,则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 A +10和-10 B +20和-20 C +5和-5 D 无法确定 3)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并且这两点距离是20,则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 四、小结 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终两小节。相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辨别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终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其次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辨别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缘由(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独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毅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 人教版五年

    注意事项

    本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三课时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