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实录.docx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实录空气质量与健康(二)教学设计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时间 2022年月日 课题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二) 第17课时 教学目标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四周的空气质量。1尝试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培育学生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实力。2运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四周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实力。 重点 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难点 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四周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建议 教学用具 试验用具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一.探究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1调查沟通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内网,查找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并进行沟通。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这几种污染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有一个共同之处:影响人的呼吸系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响是长期渐变的,在这两种污染物浓度高的地区,较长时期后会出现某些疾病的高发生率。而氮氧化物的影响却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表现出来,交通高峰时人们假如正好在污染浓度高的要道边及路口,会很快感觉到眼、口、鼻难过。尤其值得留意的是臭氧。大气中的臭氧原来很稀有,而且起到过滤紫外线、爱护人类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爱护臭氧层”已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但假如地面的臭氧浓度超标,却会快速而剧烈地刺激人体呼吸系统,引起易感人群(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强者)疾病发作,甚至造成死亡。地面的臭氧浓度怎么会超标呢?这是因为氮氧化物在阳光下与其他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而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达到肯定浓度,就形成光化学烟雾。世界第一例光化学烟雾于1952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当时城内人们普遍感到眼睛流泪、口鼻难过、胸闷,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几天内死亡人数就达数百人。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1)老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安排,进行分工。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解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当设置重复组。学生课下进行采样。 (3)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视察和记数。学生依据上节课小组探讨,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根据安排利用课下时间去采样。刚好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视察和记数。老师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视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登记,记左不记右。(4)表达与沟通老师组织学生就每组试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绽开探讨。学生分小组汇报:本组要探究的问题,本组的探究安排,本组的探究结果,演示本组记录表 学生探究部分示例: 1、探究问题:楼层越高尘埃粒子越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1层 20层 2、探究问题:教室内与教室外尘埃粒子数一样多。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室内 室外 3、探究问题:树林中的尘埃粒子数比公路边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树林中 公路边 老师组织学生就每组试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绽开探讨。 课后实践活动: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内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板书设计其次课时一.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1调查沟通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二.1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视察和记数。2表达与沟通 教学后记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一)实力目标: 1、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育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实力、语言表达实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二)情感目标: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四周的空气质量有亲密关系,爱惜环境等于爱惜自己。教学重点: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做好探究试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 教学难点: 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确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教学方法:试验法、讲解法、综合法 教学支配:1课时 教学打算: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每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与健康有关,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总结,评价。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2、请你依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 3、请结合资料3、4和身边的实例,分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关系。 4、除了以上资料所提到的,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 仔细阅读资料,分析探讨、补充得出结论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让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资料。 能不能检测一下我们班级的空气质量呢?布置作业:探究试验。 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沟通收集的材料。 学生按小组合作完成,检测班级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尘埃粒子数是否相同。 学生总结 我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老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仔细收集资料,了解当望你们能成为环保的好卫士。 地的空气质量,以及污染状况,也希 课堂练习: 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是()A感冒B哮喘C肝炎D沙眼 2由于森林削减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 A赤潮B沙尘暴C温室效应D酸雨 3小倩的爸爸吸烟,小倩和妈妈虽然不吸烟,却是_吸烟者,所以小倩常常咳嗽、患气管炎等疾病。这是因为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抑制了气管、支气管内表面_的摇摆,使_不能刚好解除,呼吸道易受到病菌侵袭的原因。 4某空气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8,表明该城市的空气质量为() A优B良C轻度污染D重度污染 5冬天上课教室门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 A打“呵欠”会传染B同学们想睡觉 C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 6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还有较多的笨甲醛氡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的气体的根本方法是()A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B关闭门窗放大量的醋 C喷空气清爽剂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作业:书57页练习题1、2、3。 板书设计: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实录 当同学们走进教室,一幅幅景色宜人的风景图片,一曲舒缓的音乐,马上把学生从热闹的操场带回到了宁静的教室,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都有剧烈的新奇心,只要擅长激发他们就能产生剧烈的求知欲望,而生物学科的特点就是要擅长视察、激发求知欲。)在轻缓的音乐中,老师展示两组图片(多媒体展示):一组是桂林山水、九寨沟风光、西湖美景、青藏高原等;另一组是沙尘暴、汽车尾气、地面扬尘等。对比剧烈的两组图片,不仅给学生带来剧烈的视觉冲击,还会引发他们思索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内容:“空气质量与健康”(初一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 同学们在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很多关于空气质量与健康的资料(展示台展示),老师为学生供应几组资料,让同学们进行分析。 (资料1课本供应略多媒体展示) 生甲:交通警察每天都要站在十字路口,来来往往的车辆特殊多,汽车尾气、地面扬尘等各种大气污染物侵害着交警的身体;而园林工人每天和花草树木打交道,植物能汲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大量清爽空气纷纷进入园林工人身体内。 生乙:工业区的工厂常常排出废气,污染了环境,而居民区一般是家庭的煤气燃料,相对来说对人体影响不大。 生丙:机关大都重视绿化,污染少。 (资料2课本供应略多媒体展示) 生甲:200万的数字惊人,担忧自己也在其中。 师: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 生乙:被动吸烟者很冤枉,自己不吸烟也可能得一些疾病。 生丙:中小学生起先吸烟了,年龄特别小,对身体不好,易得肺结核和其他一些呼吸系统疾病。(适时插入正常人肺图片和肺癌患者肺图片,对学生进行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教化。) (资料3学生供应略多媒体展示) 生甲: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住房装修华丽,但忽视了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有害。 生乙:老人、儿童反抗力弱,易得病。 生丙:现在大家过多关注室外空气质量而忽视了室内,其实我们还是呆在室内的时间长。 师:大气中有毒物质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休戚相关。 (通过学生对以上资料的分析,无需老师多言,轻松达到了学习目的,从而变更了以往授课过于强调接受学习,一步到位的信息呈现方式,使学生由接受者变为发觉者,在发觉中学习,在应用中升华。) 师:我们四周生活的环境如何呢?想了解吗? 生:好(不好)。 师:课前我们已把大家分成了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探究。我要求大家经小组探讨,首先确定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安排,小组实施安排,得出结论。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发言: 探究问题:公园内和生活区尘埃粒子一样多吗?(多媒体展示) 作出假设:公园内尘埃粒子少。(多媒体展示) 试验材料器具:载玻片、透亮胶带、大头针、凡士林、铅笔、笔记本、直尺、显微镜、计时器等。(展示台展示) 小组参加人员:甲、乙、丙、丁(学生用数码相机拍摄小组成员活动照片,并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介绍。) 试验地点:汴京公园、南羊市生活区。(多媒体展示学生拍摄的试验地点) 试验过程:我们组六位同学兵分两路,各带着三个样本,分别到汴京公园和南羊市小区,确定好精确时间,进行采样。我们在载玻片的正面均涂上薄薄一层凡士林,尘埃即可粘附其上。经过三小时后,采样完毕。带回试验室用显微镜视察尘埃粒子,尘埃粒子比较细小。须要在显微镜下计数的尘埃粒子可能比较多,要全部计数,可能比较困难。可将透亮胶带贴在载玻片的背后,用缝衣针在透亮胶带上画出20mm×20mm的方格,再分成2mm×2mm的小方格100个,在载玻片的正面涂上凡士林。用这样的载玻片放到环境中去取样,只计算20mm×20mm的方格内的尘埃数就可以了。然而,即使是这样大小的面积,在显微镜下计数时仍旧特别困难。这时可以采纳五点取样的方法:选择图中所示的5点20个小格计数,算出这20格的平均粒子数,再乘以100,就可算出全部小方格内的粒子数。 得出数据: 地点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公园 295 281 330 302 居民区 465 965 460 630 结论:和假设一样,公园内的尘埃粒子少。 师:请其他小组质疑。 生甲问:为什么要兵分两路,而且要在时间确定的状况下同时进行? 代表答:天气改变无常,上午晴天,下午可能就会阴天,有时有风,有时无风,兵分两路同时进行,就是要试验精确,并削减偶然因素发生。 生乙问:为何要用三个样本? 代表答:假如某处只放一个载玻片,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就难以解除,测算结果不精确,因此应当设重复组。 老师问:图中有几个尘埃粒子?(多媒体展示) 代表答:5个。 老师提示: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老师总结:第一组探究活动特别严谨,严格根据课本要求,而且考虑到偶然因素的发生,特别好。 其次小组发言: 探究问题:教室内和教室外的尘埃粒子一样多吗?(多媒体展示) 作出假设:教室内尘埃粒子少。(多媒体展示) 试验地点:七中分校初一五班教室、操场。(多媒体展示) 试验器材:盒子,其他器材同第一组。 试验过程:同第一组。 得出数据: 地点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教室内 290 295 640 408 教室外 335 600 548 494 结论:和假设一样,教室内的尘埃粒子少。但是我们组探究活动是在星期六教室没有人时完成的,我们小组有同学想,假如平常上课教室内有人时是否尘埃粒子还是比教室外少呢?我们就接着做了其次次探究试验,在上课时静静把样本放在桌子上,三小时后放在盒子内拿到试验室用5点取样视察。通过上次试验,我们发觉显微镜下无法看到一个大格内的尘埃粒子,于是我们用红笔把一个大格又分成四个小格,这样,视察就便利多了。 得出数据: 地点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教室内 735 790 835 787 教室外 335 600 548 494 结论:和原假设相反,教室内尘埃粒子多。我们推翻原来假设。 新结论:室内比室外尘埃粒子多。 其他小组质疑: 生甲问:既然第一次结论正确,为什么还要做其次次探究试验? 代表答:同学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了解了教室内尘埃粒子数量,可以提示同学们留意教室内环境卫生和通风等,主要是看一看有人、无人尘埃粒子有多大差别。我们还想再探究人多和人少时尘埃粒子的改变以及值日时洒水和不洒水尘埃粒子的改变。 生乙问:为什么采样后样本要放在盒子内? 代表答:在送往试验室的路上会有新的尘埃粒子落上去,计数不精确。 生丙问:为什么计数方法和书上略有不同? 代表答:参与活动的同学都知道,显微镜的视野内一次不行能望见一个大格内全部尘埃粒子,分成四格后计数便利多了。 老师总结:其次组同学不满意于结论正确,在探究中发觉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见解,继而做了其次次探究,甚至还想到了第三次、第四次使整个探究活动不只是重视结论,从过程中也体会到了科学观念和科学家探讨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第三小组发言:略(多媒体展示) 第四小组发言:略(多媒体展示) 师:不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有尘埃粒子出现,为什么?造成空气质量的缘由是什么? 生:乱砍滥伐、汽车尾气、迷信烧纸、沙尘暴、工厂废气、夜市烧烤、吸烟、吐痰、放鞭炮等。 师:如何整改? 生:工厂废气过滤,禁止吸烟,多种树,讲究卫生等。 老师结论:限制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 请记住:空气质量影响健康。(多媒体展示背景绿色植物,音乐环绕) 点评: 董蓓老师在“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课的设计上,变更了以往课程实施中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体,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拓学生学习的空间,培育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获得新学问的实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实力,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变更了教材中一步到位的信息呈现方式,采纳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由接受者变为发觉者,以问题为动身点,在发觉中学习,在应用中升华,从而最大限度地亲历学问、体验学问、触摸学问,在学问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完成新课程对学问、实力、情感和价值观的要求。 探究活动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董蓓老师的这节探究活动课之所以胜利,就是重视学生的探究、发觉,让他们通过试验收集证据,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解读,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探讨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学问、技能,尝试了问题的探究,同时也强调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情感看法、价值观的教化。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