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docx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小学数学四下: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2103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能够驾驭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会运用数学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娴熟驾驭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依次。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师: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答题热热身,好让我们的脑筋敏捷起来。请抢答。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问:你是依据什么来改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调动学生的思维敏捷度,通过分数改写小数练习,为下面小数的混合运算埋下伏笔。 一 、导入 同学们,在才智国里有一颗才智树,这是它的树桩。今日就让我们用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学问帮它汲取能量,从而长出叶子、结出果实,你们有信念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巩固练习 师:树桩上的每根树枝,都含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只有解决了每这些问题,才智树才能获得能量,长出叶子和果实。 1、锦囊袋一: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教材P103第9题) 问:你能把每道算式里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吗?(学生口答) 问:你能口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吗?(学生汇报) 过度:通过这个练习,我们知道,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 简便。第一枝丫的叶子获得能量长出来了。还有其它的枝丫等着我们的帮助呢,我们要赶快去看长二个锦囊。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意识到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简便。从而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 2、锦囊袋二:我会算 6.07+0.4-0.08 4.013.5+0.31 40(2.75+0.86) 85.7(15.34.8) 师:课前让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来说说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些题。 过渡: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按从左往右的依次来算;有括 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它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是一样的。在你们的努力下,这枝丫也长出叶子来了。我们要加油,看最终一个锦囊。 设计意图:新课程最终要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教学是在原有学问上的迁移、改变、综合而成。通过本题练习,使学生发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是一样的。 3、锦囊袋三:我能解(书本P102第8题) 问:从图里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计算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过渡:同学们,当我们娴熟的驾驭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大家请看,最终一根枝丫的叶子也长出来啦,现在才智树充溢着朝气。那我们再一起帮它结出果实,好不好?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学生也有与价钱打交道的阅历。通过这道题设计,让学生回忆并体验到小数加减法好用性。 三、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书本P102第7题) 师:从图里,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同学们提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不错。老师也提了些问题,你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智树才能获得果实能量,有信念吗? 问题一:买一副乒乓球拍用去35.50元,买2个乒乓球用去1.60元。应找回多少元? 问题二:怎样买最便宜?应找回多少元? 过度:同学们的聪慧才智帮助才智树获得了果实能量。接下来是一道富含大能量题目,同学们可要努力啦。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阅历,培育问题意识,感受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通过本题,提高学生的处事实力。 2、思索题 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介绍相关学问) 师:要求物体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我们可以先列表整理一下数据。(师生共同列表整理) 师:通过列表整理,我们可以知道第一秒下落多少米?其次、三、四秒呢?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该怎么列式计算?(4.9.7.5.3总78.4)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过渡:一个物体从78.4米高的地方下落只要4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是很难作出刚好反应的,为人为己,我们要极力杜绝高空砸物行为。 设计意思:科学是神奇,是学生极为新奇而又极为迷惑的领域。这一道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方面是为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新奇心,增长科学学问。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要依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喜爱这满树的才智果吗?你们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帮才智树长出了叶子,结出了果实,你们真棒。也信任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看着这棵满是果实的才智树,你能依据刚才由树桩,到长出叶子,再到结出果实的整个过程,结合自身来说说你的想法吗? 五、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算,能按运算依次正确进行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类推实力。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加法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L口算。 (1)用门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四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2)用卡片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口算。 5.2+2.8 3.63+6.37 O.72+O.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提问:在整数加法里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谁来说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两个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 追问:我们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第16复习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题的运算依次。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是怎样的?(板书: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从左往右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里,没右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现在我们来看例6; (2)出示例6。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要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 根据刚才说的依次,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师板书用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口述运算过程和结果,老师板书。 (2)追问:谁说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依次进行的? 4、教学例7。 (1)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和整数的运算依次相同。那么,刚才我们复习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是不是适用于小数加法呢,请看下面两组题。 出示教材中两组题。 要求学生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每组算式里圆圈两边的结果是不是相等,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提问:第组结果相等吗?(板书等号)其次组结果相等吗? (板书等号) 你从这两组算式小发觉了什么规律?这里字母表示的加法运算定律里,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2)说明:从这里可以看出,加法运算定律里的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和小数,也就是说,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3)出示例7。 请大家细致看看这里的4千加数,想想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4.8+5.2)+(8.63+0.37) 追问:为什么这样算可以简便? 提问: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接下去怎样做?(老师板演) 小结: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假如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怎样?什么状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四、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小黑板山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四第3题后两题。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2、培育学生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习惯。3、培育学生迁移的实力。教学重点:驾驭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教学难点:驾驭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从整数的综合算式起先,让学生快速说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2、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我们学过了,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关系吗?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二、新授1、(出示主题图),大家能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呢?你们能依据图片提出什么问题吗?2、(出示问题)你们能依据问题写出算式并计算吗?3、(投影学生的)从三种方法(一个大竖式,两个竖式,一个脱式)中找到哪种方法更简便。再在黑板上演算用一个竖式解决问题。4、(出示其次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解决。5、找同学说他的算式并板演,说出算式的意义。6、为什么会有两种算法(20-6.45-8.3;20-(6.45+8.3),第一组做第一个,其次组做其次个,看看结果是否一样。7、两个算式虽然不一样,但是计算结果一样吗?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一题多解。那谁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学生自己总结运算依次)三、练习1、0.38+0.26+2.65.7-0.81-1.2998.2+32.5-13.42、解决问题3、练习(由线段图得出算式)四、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一样,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从左向右依次运算。数学四下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P100例3,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并用迁移、类比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娴熟驾驭两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率。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件出示) 1、口算 4.5+2.8 0.48-0.35 3.6-2.8 0.9+2.5 4 - 3.6 5.5+2.7 0.38-0.08 7.5+2.5 2、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58+3.22 17.38- 5.89 学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依据什么进行验算;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最终指名说一说进行小数加减法时要留意什么? 3、引入 老师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 二、 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如下教学情境图和下表 环城自行车赛各赛段资料一览表 日期 赛段 里程/千米 26日 第1段 39.5 27日 第2段 98.8 28日 第3段 165 29日 第4段 80.7 30日 第5段 99.4 总里程 483.4 (2)指名说一说从这幅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自主探究算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沟通想法。 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和小组探讨时,老师要巡察,刚好了解学生典型的算法,并赐予必要的指导。 (4)沟通算法 组织全班沟通,指名板演,学生可能会供应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483.4-(39.5+98.5) 方法二:165+80.7+99.4 =483.4-138.3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方法三:3-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全班沟通时,老师让学生说一说上面每个算式运算依次及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以下两点: *要留意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在计算时,写在稿纸上的每一步竖式也要书写工整,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以便相互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以便使学生进一步娴熟驾驭计算器的运用方法(含有小数加减计算)。 (4)归纳算法 师:上面的三种算法事实上是用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你认为进行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时要留意些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强调两点: 弄清计依次,再仔细计算。 养成计真检查、细心验算的习惯。 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补充练习 4.6+2.25+3.08 15.38-2.76-8.74 14.38-(2.75+6.07) 3.2+6.27-5.88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察,发觉问题刚好订正.学生做完练习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2、再次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把情境中今日第2赛段的竞赛已经结束了,改为今日第3赛段的竞赛已经结束了 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竞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激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 四、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收获?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娴熟驾驭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从而使运算简便 2、相识并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几种简算形式 3、提高学生的审题实力,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建性 教学重点: 运算定律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运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在篇子上,学生集体练习) (1)0.31.40.70.6 (2)1.25脳52脳0.8 (3)51.420.58 (4)36脳2.5 (5)8.3脳88脳4.2 订正口算(请学生叙述是怎样计算的)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的运用 今日我们进一步探讨其运用方法 二、推断下列各题能否进行简算 (1)0.350.65脳0.30.7 (2)6.33.7梅0.25脳4 (3)10.5脳4.2脳5.8脳10.5 (4)3.141.250.75 (5)3.28脳2.77.3脳3.82 小结:在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前,既要留意数字特征又要留意符号特征 三、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在篇子上,学生进行练习) (1)3.46脳5.44.6脳3.46 (2)0.480.25脳1.22脳4 (3)18.653.4脳29.6梅3 (4)3.7脳6.32.7脳3.7 师:(1)请学生在篇子上完成下列练习 (2)(通过直投)请学生叙述计算方法 (3)请学生探讨总结这几道题的简算特点 小结:简算有多种运用状况,审题和运用过程中应依据详细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四、选择你认为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1)0.7脳0.3梅0.7脳0.3 A原式=(0.7脳0.3)梅(0.7脳0.3)=1 B原式=0.21梅0.7脳0.3=0.3脳0.3=0.09 C原式=0.7梅0.7脳0.3脳0.3=1脳0.3脳0.3=0.09 (2)7.6脳2.77.2脳(113.4) A原式=20.527.2脳7.6=20.5254.72=75.24 B原式=7.6脳2.77.2脳7.6=7.6脳(2.77.2)=7.6脳9.9 =7.6脳107.6脳0.1=760.76=75.24 (3)4.8脳5.27.3脳4.8 A原式=4.8脳(5.27.3)=4.8脳1.25=(8脳12.5)脳0.6=100脳0.6=60 B原式=4.8脳(5.27.3)=4.8脳1.25=(40.8)脳12.5 =4脳12.50.8脳12.5=5010=60 五、下面各题能否进行简算:(学生探讨探讨) (1)36脳0.426.4脳4.2 (2)7.5脳452.5脳17 板书:创建性简算 六、小结 师:(1)通过今日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对于今日所学的学问还有什么疑问? 七、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3页的例3及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六的第 3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驾驭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娴熟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洁的口算。 教具打算:小数加减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45十26 049027 36一18 09十15 216 45十07 034007 46十03 2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8十3207 6804179 18327十27573 做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依据什么进行检验;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 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最终指名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3。 老师出示例3,并提问:“谁能说一说整数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 使学生明确整数连加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值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探讨例3怎样列连加竖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板书。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前两个加数怎样写,老师先板书: 608 123 这时提问:“第三个加数972怎么写?”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结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连加列竖式的阅历,说出小数连加列竖式也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进行计算。老师把板书写完整,并告知学生运算符号与整数连加竖式的写法一样,也要写在最下面一个加数的左边。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老师订正时,再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验算之前,老师可以提问:“整数连加怎样验算?”再向学生说明,小数连加与整数连加的验算方法一样,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然后让学生验算。老师巡察,检查学 生验算时,列的竖式对不对,最终集体订正。 2做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先做第1小题,检查学生列的竖式是否正确。算完之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佯算的。重点订正出错的地方。 做第2小题时,老师干脆告知学生要分步列式计算。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列式,老师巡察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7题。 1做第3题,做题之前,老师要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提问:“怎样 理解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这句话?”然后再让学生分步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做第4题,向学生说明除了第l小题,其它小题都要分步列式计算。老师对个别问 题可干脆订正,对比较普遍的问题要在集体订正时重点说一说。 3做第5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把每步计算的得数填在方框内: 4做第6题,让学生把得数干脆填在书上,先不要求速度。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示学生以后在口算时要留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再出下面一些题目,要求在 3分内完成。 46十27 6925= 038十045 214 35十06 0607 048029 74十2 005十039 5做第7题,做题之前,老师要说明题意,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再计算。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老师行间巡察,检查学生复名数改写成小数是否正确。订正时,让计算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提示学生计算时应留意什么。 四、小结 老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当 留意什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教材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背景,采纳对比的方式呈现一家人不同的计算思路,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出三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的习惯。 学情分析:本节学问是在学生驾驭了整数的混合运算、相识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驾驭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培育学生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习惯。 (3)培育学生迁移的实力。 教学重点:驾驭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展示台、计算器。 教法、学法:老师以指导学生预习,组织探究活动,设疑解难为主;学生以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预习导航:1、关于课本100页的三道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2、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须要留意什么? 3、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过程: 一、小组释疑 小组内沟通预习状况。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内沟通预习内容,可以使学生预习到的学问得到互补,解决部分疑问。之后再在课堂上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老师依据学生的疑问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以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二、尝试练习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坐过轻轨吗?五一假期,小明和爸爸妈妈就是从广州坐轻轨去珠海玩,其中经过的站点有顺德站、小榄站、中山站,南朗站和终点站珠海北,下面是各站点之间的距离 路段里程/千米 广州南顺德16.3 顺德小榄36.7 小榄中山30.6 中山南朗16.2 南朗珠海北16.4 总里程116.2 小明:“妈妈,我们到小榄了。” 妈妈:“是啊,还有多少千米我们就到珠海北了呢?” 师: 从资料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小明妈妈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算式) 生1:30.6+16.2+16.4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116.2-16.3-36.7 生3:116.2-(16.3+36.7) 2、尝试练习 师:请大家尝试在练习本上计算。(请三位同学出来板演)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0.6+16.2+16.4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用计算器验算) 116.2-16.3-36.7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验算) 116.2-(16.3+36.7) 先算括号里第1第2赛段路程和(验算) 师:同学们做出了三种解题思路,谁能比较这三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吗?请小组内相互探讨: 小结:求还有多少千米到达珠海北,可以干脆把没走的几个路段路程相加,也可以依据总里程多少千米减去已经行驶过的2个路段段的千米数,减的时候可以依次减,也可以求出行驶过的千米数的和来一次减。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所以就以学生自主尝试,合作探究为主,然后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三、合作提炼 师:同学们能用一句话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是怎样的吗?先在小组内探讨一下 一个式子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内探讨,总结归纳小数混合运算的依次。】 四、检测反馈 1.先说出运算依次,再计算。 19.72+14.49.92 85.7(15.34.8) 40(2.75+0.86) 9.5+4.856.13 2.我是裁判长,错的改正过来。 (1)4.81.25+2.75 (2) 8.75(2.75+3) =4.84 =6+3 =9 =0.8 3.练习十七第3题 4、练习十七第4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分层次绽开,由浅入深,由点到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收获。体现新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有不同的发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0.6+16.2+16.4 116.2-16.3-36.7 116.2-(16.3+36.7)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以突出重点,简洁美观为主。 加减混合的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驾驭加减混合的计算依次,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验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验视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并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依次,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依次。 教学打算:教学图片、算式卡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5-2-1=8-5-3=9+0+1= 4+3+2=5+4+1=6-5-1= 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 生: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语: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学问驾驭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仔细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又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 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没有吃?(生思索后回答:还剩7个)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嘉奖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师出示主题图)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在黑板上逐步出示挂图,说说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 让学生仔细观看图画。 师:看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 让学生跟读题目,后提问:“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想问什么?” 生:现在有多少只? 师出示内容,再让学生齐读。 师:能不能依据上面的内容,列一道算式? 生汇报:4+3-2 师:请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 学习4+3-2的计算依次 4+32=5 引导学生观看湖里天鹅只数先后出现的依次来计算,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7,再把得数7减去2。 2、学习例2 出示挂图 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再列算式。 师依据学生回答,出示内容: 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列算式 4-2+3 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习4-2+3的计算依次 3、比较归纳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视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师:请小挚友再细致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引导学生发觉计算依次都是从左到右的规律,从而记住算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同桌合作沟通) (1)引导学生摆圆片,先在桌面上摆7个圆片,再拿去3个,然后又增加4个。 (2)让学生依据摆圆片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终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圆片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依次。 2、做书上第76页的第1题。 用图片演示,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做书上第76页的第2题。 帮小猪找家。 4、找挚友 一生拿算式卡,另一生拿答案卡,是好挚友的走到一起。 六、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验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驾驭加减混合的计算依次,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洁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打算: 1老师打算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打算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打算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依次。 321532 823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其次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1053 引导学生视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老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学问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老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