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docx
-
资源ID:61836586
资源大小:31.3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docx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 老师活动 PPT呈现 引言和本讲探讨的主要问题 05大家好。 今日我跟大家探讨的话题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围绕这个话题,探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以及自然条件的改变分别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自然灾难发生的主要缘由、危害和防治措施有哪些? 1课题名称2本讲探讨的主要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以地形为例,探讨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地形为例地形对聚落的影响5这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特大城市分布图,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那么从图上来看,我国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与地势三级阶梯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依据图中所给的信息,我们可以发觉: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最大,地势其次级阶梯上分布的密度其次,而地势第一级阶梯上分布的密度最小,没有特大城市的分布。4.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特大城市分布图由此可见,我国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与我国大的地形态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主要的地形类型来看,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上主要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从地形上来讲,平原是城市发育的志向场所,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较多,在相宜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农业生产,另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和交通的联系,还能节约城市的建筑投资,所以平原往往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志向场所。那么,我们国家地势第一级阶梯上为什么会没有特大城市的分布呢? 我们知道,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主要是由青藏高原组成,青藏高原上多山,平均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导致了气候寒冷,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青藏高原上虽然有城市分布,但城市的规模小,没有形成特大城市。 那么,从地形角度考虑,青藏高原上的城镇又应当大多分布在什么地方?并且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 从地形角度来看,青藏高原上的城镇应当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并且土壤比较肥沃,水源也比较足够,肯定程度上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然,我们还应当留意的是,假如是在热带地区,在海拔很低的地方,气候很闷热,是不利于人们的居住的,城市反而大多分布在高原上。例如主要处于热带的巴西这个国家,城市大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在亚马孙平原上。接下来我们再看一幅图片,给的是处于我国地势其次级阶梯上的兰州市的地形与城市分布图,从图上来看,兰州市的城市布局和空间形态有什么特点?这与兰州市所处的地形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发觉,兰州市地处山区,城市主体主要布局在黄河谷地,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由于南北两侧为山地,城市发展被迫沿着谷地向东西方向延长,形成条带状的空间形态。5兰州市地形与城市分布6地形影响聚落的密度、规模、布局和形态通过上面案例我们可以发觉,地形影响着聚落的密度、规模、布局和形态,不仅有着干脆的影响,也会通过影响其他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而起着间接的影响。例题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题目,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要求完成三个问题。先看第(1)个问题:图中有哪两种主要地形类型? 从图上来看,200米等高线以东区域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特别稀疏,属于平原地形;200米等高线以西区域最高海拔超过了500米,加上等高线很密集,属于山地。7例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再来看第(2)个问题,图中居民点的分布密度有什么特点?从地形上来看,平原地区密度大,山区密度小。最终再来看第(3)个问题,图中A地成为当地较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结合图例和A地旁边地理事物分布状况,我们可以发觉:A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足够;旁边煤炭资源丰富;靠近铁路途,交通便利;以上优势条件促进了A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除地形外,河流等其他自然因素以及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聚落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从图上我们还可以发觉,该区域的铁路途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这也说明白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3这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和我国主要铁路途分布图,那么我国主要铁路途分布的密度与地势三级阶梯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综合两幅图片,我们不难发觉,我国主要铁路途分布的密度:第三级阶梯上最大,其次级阶梯上其次,第一级阶梯上最小。这说明白我国主要交通线分布的密度与我国大的地形态况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8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和中国主要铁路途分布图接下来我们再看下面的四幅平原和山区马路线的分布景观图片,从图中可以发觉,山区和平原的交通线路在布局和形态各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可以发觉,山区的马路线很弯曲,往往呈“之”字形分布;平原地区的线路比较平直,并且交织成网;从第幅图片中还可以发觉山区的交通线路主要沿着河谷地区布局。从地形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少;而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多,与平原地区相比,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更高。9平原和山区马路线分布景观图那么从地形角度考虑,为什么山区的交通线路大多布局在河谷地区? 这是因为河谷地区的海拔较低,坡度比较平缓,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工程投资,另外也能提高通车的平安度 通过上面案例我们可以发觉,地形影响着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形态,另外对交通线路的走向也起着重要的影响。10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走向和形态例题25接下来我们再一起看一道题目。某区域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准备建一条连接甲、乙两城镇的铁路。三条备选线路中,你认为哪一条最合理?请说明选线理由。 从图上来看,线路基本上是沿着河谷地带分布的,地势起伏较小;线路经过河流的次数只有一次,、线路经过河流都有两次,线路桥梁建设投资相对较小;线路虽然比线路长,但比线路短;另外线路联系的城镇最多并且经过煤炭资源产地。通过综合比较,我们选择第条线路。11等高线地形图上3种线路备选方案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觉,影响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因素除考虑地形因素外,还要综合考虑河流等其他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城镇、资源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地形等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响在不断减弱,目前一个区域是否修建交通线,主要取决于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须要。地形对商 业网点形 成和密度 的影响2 地形除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分布有着深刻影响外,对工农业、商业等产业活动也起着明显的作用。我们来看下面的平原与山区的商业网点分布图,谈谈地形对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密度的影响? 譬如,从农业生产上来讲,山区相宜发展林牧业,平原地区相宜发展种植业,由于产品类型的差异导致了地区间大规模的商品流通,从而出现了商业网点。由此可见,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商业网点形成的必要前提。12平原与山区的商业网点分布图那么平原和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呢? 从图上可以发觉,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要低于平原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山区地形坎坷,人口稀有,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小,并且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总结过渡05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发觉,地形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制约作用;当然,我们人类也可以在肯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一些不利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自然资源 的概念和 基本属性 15 接下来我们以水资源为例,探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首先来一起回顾一下自然资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肯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可见,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自然属性;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物质财宝,又使自然资源具有社会属性;从时间角度来看,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属于历史范畴,表现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对自然资源的相识和利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当然,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接下来我们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14自然资源概念不同历史 阶段水资 源对人类 活动的影 响3 这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的分布图,从图上来看,它们在分布上都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特点呢? 我们可以发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都具有沿河分布的特点,这也说明白在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沿着河流和湖泊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实力较低,而大江大河及湖泊沿岸能够供应丰富的水资源并且便利人们的运用,同时还供应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15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的分布 16科技较落后的古代: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实力较低,人类主要沿河、沿湖分布和发展 总体来说,在科技比较落后的古代,由于人口较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人类对水资源的数量需求不太多,水资源质量一般也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再来看下面三幅图片。第一幅图片是1870年来到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风车抽取地下水,挖渠浇灌,发展农业生产;第一幅图片是20世纪50年头海水淡化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第三幅图片是20世纪60年头中期以色列的农田滴灌。以色列的国土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水资源特别短缺,很难发展农业生产。20世纪60年头中期,以色列独创了滴灌技术,把水和肥料通过密布在田间的管道网,由滴管干脆送到植物的根部旁边,极大的削减了水的渗漏和蒸发,提高了水肥的利用效率,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那么,上面的这些案例又说明白什么? 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从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7水资源利用进步示意图 18科技较发达的近现代: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得到拓展水资源危 机对人类 社会的影 响1.5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目前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水资源危机对我们人类社会又有什么影响呢? 可能会带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另外还会危害人体健康,还有可能引发国际冲突,譬如巴以地区常常为争夺水源而发生斗争。 19水资源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实现水资 源可持续 利用的主 要措施2 那么,我们应当实行哪些有效措施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开源方面,可以通过修建水库以及跨流域调水对水资源进行时空调整;另外还可以实行合理开采地下水、对海水进行淡化以及人工增雨等措施。节流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宣扬教化来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农业上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生产上加强对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提高重复利用率;以及加强水污染防治等措施。 20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过渡05我们人类依据肯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活动方式。但是自然条件总是在不断改变的,当自然条件发生明显改变时,就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以全球气候改变为例,说明自然条件的改变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1自然条件改变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气候改变为例全球气候 改变趋势 1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1866年到2000年世界平均气温的改变图,从图上可以发觉近现代全球气候的改变有什么特点? 我们可以发觉近现代全球气温总体上呈波动性上升的趋势221866年到2000年世界平均气温的改变图全球气候在变暖是近现代气候改变的事实。我们应当相识到,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本身就是全球气候改变的一种正常体现,而我们人类活动在肯定程度上对自然变暖的趋势起到加剧作用。全球气候 改变带来 的影响 4.5那么,近现代的全球气候改变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来对下面所列举的6种现象进行判读并谈谈判读的理由。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导致一部分岛屿被沉没;我国西北地区蒸发变强,干旱会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动植物栖息的环境发生变更,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亡;冬季气温变高,采暖能耗量会削减,夏季气温变高,空调等制冷设施的用电量会增加;全球气候改变还会通过一些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务来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从而危害我们人体健康。 23问题探讨:判读近现代全球气候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关于第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的中国种植熟制北界的改变图。从图上我们可以发觉,随着气温的上升,同一种种植熟制的北界总体来讲发生了北移,因为随着热量的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了。所以随着气候变暖,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区域将会向北方移动。 24中国种植熟制北界的改变对于农业生产,我们值得留意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提高部分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和扩大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这是有利的方面;但全球气候变暖又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加剧洪涝、干旱等自然灾难;随着冬季温度的上升,又会使得农作物病虫害增加,从而危害了农业生产。全球气候改变对海岸带、自然资源、自然灾难、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全球气候改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总体来讲,弊大于利。 25全球气候改变带来的影响学问联系表格过渡1.5当自然界发生异样改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危害,就形成了自然灾难。自然灾难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形成的缘由主要是自然缘由,我们人类活动在肯定程度会影响自然灾难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危害程度。假如不考虑人类活动的话,自然灾难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只有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稳定以及自然资源构成了危害,才称之为灾难。 26自然灾难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几幅自然灾难景观图,自然灾难依次是:旱灾、雪灾、洪涝灾难、风暴潮、地震、泥石流、虫灾 2733自然灾难景观图 自然灾难的类型是多种多样,接下来我们以洪涝灾难为例,分析发生的主要缘由、危害和防治措施。 34自然灾难发生的主要缘由、危害和防治措施以洪涝灾难 为例我国东部 季风区洪 涝灾难多 发的主要 缘由 3.5我们来看下面的两幅图片,从我国洪涝灾难分布图上可以发觉,我国东部季风区尤其是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洪涝灾难的多发区域。结合我国东部雨带分布大致范围图,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有关洪涝灾难方面的典型案例,我们来谈谈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难多发的主要缘由? 对于洪涝灾难的成因,我们应从自然和人为两大层面来相识。 从自然缘由方面来看,我们主要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状况。一般来说,洪涝灾难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从我国东部雨带分布大致范围图上可以看出,5月份左右雨带主要位于华南地区,6、7月份左右雨带北移到江淮地区,7、8月份左右雨带北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另外,在8、9月份左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受台风的影响,形成暴雨天气。从气候上来看,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大,尤其是在夏季暴雨时有发生;另外夏季风的强弱也导致降水的年际改变大。从地形上来看,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水文上来看,雨季时河流进入汛期,流量大,但由于地形平坦,流速慢。从人为缘由方面来看,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汇水速度加快;围湖造田,蓄洪实力下降;另外我国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的损失大。我们应当相识到,同一种自然灾难,即使灾难强度相同,假如受灾区域内人口越稠密、经济更加达,那么受灾的损失往往也就越大。 35我国洪涝灾难分布和东部雨带分布大致范围图 36东部季风区洪涝灾难多发的主要缘由表格洪涝灾难 的主要危 害1.5刚才分析了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难多发的主要缘由,接下来请再看一组洪涝灾难景观图,结合实际谈谈洪涝灾难对人类社会主要有哪些危害? 37洪涝灾难景观图片洪涝灾难的主要危害:冲垮房屋、道路、桥梁,沉没农田、村镇、工厂,造成工农业财产损失以及人畜伤亡,有时甚至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38洪涝灾难的主要危害洪涝灾难 的主要防 治措施 2.5那么针对洪涝灾难,我们人类应实行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工程措施方面,我们应实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固堤坝、疏浚河道,还要实行退耕还湖、主动营造防护林等措施 39.洪涝灾难的主要防治措施表 关于非工程措施方面,我们先来看一组材料,结合材料所给的信息,谈谈应实行哪些措施?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防灾抗灾应急体系;加强宣扬,增加环保与防灾减灾意识。 4042洪涝灾难防治的非工程措施图片43洪涝灾难主要防治措施表 我们通过以上这些防治措施,可以增加区域抵挡洪涝灾难实力,肯定程度上可以削减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危害。本讲小结1.5今日,我们着重探讨了自然条件中地形条件对聚落、交通、商业网点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中的水资源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自然条件改变中的全球气候改变给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自然灾难中的洪涝灾难发生的主要缘由、危害和防治措施。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其他方面,我们在后面几讲中再做进一步探讨。通过本讲,我们应当相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及其改变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时候,应当做到因时、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44.本讲小结高考地理必备学问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必备学问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改变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改变,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缘由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概念、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属性。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应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四)以某种自然灾难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缘由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灾难的基本概念。 2、以某种自然灾难为例,相识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了解这种自然灾难发生的主要缘由及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表述实力特征表述 (1)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 例如亚洲地形特征: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困难、山区面积广阔、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阔,占总面积2/3;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山,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2)自然环境特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我国西北地区: 属温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自东向西为森林草原荒漠;荒漠面积广阔;河流少、径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3)气候特征从气温(凹凸的季节改变.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改变),四季的改变(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A、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B、中国气候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困难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阔 (4).河流水文特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改变(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等方面叙述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有较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径流量季节改变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5)河流水系特征从流域面积、长度、支流、流向、河网密度、水系轮廓等方面概括: 长江水系特征: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最长河流;流域面积广阔,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河流;径流量丰富;上中游支流众多、河网密集;是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6).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特地化水同等方面概括. 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特征: 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和高粱;单产高;农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以国营为主,是我国优质玉米的主要产地等。 (7).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靠程度等方面概括. 日本工业生产特征: 日本是世界上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部门齐全、结构完整;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尤其是钢铁、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工业部门;工业原料、能源和产品销售严峻依靠于国际市场。 (8)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资源组合状况 中国矿产资源特征: 地质条件困难,矿产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形势严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等。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农业用地肯定数量较多,人均占有数量较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9).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匀称、空间改变规律)和时间安排(季节和年际改变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如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削减;水资源时间安排不均,夏秋多、冬春少;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之间存在不协调 (10)、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特征分段叙述 美国冬季0度等温线走向: 西段大约与海岸线平行(西北段为南北走向,西南段为西北-东南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自然环境对人活动的影响复习提纲整理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活动的影响 4.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分布特点: 我国北方平原,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南方丘陵地区,村落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布局 形态 走向 平原 密度高 网状 限制少,造价低 山区 密度低 线状(山区呈“之”字形) 多沿河谷延长 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 总之: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少占好地,留意爱护生态。 4.2全球气候改变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改变: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变更。地球气候改变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时期 2、各个时期的气候改变特征 地质时期 历史时期 近现代时期 时间尺度 距今1万年以前 近一万年来 近一两百年来 特征 大冰期和大间冰期交替出现,出现了震旦纪、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大冰期;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改变周期长短不一,暖和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潮湿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潮湿期为主。(留意:大冰期中有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 出现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暖和期,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以来出现两个温度增幅最大的时期: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其中1998年是最暖的年份;陆地降水量显著改变,中高纬度改变最大 3雪线:长年积雪的下界,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降水量和地形等条件温度、坡度与雪线高度正相关,降水量与雪线高度负相关。 冰盖:覆盖在各种地形上的巨厚冰体,气温越高,冰盖面积越小 4全球气候改变(主要是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气候改变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改变。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全球气候改变加剧了自然灾难。全球气候改变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变更,大量物种灭亡。全球气候改变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气候改变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生产的稳定性等都产生影响 气候改变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务(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在肯定的时间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及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必需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2分类: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利用的历史进程以煤炭为例 前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 能源时代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石油时代 时间 18世纪中期以前 20世纪初到60年头初期 20世纪60年头以后 主体能源 木柴、水力为主 以煤为主 石油、自然气为主,能源结构多样化 4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靠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确定性的影响。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 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靠性减小。 4.4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难:自然灾难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务。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难划分为:地质灾难(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难(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难(病虫害等)、海洋灾难(海啸等)。 自然灾难的特点:困难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难的危害:造成干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难最严峻的国家之一。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难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中国的洪涝灾难 (一)20世纪90年头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难 洪涝灾难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年际改变大,季节安排不均; 气候异样,极端天气和气候事务显著增加。 降水系统受阻或地形抬升; (二)我国洪涝灾难频繁发生的缘由 气候缘由:多暴雨,具有季节性、 频发性、高强度特点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六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九月,雨带快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缘由: 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 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复原自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湘版)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8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点一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强化专练 1.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最相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答案 A 考点二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强化专练 2.在以下不同的地形单元区中,修建同样技术标准的铁路,铁种线路的弯曲程度和相应总长度最大的是 ( ) A.内蒙古高原B.山东丘陵?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 答案 C 命题视角一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在当时其主动意义是:能够教育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主动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盛发达。经过时间演化,虽然掺杂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实地理学的思想。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对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 汭:河水内湾环绕处,为凸岸)。? (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窟时要考虑的自然因素及缘由。? (2)依据材料二和图乙、丙,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平安、农业生产等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缘由。?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但现代我们发觉像伦敦、上海等一 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结合上图分析缘由。? 答案 (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和湿度。光照向南开口,采光条件好;热量避开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防洪。? (2)水流较缓,便于取水;农业生产: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 (3)凹岸流水侧蚀作用剧烈,水深,建港的水域条件好。? 变式演练 1.(原创题)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性确定了人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时必需遵循自然规律。读“某地区的地貌类型示意图”,完成(1)(2)题。 (1)相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 ) A. B. C. D. (2)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殊留意防范 ( ) A.地震破坏B.滑坡?C.海潮侵袭D.暴雨 答案 (1)D (2)C 命题视角二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附件下载 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