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1).docx
-
资源ID:61841800
资源大小:14.3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1).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1) 示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驾驭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打算: 学生打算: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时代背景。老师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爱古诗吗?古诗就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绚烂的明珠。“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喜闻乐见的爱国诗示儿。(板书:示儿) 2、读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回顾学法、了解诗人。(1)、课件出示学法,指生朗读。(2)、展示资料,了解诗人。(3)、释题导入:“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是给人看。示儿是告知儿子,也可理解为交代儿孙,相当于遗嘱。陆游临终前嘱咐儿子什么呢?究竟是什么事让诗人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大声朗读古诗,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节奏。)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指生读诗、评读、赛读。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故事的意思。同学们,读诗,不光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还要读懂其中的意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所收集的资料自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那些词句?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和同桌探讨探讨。2、集体沟通、反馈,师相机引导点拨。(1)、抓字眼:你读懂了哪些词句? 元知:原来就知道。但:只。九州同:祖国统一。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乃翁:你的父亲。 (2)明诗意: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原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不能望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哀痛。有朝一日,宋朝的军队向北收复中原失地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知你的父亲。3、老师小结:真了不得,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读懂诗人遗作的内容。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去揣摩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同学们再听听诗人的心声(出示课件)你有什么感受?能用一个字表达吗?想象一下,诗人卧病在床,生命垂危,可还没有看到祖国统一,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样?(悲) 陆游为什么而悲?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品读一、二句诗,感受“悲之切”。1、引导读诗、感受悲意:诗人原来就知道什么?(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么,人死了什么都成空的了?(金钱、名誉、地位、权利、财产、子女等)这些诗人都知道,那他悲什么呢?(板书:不见九州同) 2、了解背景、感悟悲因: (1)、当时,诗人的国家遭遇了怎样的磨难?说到这,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课件出示)谁来读? (2)、反馈:了解了这段历史,你知道陆游为什么而悲了吗?(指生说) 3、指导朗读:(1)、你能把诗人心中的哀痛读出来吗?(读)望见了吗?(没有)是啊,没望见,读好“不见”读出“哀痛” (2)、引读:10年过去了,我们没有看到祖国统一,悲啊,读“但悲 20年过去了,我们没有看到祖国统一,读“但悲 80多年过去了,我们没有看到祖国统一,读“但悲 2、链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诗人的哀思之情。(1)、弥留之际的陆游,因看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哀痛,他的眼前又出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出示课件)自由读这首诗,想想陆游又是为什么而悲? (2)、反馈:陆游又是为什么而悲? (3)、老师点拨: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之长,华山之高,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何等的气魄,可你们知道吗?这奔腾咆哮的黄河已成为金兵的饮马之槽,这雄伟秀丽的西岳华山已成为金兵的牧马之地。听到这,你知道诗人为什么而悲吗?(山河破裂)仅仅是为这个而哀思吗?为什么而悲?读读后两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b、一片大好河山就这样被践踏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老百姓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c、诗人仅仅是因为看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悲吗?(更是为了百姓的凄惨生活而悲) (4)、指导感情朗读:中原的百姓被金人奴役,盼望王师收复中原,他们望眼欲穿,盼到的却是南望王师又一年,仅仅是一年、两年吗?(不)80多年过去了,他们仍在盼望,80多年內,他们受尽了多少的屈辱。想到这些,诗人能不哀痛吗?读但悲- (5)导入:诗人不甘心啊,临终之际,他一再嘱咐儿子齐读“王师- (二)、品读三、四句,感受“盼之深” 1、“王师北定中原日”,哪一日?但无论是哪一日,诗人都会在九泉之下苦苦等待,同学们,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人此刻的心情吗?(盼)盼什么?(板书:北定中原日) 2、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代儿孙?(指生读) 引读:这可是我最终的希望啊 男读“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可是我最终的期盼啊 女读“王师-” 这可是我唯一的牵挂啊 齐读“王师-” 3、同学们,从陆游这一“悲”一“盼”中,你体会到什么?(生汇报) 4、陆游走了,他再也看不到祖国的统一,他的儿女们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一切的一切都将随着陆游的离去长眠于地下,唯独留下一腔遗恨和充溢悲意的示儿。读“死去-“ 五、拓展延长、升华情感 1、链接题临安邸,了解宋亡之因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毕生的缺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人世。可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愿望实现了吗?(出示课件题陆放翁诗卷后)读读这首诗,你会知道答案的。(2)、南宋为什么会灭?国家为什么会衰败?当“遗民泪尽胡尘里”时,王师又在干什么?南宋的诗人林升看到了,并把他们的所作所为写进了诗里。(出示课件题临安邸)读诗,了解宋亡之因。2、链接中国少年说、学生齐读,升华情感 七、布置作业 积累背诵陆游的爱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