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61866856
资源大小:13.2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其次课时教学设计高海迪教学理念草船借箭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古典名著课文,其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引人人胜和语言的简洁传神。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周瑜的心理改变为线索,先让学生从整体人手,感知故事情节。接着引领学生步步为营地体会周瑜的心理改变,并始终保持故事情节发展的悬念感,造成一种“一探原委”的阅读期盼。然后,以一个“笑”字串联前后,深化体悟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最终,引入原文中诸葛亮的一句话,细细品尝“足智多谋”的内涵。教学目标1.抓住周瑜的心理改变,了解故事情节。品尝人物语言,能精确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深刻感悟诸葛亮的“足智多谋”。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爱好。教学过程一、紧扣“嫉妒”导入,整体感知情节1.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之所以会发生,全因为一个词语:嫉妒。2.激发疑问:这个故事由周瑜的嫉妒起先,又由周瑜的什么而结束呢?在起先和结束之间,周瑜的心理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快速阅读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改变的词语。3.学生阅读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改变的词语。相机板书:嫉妒兴奋怀疑长叹二、围绕“兴奋”,了解故事起因1.师:周瑜为何会这么兴奋?请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2.师生情境对话,体会周瑜心理。出示:“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正襟危坐,笑里藏刀。)“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迫不及待。说是协商其实是不容商议。)“十天造得好吗?”(意思是最多十天)“先生预料几天可以造好?”(暗暗兴奋)“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假意生气,实则心里乐开了花。)3.师:联系第3自然段,详细完整地练说周瑜兴奋的缘由。三、围绕怀疑,体会“自信”1.师:就这样,周瑜沾沾自喜地打发鲁肃去打听消息,故事接着向前发展。(指名分角色读第4、5自然段)2.指导读好鲁肃的语言: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体会鲁肃的“想不通”和“指责”的语气)3.指导读好周瑜的语言: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体会周瑜怀疑中的“自信”)四、围绕长叹,体会“笑”意1.师:在周瑜的心中,不管怎样,诸葛亮这次确定是插翅也难飞了。结果真的如周瑜所预料的那样吗?周瑜的如意算盘能打成吗?2.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后,组织沟通。(周瑜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诸葛亮用鲁肃私自打算的二十条草船,借着大雾和黑夜,向曹操借到了十多万支箭。)3.师:这部分是整个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也是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刚才在默读时,同学们对哪部分印象最深刻?4.引导学生比较诸葛亮与鲁肃的不同表现,着重体会“笑”的含义。(1)联系上文,指导朗读人物语言,体会忠厚醇厚的鲁肃善意的笑。(2)联系上文,指导朗读人物语言,体会心胸狭窄的周瑜自信的笑,体会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从容镇静。(3)联系下文,指导朗读人物语言,体会生性多疑的曹操嘲讽的笑,体会曹操的气急败坏。(4)引导发觉诸葛亮的唯一一次“笑”,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简洁传神。5.师(总结):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原来这全部的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驾驭之中,难怪周瑜最终会长叹一声:“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真比不上他!”(相机在长叹后板书:足智多谋)五、整体回顾,体会“足智多谋”1.出示:“为将不通天文,不识地利是庸才也”在这篇课文中诸葛亮是怎么体现通天文识地利的?2.师:你觉得诸葛亮的胜利还体现在哪方面?(引导总结:知人心。)3.总结板书:通天文、识地利、知人心。4.师:带着理解我们一起再来分角色读课文。5.师:(总结全文):三国演义有诗云: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草船借箭今日我们就学到这儿。但周瑜与诸葛亮的斗法还没有结束。周瑜在三国演义中临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