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Word97-2003文档.doc
-
资源ID:61871110
资源大小:94.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Word97-2003文档.doc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一、指导思想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应以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时代性;更新课程评价观念,关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充分利用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切实改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整体性提高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二、目标、任务与实施步骤(一)目标与任务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通过探索和总结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规律途径、方法和措施,为国家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为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我省特色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奠定基础;推动我省素质教育更加深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使学生的科学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新课程的推进与实践,初步形成对标准和课标教材的修改建议,为国家修订和正式颁布标准、制定课改政策、改革课程管理与评价方案提供参考;通过开展物理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能力;尝试改变学科本位思想,改革物理课程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促进教师、学生、学校课程不断发展的机制,建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的整合,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鼓励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结合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富有江苏地域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课程培训模式,形成一支具有新的课程理念和研究、能力的课程管理和教学研究队伍,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并为物理新课程在我省乃至全国推广总结典型经验。(二)实施步骤1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准备阶段(2005年2月一2005年8月)依靠全省广大物理教师,充分发挥我省各市(区)物理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以及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和示范辐射效应,有序、高效地开展各项课程培训工作。(1)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部分。通识培训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目标、内容。b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c新课程与评价改革。d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科培训a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b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案例的分析。c不同版本新教材介绍与研究,包括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和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等。d省级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示范课的交流与研讨。e物理新课程实验教学研讨及自制教具调演。(2)学科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校本培训a各市(区)教育教研部门人员应首先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基本理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给所在市区教师进行新课程专题学习与辅导报告。b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标准,分析新教材的教学案例,开展新教材研讨活动。c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家新课程实验区的学校观摩学习。上岗培训 各级学校应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新学期的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并参加省、市、区(县)教育局、进修院、校组织的专题培训。2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第一阶段(2005年92006年8月)(1)在高一物理学科试行新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教学。(2)参与物理新课程实施的教师应努力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科辅导、学习评价等方面选择一个研究课题,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3)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交流探讨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邀请部分学校有经验的教师、教研员做辅导报告,现场指导,努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4)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新课程的学习和研讨活动,运用集体备课、示范课、参与式评点、交流研讨等手段提高新课程研究的实效性。3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7年8月)(1)精心制定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研修计划。(2)总结前期工作的得失,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反思和总结前一阶段实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通过研讨,调整和修订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4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1)总结、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2)积极研究与物理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评价,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和实施意见。三、教学建议1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 在新课程实施中,每个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开发者。实现教师角色和行为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一是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进而不断改善、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且在认知发展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二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往和意义建构的外部学习环境,支持并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生成,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主动探究的学习气氛,在合作交往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2突出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科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重视个性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思潮之一。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教学中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发展。教师在制定物理教学目标时要力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通过积极有效的参与,以物理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中介,激发想象,启迪思维,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力求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3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物理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有效的高中教学需要尊重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生的认知、个性、社会性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于从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是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师要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作为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的主旋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将来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使学习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使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才能增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成长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进而成长为既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又有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人,这就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2)大力倡导探究学习每个教师应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探究教学观念,不再把自己当作是传统教学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探究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世界的积极态度。应当注意,倡导探究教学,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不是要学生完全像科学家那样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里所倡导的探究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定向发现”(Guided Discovery),这样的探究教学比完全自由的发现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探究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使之面临问题情境,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这里不直接施教,而是注重学生自身的创见和判断,仅仅在他似乎误入歧途时,才给予辅助。有时还可以设计“陷阱”,设计一个要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够自拔的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对学习者的能力提出挑战,尽可能发挥其创造潜能的过程。(3)组织有效的合作性学习合理分组:分组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将不同性别、学习能力和性格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内,形成一种差异互补;每小组学生数不宜过多,以46人为宜;每学期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规范操作:小组的学习操作者和学习检查者的角色要轮流担任。全班交流中,要体现地位和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每组发言人不代表他个人,应该代表整组的意见,师生对发言人的评价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要给足够的时间确保充分的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4)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并不是学习者简单的、被动的将新知识容纳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它的发生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一系列心理活动。不同的学习方式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各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根据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学习和教学方式,并将不同的方式结合使用,灵活机智地把教学引向深入。4突出物理学科和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进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进行教学。(1)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主要表现在人类的物理知识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特别是来源于物理实验。物理学中的重大发现及其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一基石,通过物理实验人们可以提出课题,借助于实验,人们能及时发现事实、建立假说。同时,实验也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利用实验来验证建立在理性推理基础上的假说是否正确。物理学的发展充分表明,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或手段,更重要的是,当把实验升华成一种观点,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它就为人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物理思维的方式、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奠定了基础。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共同必修模块中的物理实验,是标准对高中学生最基本的实验要求。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都程度不同地体现了对物理实验的进一步要求。可以指导对物理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在校本课程中,选修具有更高要求的物理实验专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在观察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学生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在合理的环节和预定的计划中去完成。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实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把实事求是的作风带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的指引下进行的,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只动脑不动手和只动手不动脑都是不正确的。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场所,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实验。鼓励教师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同时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实验。(2)突出物理过程的教学,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我们知道,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构成物理学严谨学科体系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特别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成全方位的物理图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发展其记忆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缩小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间的差距。此外,由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建筑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抽象思维的产物,也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应该使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课中,应该强调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相比,方法和思路常常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它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水平,取决于能否将它自觉地迁移到新的情景。由于它比陈述性知识的迁移具有更大的跨度,因此很难用讲述的方法达到掌握的目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5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科学素养培养功能所谓“科学素养”,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我国将科学素养定义为科学态度;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科学行为、习惯。物理课程中的科学素养体现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方法、物理能力、物理思想和物理科学品质。它强调人们掌握科学文明的方法,掌握科学所应有的探索、创新的精神,并使人们将科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科学实践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最终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贯通的整体素质。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物理技能是解决具体物理问题的经验性操作活动或心智活动方式。如仪器使用技能、实验操作技能属于操作技能;受力分析技能、状态分析技能属于心智技能。解决简单的、单一的问题的技能是简单技能;解决复杂的、综合的问题的技能是复杂技能。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物理方法是人们在认识物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活动方式。方法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物理课程中经常涉及的物理方法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比较与分类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抽象与概括方法、归纳与演绎方法;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对称方法;数学方法;公理化方法、假说方法等。 物理能力是顺利解决物理问题的个体心理特征。物理能力的基本要素是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对知识深刻理解和对技能熟练运用,从而形成知识与技能的广泛迁移,即成为能力。学习物理学的方法对物理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物理能力也有很多提法,如探究能力就是近年来经常提及的一种能力。在我国普通教育中,物理能力包括观察与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近来还提出“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物理学习能力等。物理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把方法和能力当作一种新的知识向学生灌输,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提高能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学生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关的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独立地收集了实验数据,才能体会实验数据是在预定的时间通过观察预定目标而得到的;只有去图书馆查阅了资料,才能真正掌握从图书索引、章节目录中找到所需信息的方法;只有上因特网,才可能学会怎样从因特网中检索需要的信息。也就是说,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事某些活动,注意在这些活动中发生与能力培养相关的行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物理思想是对物理概念、规律、方法、理论进一步概括而形成的认识,它对人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物理科学品质是物理学科中所蕴含的人文素质因素,它与物理学内容和人们的物理认识活动相联系。物理科学品质包括下几个方面:(1)科学精神。其核心是质疑、批判与创新精神,还有追求真理,勇于进取的精神,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精神等。(2)科学态度。其核心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有自我反省的态度、严谨认真的态度等。(3)科学道德。即尊重他人,尊重其他物种,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维护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物理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核心还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物理思想具有以下特征:(1)创造性。物理思想的形成要经过多次抽象与概括,要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认识,特别是那些重大的物理思想,往往要经过几代物理学家的思考和创新。物理思想不能由公式推导出来,只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2)科学性。物理思想虽然是思维创造的结果,但它以科学的物理概念、规律、方法、理论为依托,并被反复证明具有广泛适应性。物理思想的科学性并不意味着它是绝对的真理,而是表明它的形成具有科学的依据。(3)层次性。物理思想有简单与复杂之分,这要取决于它所概括的物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另外,一种物理思想的形成,也有由简单到复杂,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4)指导性。物理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从观念上指导人们把物理知识运用于问题的解决,以及从观念上指导人们探求新现象,创建新理论。6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凸显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物理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将物理课程与STS相融合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可行性,这样做不仅充实了物理课程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优化物理课程,使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在物理课程中得到落实。同时STS教育的多样性、开放性、综合性、参与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1)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多种方式相结合,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学不应仅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如在学习电能时,让学生参观当地的发电站;学习噪声的防治时,带学生到工厂体验噪声的危害,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案。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如科技节、科技小创造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将物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技术、科学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2)提供多种信息,丰富物理课程内容在物理课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尤其应提倡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要提倡让学生从网上获取有关的科学、技术方面的信息(教师提供有关的网址);尚未联网的地方,要广泛运用公共媒体,如电视、报纸、科学期刊等,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的科技发展的资料,使物理课程成为开放的、学生自主参与的全新的课程。(3)注意物理教学与生活、科技和社会的有机整合生活、科技、社会中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到多方面、多学科,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意合理地将物理课程与生活、科技、社会问题进行有机整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参与科学决策的能力。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特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要的是设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和科学决策的过程。7关注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促进学生发展放到中心位置。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基础、对学习的情感、方式、方法,以及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反映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反馈。教师应根据所选择的素材,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用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就同一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或开放性(在问题条件、结论、解题策略或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开放度)问题(包括课题学习、作业的层次性、巩固性、拓展性、探索性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8认真做好选课指导高中物理新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课程结构框图如下),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三个系列共10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都是2学分。两个共同必修模块,注重使学生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十个选修模块则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并获4个学分,接着必须在三个选修系列中任选一个第一模块学习,可再获2学分。学生在完成了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以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研修计划,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应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研修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在选课指导中,学校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选好第一个选修模块。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依据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自主选择选修模块,制订物理学习计划;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发展潜能,以及就业状况、高校招生动向等社会因素,对学生的选课及学习顺序给予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要包办代替。四、评价建议我国以往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关注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评价指标单一,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主体仍以教师为主,虽然有一些学生自我评价,但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评价方式与方法还是注重“量化”,忽视“质性”评价;评价手段多采用传统的纸笔方式,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实施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必须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便实现基础物理课程的课程目标。1更新物理学习评价的观念公正客观的学习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反馈、鉴定等功能。科学正确的学习评价则应遵循全面性、公平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统一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等原则。在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更要提倡自评和互评,通过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途径,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这无论对改善学生的物理学习,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2.完善物理学习评价的内容物理学习的全面评价是物理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应改变只偏重评价知识掌握程度的状况。对学生物理学习的评价应包含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个性特长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全面完善,是评价活动科学有效、能正确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的重要保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有利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克服以偏概全的弊端,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3大力倡导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性学生评价方式的框架,就是“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模块的学业考试和表现性评价是这个框架中两个重要的评价方式。(1)模块的学业考试高中物理课程是以模块作为学习基本单元的,这是新的课程结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由于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学生在合格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后将取得2学分,因此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学业考试将围绕着一个模块来进行。如何进行一个模块的学业考试,这是新课程学生评价首先面临的问题。试卷必须符合标准的要求,试题应该体现它的理念,这是新课程下物理模块学业考试试卷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为此,就需要根据标准对试卷进行结构性规划(包括内容结构、难度结构、题型结构的规划),同时按照规划根据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编制试题。(2)表现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地提出的重要评价方式。在成长记录档案中,表现性评价资料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表现性评价是指让学生通过具体内容来表现学习目标掌握情况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具有学业成绩考查所不具备的许多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表现性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独特的作用。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虽然很重要,但因为这些指标甚至比能力与方法更难以直接测量,也更难以量化;尽管我们可以借助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矩阵进行一些计算分析,以求得尽可能精确的结果。但由于工作量太大,在实际上不可能被广泛采用,更何况我们不能根据一时一事就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作出结论,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收集较多的信息,才能得出近似的结论。教师应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更为科学的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方式。5学生个性特长的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承认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个性特长的评价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张扬和表现。特长认定是采用的比较多的方法,可以发现学生的特殊才能,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取精神。不少地区和学校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学生竞赛活动(不限于学科类)、学生社团活动、等级考试、专家认定、升学加分等,都为个性特长的评价提供了具体的方法。五、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物理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学校和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物理课程的实施所起的重要作用,将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物理课程实施的计划之中,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教科书是重要的文字课程资源,但是,教科书并非惟一的文字课程资源。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选择适合本校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科书。但不应局限于对教科书的学习,而应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吸收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2)各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学资料,有相当一部分与课程改革的理念相悖,学校和教师应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对各种教学资料进行筛选。(3)各种科技图书是物理课程的重要文字课程资源。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课外科技图书,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学校的图书馆应向全体学生开放,为学生的阅读创造各种方便的条件。(4)报纸和各种科技期刊也是物理课程重要的文字课程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的各种科技信息,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挑战,使学生将来有应付这种挑战的勇气。2加快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物理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教学,将改变学校课程资源的结构,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动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患化课程资源”,物理课程标准对开发和利用信息化、多媒体课程资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将信息技术整合于物理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物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1)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幻灯投影片、挂图、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课程资源素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创设物理课程的情境,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对于多媒体课程资源,过去一般只是将其作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程资源来认识。新课程的理念则认为,以上这些多媒体素材,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手段,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物理教师要积极参与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发挥现有多媒体资源的效益。(2)电视和广播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国已基本普及了电视,学生每天从电视上获取的科技信息是非常重要和直观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生动的课程信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如某物理教师在电视上播放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新闻后,组织学生探究核潜艇沉没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要学生设计打捞核潜艇的方法以及人员救助方法等。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探究活动,尽管他们提出的方法很不完善,有的是不可行的,但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将使他们永生难忘。(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网络技术整合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因特网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学校的数据库、局域网、因特网来获取和交换课程信息,以学生自主收集到的课程信息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开发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1)开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最多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探究活动。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原来的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菜单”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过去的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有限的实验,课程标准则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实验室活动,不是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几个实验。实验室应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为此,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2)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效益科学探究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教学活动,必须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过去,有些地方做学生实验时,往往全班同时做同样的实验,限于仪器的数量和班额太大,一个实验小组有的多达十几人,实验时往往只有少数人动手,大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女学生动手的机会就更少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是进一步充实仪器设备,改变使用的模式,按照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并组织实验活动。例如,各活动小组的探究课题不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探究课题做不同的实验;又如,可将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3)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丰富实验室课程资源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即使是发达国家,实验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仍然将学生身边的各种器材列入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因此,“坛坛罐罐当仪器”的经验在实施课程标准时,仍然是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4)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引进物理实验室教师要重视将现代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室,如计算机应进入实验室,要逐步让学生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要加快中学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将现代传感技术、测量技术引入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接触现代科技,丰富物理课程的内容。4开发和利用社会课程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展览会、少年宫、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充分开发社会性的教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六、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的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督导制度。建立完整的组织网络,加大新课程物理教学的随机视导,定期对新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采取措施引导,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物理教学的意识以及执行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的能力。各市、区(县)教研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条件,制定相应的新课程物理教学的随机视导制度,定时开展对新课程教学工作督导评估活动。针对市、区新课程的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政策措施和经费投入、教学管理、指导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和监督,同时将学校新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到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督导和评估工作中。2建立与新课程相关的教研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进行物理学科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制订教学计划,并通过说课的形式交流教学设计,积极参与或开展校内或校际间的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3.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建立教师的培训制度,发挥我省各市、区物理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成立“物理新课程实验推进研究小组”,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各种能有效体现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做法;研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物理教师是物理新课程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培训,教师应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教学实施的需要。学校应督促教师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参加新课程培训,学校要为理念新、思维活跃、能力强的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物理教师实施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上岗,边培训”的原则,系统扎实的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与